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
鴻海藍圖:鴻海集團沒寫出來的功夫
作者:伍忠賢
出版社:達人館
出版日期:2006 年 02 月 08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台灣企業通鑑
規格:軟皮精裝 / 404頁 / 25K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9571142263
出版地:台灣
■封底文
台灣企業的歷史見證,鴻海集團展現企圖心的註解
企業經營的絕佳個案,您我瞭解鴻海集團的透視鏡
投資大眾的研究祕笈,深度剖析鴻海集團的解剖刀
■推薦文
「企業經營有其文化性和社會性的一面,根植於不同文化與社會的管理理論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識,這說明了台灣企業列傳系列出版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之所在。」──許士軍(元智大學管理研究中心遠東管理講座教授)
「個人研究台灣史,樂觀五南出版社經由出版『台灣企業通鑑』,將當代重要企業的面貌描述出來,協助讀者瞭解台企業的經營,期盼史學界也有出版『台灣企業史』的一天。」──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探討台灣企業集團經營者的書很多,但是透過伍忠賢教授,且有精湛管理學基礎的筆調,來剖析經營者的經營與管理風格,更能讓讀者看出企業經營的玄妙之處。」──謝金河(今周刊發行人、財訊月刊社長)
■內容
第一章、第一節
五個理由必須懂鴻海、了解郭台銘
──為什麼你不能不看這本書
每位讀者的時間一天都只有24小時,必須分配在很多項目上,但不論如何,最好一天至少要讀一小時的書;本書在一開始,便從五種不同身分的人的角度,來說明你可以從本書獲得什麼效益(通稱為價值),請見表1-1,詳細說明於下。
一、生活上 - 被郭台銘鼓舞
讀偉人傳,多少會給人「有為者,亦若是」、「見賢思齊」的作用,以《第五項修練》(1992)一書聞名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天下雜誌2004年10月的專訪中強調:「你可以定下你的志向,但我不覺得你能夠因仿效某個企業而創造偉大企業。
我覺得,鼓舞(inspiration)的真義與被鼓舞成為另外一個人是不同的。因為在一個學習的過程,觀察另外一個人的成功能幫助確認你個人的形象與對未來可能性的視野,但你的視野最終屬於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從那一點開始,你從模仿他人,轉為創新。」(摘自《天下雜誌》,2004年10月15日,第219頁)
1. 從小工廠到企業帝國
郭台銘從1974年建立鴻海開始,鴻海從黑白電視機旋鈕做起,以郭台銘中國海專的學歷在業界並不突出,但肯定是黑手起家的典範人物。
他一手建立市值超過7,167億元(2005年12月6日股價177.5元乘上40.38億股)的鴻海集團,個人財富累計超過973億元,絕對的強人領袖特質少人能及。當年沒有人相信一家做低階塑膠射出成形的黑手公司會有今天的成就,但郭台銘硬是挺著鐵漢精神,用鴻海傲人的成績讓人跌破眼鏡。接下來,我們用幾個表來說明鴻海有多大、郭台銘是臺灣首富。
(1) 鴻海有多大
2001年鴻海精密(2317)營收1748億元,首度擊敗台積電,登上臺灣最大民營製造業龍頭寶座,2002年營收2450億元更成為全球第6大電子代工公司,2003年躍升至第4大專業電子代工公司。對董事長郭台銘來說,這還不是他最終目標,2008年以前,他還要把鴻海推向世界第一的寶座,結果2005年就達成目標。郭台銘仍不因此自滿,他要鴻海的未來成為光機電整合的第一大廠。
(2) 2005年富比士排名
2005年4月1日,《富比士雜誌》(Forbes)公布全球2000大企業的最新排名,綜合評比營收、獲利、資產規模與市值等指標,臺灣共有35家公司上榜,以國泰金控的排名最高,位居全球第312名,鴻海是全球525名,臺灣2004.4.1~2005.3.31第5名,詳見表1-2。(《經濟日報》,2005年4月2日,A4版,林聰毅)
(3) 2005年英國金融時報排名
2005年6月11日,金融時報2005年全球市值500大企業排行榜出爐,奇異公司(GE)蟬聯榜首,蘋果電腦公司挾iPod旋風登上159名,是新上榜企業中名次最高的。臺灣則有台積電、中華電信等五家公司上榜,其中鴻海進步42名,成為第436名,詳見表1-3。(《經濟日報》,2005年6月11日,A4版,湯淑君)
(4) 2005年,美國商業周刊排名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公佈的最新全球「科技一百強」評比,臺灣科技公司共有12家入榜,其中鴻海排名第2,表現最佳;力晶半導體近十二月來營收成長率150%,排名一百強中成長最快速第1名,整體排名則為第48名。宏達電則以營收成長率68.2%,列名最快速成長第10名及股東報酬率第3名,整體排名為第12名,在臺灣企業中僅次於排名第2的鴻海。
(5) 臺灣首富:郭台銘
2005年3月11日《富比士雜誌》的2005年全球億萬富豪名單出爐,美國微軟電腦董事長比爾.蓋茲以465億美元,連續十一年蟬聯榜首;臺灣有多人上榜,由全球排第170名的鴻海郭台銘以32億美元(約982億元)居冠,詳見表1-5(《工商時報》,2005年3月12日,第4版,李鐏龍)
(6) 不宜錯誤低估郭台銘的學歷
許多報刊都以郭台銘學歷不高-中國海專(現在中國海洋技術學院),來強調他成功的難能可貴。可是1990年,郭台銘曾在淡江大學商學院前院長、企業經理協會理事長陳定國博士主持的「企經班」進修。他的經營、演說,處處表現「照表操課」(by the book)的色彩,這點反而是我們想要突顯的,一位成功企業家還想更上一層樓,回學校唸書以擴大視野。
2. 成功創業家的特質
「創業有成」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從動機、執著(即毅力)到努力,一一不可缺,底下詳細說明,再從郭台銘身上來驗證,這些都是可以借鏡的。
(1) 成功的動機
美國奇異電器(GE)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被公認為美國的經營之神,在他一本書《致勝》(Winning,天下文化出版,2005年6月)中,反應了他基本的心態:贏很重要,對個人對公司都很重要。因此,如果形容他是為成功而存在的人,他應該不會否認。
(2) 這會是我嘛?-20名頂尖人才的功功密碼
在巴金漢著《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一書第5章中,指出為什麼有二成的人會出類拔萃。根據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只有20%的人自認為,他們有機會可以在每天扮演的角色上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其他的人卻總是覺得他們所擔任的是錯誤的角色。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的人沒有在工作上發揮天分,也是非常浪費的一件事。他觀察這群優秀的少數,可以發現這些不平凡的人有些共同特徵,跟另外一些書章節所述相似。
a. 成功關鍵:專注了解優勢、拒絕誘惑
成功人士並不是絕頂聰明,他們的成功跟愛因斯坦很像:心無旁鶩的專注。他們跟其他平凡人的最大差別,不是在於他們選擇做什麼,而是他們選擇不做什麼。
時間是最沒有彈性的資源,沒有人可以使時間放慢腳步或是加速前進,不用時也不能加以儲藏,或是花錢買到時間。在分配這樣一種既稀少又缺乏彈性的資源時,成功人士是非常果斷的。
不論外界提供的待遇是多麼的有吸引力,只要他們覺得自己不喜歡,就會立刻抽身。不論是有意無意,他們始終把一件事情放在心裡,而那件事幫助他們保持成功。這件事就是:找出你不喜歡的事,並且不再去做。
保持成功之所以如此難以理解,是因為一般人很少盡情發揮長處。當你剛開始發揮優點並且小有成就時,某個大人物賞識你,提供更誘人的機會、更高薪的職務、更好的工作環境,但是這些大人物通常對你的優點完全不了解。
b. 不只要天份和熱情,還要不斷求創新
想要長期地產生最大的影響力,人們需要兩樣東西。首先,必須好好利用你的天份和熱情,培養一種專門的知識(包括技術),即擅長做某件事情的一技之長。
其次,不只是把某件事情做好而已,還必須日新又新,不斷提升。你必須不斷要求自己,做出一些改變,否則新產品、新對手、新的生產方法,甚至新的法律,都會讓你的專業能力很快就被時代所拋棄。
想想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的一句名言:「大變動的時代」,想要在這時代生存,就必須有彈性、有學習意願、創新、有自信、樂觀,並且善於消除壓力,讓你可以走更長更遠的路。
c. 努力
成功人士可以在工作上發揮長處,堅持不懈,而且善於與別人溝通。用世俗的眼光來看的話,他們也會賺取大筆的財富,然而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他們所達到的成就,往往出類拔萃,而且持續不斷。
奇怪的是,他們並不會因為努力不懈而顯得疲憊不堪,換句話說,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向上提升,變得更有創造力,更有活力。
3. 創業家三大精神的典範--郭台銘
縱橫商界數十年的郭台銘,儘管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2004年12月30日他接受中天電視台的「影響一百」節目專訪,卻是他此生首度接受電子媒體的專訪。三個小時的專訪過程當中,郭台銘對於創業過程、管理哲學(通稱經營理念)、股價表現、接班計畫和家庭生活等,可說是娓娓道來、言無不盡,對於外界對他的褒貶,也相當坦率的表達其內心想法。
郭台銘父母親於1949年隨政府撤退來臺,沒有家族的龐大資金和人脈挹注,而畢業於中國海專的學歷,也遠比不上其餘名校的顯赫。
不過,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性,郭台銘硬是把鴻海拱成臺灣民營製造業龍頭,個人更成為臺灣的首富。對於今日的成就,他表示,「我作夢都沒想到,鴻海能夠做到今天這麼大規模,而我的例子也證明,只要是堅持去做對的事,做人要有信用,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要當郭台銘還真是不容易,對他來說,人生「沒有痛苦、只有吃苦」,光是這點,恐怕就沒幾個人做得到。他甚至自嘲「淚腺不發達」,眼淚都是往肚子裡吞,幾乎沒有人看過他流淚。回想以往創業之初,甚至曾經幾個月過著軋三點半的日子,忘了拿奶粉錢回家,而貼心的郭夫人也是咬牙硬撐,直到有一天孩子因為米湯喝不飽而大哭,才讓他恍然大悟。
他認為,當一個人飢餓的時候,頭腦特別清楚,對他來說,永遠忘不了有一年新年要陪夫人回娘家,但他口袋裡只有二千元的深刻記憶。「而現階段臺灣太富足,使得企業家都喪失了這種精神。」(摘自《工商時報》,2004年12月31日,第10版,王中一)
二、工作上
1. 對投資人來說
2004年,鴻海股票市值突破6000億元,僅次於台積電的1.3兆元,成為台股市值第二大公司,約占加權指數權重4.6%。
在股市也微利(甚至負利)時代,投資人很難賺錢,但是像財訊等理財刊物,以十年期投資期間來告訴投資人,買鴻海的股票最划算,以1990年代10年為例,鴻海十年複合報酬率41.6%,簡單的說,1991年投資人投資一萬元,10年後,經過配股之後,投資人手上的股票價值32萬元。當然,這是黃金十年;但是這幾年,雖然比不上黃金十年;但是也不會讓長期持股的投資人賠錢,甚至還有不錯的報酬率,這對2000~2005年,臺股指數一直在6000點上下起伏來說,真是難能可貴的。
股票看未來,全球第二大富豪、投資之神華倫.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一支股票如果不值得你投資10年,就不值得買進。」以這標準來看,時序將進入2006年,我們認為到2015年,鴻海還是值得你投資;我們喜歡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提(Paul Getty)的名言:聽人建議,不如了解其資訊有多少。
No mans opinion in better than his information.
在表1-1中投資人一欄中指出,你可以從第2~6章鴻海的策略,第9章第3節管理傳承、第4節經營傳承,來看看我們所根據的資訊。
2. 對上班族
由表1-1可見,第7章第3、4節郭台銘如何塑造企業文化,第8章郭台銘的領導與執行力,很值得上班族學習;尤其是領導、執行力可說是「管理學」最長紅的題材,郭台銘的作法值得你了解。
3. 對其他行業人士
對其他行業人士(尤其是老闆)來說,跟長期投資人關心的焦點一樣,不再贅敘;鴻海,郭台銘普遍獲得企業家佩服。
2005年10月1日,天下雜誌公布臺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調查,前十名的最佳聲望企業,多具有跨國營運能力、國際績效表現佳,可見企業已經把眼光放到世界級的戰場。
台積電和鴻海連續兩年穩坐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的冠、亞軍寶座,詳見表1-6。
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前十大排行,詳見表1-7。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名次互換,分居第二和第三名,前三名企業家最被尊崇的能力,包括良好的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領導魅力,及前瞻性的策略思考與創新能力。
4. 同業
鴻海家大業大,會造成同業「切膚之痛」,因此,同業不敢掉以輕心。不過,我們由遠到近,先來形容鴻海對同業來說有多恐怖。
(1) 各行各業都有庫斯拉
1990年代,很多個人電腦公司被戴爾公司弄到倒閉,當時有的業者套用電腦操作時殺檔案delete一詞,用「dell」(被戴爾掉)來形容戴爾的殺傷力。
1990年,今日美國報用「沃爾瑪效應」(Wal-Mart phenomenon)來形容,沃爾瑪百貨(全球營收最大公司,2004年年營收2857億美元)所至,就像黑死病,會導致同業全染病,非死即傷。2004年,搜尋網站Google如秋風掃落葉,也引發Google旋風。
(2) 鴻海=紅海
2005年,金偉燦和莫伯尼出版《藍海策略》(天下出版,2005年8月),書中以「血流成海」的紅海,來形容企業採取競爭者策略時,往往採取削價戰,殺得血流成河、血染紅了海。同樣的,任何一個行業,只要讓鴻海進入,其結果就是紅海,鴻海跟紅海只是一字之差,但是發音一樣,結果也一樣。
(3) 鴻海風暴
鴻海集團跨足多項產業,以其龐大的集團力量,往往會對該產業帶入一股旋風,形成臺灣科技業的「鴻海風暴」。
鴻海憑藉著超大的資本規模、優異的量產實力,從手機、鍵盤、寬頻數據機、無線區域網路,只要是「鴻海風暴」席捲過的地方,總是要拿下第一,吹得其他競爭者東倒西歪。
更可怕的是,鴻海的「暴風半徑」還在繼續擴大當中,包括光碟機、電源供應器、筆記型電腦等其他市場,也都依稀可以看到鴻海的足跡。
(4) 同業盯著鴻海、郭台銘
「知己知彼」是百戰百勝的必要條件。
2006年鴻海集團營收上看兆元,規模已大到無法讓市場忽視,有些對手甚至找來一組人員,專門仔細研究鴻海的競爭策略,因此,郭台銘的每一句話、每一個佈局動作,都有他的意義存在,值得深入推敲。(《工商時報》,2005年6月15日,第3版,張志榮)
■目錄
第一章 了解鴻海、郭台銘快易通
第1節 五個理由必須懂鴻海、了解郭台銘──為什麼你不能不看這本書
第2節 鴻海集團的版圖
第3節 了解鴻海的第一步:電子代工業
第二章 鴻海贏的策略──鴻海三階段、4條成長曲線的策略
第1節 策略雄心
第2節 策略
第3節 四條成長曲線快易通──鴻海的四階段成長
第4節 上中下游全包的競爭優勢──CMMS的「成本領導」加一次購足
第5節 第三階段差異化──以主機板自有品牌為例
第6節 成長速度(步局)
第7節 成長方式:內部成長vs.外部成長──CMMS的「成本領導」加一次購足
第三章 第一條成長曲線──第1C:從連接器到電腦組裝
第1節 第一條成長曲線快易通──3C中的第1C:個人電腦
第2節 從連接器、線纜發跡
第3節 靠電腦機殼站穩
第4節 準系統
第5節 桌上型電腦
第6節 主機板──狐獅相爭的陣地戰
第7節 繪圖卡──鴻海跟華碩又槓上了!
第8節 筆記型電腦代工
第四章 第二條成長曲線──第2C:手機
第1節 第二條成長曲線快易通──3C中的第2C:手機
第2節 臺灣手機代工的產業結構
第3節 鴻海的手機第一「次集團」:正崴──鴻海集團在手機零組件、模組的後勤司令部
第4節 鴻海的手機第二「次集團」──大陸深圳的富士康
第5節 富士康收購奇美通訊
第五章 第三條成長曲線──第3C:消費電子
第1節 第3條成長曲線快易通──3C中的第3C:消費電子
第2節 光碟機
第3節 網路通訊──收購國碁電子
第4節 狐與獅之戰──鴻海鬥華碩
第六章 第四條成長曲線──第4C:汽車電子、高科技
第1節 第四條成長曲線快易通──高科技和汽車電子
第2節 液晶螢幕的群創科技
第3節 沛鑫半導體
第4節 進軍汽車產業
第5節 進軍軟體產業
第6節 我們的淺見
第七章 組織設計與企業文化
第1節 鴻海的組織圖──以企業活動作架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