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文敬蒐集玩具三十餘年,創辦「台灣玩具博物館」
●黃瀚瑩採訪

日前剛落幕的「西班牙玩具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七十天,參訪人次突破七十萬,在藝文展覽活動低迷的今日,可說盛況空前。只是,人們心中難免產生問號:台灣孩子的玩具,又在哪裏呢?

板橋市「四三五藝文特區」中,藏著一所「台灣玩具博物館」,典藏在玻璃展示架中、歷史悠久的玩具,與藝文特區的老巴洛克建築相得益彰。參觀博物館,不時能聽到遊客驚呼:「我小時候玩過這個。」

「每次聽到有人這麼說,我就很高興,」館長江文敬臉上泛起滿足的笑容,「我常說沒看到就忘記,看到了就會想起來。希望每個參觀台灣玩具博物館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記憶。」

五十多歲的江文敬,蒐集玩具三十餘年,藏品高達上千件。他也是位玩具發明家,設計的飛船曾獲日本廠商賞識採用。

故事要從江文敬七歲的一枝橡皮水槍說起。貧困的年代,孩子的玩具大多靠自然素材自製,難得的水槍,讓他珍藏四十多年。江文敬說可能是種補償心態,讓成年的他仍一頭栽入玩具世界,不可自拔。

台灣收藏玩具的人不在少數,但有別於多數收藏家獨樂樂,江文敬選擇眾樂樂,在二○○二年創辦台灣玩具博物館。「收藏在家裏,等於讓玩具消失掉,不如擺出來和大家分享,」江文敬說。礙於場地限制,展場裏的玩具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收藏在倉庫裏。

江文敬立志將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玩具全部蒐集齊全。為完成這個艱鉅的目標,他編列「玩具元素表」,訂定方向;為找到想要的玩具,台灣走透透,甚至親赴海外;為複製春秋戰國時,帝王玩的「投壺」(以箭擲壺,投入壺中即獲勝)遊戲,上圖書館翻遍文獻,再拜託鶯歌老師父製壺;蒐集的玩具愈來愈多,遭家人抗議也不以為意。「所有的媽媽都是『玩具殺手』,小孩多買幾件玩具就哇哇叫,何況我買了這麼多,」江文敬幽默地說。

如今,拜訪台灣玩具博物館好比進行一場歷史巡禮,橫跨古今。你能看到黃帝時代發明的「蹴鞠」(類似足球的遊戲),清代的盤中戲,日治時代的升官圖、木偶,近代的火柴盒小汽車、無敵鐵金剛第一代、大同寶寶……其中收藏最豐的,便屬五○年代的民俗童玩,從竹水槍、竹蟬、彈弓、草編蟬、線輪車、銅管仔車、彈珠台到馬口鐵玩具……博物館內甚至有間「柑仔店」,讓大家品嘗得到童年的滋味。除了參觀,江文敬更希望孩子動手操作,因此在博物館中規畫了體驗區,不定期舉辦童玩DIY。

「不要只把玩具當玩具,」江文敬說,玩具的學問多,涵蓋多重面向。就歷史、文化面而言,不同的玩具,承載著不同的時代記憶,玩具的材質、主題、製作技術,在在反映歲月流轉,宛若微型歷史,例如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馬口鐵玩具;塑料、賽璐珞則是近代的產物;抗戰時期玩具槍、玩具鋼盔、陸軍棋等產品特別多;甚至連洋娃娃的造型,也反映出不同的流行趨勢。

此外,玩具也能解讀出社會形態的改變,「以前的小孩,口袋裏一毛錢也掏不出來,玩玩具也得磨耐心,」他說,「當年雜貨店一隻塑料『尪仔仙』一毛錢,集兩百隻小的,才能更換一隻大的,得來不易,孩子也格外珍惜。」

從科學、創新面視之,玩具反映人類智慧,萬花筒、竹蜻蜓是運用基本科學原理;新玩具的產生無一不是創新,洋娃娃加上三圍,成為轟動半世紀的芭比;陀螺加上重力、發條,成為現代孩子最愛的「戰鬥陀螺」。

江文敬還有一套「玩具強國」論,認為從玩具中能看出一國文化強勢與否。他說現代的小孩玩日本玩具、韓國線上遊戲,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外國文化,台灣的創意人才多、製作玩具的成本低,不好好發展玩具工業,實在可惜。

然而,經營台灣玩具博物館卻成為江文敬甜蜜的負荷。礙於經費有限,一個展示櫃得擠進十多個玩具,展示效果難免打折扣,「總覺得很委屈玩具」;此外,固定展場取得不易,四年來,江文敬帶著玩具四處「流浪」,全台借展,每次搬家都兵荒馬亂,還曾弄丟罕見收藏,讓他懊惱不已。目前雖獲板橋市公所支持、提供場地,但也僅是暫時,往後的展場問題仍讓江文敬擔憂。

但對玩具的熱誠與喜愛,讓江文敬決定走一步算一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巡迴台灣所有小學,尤其偏遠地區,讓孩子們認識古早童玩、分享玩玩具的喜悅;希望在家鄉雲林成立玩具王國;希望像圖書館一樣,讓孩子「借」玩具,減少浪費,培養孩子愛物、惜物的美德……「玩具是活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培養創造力、洞察力,給孩子一雙在創意天空翱翔的翅膀,」江文敬說。

選個假日,造訪「台灣玩具博物館」吧,也許你也能喚醒失落的童年。


from講義雜誌十一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