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開發三論:差異空間 體驗創意心靈
台灣一向被視為製造的大國,生活的小國,「創意」一直只是課堂討論的主題罷了。研究創意管理學的李仁芳教授在接受《遠見》專訪時,披露他的創意密碼,讓創意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文/林奇伯
政大商學院李仁芳教授近年來被不少台灣企業界推舉為「創意管理學」的最佳導師。不僅在政大EMBA開設創意管理課程,吸引眾多企業精英前往選修。 他強調,21世紀第一個十年,台灣的首要課題就是必須從「製造優勢」迅速精悍地轉進「創新優勢」。他並且不斷在媒體上拋出疑問:近七年來,台灣已在德國 iF和red dot、美國IDEA、日本G-Mark等四大工業設計獎項上獲得170多座獎項,縱橫國際設計界,但是,這些得獎的設計卻無法引起消費者的感動,為什 麼? 他的結論是,因為消費者的鑑賞力不到位,連台灣諸多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在創新管理的心態上也不到位,所以台灣只能當個製造大國,永遠屈居「生活小國」。 《遠見》特別專訪李仁芳,並摘錄他的新書《創意心靈》三篇精采文章,首度披露他的創意密碼。
打開創意眼睛從生活做起
不管是教學或生活,李仁芳都特別講究起而行的「空間體驗」。他的大老闆學生們,都曾被他「連哄帶騙」,在忙碌生活中無論如何都得抽出幾天,一起出國見習旅 行。 李仁芳面對提問,他斬釘截鐵地說:「創意心靈沒有how to!每個想要提升鑑賞力、打開創意之眼的人都必須從最基本的生活哲學改變起。」 而改變生活哲學,又得從「差異空間」的體驗著手。近年來,李仁芳將研究課題集中在兩個面向:「有助於創造力萌芽的空間設計應該是什麼樣子?」「創意工作者 在OFF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他們OFF時的空間又是什麼樣子?」 「大家一定都有經驗,在出國旅行時,突然創意不斷湧現,但是往往回國後,突然馬上被封閉,」李仁芳說,其奧妙之處就在旅行者把自己拋進迥然不同的異國景緻 中,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感都因強烈的刺激而得到開發,當外界刺激不見了,創意心靈也跟著消失。
開發六感,平凡處處見驚奇
李仁芳分析,這種現象在他的EMBA企業家學生中尤其明顯。台灣的企業家身處以製造為主的產業鏈中,長期由「製造心靈」來主導生活、管理企業,用「從沙, 用力也會擰出水來」的價值觀管理員工,整個台灣變成勤奮的機器,缺乏心靈活動。 李仁芳告誡:「咖啡只能偶爾拿來當『藥』喝,上班族長期靠咖啡因壓榨創意,是會讓自己心靈乾枯的。」 他雖然聲稱沒有how to,但還是為《遠見》讀者開出「製造心靈」扭轉成「創意心靈」的三大藥方。
1.打開六感覺察力,增加「經驗庫藏」
李仁芳強調,不是只有去異國或他鄉才能有「差異空間」的體驗。台灣人口才2300多萬,一年出國就有800萬人次,出國比例不可謂不高,但大家平時在台灣 時的休閒活動如果都只是看電視,僅僅每年一兩次出國度假時張開六感的眼睛,絕對不夠,應該試著用旅行的心情在台灣詩意過生活。例如,在台北,30分鐘內就 可以靠近山海,可以多接近一點自然,隨時察覺自己呼吸是不是短促了,體溫是不是上升了,如果過度緊張,就要試著放鬆。 「我喜歡樹,坐車到木柵教書時,我會靜靜欣賞捷運動物園站的路樹。不管冬夏,它們的枝幹都很漂亮,像跳芭蕾的舞者一樣,」李仁芳說。 出差旅行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李仁芳不管出國或國內出差都有個習慣,就是在事情處理完後給自己一點在當地盤桓的時間,走入尋常百姓生活,體驗風土、人情、 文化。一但六感覺察力開放,創意心靈就會打開,「經驗庫藏」也會豐富起來。
2.在乎為什麼比知道為什麼重要
大部分的人每天有一半的時間是花在工作上。企業家應該要鼓勵員工不只要Know What(知道是什麼)、Know How (知道怎麼做)、Know Why(知道為什麼),還要Care Why(在乎為什麼)。 李仁芳曾經走訪東京宮崎駿工作室、台北Google辦公室等,發現這些創意企業,都擁有讓員工陶醉其中、充分交流的辦公環境。 「企業必須要活在顧客的生活氛圍裡,產品才能觸動顧客心靈。創意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由生活質感滋養的土壤,由每個受到滋養的員工出發,就能凝聚有創意的企 業產品,創造更大的社會創新氛圍,」李仁芳強調。
3.品味取向,用愛與熱情過生活
李仁芳非常認同《遠見》提出過的「品味學習潮」趨勢,他認為這是國人尋找愛與熱情的方式。 「前陣子有個大企業家,在媒體上嚴詞批評台灣年輕人現在都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年輕人有什麼不對?是那個企業家自己的價值觀太老舊了,台灣人現在就是 要開始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有貢獻、有價值,才能轉型為「創新優勢」。 「沒有生活的工作算什麼?」李仁芳提醒大家,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次到一個開叉,就是兩條路,一條是基於恐懼,希望走那條路就可以免於恐懼,所以台灣 人容易選擇自己不喜歡、但符合社會期待的工作;另一條路則是愛,因為自己熱愛,才選擇那樣的工作。 「老人家都選擇恐懼,年輕人則愈來愈懂得選擇愛,」李仁芳叮嚀大家:你永遠要選擇愛!
from 遠見雜誌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台灣一向被視為製造的大國,生活的小國,「創意」一直只是課堂討論的主題罷了。研究創意管理學的李仁芳教授在接受《遠見》專訪時,披露他的創意密碼,讓創意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文/林奇伯
政大商學院李仁芳教授近年來被不少台灣企業界推舉為「創意管理學」的最佳導師。不僅在政大EMBA開設創意管理課程,吸引眾多企業精英前往選修。 他強調,21世紀第一個十年,台灣的首要課題就是必須從「製造優勢」迅速精悍地轉進「創新優勢」。他並且不斷在媒體上拋出疑問:近七年來,台灣已在德國 iF和red dot、美國IDEA、日本G-Mark等四大工業設計獎項上獲得170多座獎項,縱橫國際設計界,但是,這些得獎的設計卻無法引起消費者的感動,為什 麼? 他的結論是,因為消費者的鑑賞力不到位,連台灣諸多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在創新管理的心態上也不到位,所以台灣只能當個製造大國,永遠屈居「生活小國」。 《遠見》特別專訪李仁芳,並摘錄他的新書《創意心靈》三篇精采文章,首度披露他的創意密碼。
打開創意眼睛從生活做起
不管是教學或生活,李仁芳都特別講究起而行的「空間體驗」。他的大老闆學生們,都曾被他「連哄帶騙」,在忙碌生活中無論如何都得抽出幾天,一起出國見習旅 行。 李仁芳面對提問,他斬釘截鐵地說:「創意心靈沒有how to!每個想要提升鑑賞力、打開創意之眼的人都必須從最基本的生活哲學改變起。」 而改變生活哲學,又得從「差異空間」的體驗著手。近年來,李仁芳將研究課題集中在兩個面向:「有助於創造力萌芽的空間設計應該是什麼樣子?」「創意工作者 在OFF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他們OFF時的空間又是什麼樣子?」 「大家一定都有經驗,在出國旅行時,突然創意不斷湧現,但是往往回國後,突然馬上被封閉,」李仁芳說,其奧妙之處就在旅行者把自己拋進迥然不同的異國景緻 中,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感都因強烈的刺激而得到開發,當外界刺激不見了,創意心靈也跟著消失。
開發六感,平凡處處見驚奇
李仁芳分析,這種現象在他的EMBA企業家學生中尤其明顯。台灣的企業家身處以製造為主的產業鏈中,長期由「製造心靈」來主導生活、管理企業,用「從沙, 用力也會擰出水來」的價值觀管理員工,整個台灣變成勤奮的機器,缺乏心靈活動。 李仁芳告誡:「咖啡只能偶爾拿來當『藥』喝,上班族長期靠咖啡因壓榨創意,是會讓自己心靈乾枯的。」 他雖然聲稱沒有how to,但還是為《遠見》讀者開出「製造心靈」扭轉成「創意心靈」的三大藥方。
1.打開六感覺察力,增加「經驗庫藏」
李仁芳強調,不是只有去異國或他鄉才能有「差異空間」的體驗。台灣人口才2300多萬,一年出國就有800萬人次,出國比例不可謂不高,但大家平時在台灣 時的休閒活動如果都只是看電視,僅僅每年一兩次出國度假時張開六感的眼睛,絕對不夠,應該試著用旅行的心情在台灣詩意過生活。例如,在台北,30分鐘內就 可以靠近山海,可以多接近一點自然,隨時察覺自己呼吸是不是短促了,體溫是不是上升了,如果過度緊張,就要試著放鬆。 「我喜歡樹,坐車到木柵教書時,我會靜靜欣賞捷運動物園站的路樹。不管冬夏,它們的枝幹都很漂亮,像跳芭蕾的舞者一樣,」李仁芳說。 出差旅行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李仁芳不管出國或國內出差都有個習慣,就是在事情處理完後給自己一點在當地盤桓的時間,走入尋常百姓生活,體驗風土、人情、 文化。一但六感覺察力開放,創意心靈就會打開,「經驗庫藏」也會豐富起來。
2.在乎為什麼比知道為什麼重要
大部分的人每天有一半的時間是花在工作上。企業家應該要鼓勵員工不只要Know What(知道是什麼)、Know How (知道怎麼做)、Know Why(知道為什麼),還要Care Why(在乎為什麼)。 李仁芳曾經走訪東京宮崎駿工作室、台北Google辦公室等,發現這些創意企業,都擁有讓員工陶醉其中、充分交流的辦公環境。 「企業必須要活在顧客的生活氛圍裡,產品才能觸動顧客心靈。創意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由生活質感滋養的土壤,由每個受到滋養的員工出發,就能凝聚有創意的企 業產品,創造更大的社會創新氛圍,」李仁芳強調。
3.品味取向,用愛與熱情過生活
李仁芳非常認同《遠見》提出過的「品味學習潮」趨勢,他認為這是國人尋找愛與熱情的方式。 「前陣子有個大企業家,在媒體上嚴詞批評台灣年輕人現在都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年輕人有什麼不對?是那個企業家自己的價值觀太老舊了,台灣人現在就是 要開始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有貢獻、有價值,才能轉型為「創新優勢」。 「沒有生活的工作算什麼?」李仁芳提醒大家,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次到一個開叉,就是兩條路,一條是基於恐懼,希望走那條路就可以免於恐懼,所以台灣 人容易選擇自己不喜歡、但符合社會期待的工作;另一條路則是愛,因為自己熱愛,才選擇那樣的工作。 「老人家都選擇恐懼,年輕人則愈來愈懂得選擇愛,」李仁芳叮嚀大家:你永遠要選擇愛!
from 遠見雜誌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