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壽實業--一株小菌種開啟人與土地的和諧對話

一株小菌種,是生物農藥商機的敲門磚,打開福壽實業生技大夢,讓傳統產業升級出現曙光,更為台灣這片土地上,打造出精緻農業、安全、健康的新氣象。

文/黃麗秋

歌壇長青樹費玉清,在多年前曾唱紅過一首歌曲「送你一把泥土」,歌詞寫道:送你一把故鄉的泥土,它代表我的叮嚀和祝福。今後無論你在何處 別忘了這把故鄉泥土,這把泥土,這把泥土,春雷打過,野火燒過,杜鵑花層層飄落過……。順應當年的時空背景,成為膾炙人的歌曲,傳唱至今。

然而,因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大量使用,讓「這把泥土」少了歌曲中的詩意,反而是農藥殘留量過高,病蟲害抗病性增加、環境嚴重污染、土壤性狀惡化等問題層出 不窮。所幸,伴隨著民眾環保意識高漲,促使有機或施用有機質肥料的農產品水漲船高,也激勵農民嘗試以有機農藥防治病蟲害來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有機」對食用油、飼料聞名的福壽實業來說並不陌生,設立於彰化鹿港鎮的生物肥料廠,就是全國第一家品保認證的有機肥料廠,在這時機點更為其打開一扇希望之窗。

福壽實業總經理室經理王祥麟指出,福壽經營項目如:食品、油脂、飼料、肥料等皆偏重傳統產業。台灣自從開放自由競爭後,衝擊到既有的市場,壓縮到獲利空間。「投入生技研發是希望建立新的研發模式,可以逐步應用到其他領域開發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他分析地說道。

在此考量之下,以有機肥料廠為基地,農業資材研究團隊躍升為種子部隊,帶著福壽往生技大夢前進。

蘇力菌生物農藥敲門磚

福壽實業農業資材研究處副研究員張忠賀指出,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年我國農業生技產業的發展策略所列出植物種苗、水產養殖、畜禽生技、動物用疫苗、機能性食品、生物性肥料、生物性農藥七大重點領域。

除了植物種苗之外,其他六大領域皆與福壽的經營息息相關。例如:畜禽生技對應到飼料業務,而生物肥料,則於1993年即開始致力增進土壤肥力,提升農產品 品質而投入,陸續推出有機質肥料系列產品,到了1997年則斥資興建廠房並定位為生技肥料廠,以現代化自動控制設備,生產生物性堆肥、混合有機質肥料、植 物渣粕肥料、有機質複合肥料、即溶複合肥料、休閒園藝用肥料、栽培介質以及進口園藝資材類等。

所生產研發產品皆依據原料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質與作物營養需求,調配高氮、高磷鉀配方以及具速效與緩效功能的肥料,更於2001年通過ISO 9001品保認證。

然而,台灣加入WTO後,帶給農民一記警鐘,讓他們能從產量之爭提升到品質之爭,除了以有機肥料增強土壤的肥沃度,也願意採用生物農藥來減輕對土壤破壞, 提升農產品的價值與安全性。「永續農業的概念以及有機農業興起後,農民對防治病蟲害的認知也有改變,大家都想找出替代方案,這些替代方案裡微生物產品最受 到重視。」他分析地說。

張忠賀表示,根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6年全球農業生技產業之現況與趨勢報告,在全球生物農藥銷售中,約有61%為蘇力菌產品。根據產品劑型的差異又區 非為BtK(Bt Kurstaki)、Bti(Bt israelensis)以及Btt(Bt tenebrionis),其中又以Btk占Bt總市場的85%,主要針對台灣最常見的小菜娥,Bti則是防治蚊、蚋,Btt則是防治甲蟲。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昆蟲吃下後蘇力菌的結晶蛋白後,毒素晶體於昆蟲腸道中,在高鹼腸液蛋白質分解酵素作用下被分解成毒素,讓昆蟲一命嗚呼。值得一 提的是,蘇力菌的殺蟲效果有專一性,不是目標昆蟲無法有作用,像是脊椎動物倚靠胃酸就可以破壞毒性,種種優點讓蘇力菌榮登最佳生物農藥製劑的微生物。

「我們投入研發蘇力菌,一來考量到公司從傳統產業升級做準備,二來根據市場數據顯示,生物性農藥市場的年複合成長達12%,而台灣生物農藥中蘇力菌產品市占達90%,成長相當驚人,投入研發有助於我們快速切入生物農藥市場。」張忠賀殷切地說道。

產學攜手本土牌奏效

實際上,根據農委會2007年蘇力菌成品進口農藥統計報表顯示,進口蘇力菌成品總數量63,242公斤,總金額新台幣26,25萬元;同時蘇力菌農藥原體 進口及使用情形統計,2007年到貨26,535公斤,使用26,777公斤,結存5,080公斤;2007年國內殺蟲劑成品農藥的銷售額為新台幣 19.6億元。國內有20家進口或製造蘇力菌業者,多倚賴國外進口菌種。

其缺點是易因氣候環境出現水土不服,讓效果打折扣,加上售價高於化學農業,導致農民興致缺缺。「我們若能開發出本土的蘇力菌製劑,增加效用並降低生產成本,以現在有機業者和吉園圃業者來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樂觀地預估。

張忠賀的樂觀也來自技術與人才兩方面。以研發技術來說,生物肥料廠從1998年開始參與農業生技產業化的相關研究計畫,多年來累積技術包括:拮抗微生物篩 選技術、拮抗微生物生物活性分析技術、螢光假單孢菌液態發酵技術、枯草桿菌液態發酵技術、木黴菌分生孢子固態發酵技術及厚膜孢子液態發酵技術、蘇力菌液態 發酵技術、複方微生物製劑濃縮乾燥技術等。

而人才能量更令張忠賀驕傲地說:「我們研究團隊個個學有專精,研究的領域包括:土壤、園藝、植物病理、昆蟲就像是小型農學院,透過執行科專計畫,不僅提升技術能力,更累積研究成果商品化的Know how。」

目標已經明確,技術、人才也具備,福壽則以「本土蘇力菌生物殺蟲劑開發計畫」申請經濟部工業局「農業生技產業化技術推廣計畫」,並順利通過獲得資金奧援, 更在委員媒介下取得農業委員會藥物毒物試驗所的「本土蘇力菌E9-11註冊登記資料、本土蘇力菌商品發酵產程與製劑開發、蘇力菌量產製程開發 、蘇力菌生物殺蟲劑劑型開發 」的技術授權,另外也委託藥試所進行蘇力菌成品理化性質分析及蘇力菌原體田間試驗。

農業委員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曾經洲博士指出:「當初申請時,福壽除了有優質的企業形象外,還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與工廠設備,更重要的是對開發計畫相當重視,積極參與先期基礎研究,所以成為我們選擇優先技轉的對象。」

但計畫初期並非一帆風順,反而瓶頸不斷。福壽實業農業資材研究處副課長陳裕才指出,根據法令,沒有設立生物農藥工廠,就不能製造銷售生物農藥。但現行的工廠登記是依循農藥管理法中生物農藥工廠設立法規來管理,對於非化學農藥公司轉型為生物農業公司之登記有頗多不合理規定。

「我們在2005年提出申請許可證,在我們想法裡,生物農藥對人體沒有危害,對永續農業發展也有利基。但主管機關卻認為只要加上農藥二字,就是農藥,要謹 慎處理,因此我們前後經歷三次查廠,不斷改善之後符合規定後,直到2007年才取得生物農藥製造工廠登記證,成為國內第一家非化學農藥工廠取得許可的廠 商。」他露出欣慰的表情說道。

另一個挑戰則是觀念磨合。陳裕才說:「我們很慶幸有工業局擔任媒介角色,其實站在業者的角度會比較看重商業化,注重後面開發的利基,但站在藥試所學界的角 度,則認為前期的基礎研究,應該要一步一步紮實地做,初期溝通上有落差,後來經過委員們的居中協調凝聚共識,讓我們能藉此機會相互學習、成長。」

研發不抄短線厚植能量

在計畫執行過程中,福壽與藥試所各自發揮所擅長的領域,朝著共同目標來努力。以藥試所來說,研究項目包括:本土蘇力菌菌株的收集、殺蟲活性分析,基因體分 析、量產條件開發、品管技術及生物農藥登記資料製備等,助益福壽在生物農藥登記及檢測相關資料,可以合法授權於國內市場使用,加速商品化的腳步。而福壽過 去累積的生物技術能量,也在計畫中展現無遺。

計畫開發分為四大重點,分別是:養蟲技術建立、蘇力菌發酵製程開發、蘇力菌成品開發、田間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蘇力菌產品檢測不同於化學藥劑,需另外建立生物活性檢測系統,所以福壽在藥試所的建議下,建立起小菜蛾的飼養系統以及生物活性檢測標準流程,以為將來產品品質管制打基礎。

曾經洲解釋地說道:「開發生物農藥需要昆蟲作為試驗研究,像是小菜蛾就是國內普遍的菜蟲,但由於農民長期使用化學農藥,讓昆蟲體內產生抗體,無法任意從田 園抓來做研究,需要人為飼養大量的昆蟲來作為殺蟲能力的篩選。」如此呈現一個有趣的情境,在福壽工廠裡特別蓋起的昆蟲培養室,不僅有空調調節溫度,還聘有 專人照顧,讓溽暑或寒冬都得在戶外工作的現場人員羨慕不已。

進入到發酵製程後,另一個研發重點則是產業用培養基開發,由於實驗室的培養多以試驗合成培養基作為培養的基質,但若直接拿來作為工業生產的培養基成本過 高,因而在生產成本的考量下,重新開發低成本適合工業用的生產培養基。但因某種重要成分不易取得,導致後續開發進度嚴重落後,對研發團隊造成不小的心理負 擔。所幸經過不斷測試替代成分後,直到結案前半年才取得替代性原料,團隊立即加緊腳步往下一個製程邁進。

突破瓶頸後,採用的方式是以不同等級的工業用原料,將初步搖瓶進行營養源的篩選,包括:碳源和氮源的篩選,進而以發酵槽進行發酵試驗,並測試發酵條件。接 著是5L發酵槽發酵試驗,並測試發酵條件。條件包括:接種源最適合的生產週期測試,發酵槽溫度、轉數、pH值、溶氧、通氣量以及糟壓等,並做生物活性檢 定。緊接著是放大50L發酵槽放大技術開發;500L發酵槽放大技術開發。

在蘇力菌成本開發製程又是新的挑戰,從製劑配方開發、濃縮乾燥製程開發、成品小量試產、保存性分析,都由相關研究人員與藥試所共同合作戮力完成。開發緊鑼 密鼓進入到田間試驗階段,著重在發酵液對小菜娥田間防治試驗,以及成品對小菜蛾田間防治試驗。由於藥試所長久以來積極推廣生物農藥的使用觀念,更開授生物 農藥研習班吸引不少農民熱烈參與。得以新製劑找到農友協助試驗。曾經洲坦言初期由於蘇力菌生物農藥對防治病蟲具有單一性,不是目標病蟲難以發揮效果,也引 起農民埋怨沒有化學農藥好用。

「我們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勸說農民在比例上逐次調整,幾次下來他們看到生物農藥的效果,加上又能對土地、人體無害,他們接受意願逐漸提高。」他欣慰地說道。

張忠賀也有所感觸地說:「跟藥試所合作開發本土蘇力菌生物農藥過程中,生技肥料廠也建立整套的微生物製劑研發設備與能力,而且透過他們的協助對未來推廣上也有很大的幫助。」

全員銷售攻心行銷

目前福壽已經取得登記,預計於2009年第一季上市。不過,研發還是需要回歸到使用者需求,現階段多數農民對開放自由貿易後的農業前景並不樂觀,相對在農業生產投資採用保守的態度,在此心態影響下,成為福壽推廣上的隱憂,讓產品走出實驗後反而挑戰才剛開始。

張忠賀卻樂觀地表示:「我們產品本身殺蟲效果表現比外國產品優秀,又因為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僅後續技術升級不用擔心,在產品價格可以更具競爭力。」

為此,福壽在擬定價格策略上除了重視農民對生物農藥會增加成本的感受外,也將相關蘇力菌產品、化學農藥產品都列入考慮的範圍,並以此針對不同的目標族群進行規劃,研擬不同的製劑型態產品,以及價格差異化策略,爭取農友的認同。

具體的通路上,先鎖定對生物農藥接受度較高的有機生產者與吉園圃團體或產銷班,再來是各種作物育苗或種苗場,以及介質栽培業者,最後才是傳統農藥與肥料通路。

「傳統通路依賴化學農藥或肥料進行植物保護,加上蘇力菌生物製劑效果受環境、氣候因素影響,多少會影響到業者推廣意願。解決方法是讓我們受過專業訓練的人 員直接與使用者面對面介紹與推廣,來增加使用意願。所以當產品開發完成後,我們也召集營業據點的服務人員,協助他們了解產品的特性、優點,進行密集的教育 訓練。」他說道。同時,福壽在售後服務也不輕忽,透過營業單位與研究部門通力合作,為農友提供多元且即時的服務。

開啟人與土地和諧對話

創新種子一旦點燃,就能燎原。王祥麟指出,生物肥料廠研發團隊創新研究也正在集團裡擴散,包括:食糧、飼糧等事業群研究單位紛紛來請益,希冀找出將生物技術導入開發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的可能性,對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正向的能量。

而這一套創新的生技產品研發模式,面對生技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國外競爭廠商,能做到產品持續改進,並開發更優勢的菌種保有競爭優勢。「我們打破蘇力菌生物 殺蟲劑完全來自國外進口獨占市場,等到站穩國內市場後會準備進軍國際市場。對鹿港廠來說,未來將朝向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產品邁進,厚植生物技術研發,以支 持設立生物農藥工廠以及轉型為生技廠全力以赴,堅守提供健康安全食糧的使命感。」張忠賀殷切地結論說道。

正誠如傳唱數十年的福壽廠歌《福壽實業頌》歌曲裡寫道:「求新求行不停,先輩流汗創業至今,珍惜在地鄉土情。」一株小菌種為福壽打開生技之窗,當企業勾勒生技大夢時,背後更蘊含了一份對土地的真摯情感,讓他們全心投入,不斷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