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合作案,不但將使鴻海擁有自己的生技公司,幫助訊聯在臍帶血市場的市占率再度快速成長,也讓台灣生技產業有能力進軍歐美市場。
文.高永謀/攝影.鄭暐琪
3月5日上午8點半,鴻海集團(2317)公布將與訊聯生技(1784)進行異業結盟,共同集資成立康聯生醫科技公司,也是鴻海集團進軍生醫領域的第一步;鴻海集團也拿出1億元,參與訊聯的私募案,取得訊聯8.6%的股權。
兩家公司結盟的消息一出,訊聯的股價隨即拉出漲停板,而且到3月11日,每個交易日都開出漲停板,股價從消息未曝光前的43元,最高漲至59元,漲幅超過37%,在台股中堪稱一枝獨秀。
從1年半前 開始接觸
「的確,郭台銘董事長即將出世小孩的臍帶血,會存放訊聯的血庫銀行裡;不過,不是因為郭董又要當爸爸了,所以才想到要跟訊聯合作。」即將出任康聯生醫總經 理的訊聯董事長蔡政憲澄清,早在2007年8月、訊聯生技上櫃掛牌時,鴻海便開始與訊聯接觸,而在6個月前,兩家公司正式達成合作的默契。
蔡政憲指出,原始資本額為2億的康聯生醫,鴻海的股份為48.6%,訊聯的股份為22.5%,總管理處將於2009年年底在內湖科學園區成立,訊 聯的總部也將在第3季,從新店遷至內湖,與康聯生醫位於同一棟大樓。而這項合作案,不但將使鴻海擁有自己的生技公司,也可幫助訊聯在臍帶血市場的市占率再 度快速成長,也讓台灣生技產業有能力進軍歐美市場。
「愈是不景氣,愈是龍頭企業擴張版圖的最佳時機。」蔡政憲表示,他觀察過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發現此時消費者會將消費行為集中在龍頭企業,因此這一波金融海嘯,對代工業一哥鴻海與在臍帶血市場首屈一指的訊聯而言,反倒是甩開競爭者的最佳機會,不會為此停滯或延宕。
「企業性格」合得來
「坦白說,幾乎說得出名字的生技業者,鴻海都接觸過了,連一般人沒聽過的生技新兵,他們也都曾聯繫。」蔡政憲說,從好幾年前,鴻海便由即將出任康 聯生醫董事長的吳啟誠醫師領軍,向各大醫療院所、研究單位招兵買馬,積極儲備生醫人才,但在現階段,選擇與獲利平穩、擁有多項生醫技術的訊聯合作,可說將 風險降至最低。
那麼,在眾多生技業者中,鴻海為何相中訊聯為合作夥伴呢?蔡政憲透露,他在創辦訊聯時,當時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便告訴他,只有將電子業的經營方式複製在生技產業,才有可能成功;後來,英業達入股訊聯,他也模仿電子業的經營與行銷模式,終於打響了訊聯的知名度。
「不過,訊聯與鴻海合作,跟英業達並無關係,而在此之前,我跟鴻海也沒有任何淵源。」蔡政憲笑著說,鴻海高層從訊聯的財務報表閱讀出,訊聯的「企 業性格」與鴻海很合得來,也認同訊聯的經營模式,而且彼此對生技產業的遠景幾乎相同,才促成此次合作,「若要比關係,我的競爭對手中,不乏背後有大企業集 團者,它們跟鴻海的關係更密切,訊聯根本不是對手。」
電子生技 合作第一案
在鴻海、訊聯結盟的記者會中,吳啟誠、蔡政憲共同揭櫫康聯生醫的營運目標,乃是建構「新世代健康管理中心」,以預測(Predictive)、預 防(Preventive)、個人化(Personalized)、參與性(Participatory)為4大方向,並導入國際最先進的基因檢測與幹細 胞技術,並轉化為具體可行的醫療方案,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及預防醫學的整合服務。「康聯的康,就是富士康的康,聯就是訊聯的聯」,蔡政憲強調,「新世代 健康管理中心」將採取分眾分流的方式,服務不同階層的客戶,不會只服務金字塔頂層的族群,並將成立「基因研究中心」,研發最新的生醫技術。
「很多電子業集團都宣稱要進軍生技產業,但說得多、做得少,連韓國的三星、LG都是如此,鴻海、訊聯合作,則是具體成型的第一案。」蔡政憲興奮地 說,過去生技產業限於財力,無法達成「規模經濟」,頂多只能鎖定中國、東南亞國家為市場,現在已有能力進軍全世界,「未來,我們還是先從台灣做起,之後再 進軍中國,最後再將目標放在全世界。」
訊聯自主性 不受影響
最後,蔡政憲強調,即使訊聯與鴻海進行合作,康聯也算是「鴻家軍」的一員,但不會影響訊聯的獨立自主性,訊聯卻可共享鴻海所擁有的醫療資源,「這是其他生技業者養不起的!」
from 理財周刊 ( HTML 圖文版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