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及工作的報酬,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是錢。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價值不僅僅是一份薪水,而是很多的個人和社會回報,是使我們有成就感,和被集體需要的滿足感。當你評估工作計劃時,不要忘了想想你從工作中到底得到什麼?

心理學家桑妮針對退休人員做研究,想更清楚地知道人們怎樣看待他們的工作。

「你可以問他們的工作,但是他們身陷工作的現實意義中,很難明白自己的真正想法。這就好比問他們怎樣看待空氣一般。人們就身處其中,但從來沒把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她說。

桑妮博士找到人們恐懼失業的原因。她說:「你會發現,人們因為再也找不到價值而煩躁,甚至感到孤立。」

「我們把工作當成解決基本需求的手段,能為家庭提供經濟收入。但同時,工作滿足我們更基本的需求,讓我們感到自己是不可或缺。」

桑妮博士認為,離開優渥職位的人最難適應退休後的生活。「離開工作崗位就像觸電被電閘彈開一般痛苦,」她說:「因為它會無情地把你的人也帶走。」相反的,慢慢減少工作時間,和同事保持聯絡以及沒有完全拋開以前工作的人,他們比較容易展開新的生活經歷。

這些不僅對退休計劃有價值,對工作計劃也有價值。她說:「我們應該從退休的人那裏學到經驗,考慮到工作是否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

瞭解你的健康狀況

我們對一件事瞭解越少,我們就越容易胡思亂想。古時候,因卡人和阿茲提克人害怕彗星,因為他們不瞭解彗星的運行方式。伊特魯里亞人害怕氣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讓人捉摸不定。不論你的身體健康與否,多瞭解你的健康狀況不僅能培養你良好的生活方式,還會減少你因擔憂身體健康而影響你的生活品質。

芭芭拉被任命為佛羅里達州高級法院的法官,這對她來說是一件難以置信的勝利。芭芭拉從幾名女同事當中脫穎而出,攀上她事業的高峰。在全國法院受理最有爭議的許多案件當中,有七件是芭芭拉所判決的。

身為律師和法官,她從來就不怕接受挑戰處理棘手的案件,從複雜的細節中拼出案件的原貌。

當她得知自己得了乳癌時,她仍然不被打倒。「我想盡可能的從中學習經驗。」她說:「我學到的第一個經驗就是:你可能會害怕,但是你能克服它,你不僅會存活下來,還能精力旺盛地過你想要的生活。」

首次診斷之後,芭芭拉到學校的醫學院裡學習課程。當檢測癌症是否擴散的結果並不明確時,是芭芭拉自己建議醫生再做更深入的檢查,最後發現她的癌症還只是在早期階段。

有了明確的診斷,芭芭拉接受由十二位醫生組成的小組所提供不同的醫療建議。她仔細審查篩選他們的建議,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對待癌症,她選擇非常積極地面對它。

對芭芭拉來說,瞭解所有健康狀況的檢查結果是她的權利。「你可以說我放棄接受化學治療,也可以說我要和它抗爭、要打敗它。」她說。現在,她的癌症已經痊癒,她又說:「我不能說我很高興得了癌症,但是我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傷心難過。我是健康的,我活下來了,我有旺盛的生命力。」

【科學數據會說話】

˙研究顯示,46%年過55歲還在工作的人,認為和同事互相合作是工作最大的回報,比認為工資是工作最大的回報的人高出2倍。
——卡耶(Kaye)、亞歷山大(Alexander)和高夫曼(Kauffman) 1999

˙不僅對疾病,對健康也很積極的人,比不積極的人,多15%的可能認為,健康問題不能減少他們對生活的滿意。
——金素帕卡(Sinthuvorakan)等 2002
 
金科玉言

試金可以用火,試女人可以用金,試男人可以用女人。
男人要有錢,和誰都有緣。

親人之間,談到錢就傷感情;情人之間,談到感情就傷錢。

我們產生一點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糞土變黃金,我希望她視黃金如糞土!

顧客不是上帝,顧客只是上當。

沒錢的時候,老婆兼秘書而有錢的時候,秘書兼老婆。

有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沒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沒錢。

好好活著,因為我們會死很久很久。

話說出去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說出去之後你便成了話的奴隸。

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人幹點好事兒總想讓鬼神知道,幹點壞事兒總以為鬼神不知道,
我們太讓鬼神為難了。

如果有錢也是一種錯,那我情願一錯再錯。

女人喜歡有安全感的男人;男人卻往往被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吸引。

不吃飯的女人這世上也許還有好多好多個,
不吃醋的女人卻連一個也沒有。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

毀滅友情的方式有許多,最徹底的一種是借錢。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拒絕討厭工作11招讓你不再難開口

「這工作為何要叫我做?」、「這根本是沒有意義的工作」……面對討厭的工作,與其抱怨不停,不妨學習聰明的拒絕方法或接招技巧,再看情況靈活運用。

拒絕討厭的工作,並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更專心從事真正該做的重要工作上。為了自己、也為了公司,作為一個上班族就該學習如何拒絕。就算是無法拒絕,也要在自己容許的條件下接受任務。

要拒絕討厭的工作,就得從探究討厭工作的原因著手。日經《上班族》雜誌(Associe)特別訪問了多位專家達人,告訴你實用的判斷重點。

分清楚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所謂討厭的工作,不完全是主觀的判斷,為了團隊目標,常常必須去做自己不太喜歡的工作,但這是你應該做的,也無法推辭。

只要是自己想做且應該要做的事情,或是不想做但卻是應該要做的、或對公司來講是重要的事情,就不該拒絕。

但有時候,可能是別人臨時請求你幫忙,或把自己該做的事情推託給你,如果因此將嚴重影響你完成真正重要的工作,這時就該拒絕。或者,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該和對方溝通是否可以延緩,或由更適合的人來處理。

面對無理要求有兩種方法。一為「拒絕」,優點是可專心做想做的工作,缺點為若一直拒絕,會被同事認為自私,影響團隊工作。但若「接受」,好處是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擴展自己的視野,壞處是一直在做討厭的工作,對工作的熱情也會漸減。先瞭解拒絕或接受的好壞處後,再來思考什麼是最恰當的做法。

拒絕不了,就改變心態。面對怎樣也無法拒絕的工作,有3個對應方法:

忍耐:但是,小心會有不滿的壓力。
逃避:比如說辭職等,但可能會有經濟的壓力。

當作自我成長的機會:學習如何讓自己精神穩定,下次面對相同狀況時可以懂得拒絕。

練習11種拒絕的技巧
事實上,拒絕技巧也需要練習,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讓對方不愉快、也不要起衝突。

1.委婉說出拒絕的理由

你不需要一口就回絕對方,可以先向對方表達你希望幫忙的意願,但因為一些私人的因素無法幫忙。

例如:「我真的希望可以幫你,但是因為……所以很抱歉,這次無法幫上忙。」

坦白說出拒絕的理由,讓對方瞭解你的難處,對方不僅不會再勉強你,同時也維持了彼此關係,不至於讓對方感覺你是個不合作的工作夥伴。

2.先架設好拒絕防線

自己先訂好規則、且是大夥都可以理解的原因。比如說:「每週三和週五晚上我要去看牙醫」,這樣就可以杜絕突如其來的拜託。如果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就可以愉悅地接受,然後告訴對方:「只有這一次!」等話。

3.說明自己無法勝任並推薦他人

如果是自己無法勝任的工作,就要清楚向對方解釋清楚,以免最後搞砸了一切:「這個工作超過我的能力範圍,可否請有經驗的某某某來接手?」

如果對方仍強人所難,就必須把可能的後果一一說清楚。畢竟你必須考慮到最後有可能無法如期完成的風險,沒有事先溝通清楚,之後就很難釐清彼此的責任。若對方似乎沒有承擔責任的意願,就不該輕率答應對方。

4.凡事適可而止

如果你不懂得拒絕,別人可能會誤以為你都無所謂,什麼事情都願意幫忙,最後可能做了太多原本不屬於你分內的工作,而耽誤了真正該做、而且重要的工作。

每個人的工作責任範圍必須劃分清楚,偶爾一兩次的幫忙是可以,但如果你發覺對方一直將自己該做的事情丟給你做,就要適時反映,是不是對方的工作量真的太大?是否需要找主管討論,調整工作內容?

5.讓別人看到事情的難度

很多工作只有實際執行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複雜與困難,其他人只看到你順利完成,卻不知道你花費了多少的心力,以為事情可以很輕鬆地完成。

達成目標固然重要,但也應該讓其他人瞭解過程中曾經遭遇哪些難題、你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如何在時間壓力下完成。讓其他人瞭解完成任何工作並非如此簡單,日後也比較不會隨便開口要求你幫忙,至少不會做出太無理的要求。

6.問對方「為何找我?」

不論是怎樣的工作,只要是被指派的工作就該找尋為何要選自己的理由。如果你也想不出原因來,不妨直接問對方:「為何找我?」如果對方也答不出所以然,就表示這工作誰都可以做。若是如此,不妨建議:「既然這工作也不是一定要我做,那可以大家輪著做!」

7.不要答應得太快

若最後還是得接受這些討厭工作時,可別讓人認為你是個容易答應要求的人。別人說什麼時候完成,你就二話不說地答應。最後多留些彈性空間,例如:「啊?可是現在有點不行,晚一點可以嗎?」因為若讓人覺得你很容易答應請託,拜託的人還不見得會特別感謝你。

8.尋找替代方案

就算要接受討厭的任務,也不必完全聽對方的要求。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議案,比方說可以另外加入有經驗的人、或是好朋友一起來做,或是延長工作期限、減少工作量等。

9.既然要做,就轉換心情愉快接受

最後若還是要接下討厭的任務,不妨樂觀的認為,現在這苦差事也許對未來會有幫助,盡量往好的方面想。

因為工作本身就會包含很多雜事,不妨將自己變成清除雜事的高手,快速處理掉這些煩事,再專心於自己想做、該做的工作。

不過,所有正向思考的大前提是要身體健康。而且,不要對工作抱持太完美主義,否則當只要稍感受到壓力時,就連平常沒問題的工作,也都有可都會變得討厭起來。

10.為團隊發展著想

有時候對方可能沒想太多,很自然就把工作交給你,但就組織整體而言,或許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其他人。

「我是可以做,但若是一直是我做的話,只有我懂得這工作,這樣對公司好嗎?公司不是要求一視同仁嗎?這一次要不要換別人做看看?」「若是換別人做,也許會有更好的成果,這樣對上司、對公司都是好的。」

11.表達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

不妨對外表示自己喜歡做怎樣的工作,對怎樣的事情感到興趣。這樣你就有可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如果你還具有某項特殊專門技能,或者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喜歡的工作自然就會源源而來。當日後出現類似的機會時,你的主管或同事馬上會想到你。

在職場上,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如果是太過無理的要求或是有更適合的人來做,就應該適當地表達出來,理性地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不可不知職場叢林法則

在職場,誰是最後的贏家,誰哭或誰笑,不到最後關頭,沒有定調。記得多充實自我,再懂一點點複雜的人際關係訣竅,保證你最後一定成功地笑。(本報內容摘錄自《不可不知的職場叢林法則》一書,大都會文化出版)

不可不知的職場叢林法則

退的學問

在都會區開車,常會在窄巷和別的車子「狹路相逢」,按照開車人一般有的默契,先進巷子或車先到中間線的有不必後退的「權利」,雖然如此,若對方後退不方便,也有人會主動放棄「免後退」的權利。誰進誰退,全憑開車人的默契和「心甘情願」。不過也有漠視開車權利,甚至步步相逼的,面對這種態度惡劣的開車人,也只能退之大吉了!否則就有吵起來,甚至打起來的可能。

其實在這個社會裡,「退」也是一種求生存的妙招,它在人際互動上產生的效果有時巨大得超乎人們的想像。

我並不主張人們凡事皆退,固然「退」有其作用,但凡事皆退卻會塑造出一種退縮怯懦的性格,而缺乏與人交鋒的戰鬥性格;雖然可以保全自己,但也會喪失很多機會!因此,「退」是一種手段與權宜,而不是目的與逃避,這是採取退的動作的人必須有的認知。那麼如何退呢?

首先,我們要瞭解「退」的意義與目的。一般來說,「退」有以下幾種目的:

1、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退」只是為了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或騰出一些空間。好比兩車相逢,有時必須自己先退以讓來車,自己才有前進的可能,或是前進無路,只好後退另走他途。這種退,純粹是技術考慮。

2、保存實力:
也就是說,正面對戰已無取勝可能,而且將耗損自己實力時,知此則可退,以補充戰力。

3、誘敵深入:
也就是說,「退」只是一種手段,主要是使對手進入一個對他不利但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但要追得不讓對手起疑,還須講究一點技巧。

4、以退為進:
「退」是一種手段,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交換,更是一種條件!因此退也可以換取另一種形式的補償。所以在某種情況下,退就是進;若能「退二進三」;那麼退便能獲得更大的效益。

「退」,大有學問,能妥善運用必有大的獲益;倒是當你看到對手進時,必須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誤認為這是你的勝利,因而得意忘形。這種誤判所導致的失敗常常是措手不及,想都想不到的!

黏土心態

國外一位政治犯被關了二十幾年,出獄後接受記者的訪問。記者問他是怎麼度過這二十幾年的,這位堅毅的政治犯說:「我把自己變成橡皮泥,你可以捶我撞我,捏我拉我,我會變形,可是黏土依然存在。換句話說,環境再怎麼折磨我、打擊我,我的外在會隨著改變,但我的內心依然不變,我就是我!」在社會裡,再也沒有比這更偉大的適應哲學了。

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遭遇困境,有些困境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困境卻讓人感到茫然與絕望,不知何時黎明才會來到。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嚴苛的環境中滅頂,喪失自己;也有人採取用剛烈的手段,以硬碰硬,結果也喪失了自己,真正能改變環境的並不多!因此在困境時有「黏土」的柔軟就十分必要了。

這可分兩方面來談──

1、面對物質的困境時:
你可以去做你平時看不起或不十分願意做的事。例如你失業了,可是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為了生活,擺地攤、挑磚塊、當跑龍套等,都是可以做的。這是「黏土」的變形——雖然工作形態改變,但壯志與抱負、堅持並未磨損變質,也就是外形變本質不變,很多落難的英雄其實都是如此!

2、面對人為的困境時:
你必須在這種種無法違抗的人為力量下,做他們要你做的事。可能很卑賤、很委屈自己,但這只是肉體上的屈服,你的意志並未屈服,你的原則並未改變,這也是外形變而本質不變!像有些偉大人物遭到冤獄或陷害時,用的都是這種方法;他們甚至可能裝瘋賣傻,但是他們比誰都清醒!

也許有人會認為,做一團「黏土」太沒志氣。

看起來的確如此,可是當無力改變環境時,也只能儘量保持「我」的存在,否則「我」消失了,還能談什麼理想與抱負呢?一個鐵錘下來,石頭會碎裂,可是黏土卻吸納了:鐵錘的力量,不但沒有碎裂,反而還包住了鐵錘,這種力量,才是最可畏的啊!

也許你尚未遭到困境,不過人際關係上多多少少也會遭到一些不愉快,那麼,做一塊黏土吧,讓其他人感受到你的柔軟、你的吸納與包容,千萬不要做一個石頭,黏土可以變回原形,可是石頭裂了,就再也補不回了。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只是賺錢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
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

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

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原則2: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慼,何妨就換工作?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公司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的機會。

原則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

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

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

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

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超同意這點的)

原則5: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

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

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生活中抽離出來。
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

原則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

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

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實際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

原則7:賺錢與責任不一定要扯上關係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工作成果公司滿意,願意付錢,你已經盡到了工作的責任。

至於影響面更大更深遠的偉大擘畫以及相關的重責大任,沒有必要由我們來肩負任。

記住,從現在開始,工作的本身只具有經濟層面的意義。

原則8:工作有價,市場定高低

工作是為獲取金錢報酬,該拿多少錢,應該按工作成果值為少錢來論斷,要記得和NBA的自由球員一樣,你的價值是根據市場對你擁有的技能及工作成果的評斷, 而不是公司的預算和依資歷敘薪。

請記得只以經濟層面的意義看待工作,除了金錢以外的其他收穫,都可以從生活中獲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只是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