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裝可愛搶商機 台製「角色」出頭天

不讓Hello Kitty、史努比專美於前

台灣創意爆發力在哪可看見?國外角色如Hello Kitty、史努比等帶動的角色經濟,MIT角色有沒有這種實力?台灣熱燒的創意市集、網路部落格、企業寶寶周邊商品,正形成獨立的三種管道,沸沸揚揚地滋養著MIT台製角色發跡。

《數位時代》撰文=羅之盈

過去台灣自製的動漫角色,在市場上沒有生存空間,市場常勝軍是由Hello Kitty、櫻桃小丸子、史努比、Lisa & Gaspard等外籍兵團掌控。但近年台灣文化創意的意識抬頭,角色設定技術也愈趨成熟的情況下,MIT台製角色大有蓄勢待發的經濟架勢。

若要舉出個台製角色,你會想到誰?是早期烏龍院裡的胖瘦和尚,還是近年才被彎彎創作出的麻糬人、蝸居創意市集的台北不來梅?仔細看看長青組烏龍院,與幼兒組彎彎、台北不來梅的不同,前者是故事引人注意之後,角色才讓人熟知,後者則是因為造型可愛而發跡,簡單說,就是走外型討喜的視覺系路線。這類新崛起的視覺系角色,依崛起管道可分成創意市集擺攤客、圖文作家、企業寶寶三種類型。

發跡三管道 創意市集.部落格.企業寶寶

MIT角色「蓄勢待發」,勢從何來?首先是年輕創作家雲集的創意市集,這群人從街頭擺攤躲警察開始,一路潛游進南海藝廊創意市集、CAMPO生活藝術節、誠品創意市集裡。

兩年多來,在企業與個人的大力推廣之下,全台灣創意市集場子已經破百場,參與的創作家從十多人到超過五百人,每場逛攤客從幾十個人到現在的數百人,也累積出其中優異角色的經濟實力,如芭特麗西亞、海蒂朵兒、蠢花、525手作雜貨等。

台灣原創角色紅起來的第二個管道是圖文部落格,隨著使用介面漸趨友善與個人化意識抬頭,個人網誌發展速度有如豪大雨,量大、氣勢強,嘩啦啦傾盆而下。

根據美國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統計,全世界每天新誕生的部落格就有十二萬個,讓部落格話題十足、商機無限,藉此通路發展圖文作家,也就在這股洪流中,被點擊出高知名度,如彎彎、他踢、洋蔥頭、大莓羊、米魯蛋等。

除了個人式的創作家之外,還有一種早年流行過,近年又再度風行的組織式創作角色,那就是企業寶寶。說到早年流行的企業吉祥物,不能不提到大家共同的記憶──大同寶寶。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他,靠著可愛的小臉蛋,為大同公司創造三十幾年的知名度,經濟實力不在話下。雖然在八○年代險被人群遺忘,但最近幾年收藏市場強強滾,目前Yahoo!奇摩拍賣上,早期大同寶寶都有一萬元以上身價。因此國人接受度很高的企業寶寶,就在這波收藏熱中,出現了幾位新生兒,如台灣人壽的台灣阿龍、7-Eleven open小將、好樂迪的迪迪獅、上海銀行Puki豬等,不只成功塑造品牌形象,也帶動企業營收。

授權金較低 台製角色搶攻超商贈品市場

市場上的國外角色,是如何引導出經濟效應的呢?例如韓國賤兔,曾授權台灣麥當勞擔任全店行銷代言人,利用店頭送娃娃、網站下載圖像的方式,一個月內就帶進新台幣八千萬元營業額。

日本三麗鷗角色天后──Hello Kitty,也是典型創造角色經濟的例子。史上第一隻Hello Kitty是為一個零錢包而設計的圖案,因為大受歡迎,所以三麗鷗大量生產相關商品,單在日本境內種類就將近三萬種,三麗鷗再將Kitty形象授權給許多企業,這隻沒有嘴的小白貓,儼然變成全世界身價最高的貓,所以授權金可說是角色經濟的來源。這塊能量十足的授權金市場,台灣角色是不是有機會圈取呢?答案是有的。

利用贈品策略帶起國人蒐集角色的便利商店,從一波波不間斷的授權贈品,可看出角色為超商帶來不錯的營收。7-Eleven公關欒美雲表示,滿額贈送授權角色商品,對業績確實是一種助力,「每次的行銷案都可讓業績增加一到兩成。」授權MIT角色來當贈品的全家便利商店,贈送彎彎創作的麻糬人製成Kuso磁鐵,整檔活動送出超過五千萬個磁鐵,投入上億元預算,業績成長兩成以上,創造約新台幣六十億元的營收,彎彎的魅力果然不同凡響。

但並不是所有的超商都會找來角色授權,福客多行銷部協理鄭博文表示,國外角色的授權金不便宜,但收益有時不如預期,「例如年前的華納豬小弟落差超過一○%,所以我們短期內不會再做角色授權贈品的行銷案。」因此可以看出,國外角色授權金太貴的高成本,已經讓部份付款金主縮手,那麼相對平價、表現不錯的台灣角色,顯然有分食市場的潛力。

不論是圖文作家,還是創意市集、企業寶寶,創作人對於角色壽命還是有一定的擔憂,對文化社會趨勢有深刻見解的東吳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劉維公說:「台灣對於『一次性』商品的創意做得還不錯,例如吃的創意、空間設計的創意,但對於永續商品沒有足夠的設計能量,替代性很高。」那麼MIT角色又該如何延年益壽呢?「故事性是重點,」劉維公說。

永續經營關鍵 創造無可取代的角色故事性

目前冒出頭的MIT角色多半故事性不強,或許是因為台灣設計師角色設定能力不夠成熟,但至少已具備簡單的故事性。

例如創意市集擺攤客芭特麗西亞,手工縫製娃娃有著各自的名字和個性;圖文作家他踢,靠著純真熱情的角色表情擄獲大小朋友的心;企業寶寶台灣人壽台灣阿龍,則因絨毛玩具大受歡迎。它們發跡都是因為角色可愛得人緣,但讓人記住一陣子的原因,還是來自背後那些小故事。但劉維公指出,雖然MIT角色已有這類概念,但細節還是不夠,整體來說還是粗糙的,看看美國出生的史努比,漫畫裡小世界小道理的樂趣,馬拉松式地在報章連載,為角色壽命蘊藏出太多能量。

或許你會想起一度人氣超旺的台灣阿貴,頭好壯壯的他,近兩年似乎沉寂了起來,劉維公說:「阿貴紅得快,紅到跑去開餐廳,但因為欠缺支撐角色的故事性,也就愈來愈沒落了。」

對於已發跡的MIT角色,劉維公建議若要朝大規模市場發展,多以迪士尼為學習對象,周邊商品少不了,種類也要多變化。若要穩固小規模市場,則要著力發展角色故事性。如創意擺攤客、圖文作家可為角色設計更仔細的個性,授權給組織製作商品時,一定要仔細審核,愛惜羽毛;企業寶寶可製作卡通,到電視頻道放送,那個波菜罐頭公司設計出來的大力水手卜派,就是利用卡通發展出更深遠的角色經濟。

台灣原創角色終於略成氣候,為政府喊了許久的文化創意產業,寫下令人期待的序曲,不論是跑攤的創意市集設計師、蝸居繪圖的御宅族圖文畫家、肩負企業使命的企業寶寶,台灣創作旺盛的生命力,正被好好地滋養著。

from 6月15日出刊 《數位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