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商品大觀園
金融機構競爭白熱化,大宗商品零售化的趨勢將更為明顯,投資人唯有掌握明確的投資目標及瞭解商品才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傷。
與過去幾10年比較,現在理財商品的多樣化簡直讓人眼花撩亂。以前只有銀行存款、跟會、股票、基金、房地產、黃金等可以投資,後來漸漸有可轉換公司債、債券型基金、小額公債、貨幣型基金等固定收益型商品、期貨、選擇權及認購權證等衍生性商品。
近來當紅的有與債券、股價等基本證券連動的保本型或結構化商品,各種銀行貸款、應收帳款證券化商品、投資型保單、退休年金等保險商品;如果想擁有外幣、國外證券、衍生性商品或其他各種新奇投資標的,如避險基金等,也可經由銀行、券商、投顧投信等金融機構購買。
對有錢人而言,經由私人銀行的服務,更可以接觸到一般人從未聽聞的複雜商品。事實上,以現代財務工程的進展狀況而言,只要可以想像得到的商品都有可能設計出來,問題只在於市場性及成本而已。
衍生性商品當道
投資人面臨五花八門的商品該如何選擇,一向是一個叫人頭痛的問題;基本上,應考慮個人需求、成本、風險等因素,而非純以商品的潛在收益考量。理財商品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為:基本型(primitive)及衍生性(derivative);核心型(core)及衛星型(satellite);零售型(retail)及大宗型(wholesale)。
一個公司的資產非屬於債權人即屬於股東所有,由於不同公司在景氣循環中有不同的營運結果,原則上投資人可以藉由擁有不同公司的債權及股權,在不同的景氣階段中得到想獲得的報酬型態,因此理論上只要有簡單的債權及股權,就可以結合創造出自己想要有的報酬型態,因此債權及股權叫做「基本證券」(primitive securities)。
但是自行組合基本證券在實務上有困難,交易成本是組成投資組合的最大障礙,因此產生了衍生性商品。選擇權即是一種衍生性商品,讓投資人擁有結合債券及股票,及持續調整兩者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所能產生的報酬型態,而不必直接擁有債券及股票,只要債權或股權的價格產生變化,選擇權的報酬即隨之改變,因此選擇權叫做衍生性商品,它的報酬來自於(衍生於)債權及股權等基本證券。
衍生性商品是過去二、三十年來金融創新的最重要原因,簡單的期貨、選擇權、交換契約等產生之後,各種新奇的(exotic)衍生性商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最近幾年最熱門的是信用衍生性商品,允許投資人在債務人信用惡化,或違約的情況下得到報酬。
現今市面上見得到的新理財商品幾乎都含有衍生性商品的元素,譬如保本型、連動型、證券化商品都嵌有選擇權,因此若不瞭解衍生性商品,即不可能非常瞭解這些新金融商品。由於未來新金融商品的設計仍會以納入衍生性商品為主要方向,投資人想碰觸新金融商品,就必須先認識衍生性商品。
核心+衛星,理財商品新趨勢
還好對多數人而言,不必然一定要將衍生性商品包含在投資組合中,按投資人對投資組合的需求,可將理財商品分成核心商品及衛星商品,不過金融商品的風險及交易成本也受操作方式所左右,譬如投資人可以將股票及公債等基本證券組成核心投資組合,謹守中、長期投資的操作方式來達成理財目標;但是也可以將「股票指數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以短線或經常調整資產配置的方式操作,而變成衛星投資。
對一般人而言,核心投資組合中可以完全不包含衍生性商品,不過某些核心商品需要以衍生性商品來增進操作績效,譬如指數型基金就會以期貨來達成追蹤指數及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但是投資於指數型基金並不需要瞭解衍生性商品。現在理財商品的發展趨勢是核心及衛星雙元發展,例如指數型基金已由共同基金另發展出可隨時交易的ETF,金融機構又推出可由投資人自己以較低的交易成本,彈性調整客製化被動性投資組合的商品。
將來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風險及以客製化為訴求的核心商品,仍將為理財商品發展趨勢。而以特殊交易模型或技術,追求絕對績效的商品仍會蓬勃發展,這種商品的特性是費用高,對願意承擔風險及看得懂的投資人而言,亦有其吸引力,但是由於投資門檻高,一般人不易接觸到這種商品。
大宗理財商品零售化
現在理財商品的發展有大宗商品零售化的趨勢。以保本型商品為例,其特性為費用高、持有期間夠長則能保本,並有機會能增值,所以流動性風險高,在1990年代初期推出時,可能要有1萬元美金以上才能購買,但現在已經發展到一般共同基金也可以保本為訴求了,金融機構間的競爭、衍生性商品市場的發展及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增進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
大宗商品零售化對投資人而言,固然有商品選擇多樣化的好處,但是金融機構也常有不顧投資人權益,過分銷售的情形,投資人應當掌握不懂不買、未做個人理財計畫前不買、不向信用不佳的金融機構購買及只向值得信賴的理財顧問購買等幾個投資原則。由於金融機構競爭白熱化,大宗商品零售化的趨勢將更為明顯,投資人唯有掌握明確的投資目標及瞭解商品才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傷。
幾乎所有的台灣金融機構都覬覦財富管理市場的潛力,由於銷售商品以賺取手續費為現今財富管理業務的主要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金融機構將來仍會以商品的推陳出新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只要有足夠的獲利性,新商品將源源不絕,因此台灣財富管理市場將來會是百花爭豔的態勢,投資人不再處於有錢無處投資的窘境,而會面臨商品太多而不知如何選擇的困擾。
理財商品的分類
(1)「基本型商品」:是那些形式簡單,存在已久的商品,通常指的是債權及股權等求償權及所有權,譬如票息及到期日固定,形式最簡單的債券(straight bond),以及最常見的普通股權。
(2)「衍生性商品」:理論上可以結合債券及股票,藉由持續的調整兩者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產生選擇權(options)的收益型態,但是交易成本使得這種做法過於昂貴而不可行,因此就有人直接設計了選擇權,避免投資人自己創造選擇權的成本。
(3)「核心商品」:是用來達成人生理財計畫的目標,其特性是分散風險、交易成本低、較被動的管理方式,例如指數型基金就是核心商品的一種。
(4)「衛星商品」:是理財目標基本上已經被核心商品涵蓋之後,行有餘力再去投資的商品,其特性是風險高、費用高,而且結構較複雜,使得投資人不易判斷其風險及價值,例如避險基金即為一例。
(5)「零售型商品」:設計的對象是一般散戶,其特性是結構簡單、容易讓人理解、費用也不會太高,所以適合在一般通路中販售,例如銀行存款、共同基金、股票、債券,以及最簡單且標準化的期貨及選擇權契約等。
(6)「大宗型商品」:是為法人或大戶設計的,其特性是結構複雜、不易理解、費用高,所以適合以私下、少數人溝通的方式銷售,例如結構化商品、特殊交易模型及避險基金等等。 |
from Life理財學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