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乘效果‧一加一等於三

本人小山昇擔任董事長的武藏野公司,近來品牌能力大為提升。託此之福,敝公司所舉辦的企業觀摩會連日來都是座無虛席的盛況,令人滿懷感謝。

這是拙著帶來的效果。從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公司開眼法則》至今,我已出版了二十本商業書籍。

在二○○五年夏天出版的《打造「有利的公司組織」》極為暢銷,有趣的是,早五年前出版的《事業有成者的心得》也再度熱賣,因而再版。這正是所謂的加乘效果,因為一本書熱賣,使得敝人的其他著作也再度暢銷。

但是,加乘效果並不僅止於此,還延伸出新的出版計畫,除了正在執筆寫作關於《事業有成者的心得》一書的寫作過程,還將於三間不同的出版社出版新作。

我的行程勢必更加緊湊,不過還是以敝公司的營運為重。就算再忙、再東奔西跑,因為我過得十分充實,所以毫無壓力可言,每天都很有精神。

由於員工都遵從拙著的內容處理工作,經常受到客戶或其他企業的人讚許,員工們更充滿動力。這也是所謂的加乘效果。

雖然就業的冰河時期已經過去,不過對於採用社會新鮮人,一般仍採用相當嚴苛的標準。在這種環境下,敝公司在人才方面亦看得出書籍帶來的加乘效果。由於錄取 標準嚴格,每年不一定能順利錄取預定的人數,不過今年有許多讀了拙著、對本公司有興趣的學生前來面試,也找到預定人數的人才,真是令人不勝感激。

今年春天,在新進員工的感想文中,有以下的句子:「能迎接像今天這樣的日子,都是託了以雙親為首的許多人的福。我將滿懷感謝之心努力加油。」看到這種直接傳達出年輕力量的話語,讓我喜不自勝。

☆☆小提醒
*無論是人或事物,為了造就加乘效果,必須增加促進順暢運作的條件。
*逐一相加後獲得的周邊效益,會比單純相加更龐大。

員工教育‧一對一最有成效

關於員工教育,基本上我認為一對一是最有成效的,也是在類似的研討會中教育出現在的幹部。不過學習程度因人而異,若對老鳥與菜鳥進行相同程度的教育,必定會出現障礙。以程度分級分成小團體,再進行一對一的方式教育,更能發揮效果。

團體教育能促成的學習效果其實有限,雖然教導者可能因為在很多人面前講課而感到愉快,不過在人數眾多的研討會中不會有人發問,學習的一方反應往往非常平淡,很難瞭解其是否完全瞭解講解的內容。

就這點而言,若以個人傳授,學習的一方與教導的一方沒有距離,便能進行一對一溝通的教導。

為了讓教育更有效率,敝公司制訂每種課題會有三名老師,老師會就相同課題進行三次授課(一次授課五十分鐘)。在第一堂課裡,老師的教法還很拙劣,無法將內容好好傳達給學生。不過到了第三堂課,老師就會懂得如何講解,學生才能聽懂。

雖然教或學同樣的內容很辛苦,但要是對象有所轉變,心情也會改變。而且因為是一對一,要問問題很容易,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得到完整的說明。只要理解,教導者會更有興趣鑽研,學習者也會更熱中學習,效果大幅提升。

還有一種相反的課程,是讓基層員工教導幹部的個人授課。對非當老師不可的基層員工而言,必須努力學習才能授課,這也是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因為教室和講師都會改變,不會發生同樣的人教導或是學習同樣內容的情形,教學效果因而提升。

☆☆小提醒
*以程度分級,分成小團體學習。
*讓基層員工教導幹部的教育方式亦具效果


急診室的大修行者        

 

  台灣的青少年,有些真的太不自愛了,尤其騎機車,橫衝直撞,飛馳而過;交通號誌,僅供參考,在急診室當志工當久了,看了好多因騎機車受傷的青少年,真覺得心痛。

  摩托車,西方的外科醫師叫它「器官捐贈車」。

  下午救護車送來一位機車車禍的青少年,擦傷得很嚴重,且多處需要縫合。值班的外科醫師是鄭醫師,鄉土味十足,親和力也十足,臉上總是笑嘻嘻的。很年輕,人很好。

  鄭醫師正在治療傷者時,外面來了兩個人,宣稱是傷者的「兄弟」,一個長髮披肩,渾身酒味煙味,衣衫不整,腳穿拖鞋;另一人口嚼檳榔,髒兮兮的,口出穢 言,大呼小叫,對鄭醫師說:「你敢讓他痛,我就揍你!」鄭醫師慢慢說道:「我正要替他打麻醉針,你要不要來一點?」他瞪了鄭醫師一眼,站在旁邊。

  另一人對鄭醫師道:「快一點,快一點,你是冒牌的?縫那麼慢?死人。」鄭醫師停止縫合,對他說道:「你想看我的執照還是畢業證書?要不要我回宿舍拿?我現在可以去拿來給你看,要不要等我?讓他一直流血?」那位「兄弟」自己走開了。

後來我對鄭醫師說:「你真了不起!佩服!佩服!」鄭醫師說:「我年輕的時候,剛到急診室,急救病人,還要被病人家屬嫌這個,說那個,有時還會被病人家屬罵。而且有時還被罵得很慘;甚至有的家屬還想打我,威脅我、恐嚇我的,都有。

  「年輕時覺得很奇怪:你家人的命在我手上啊!你怎麼還對我這麼兇?不但不感謝我救命,還罵我?

  「後來漸漸習慣,慢慢想通,家屬急啊!因為心裡急,所以口出惡言,他們這樣吵,這樣鬧,只會更影響急救,他們真的很可憐,難道,我還跟他們生氣嗎?我還需要生他們的氣嗎?

  「家屬不在外等,跑進來圍著病床,只會使護士的急救更困難,家屬開口講話,口水亂噴,容易使傷口感染細菌,他們只會害了傷者,難道我還生氣嗎?我很同情他們呢!

  「我在急診室,看盡了各種病人,也看盡了各種家屬,我被罵,但你絕對氣不到我,我也不會生氣,我的職業也不允許我生氣,我沒時間生氣,我要急救呀!這裡是急診室,我要急救病人呀!所以,告訴你吧!嘿嘿嘿!我每天都在修行!

  「在急診室當了那麼久的醫師,我發現有些家屬比病人更需要醫治!任何家屬再兇,我都能應付,我每天都在修行!」

他真的很了不起。

  有一次,一位高中生自己走到外科急診室,說:「我騎車和公車擦撞。」鄭醫師神情緊張,非常關心,立刻問道:「那……公車有沒有怎樣?」原來滿臉愁容的病人也被他逗笑了。——這是他的幽默。

又有一次,一位護士對他說:「鄭叔叔,x光片來了,來看片子呀!」鄭醫師急著大叫:「喂!你別那麼有禮貌!」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真實自我的表露

真實自我的表露



我偶爾會認識一些單身的男女朋友,儘管他們嘴上沒有說,可是看得出來,他們很想擁有合適的伴侶。如果容我坦白說,這當中有很多人,恐怕經常會感到失望,至少我看不出他們有多大希望。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是可愛的人。

我們都看過奇醜的男人坐擁嬌妻,也有粗壯的女人備受丈夫呵護,還有一些太高、太矮、太胖、太瘦的男女,一樣能享受家庭樂趣。更有窮的、笨的、生病的、殘缺 的,夫妻相扶持,其樂融融。可見得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才能找到伴侶。那麼為什麼一些表面看來條件不錯的青年男女,卻很憂鬱地活在不能實現的期待中?

很少人知道,是因為他們不可愛,所以沒人愛他們。

美國人做調查,發現現代人儘管表面看起來世故深沉,其實內心還是相當浪漫的,問到人們去結婚的理由,竟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二的人說,是為了「愛情」。不論一個人表現的條件如何,如果不能使人覺得可愛,產生愛情,那麼終歸是惘然。

有人以為,可愛就是擁有許多美麗的東西,所以存一點錢,弄一張文憑、穿戴上名牌、打扮得新潮時髦、表現出聰明博學的樣子,這樣一定會使人忍不住愛上自己吧!

可是從來沒有人大膽揭穿他們的愚昧企圖,用大棒子狠狠朝他們打上一棍,喝道:『可愛在人,不在東西。做一個可愛的人,比披掛一身可愛的東西,更重要。』

可愛是一種個性,在見面時吸引人,分開後還讓人回味。

沒有個性的人最吃虧,看他對人都客客氣氣,裝伴也處處得體,然而一轉身,誰也不會再記住他,任他穿什麼義大利時裝,戴什麼鑽石名錶。所謂個性,就是有一點 與眾不同,個性可以是活潑開朗,也可以是孤僻陰鬱,可以是溫柔敦厚,也可以是豪氣干雲,只要不是偽裝,是真實自我的表露,就會留給人自然深刻的印象。或者 更坦白說,可愛就是自然,也不刻意扭曲自我。

當然,這並不是心高氣傲,旁若無人,反而是出自真心地顧及他人,卻也相當執著地保留自我。在許多地方,我們見到愈來愈多能幹、優良的青年男女,他們暗自私 忖:自己的容貌、學識、才華在在都不差,卻為什麼總是孤伶伶的,連一個可以談心的對象都沒有呢?更多更好的條件,使人變得孤立,這其中一定存在著嚴重的問 題: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卻忘了做一個自然的人?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世故的人,卻忘了做一個有個性的人?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完美的人,卻忘 了做一個可愛的人?

結果,我們擁有了ㄧ切,卻發現獨獨缺少愛,沒有人要來愛那個成功、世故、完美、但絲毫也不可愛的人。我仍然會在各個角落,撞見一雙雙期盼著生命熱情的眼睛。可惜,誰都沒有太多的同情心可以施捨。一個不可愛的人,得不到同情,全是自己造成的,也只能由自己承擔苦果。

做一個可愛人,這是唯一的選擇。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永遠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永遠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這是真的故事,曾刊載於《讀者文摘》。

凱倫就像每一個好媽媽一樣,當她發現自己懷了孕,就運用各種方法,準備她那三歲的兒子米凱,接受一個新的親屬。他們發現了,將誕生的寶寶是個女孩。米凱於是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地, 在媽媽的肚子上,唱歌給自己的小妹妹聽。

凱倫懷孕的過程很正常,她是田納西州Morristown循道會的活躍會員。然後陣痛來了。每五分鐘、每一分鐘。但在分娩時,出現了障礙。陣痛歷經了數個 小時。難道真需要剖腹生產嗎?終於,米凱的小妹妹誕生了。但她的健康狀況很糟。夜裡她嚎啕不已,救護車將她送入聖母醫院初生嬰兒的加護病房。

日子過的很慢。小妹妹情況愈來愈惡化。小兒科專家告訴父母:「希望很渺茫,你們要做最壞的打算。」

凱倫和她先生聯絡當地的墓園,為小女孩找了一塊墓地。他們本來在家裡面求父母親,讓他看看自己的妹妹。他說:「我要唱歌給她聽。」

在加護病房的第二週。似乎這個週末就是葬禮舉行的日子。米凱一直吵著要給他妹妹唱歌,但加護病房是不允許小孩子進去的。但是凱倫已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反對,都要帶米凱進去。如果他現在不去看他妹妹,可能就再也看不到妹妹活著的樣子了。

她給他穿上一件超大號的舊西裝,浩浩蕩蕩的走進了加護病房。

他看起來就像一只會走路的大衣箱,但是,護士長認出來他是個小孩子,就大聲嚷著說:「馬上把這個小孩子帶走,小孩子不准進來。」

凱倫的母性權威突然顯露出來,平常態度溫和的她,眼光冷冷的逼視著護士長的臉,神色堅定不移。「他如果不給他妹妹唱歌,是絕不會離開的。」

凱倫把米凱抱到妹妹的床邊。他注視著這個小嬰兒,在生命戰鬥中戰敗的樣子。然後開始唱起歌來。用他三歲純真的聲音,唱著:「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突然,小女嬰有反應了。心率變得平穩起來。「米凱,繼續唱。」

「You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原本艱澀勉強的呼吸,現在變得很平順,像小貓呼吸似的呼呼作響。「米凱,繼續唱。」

「The other night, dear, as I lay sleeping, I dreamed I held you in my arms....」

米凱的小妹妹放鬆了,進入安眠,治癒的安眠,陰霾已經一掃而空。「米凱,繼續唱。」

淚水征服了跋扈的護士長的臉。凱倫容光煥發。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葬禮的計畫取消了。隔天,小女嬰已經完全好了,可以出院了!所有的人都稱此為「哥哥的歌唱奇蹟」。醫生們只說,這是一個奇蹟。

永遠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癌症中心手記

癌症中心手記



其實這篇文章是應實驗室要離職的幾位助理要求而寫的, 來到癌症研究中的日子也半年了,對這個扮演著與死神拔河的單位有一種莫名的感情,研究室的日子為我平淡的大一生活增加了許多樂趣,也給了我許多成長。每一 個生命科學的新歷程,都是由這些你看不見的耕耘者所奮鬥出來的。

從夜風輕拂的核心實驗室中收好東西出來,正要踏入電梯,從樓下的病房中忽然傳來一陣隱隱約約的聲音,是歌聲吧!我想。雖然有一點荒腔走板,但還依晰聽得出 一種屬於歌的旋律感。一下子三個人都好像觸動了甚麼,同時沉默下來。. 癌症中心本就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傳聞,在這樣的夜裡傳來的歌聲,更讓人有一種無端的悽涼,我不知道那是誰在唱歌,但我隱約地希望他不會是癌細胞流竄下的犧牲 者,正在唱他生命中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歌。

五東和六東中間的庭院原來就花木扶疏,很有一點後花園的雅緻,在一百周年慶重新整修並加入一些雕塑品後更顯得清新美麗,然而此刻的我走在步道上向中央走廊 的方向行去,卻忍不住想起那個古老而不公開的說法:「在某些星月無光的夜晚,時有身影自打開的窗戶中躍出,在短暫的飛行後,發出沙袋般的悶擊聲,黯然掩去 曾經璀璨的生命。」打從十一月進入癌症中心以來,屬於生死的殘酷事實便如同一個矇朧的影子進入我的生活,儘管我並不研究癌症,然而實驗室中醫師們的討論, 臨床護士的閒聊,開會時驟響的BB Call 聲, 都隱約透漏著與死神拔河的過程;甚至不必打聽,瞄一眼病人的病理切片,看看醫師們臉上的表情,也能多少看出點端倪。

每天清晨到實驗室,有時便可看見勤奮的醫師學長對著倒 立顯微鏡看細胞, 好奇探頭一看,培養液中一個個形狀不一的細胞竟然就是那些肆虐於人身上到處生長的腫瘤。它們任性地脫離了正常生理的秩序,將一個正常而健康的人一步步逼向 死亡。而現代醫學卻也只能有限地由這些撒旦的信使手中搶救下部份的生命。然而我不得不承認,生命科學是一門建築於死亡的科學,因為實驗動物的犧牲,因為病 人身上使他們痛苦萬分的癌細胞,我們一步步地向生命的奧妙接近;甚至我們還要感謝癌細胞為生物學界提供了分生的寵兒--融合瘤細胞株,讓我 們能從這些不死細胞身上更進一步了解生命的謎題。我提醒自己:屬於一個基礎醫學工作者的使命,那絕對不止是象牙塔中純粹好奇的探索,還包含了企圖挽救生命 的責任。

走到中央走廊上,病房中傳來的歌聲仍若有若無的飄在深夜的風中。在一天將盡的時刻,我想我的心情是深沉的。期望因著實驗室中許多基礎醫學研究者的努力,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們能戰勝死神,高歌在亮麗的陽光之下。

妳根本不知道:「健康活著」,已是生命最大的恩典。

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把握當下,奉獻生命的大愛。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換工作不如換心情

換工作不如換心情



沒有一件工作會令人天天愉快、年年順心,當你興起「另起爐灶」的念頭時,不妨先轉換你的心情,以新的角度看工作看事情。如果不能調適自己的心情,建立正確進取的工作觀,必定是是到哪裡,換到哪裡。

做一行怨一行的例子正好反應了現代年輕人找工作時最流行的一句時髦話:『錢多事少離家近』,難怪企業界人士及人事管理工作者大嘆現代的年輕人過於任性、大膽,對於工作的真正意義及目的全然不知,更別談工作的神聖意義及使命感。

他們換工作全憑自己的「喜好」,而「喜好」又取決於當時的「心情」。所以在辦公室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談話:「我最近心情不好,想換換工作。這份工作壓力太大了,心情不好真想不幹了。」

其實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令人稱心如意,現實的問題與理想的目標永遠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距離。然而仔細想想,自己從事過的每一份工 作或每一個環境,多少都存在著許多寶貴而豐富的經驗與資源,諸如失敗的體驗、自我成長的喜悅、安定的收入、溫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謝的客戶等等。

此外,不管你喜歡或討厭的老闆、主管或同事,他們都是你人生中值得學習或引以為 鑑的對象。因此,如果你能每天帶著一顆知恩感謝的心去工作,相信你的心情會是愉快而態度更趨積極。

一般人在工作不如意時,常不知去追根究柢,找出自己真正面臨的問題或原因, 而期待環境能為自己而改變,或他人能為自己而改變。

當期待落空,確定環境或他人不會因自己而改變時,心中自然產生失望與無助, 這時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並打擊工作蓄碩。事實上,在現實的生活裡,只有靠自己約「一念之差」,改變自己的思考及態度,才能去影響別人並改變環境,而 這「一念之差」,即是將負面思考調整為正面思考的重要樞紐,也是左右「心情」的重要關鍵。

因此,上班族的朋友,當你想換工作時,不妨先打開「一念之差」的樞紐,嘗試去調適自己的「心情」,再檢視離職原因是否確實存在而難以改變。總之,沒有一件工作會令人天天愉快、年年順心。任意改變工作的結果,使得一切都得從頭來過,難以掌握的壓力更大。

所以奉勸上班族換工作不如換心情,因為心情是可以靠自己的一念之差來調適掌握的。

據統計,一般人轉職不外以下十二種原因,您不自我檢視一番,三思而後行。

轉職十二大原因

1.薪資待遇欠佳。
2.自覺非適才適所。
3.對公司的經營方針有疑慮。
4.無法與主管共事。
5.對職場工作氣氛不滿意。
6.企業教育訓練不足。
7.升遷管道僵化。
8.出國進修。
9.對行業前景及公司未來堪憂。
10自己的能力未受到肯定。
11.家人反對。
12.公司營運不佳,另謀發展。

(摘錄自"辦公室物語" 就業情報雜誌社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