總裁位子不是我搶來的 是王文洋的爸爸交給我的!

獨家專訪王文淵,5小時完整告白:

文/陳彥淳


擁有百萬名股東的台塑集團,二代接班後的動靜皆成外界關注焦點,本刊在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過世一年餘、王永在退居幕後以來,獨家專訪王文淵、王文潮兄弟,一窺台塑新領導人的內心世界,也讓外界得以更了解台塑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


走過驚濤駭浪的二○○九年,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與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日前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有趣的是,先到的王文潮不直接進入會議室,反而到王文淵辦公 室等哥哥出來,顯然對王文淵十分尊重;而難得接受採訪的王文淵一開始還有點拘謹,後來卻愈聊愈欲罷不能,直到急著準備報告資料的專業經理人多次提醒,王文 淵才想起還有預算會議要審,結束訪談。

在五個小時的訪問中,王文淵提到,少了兩位創辦人的支持,所幸七人小組的運作模式,成為他最終決策的後盾;對於持續發展的中國市場,王文淵指出合資、換股 都有可能,全視合作條件而訂。不過,兩兄弟也不免對諸多的政策限制略顯無奈,王文潮更憂心,台灣將因此大幅流失整體經濟競爭力。

面對外界最關注的家族議題,王文淵強調,總裁這個位子,是王文洋的父親——王永慶交給他的,絕不是他搶來的;他也提到,台塑集團下一代領導團隊「可能沒有半個王家人」。以下為專訪內容:

談重大決策:少了創辦人,少了踏實感

問: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後你面對金融海嘯,做了許多重大決定,這一年多來心路歷程如何?

王文淵(以下簡稱淵)

淵:我這個總裁的職位是在董座過世前兩年接的,不是他過世才接的,今年六月就滿四年了。這一路從五人、六人增加到七人小組,雖然主要決策已經在七人小組,但是兩位創辦人最後還是會「點個頭」,我們就會比較放心,增加自信。

如今他們一個走了、一個完全退休,心裡的安心支柱少了一根,面對問題經常得自己思考決策對不對,雖然七人小組會提供很多意見,但終究沒有創辦人的認同來得踏實。

這一年多來,真正自己決策的,嚴格來講就是DRAM,現在證明當初切掉奇夢達是對的,這一路走來很辛苦,因為後面沒有人支撐;而包括越鋼、六輕五期、福建不鏽鋼廠部分,之前創辦人都已知道這些案子,所以對我的心情來講比較簡單,只有推動壓力,沒有決策壓力。

談下一代接班:台塑未來可能不會有王家人

問:台塑股東支持台塑集團,王永慶、王永在兩位創辦人的威望是一大關鍵,外界極為關注少了經營之神光環的二代接班團隊,你如何看待?

淵:第二代要贏過第一代,或比第一代好,在一般人的腦筋裡大概是不可能,因為中國人講的,「創業維艱、守成維難」;更何況第二代又有這麼多的親戚在裡面,我們也在想辦法,正在思考,現在不能講太多。

我要強調,任何人要進來,首先要符合勤勞樸實的宗旨!現在很多年紀大的專業經理人都還在做,就是因為他們都勤勞樸實,像是人手不足或接班問題,這以後自然會解決,我想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這不是現在最擔心的問題。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財訊
 
 
六輕致癌調查 台塑剉著等

沒達標準須關閉部分產能、巨額賠償

文/陳良榕


台大、成大,國內最權威的兩個健康風險研究團隊,正同時在六輕廠區內外進行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區致癌風險調查,最壞結果是:台塑得關閉六輕部分產能,甚至對居民付出巨額賠償……。


六輕廠區有大小六十六座工廠,擠在兩個信義計畫區大的狹小土地;其中乙烯年產二九五萬噸、芳香烴年產三一○萬噸,均是世界最大單一廠;區內三八七支煙囪排 放、管線洩溢到大氣的微量揮發性化學原料,一年高達二千多噸,其中苯、乙苯、氯乙烯、苯乙烯等均是國際列管的一級致癌物質。如此大量、高密度的近距離排 放,對周邊居民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

工業局在六輕投產的第六年,二○○四年祕密委託成功大學進行六輕周邊居民的健康風險評估,發現廠區周邊有六個國小的致癌風險值皆大於十的負六次方(百萬分之一),依學界定義,代表該地區有不可接受的致癌風險。

這個駭人的結果是以「worst-case」(最壞打算)方法得出,即假設六輕所有煙囪的汙染排放均達到政府核可值的最上限,再依氣象資料、距離以電腦模 擬出居民的暴露值,因此極可能與實際狀況有落差;更何況事關占全國一一%GDP、稅收二%的「台灣第一大金雞母」,茲事體大,因此成大報告被工業局列為 「限閱」,僅少數與事的學者、官員知情。

兩年後,雲林縣長蘇治芬巧合地在一位立委處見到該報告,又適逢當時台塑未依環評要求進行六輕周邊鄉鎮健康風險評估被重罰;蘇治芬遂燃起「台塑不做我來做」的念頭,要環保局編列四五○萬元預算公開招標,其結果就是掀起軒然大波的「詹長權報告」(詳見341期財訊雙週刊)。

廠區與周邊無異味「聞不到異味可說無危害」

平心而論,被媒體大肆渲染的詹長權報告只是第一年的初步研究,受限於時間及資料,學界多認為要說六輕是致癌禍首的證據不夠充分。曾為衛生署執行美國牛肉風險評估的中國醫藥大學風險分析中心主任謝顯堂便認為,「警訊是存在,但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也抱怨,罹癌率逐年增加是整個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共同問題,並不是六輕周邊獨有;而且化學物致癌的潛伏期可高達十五年至二十年,六輕大 規模投產也才十年,將六輕列為致癌禍首實在不盡公平;更何況,「六輕廠區照說是最危險的地方,都沒有一個人得到(癌症),你怎麼講?」

事實上,本刊記者在一月下旬隨一觀摩團參觀平時戒備森嚴的六輕廠區;走在錯綜複雜的管線之間,最訝異的一點,就是聞不到石化廠必有的刺鼻化學味,只有經過 原油儲槽時有些許重油味。據說,去年十一月訪台的江蘇省省委書記梁保華到六輕參觀時也大為驚訝,認為與中國的石化廠有天壤之別,讓台塑主管得意不已。

而到名列成大報告六所高致癌風險小學之一,距離六輕不到兩公里的豐安國小。雖然操場對面便是高聳煙囪的場景令人怵目驚心,但該校校長、老師均表示,二、三年前常不定期出現、甚至影響上課的刺鼻異味,過去一年間已未再出現。

「籠統來講,聞不到異味,就可以說是沒有危害,」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系教授李俊璋說,因為六輕製程的四百多種化學物質,共有十四種有致癌風險,其中包括苯、 甲醛等多數只要極微量(甚至還不至於危害人體時)揮發在空氣,就會被嗅出。他認為,六輕異味的改善,的確可以反映出近幾年台塑致力汙染改善的成果,但因為 空汙的機制錯綜複雜,「真相」如何,仍得依賴他從○九年五月開始,受台塑委託執行六輕空汙的健康風險評估。

詹長權第二階段評估 完成八百名居民血液抽樣

很少人知道,李俊璋正是當年成大報告的主要作者。當年成大團隊雖受工業局所託,但台塑卻拒絕配合,因此最後只能依據環保局資料推估排放量,精確度大受影 響,讓他深感遺憾。但這回不同,在環保署的壓力下,台塑史無前例開放六輕廠區讓李俊璋團隊實地測量六輕廠區所有工廠的煙囪、廢氣燃燒塔及設備元件的空汙排 放,由於工程浩大,約需三年才能完成。

李俊璋表示,他與台塑合約載明:如果研究結果居民致癌風險值超過十的負六次方,台塑得以最新技術改善;若情況嚴重,風險值達到十的負五次方,台塑甚至得關 閉六輕部分製程。由於茲事體大,該案最後由台塑環安衛中心最高主管、集團副總裁王瑞華拍板,「他們也想知道自己汙染的狀況到底怎樣。」

同時間,雲林縣環保局委託詹長權的健康風險評估已進入第二階段,詹長權團隊剛在今年二月間,完成八百個當地居民的健康檢查,並抽取血液樣本;未來將檢驗出 居民體內致癌物種類與劑量,據此釐清與六輕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由於結果可能涉及日後向台塑求償的敏感問題,「他(台塑)很擔心這個東西,」雲林縣環保局科 長賴東鴻說。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財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