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作者、攝影/徐仁全

比起德國其他大城市,如法蘭克福、漢堡或柏林等動輒百萬人口,弗萊堡20萬人口只能算小鎮。且它位在西南方,過去在德國歷史上也不是太重要,台灣旅遊團根本不可能會到這個偏僻的小鎮觀光,因為沒有太雄偉的教堂及城堡可參觀。

但弗萊堡這個小鎮,卻是全德國太陽能應用最發達、最普及的地方。截至去年底,弗萊堡太陽光電板鋪設面積已達1萬1000平方公尺,總鋪設量達到7300kWp(kWp,峰瓩;每峰瓩可輸出1瓩電力之太陽電池容量)。相較於面積大弗萊堡235倍的台灣,至今年2月止,只裝設了1350kWp的太陽光電系統容量,還不及弗萊堡太陽能裝置容量的1∕5。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最喜歡的飲料從冰可樂,變成溫開水。

更明確地說,從冰可樂、黑咖啡、麻辣鍋,變成溫開水、熱牛奶、地瓜稀飯。

如果到咖啡廳,不能只點溫開水怎麼辦?那就來杯「無咖啡因」的咖啡吧。「要不要甜點」?我搖頭笑笑,好像服務生問的是:「要不要出軌?」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MOOK周治平

我終於站上天空步道,極目朝遠方望去,甚至可以看到數公里外的谷底、赭紅色的科羅拉多河河道,或許這道人造天橋與周遭環境不甚協調,然而這的確是觀看大峽谷最最無可取代的角度,這時我才真正了解到什麼是「像老鷹一樣俯瞰峽谷中的美景」。而對我來說,天空步道的真正價值,就是在這一瞬間,對大自然發出忘情的讚嘆、與那股震撼人心的靈魂悸動。

從拉斯維加斯出發前往天空步道,是一般外國遊客最常採取的方法;一大早從飯店出發,兩小時後來到大峽谷西峽入口,在此換乘國家公園的專用車輛,接著在黃沙滾滾的土石路上搖晃45分鐘後,抵達西峽谷機場。

迎接遊客的是在陽光下閃耀的六人座直昇機,帶著興奮心情和大批攝影器材擠上直昇機座艙,直升機隨即鑽入峽谷,在科羅拉多河削切而成的陡峭岩壁谷地中穿梭。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遍天下》月刊海外旅遊版5月號 澳洲 報導
撰文.攝影∣彭可玹.王光玉


住進精品設計旅館,已成為旅行的新趨勢,面對在這股市場需求,南半球的澳洲當然也不缺席,且以融合簡約又不失華麗的時尚感,演繹出一家家令人為之亮眼的優質飯店。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順境學轉舵

一生只追求一個目標的人生規畫已經過時!美國研究顯示,每人一生從事12~15種工作,轉換跑道將是常態,你得未雨綢繆,隨時做好準備!

文/曠文琪

「如果,我給你七千萬元,只要求你從此不再換工作,也就是放棄你轉職的權利,你願意嗎?」這是一O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在二OO二年提出的問題。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天堂、GBC 電玩手機 1,500 款遊戲任你打!

任天堂 Wii 風靡全台,幾乎每個人都想要購買,但如果你最近為了買手機卻沒有多餘的財力購入 Wii 的話,可以考慮這款「世紀經典 1688」,它不但有 1500 多種任天堂遊戲可以玩,還附贈手把,讓你玩個天昏地暗!

[文字、攝影/許嘉偉 構圖/朱法奇]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邊學邊玩樂 為海外深造打地基

留學.預備起!

文/張一正

近十年來,全球化趨勢快速成熟,國界日益模糊,讓孩子趁著暑假參加海外夏令營,學習做個世界公民的風氣日盛。由於台灣教育體制混亂,今年的海外夏令營流行趨勢也跟著轉變,以學習為主,旅遊玩樂為輔,為孩子未來留學鋪路,成為今年海外夏令營的主流。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奈的選擇!

北京新浪網 (2007-05-14 09:06)
 
 

大頭 

  相信常常關注手機的朋友都知道水貨手機,水貨手機是經過特殊渠道進入市場銷售的一類手機,由於逃避了關稅,所以水貨手機有兩大特點:首先就是價格比較低廉,一款水貨手機的價格和行貨手機的價格一般都有500元以上,部分品牌的部分機型和行貨手機的差價達到千元以上,價格因素是水貨手機得以生存的最大原因;其次就是水貨手機都不享受國內的三包,一般來說都由經銷商自行提供保修,這樣也造成了購買水貨手機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所以無論何時,筆者都要提醒準備購買水貨手機的消費者,一定要有風險意識,而且要選擇在本地有信譽的商家處購買。

  價格因素是消費者選擇水貨手機的最主要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也不應該忽略,那就是國外通信網路已經相當發達,目前不少在國外市場銷售的手機具備了很多國內不能使用的功能,某些功能在國內是明令禁止的,這也就造成了不少國外熱銷手機不能在國內上市。對於這部分手機來說,國內消費者只能通過水貨市場來購買,下面就讓筆者給大家推薦幾款目前只能在水貨市場購買的手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字: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樹木在我們周遭總是存在得那樣理所當然;但一旦樹木生病,人類往往總是現實的想到重新種就好了,只是生命是否真能這樣輕忽對待?樹木提供給我們自在呼吸的新鮮空氣、給予生物棲息的場所,一直仰賴樹木生存的我們,是否也該學習好好珍惜樹木?

台灣島嶼之所以美麗,有很大的部分是來自於蓊鬱的山林,豐富的林相讓各種生物棲息其中,自然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台灣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由森林構成,春夏秋冬隨著季節的變換,給予山頭不同的面貌;但是山林的砍伐,讓森林面積逐漸縮減。

但同時我們卻無法忘懷樹木給我們的舒適感受,於是我們在城市景觀中栽種樹木,公園裡、人行道旁到處都可以見到樹木的蹤跡,樹木的存在就如同沙漠中的綠洲,給予城市喘息的空間。

樹木在我們的生活中何其重要,但是我們往往不去重視它,在開發與建設的主流思考下,第一時間犧牲的就是樹木,擋住路的移走、妨礙建設的就砍除,樹木彷彿成了裝飾物品,只是純粹為了環境美觀而存在。

其實,隨著溫室效應的日漸嚴重,樹木扮演著降低二氧化碳的重要角色,政府在鼓勵大家多多種樹的時候,必須要注意適地適種的問題,在做開發時,也必須考量當地的環境生態,如果等到破壞殆盡,再來重新栽種,似乎不是應有的考量。

                   

從過去的柳杉遭到松材線蟲入侵到台東蘇鐵被白輪盾介殼蟲侵襲、褐根病引發全省樹木的生存危機,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卻又不斷地發生,全台此起彼落都傳出樹木死亡的消息,究竟我們對於樹木的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樹木研究的難題,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資源不足,全台各地都有樹木病害的消息傳出,全台光是綠化的樹木就高達百萬株以上,但是替樹看病的人,卻是寥寥可數。查明樹木死亡的病因,需要經過長時間採樣、分離、培養、接種等追蹤作業,才能確定病徵解決問題,林業試驗所的傅春旭老師對此不免感嘆說,老是追不上病蟲害散播的速度,往往一病尚未察明,另一個病例又接著來襲。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3400公尺的排雲山莊旁,高爾盯著阿扁說出:「對抗氣候變遷是個道德問題。」而阿扁也含笑點頭,周圍的鎂光燈閃爍著。隔天斗大的墨字寫著:「總統表示對抗全球暖化,才是真正愛台灣。」對於這般美好畫面的幻想,卻建構於此刻諸般的不協調。

「請專業環保公司估算」、「門票內涵碳稅」、「植樹吸收」,邀訪單位侃侃談著碳平衡。暫不細究用錢來解決問題思維是否恰當。只想提醒,電影<<�明天過後>>的製片公司,也在該片導演要求下參與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計畫,但這些經費並非直接來自每位電影票卷。而近期於歐洲舉辦的環境相關研討會,同樣提供購買碳抵減(Carbon Offset)卷的服務。其立意於現行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尚闕如,因此希望藉著消費者自發性的行為,減輕旅程對全球暖化的衝擊。以筆者為例,若欲到瑞士參加研討會,則需額外支付80歐元給名為 “MyClimate”的組織。該組織將利用此費用,於非洲、印度等地,執行植樹、提昇熱效率、再生能源替換等計畫,以抵減航程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一切估算與抵減計畫,都需依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清潔發展機制的規定。而此類個人對於消費行為的潛在環境危害,負起「迴避」、「減輕」、「彌補」責任的過程,不正是綠色消費的落實嗎?

碳平衡費用該由誰負擔,只是種枝微末節的不協調,最大關鍵,還是落於高爾此行的成本效益。雖然邀訪單位表示此行將有10億的等值媒體宣傳效果,但似乎未從「邊際效益」與「機會成本」的角度衡量。在各大報已會以半版來報導IPCC的研究結論,主流電視台亦針對北極流冰消減狀況製作專題,甚至學界都缺乏氣候變遷論戰的台灣。此時,一個敲響警鐘的宣道者的疾呼,似乎不如行政者的具體經驗分享來的重要,例如英國環境部秘書長Miliband,其在氣候變遷法的推動經驗,定能對於研擬中溫室氣體減量法提供建議。此外,環保運動總是抨擊著政府對大工程的迷信,例如面對蘇花高時,提議若等額的預算轉移到洄瀾夢想聯盟所提出的各項計畫,才能真切的創造花蓮的未來。同樣的,一下將3400萬用於邀訪高爾,是否也落入了對於「大」與「集中」的迷思?畢竟能源政策環評的經費也不過就600萬,而環保署過去2年與溫室氣體相關計畫,總計也僅3600萬,而一個環保團體秘書長的月薪甚至低於3萬4。

若欲就此點討論,我們無法迴避一個難解的謎團—『沒有高爾,這3400萬會存在嗎?』若以去年成立的『氣候變遷聯盟』為名,提出一系列的對抗全球暖化的計畫:以1000萬成立環評委員的智庫小組,協助其檢視各開發案對全球暖化的衝擊;以500萬,進行民間版的能源政策的政策環評;針對溫減法中,飽受爭議的既有排放權的配置,花費500萬籌組獨立專家團進行各情境衝擊評估。這三個攸關重大的計畫,總計也僅邀訪高爾所需的三分之二,但企業界會有同等意願嗎?『太具爭議性』、『不宜與政府作對』可能都是婉拒的藉口,但『廣告效果』的衡量才是決定性因素。倘若如此,『協助企業界建立環保形象』曾幾何時成了環保團體的責任?

邀訪行程的規劃中,最令人費解乃『台灣高爾之友會』的設置。縱然在宗旨中已明示以全球暖化為主,但能擺脫搜尋“Friends of Al Gore”時,多是支持其參選總統的組織的尷尬嗎?更何況『高爾之友』此類歌迷會般的名稱,是否會被簡化成對高爾此人的完全認同?當環保聯盟的前輩引述著賈德戴蒙的<<�大崩壞>>來表達對於生態崩潰的憂心時,或尚能與戴蒙認為核電是對抗氣候變遷之所需的看法加以切割。但當『高爾之友會』的大旗一張之時,是否意味著將對高爾協助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取得原住民保留地的採油權之類的指控,視而不見?

記得先前邀訪國際友人來台時,他們總熱情地說著:『要盡其可能的利用他們。』而亦有人到訪後,發出『把那麼多資源放到招呼一幫旅客, 會否用在自身組織發展會更好?』的感嘆。這次高爾的邀訪,若仍是由環保團體出面,也應該思考是否對氣候變遷聯盟後續計畫有所幫助。否則,不願面對的真相(Inconvenience Truth),將僅是便宜行事的捷徑(Convenient Track)。而對抗全球暖化,促成低碳社會。捷徑,能引領我們到應許之地嗎?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緊扣住在地小農有機耕作的「潘立西餐廳」
作者: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愛麗絲出版的書:烹飪介紹之前,我們介紹了美國加州柏克萊市「金恩國中」自1996年來所推動的「食材園」(Edible schoolyard)教學課程(詳文:美國加州金恩國中的「由種子到餐桌」計劃),透過學校園中蔬菜的種植、照顧、採收、料理與分享,學生們不但逐步地、驚喜又生動地體會到生態、生物、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等課程的知識與想法,也將課本延伸到生活世界中,把永續觀念給融貫起來。另方面,透過這種教學過程,老師、學生,甚至社區義工也藉此共同學習、成長,得以相互交流,而且更進一步帶動起學校午餐與在地小農有機農作生產的新的生成關係。

當然,許多事物由無生有,光靠單方面力量未必撐得起來。金恩國中的「食材園教學計劃」,也是如此,除了學校本身的投入,柏克萊的「生態素養中心」(Center for Ecoliteracy)與「潘立西基金會」(Chez Panisse Foundation)也出了不少心力。我們把焦點稍微轉一轉,來看看那設立「潘立西基金會」的「潘立西餐廳」,以及那30多年來帶動全美、甚至全球新式餐飲風氣的傳奇人物:愛麗絲‧華德斯(Alice Waters)。

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夏土克街(Shattuck Avenue)上,有座看起來安祥、未必起眼的店──潘立西餐廳(Chez Panisse),即使店面小小的,但名氣倒很大,《紐約時報》就曾把它評為是「餐飲界的麥加」。而《老饕》雜誌也於2000年封它為「全美最佳的餐廳」。

為何潘立西餐廳能有這份名號?我們不能不提到它的其中一位靈魂人物──愛麗絲‧華德斯(Alice Waters)。那麼,愛麗絲又是誰?她又做了什麼事? 60多歲的愛麗絲,是1944年在美國東部紐澤西州出生的,但她沒有一直留在東部,大學時期跑到西部的加州去唸,既然主修的是法國文化研究,她在唸書期間也就去了一趟歐洲,先在倫敦的「蒙特梭利學校」(Montessori School),學習感官體驗的蒙特梭利式教學法;拿到證書後,又到法國留了一學期。

1967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愛麗絲在當地教了幾年書。但她覺得心中最在乎的,還是煮飯做菜,於是在1971年與幾位夥伴合開了潘立西餐廳,一路這樣走了下來,而且在有意無意間,帶動起全美、甚至全球工業國度新的飲食風潮:食用時令的新鮮食物,激發出各地農民市場的湧現,以及「由菜園到學校」等運動……

直接感受到土地的氣息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報2007年5月11日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獲得日本生態學界最具聲望的「生態學琵琶湖獎」,將於7月赴日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這是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之一,鄭明修博士是台灣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學者,他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物與生態學,累積了30年的研究數據資料,見證台灣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因此而獲獎。

硫磺怪方蟹(圖片來源:我們的島)2004年,鄭明修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深受世界矚目。怪方蟹生態的發現,也是鄭明修獲獎的原因之一。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鄭明修認為,這種奇特的生態系,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鄭明修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莫要竭澤而漁。他曾感慨表示,台灣海洋生態保育,落後陸地生態30年,海洋承接著所有陸地的污染物,但因為人們看不見,所以不懂得要去保護。在他的積極奔走下,台灣2006年公告成立了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此外,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組成,也有正面的成果。

鄭明修說:「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他期盼他的獲獎,能夠鼓勵年輕一輩的生態研究學者,持續投入海洋生態相關研究領域,讓台灣的子孫後代得以永享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主辦單位日本滋賀縣政府,將在今年7月1日於境內大津市的琵琶湖飯店,舉行頒獎典禮。鄭明修與另一位日本籍得獎者,將獲獎狀一紙與500萬日幣的獎金。鄭明修也將在典禮中發表演講:「海洋永續之道-談台灣海洋生態的變遷。」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林宏文

二十年前郭台銘就已積極延攬的德儀亞太區總裁程天縱,四月初終於決定轉赴鴻海,他是近年來加入鴻海層級最高的外商主管,也是少數升到外商亞洲區最高主管的台灣人,他的決定,讓?#92;多人跌破眼鏡,不過,程天縱自己則非常清楚為什麼做這個決定。

時間是一九九七年七月底,當時擔任惠普中國區總裁的程天縱,被德州儀器公司挖角,他在飛往達拉斯與主管面試的路程中,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半路攔截,請他到舊金山的家中;當天晚上,郭台銘為了改變程天縱的想法,拚命遊說,希望他到鴻海上班。

█一個承諾 選擇鴻海為職場終站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譯自2007年5月2日ENS泰國,曼谷報導;楊璧如、丁秋仁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的第三份,也是最後一份報告在4日公布。各國在曼谷召開會議,逐條檢閱報告內容。這份報告將顯示,若對全球暖化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所要付出的代價必將高於立刻採取行動。世界保育基金會(WWF)認同此一結論,且發表了15項遏止氣候變遷方法的報告。

WWF全球氣候變遷計劃主持人福默爾(Hans Verolme)認為,「立刻採取行動來減緩氣候變遷,才能為民眾及企業帶來實質的益處與保障。」他說:「地球正在發燒,不過人們與世界保育基金會不懈地齊力改善地球的狀況;換言之,人類因為全球暖化已經付出太多慘痛的代價,唯有起身行動,才可避開未來災難的威脅。」

WWF氣候行動之一是新的碳足跡信用卡,由荷蘭最大的商業銀行Rabobank所發行,這張信用卡現在有110萬使用者。

銀行表示,經過特殊發展出的計算方法,將購買物的總CO2排放量轉換成金額,例如加油比買花排放更多的CO2。如此一來,銀行對於氣候計畫將有所貢獻,得以抗衡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效應。

「黃金標準」能源計畫,是由WWF在開發中國家發展的永續能源計畫品質標準,這張信用卡就是藉由這個計畫,來協助達成所有購買行為的碳補償。各個不同的夥伴機構所進行的活動,都經由外部認證機構認可。

在泰國,WWF為促使再生能源在泰國興起,其中一個合作計畫就是進行有關「非常小型能源製造商」的修正法案,以因應排放問題及燃煤發電廠產生的其他污染。

2006年泰國國家能源政策議會通過WWF贊助的修正案法案,通過私人的再生能源公司製造1到10兆瓦電力售給供電系統。這是泰國第一次允許電力供應權力釋出,以及允許小型的電力製造商成立,而其中不乏再生能源的佼佼者。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民間會議道出了糾葛複雜的環境問題

共同作者:劉香君、耿璐、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今年422地球日前後,民間環保團體在台北NGO會館舉辦了一場「全國NGOs環境會議」,正當所有媒體焦點在陳總統一席「挺蘇花高」的言論時,其實,會場上還談了多少重要的環境問題,可有人關心?

錯誤政策迫使媽祖魚面臨生死關口

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台灣是一座海島;台灣政府更宣稱為海洋立國的國家,台灣人民卻對海洋有著陌生感,面對水藍蕩漾、美得像馬爾地夫、夏威夷等世界名勝的台灣海岸,卻任其佈滿水泥建設與重工業開發。今日的台灣海岸,更存在著一個更迫切的危機,一種美麗的生物——中華白海豚,目前正遭受台灣西南海域的開發而面臨跡近絕種的生存困境。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以後想當蝴蝶
作者:陳真(人科靈長類、醫師、哲學家)
1999年春天,在劍橋三一學院「維根斯坦與馬克思」的研討會中,著名哲學家范光棣說:「哲學問題起源自三種異化──與大自然疏離;對他人陌生;對自我的存在感到困惑。」三種異化各有其哲學表現形式;但在我看來,這三種異化似乎又以自我異化最為根本,因為如果連對自己都感到陌生,世界與他人其實都已離你遠去。

但似乎還有一種異化尚未被普遍嚴肅看待,就是人與其他動物的隔絕。在一種「人為萬物之靈」的自我催眠下,人彷彿孤伶伶活在世上;當其他動物追趕跑跳於荒野草原、飛翔於天空,唯有人類困厄於電腦前,透過某種關鍵字,企圖破解達文西密碼,搜尋出路。

為了克服這些「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哲學家分頭尋找處方,但尋找了數千年,哲學之依然存在,證明焦慮一直還在。維根斯坦認為,這樣的尋找註定失敗,並非因為良藥難尋,而是因為這樣的藥根本不存在;藥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這樣一些哲學密碼根本不存在。維根斯坦說,哲學家就像小孩在地上亂塗鴉,然後問自己這是什麼東西,為之困惑。

一些後現代主義者把這解釋為一種意義上的虛無,彷彿萬物萬相來去皆空,因此幹什麼都行;但如果時空倒流,回到兩百年前的丹麥,有一個被維根斯坦推崇為聖徒的年輕人,在他瘋狂的寫作中,似乎找到了某種出路,他就是齊克果。齊克果說,人彷彿活在一種「老是不在家」(never at home)的困境,對自己感到陌生,無所適從,彷彿永遠在一片「陌生國土」上旅行,尋找回家的路;但這樣的痛苦其實不是壞事,齊克果說它是一種「跳板」,使人與萬物團圓,跳到上帝的懷抱。

維根斯坦式的哲學家總不喜歡「說那不可說的」,在我看來,對那「不可說的」指指點點似乎就是一種褻瀆、一種冒犯。維根斯坦說,「當我們還沒回到家之前,無法說出真理。」當我還在「陌生國土」上旅行,真理要從何說起?但若非說不可,我想到昨天電視上的一幕。中國大陸有對貧窮夫妻,生了五胞胎,在人們協助下,五胞胎如今已4歲,記者訪問其中一位小妹妹:長大後想當什麼?小妹妹害羞不語,幾經追問,小妹妹輕聲說道:「想當蝴蝶」。觀眾大笑,但小妹妹卻似乎根本不知道大人們在笑什麼。

小妹妹有一天會長大成人,她將發現,「當蝴蝶」似乎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這並不意味著夢想的終結。維根斯坦說,宗教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歷史事件,它既不真也不假,它超脫真假之上,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為這樣一種焦慮與夢想,「挪出一個特殊空間」。我相信,在這空間裡,我們能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當我們回到家,或?#92;會發現,家中不是只有人類,還有飛禽走獸和花草雲彩;在這「家園」中,「我長大後要當蝴蝶」難道只是個可笑的童真幻想?

也?#92;你會說:「我能理解小女孩想當蝴蝶的夢,但編織這樣的夢並不需要神的存在,我不需要用宗教的眼光看世界。」但我懷疑這樣的說法。你可以給神取各種名字,你甚至可以說你不相信祂,問題是,你沒辦法不相信一個不存在的東西。當你說你不相信神,神實際上已悄悄出現在你心裡。就如林基教授所說:「與其說胸懷夢想而實現之,不如說那大寫的夢使我們懷抱夢想。」你我有各種夢想,但如果沒有那個「大寫的夢」,別說夢想,萬物將失其容顏,一切只是難解的謎團,我們甚至無法理解自身的存在。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