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惜福為動力 陳文義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個住在土角厝的鄉下孩子-陳文義,憑著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學習,成為鞋材公司董事長,他不以自己的成功經營為驕傲,念茲在茲的都是感恩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他不獨享自己打拼來的財富,因為掛在心上的,終究還是該怎麼為社會盡份心力。

經營鞋材事業有成的新任豐塑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義在商場胼手胝足40餘 年,不僅憑著腳踏實地的努力及用心認真的處事原則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更因為陳文義寬厚的為人及凡事感激身邊人的態度讓他擁有好人緣。從專精於運動的體專 學生改變志向轉而從商,在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塑膠工廠領域從零開始,不斷努力學習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陳文義說,以認真的態度面對每一份工作,把任職公司的 事當做自己的事業一樣用心,這樣的心態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

困苦的過去建構惜福的現在

陳文義從小學開始住在父親任教的太平國小教師宿舍,在那個貧困的年代,教師宿舍也只是用土塊和著稻草蓋起來的建物。陳文義從小必須幫忙打理家事,不但要升火煮飯、每天走20幾分鐘的路程到山下挑水,假日還要上山砍柴。從小頑皮的陳文義國小畢業後進了埔里農校,因為不愛唸書而只唸一年便中途輟學,開始了3年的學徒生涯,在餅店學做餅時受傷,傷可見骨;在腳踏車店被冷嘲熱諷;在鐵工廠時,更因為老闆母親的誤會,讓他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而懂得讀書的可貴,進而重拾課本。當學徒的3年,陳文義嚐盡人情冷暖,是一生中磨練心志最深的階段,但是如果沒有那3年現實的磨練,也不會有現今懂得體恤員工、以珍惜和感激的心對待生活中的人、事、物的陳文義。

 

歷經3年不穩定生活的陳文義在苦讀之後重新回到校園,更加珍惜學校生活的可貴,在班上發揮領導長才,擔任班長及當選模範生、幫葬儀樂隊打工,自食其力完成學業,而後更順利考取台北體專,希望在畢業之後可以投身教職。

一顆蘋果改變一生

在台北體專的第2年, 陳文義住進時任青果合作社經理的蕭振宗伯父家中,在那個物資缺乏的時代,除非是生病或是節慶,否則是不可能吃到蘋果的,但是蕭伯父家時常有整箱的蘋果,讓 陳文義不用與別人分食每一顆蘋果,隨著用力咬下蘋果的清脆聲音而來的是改變陳文義一生的願望: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才能有一整箱的蘋果可以吃。有了這個 願望做目標之後,陳文義心裡非常清楚,教書一定無法實現這個願望,如果要有錢實現這個願望就必須做生意。

陳文義台北體專畢業時,將校長勉勵畢業生的話「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當做座右銘,進入製作PU皮面的二水塑膠做監工,沒有蓋過工廠的他,認真跟建築設計師學習;並在業務的崗位上,學會許多對日後創業有幫助的技能和經驗。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專做PVC塑膠再生鞋底的新合豐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從沒接觸過再生鞋底領域的陳文義,由最基礎的產品原料開始學習,最後不但掌握了這個行業的專業知識,也有了經營能力。1981年,陳文義興起了創業的念頭,受到當時董事長的支持和朋友的幫助,順利取得新合豐公司的經營權,4年後,為了擴廠,便把二水塑膠也買了下來,陳文義秉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的認真態度面對每一份工作,在事業的經營過程中,不但買下曾任職過的2家公司,更是成功的把事業版圖擴張到中國大陸及越南。

以惜福感恩的心回饋社會

陳 文義認為,人的一生,把握自己的機運非常重要,但當有一點成就之後,更應該惜福、感恩。所以現在事業有成的他,心裡感恩著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更以實質的行 動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陳文義不只擔任台北體院的校友會理事長,提供獎學金,更不時的捐款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團體。他的母校太平國小位處偏遠山 上,教育資源欠缺,學校內的設施非常有限,念舊的陳文義對從小成長的太平國小感情特別深厚,每次回到這裡都覺得特別親切。為了紀念父親、感恩母校,他特地 在童年成長的宿舍土地上以父親的名字命名,捐贈興建一座多功能會館-深淵紀念館,作為學生用餐和活動的地方。也熱情邀請他的好朋友們為小朋友的學習環境盡 一份心力,聯聚建設執行長江韋侖捐贈了餐桌椅、沙發及廚具設備;台灣百和公司董事長鄭森煤與鄭國煙兩兄弟則捐贈了植栽,讓小朋友有一個綠色的環境。

陳文義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幫助過多少人,從小時候的貧困生活一路走到現在有回饋社會的能力,陳文義只希望每個聽過他成長經驗的人都能夠用心、認真、負責做的每件事,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雙月刊20108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