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別人都喜歡你

我們要想自己的路好走,要想自己能夠更容易地向前邁進,就要讓別人喜歡你,讓更多的人為我們賣力。

也許我們學識淵博,也許我們能言善辯,也許我們談吐文雅,可是僅僅擁有這些還不夠,我們一定要讓別人喜歡我們。

人際交往中,別人喜歡或者憎厭你,是由你的社交水準、品位以及為人處世的方法所決定的。同時,它也可以決定你事業的成功或失敗。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陶冶、約束個人的品性和修養,就能有效地贏得他人的好感,避免惹人生厭。

(1)謙恭自律,不要爭強好勝

初入社會的青年男女,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快,富有開拓創新精神,這是一種難得的人才優勢,但如果把這種優勢誤作為追求名利、嘩眾取寵、恃才傲物的資本,就很 容易走入狂妄自大、爭強好勝的誤區。在社交場合,無論你自己的知識多麼豐富,口才多好,都應該時刻以謙恭的態度嚴格約束自己。這樣,個人形象不僅不會受到 影響,反而還會使你獲得很好的人緣。

(2)和風細雨,不要出口傷人

現實生活中,許多因詞不達意、語言尖刻抑或「刀子嘴豆腐心」而惹人生厭者比比皆是。正所謂「片言之誤,可以啟萬口之譏」。慷慨激昂,言人所不敢言,對方自 會發生辛辣的反應;陳義晦澀,言辭拙訥,對方自會發生苦澀反應;一味訴苦,到處乞憐,對方自會發生寒酸反應;好放冷箭,傷人為悅,傷人越甚,越以為快,對 方自會發生創痛的反應。

為避免出口傷人,說話宜三思而後動,不宜心直口快,宜和風細雨,不宜含沙射影。說話之前,起碼先得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他願不願意聽你說話。願意聽你就說, 不願意聽還是免開尊口為妙。同時,要善於換位思考,你的金口玉言如果是對方說給你聽,你是愉悅還是心生不快?如此,便會漸漸改掉這種不受歡迎的毛病。

(3)得理饒人,不要針鋒相對

青年人血氣方剛,遇事容易激動,尤其在自以為正確的情況下,更易理直氣壯、咄咄逼人,這種處世方式是很不受歡迎的。因為人無完人,誰也不是聖人,說話辦事哪能沒有個閃失呢。

每個人都有心氣不順的時候,如果對方所說的話語,你感到不悅耳甚至反感,不妨充耳不聞。假如對方的行為,你覺得不順眼,不妨視而不見,何必過分認真、錙銖必較、窮追不捨,定要報以尖刻的話呢?

(4)尊重他人,不要霸氣十足

所謂霸氣,就是指有些人只許他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卻不尊重他人。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無意中養成了這種不好的習慣,必遭眾人厭惡。尊重他人既是一個人行為 的準則,也是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信譽形象,無論做任何事,不尊重他人,你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首先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說霸氣十足而令眾人生厭了。

(5)檢點言行,不要打探私事

剛踏入社會的人,對什麼都感到新鮮,因而樂於打破沙鍋問到底。殊不知社會上人員複雜,每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有許多事情是不希望別人知道的。所以,除 了對很親近的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不要去詢問別人的私生活。有時為了表示自己的關切,也要請求別人的同意,等別人自願告訴你。假如對方願意把事情 告訴你,你千萬不要把知道的私事當做新聞一樣到處傳播。



兩個母親與兩個女兒

若父母有事外出,
我與外婆則「相依為命」,
因此,
在外婆的好眼力與我的緩慢行動下,
倒也「合作順利」。


父親常打趣問:兩個母親加上兩個女兒,總共是幾個人呢?

這問題在簡單不過,其實卻暗藏玄機。正確解答是三個人,那三人指的是外婆、母親與我,總共兩個母親與兩個女兒。

母親像個神力女超人般地承受三代同堂的壓力,外婆中風、我則因腦瘤壓迫視神經而弱視,家裡被迫接受面對兩個行動不便者的事實。

我與外婆因此有了更多鎮日相處的機會,原本對客家話毫不熟悉的我,為了與中風後僅記得客家話的外婆溝通,竟不費吹灰之力地學會了聽與說客家話,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若父母有事外出,我與外婆則「相依為命」,母親對外婆說:「她的眼睛不好,如果要走路或拿東西,妳要告訴她方向。」因此,在外婆的好眼力與我的緩慢行動下,倒也「合作順利」。

此次,外婆與我默契十足地先後住院,且是不同的醫院,讓母親肩負著女兒與媽媽的雙重角色,疲於奔命地在兩處反覆來回,不管她身在哪間醫院,心裡總還得懸掛惦記著另一處。

這段艱難的時間裡,我感受到母親的心力交瘁,躺在病床上的我不禁氣若游絲地對母親說:「媽,妳還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子,千萬別累倒了。」

母親反倒安慰我,語重心長地說:「只要妳快快康復,其他的不用妳操心。」

這句話聽在做女兒的我耳裡,心中自是百感交集,卻又為自己身體的孱弱而無奈。

待我病癒出院後,母親為了就近照顧,乾脆帶我前往另一間醫院一起看顧外婆,這下子,兩個母親與兩個女兒,也就變成兩個看護與兩個病人了。

古語常說: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孝心與對長輩無微不至的照顧,無形中增長了我努力的原動力,努力讓自己重拾健康,不再讓父母擔憂煩心,這是現階段的我,對這份不求回報的親情所做的最好的回報。

外婆嚕啦啦

最後,
手無縛雞之力的外婆,
怎敵我的年輕力壯,
只好迫於無奈地順從,
讓我將她「架」進浴室。


外婆中風已達十多年,這段療養期間,大多由母親無微不至地照料,外婆也在親情的支持、鼓勵下大有好轉。

以前,平日工作繁忙的我,雖有心想取代辛勞的母親,使她能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時間,去做她自己想做的事,但力不從心的我只能淪為空想,除假日零星的空餘時間外,我實在再也難有貢獻一己之力的機會。

現在,我因手術後的休養及視神經的嚴重萎縮,不得不賦閒在家,也因此有了較多時間與外婆及家人相處。

一日,在高速公路上塞車而無法及時趕回家中的母親,來電告知我先準備晚餐給外婆吃,等她回來後再幫外婆洗澡。

怎奈老人家的習慣不容他人任意改變,外婆堅持要洗過澡後才吃飯,於是視力不佳的我在心中燃起戰火,自告奮勇地威脅利誘外婆接受我為她洗澡的決心。

外婆嚇得半死,平日略有老年痴呆,常迷迷糊糊、顛倒是非的她,在此「危急」之時,竟口齒清晰地大聲嚷著:「不要,妳眼睛又看不見,我不要給妳洗。」

最後,手無縛雞之力的外婆,怎敵我的年輕力壯,只好迫於無奈地順從,讓我將她「架」進浴室。

我輕輕地為外婆褪下衣裳,在觸摸和矇矓可見的視力之下,卻見原本稍嫌瘦弱的外婆,沒了衣服的遮掩後,更形清瘦,鬆弛的皮膚,鬆鬆垮垮地貼在骨架上,曾辛勞哺育七名兒女的乳房,隨著歲月無情的流逝而乾扁下垂,行動不變的雙腳因血氣不順而略有淤黑。

這一副蒼老的軀體便是我們生命的泉源啊!

我用肥皂擦拭外婆全身,撫過每一吋皮膚的皺摺,心中浮起無限感恩與謝意。

外婆一生辛勤地為子女奔波,不辭勞苦地養育母親,也因而才有了我這下一代的長成,如此串連,怎不令人感念生命的珍貴呢?

我再度將濕毛巾擰乾,輕柔地擦拭外婆的臉,並將兩側花白的頭髮微微撥開,我模糊地看到皺紋爬滿外婆的臉龐,但依然不變地是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外婆直盯著我,不顧我的感動,厲聲嚷著:「很冷,妳動作快一點。」

我悄悄收起這一份崇敬的複雜情緒,趕緊讓外婆起身穿衣,洗澡一事總算大功告成。

母親回家後,我默不作聲,但外婆已經迫不急待地向母親報告,她說:「妳女兒已經幫我洗好澡了。」

母親大感驚訝,我卻驕傲地為自己能「殘而不廢」地克盡微薄的孝道感到欣喜。

反觀現今社會層出不窮的老人問題,時有獨居老人死在家中卻久久無人發現的新聞報導,也有母子為了爭奪遺產而在法院相互控告,更有不顧父母一生辛勞栽培至碩士、博士的苦心,而將父母棄養,這種種的問題,讓「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思考備受考驗。

雖說老人家應該防患於未然,來面對現今年輕人日趨獨立,且多不願奉養父母的現實,但仍屬年輕一輩的我們,恐怕也不希望自己年老後孤獨的死去,連子女在那兒都不知道吧?

我願懷著一份感恩的心,雖然自己仍有殘障所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但孝順的信念是不會改變且無抵觸的。

如果社會上的每一份子都能回溯生命的源頭,進而感恩孝順,那麼,我們將可見到更多老人慈祥和藹的笑容,而非一樁樁令人心寒的社會新聞了。


感動的一剎那


研 二那年,有一天教室的黑板上留著一句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慘綠的歲月看到如此箴言總難免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甫進門授課的 教授也是一頭就撞見這一行字,隨後他搔搔那頭活像愛因斯坦的掃把頭,拿起粉筆在這行字旁邊疾筆寫下「都不重要」四個斗大的字。隨後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地 進入當天上課的主題,這舉動也在我心裡頭留下同樣斗大的一個問號。


這 幾年來,朋友相繼的投入就業的行列,過去那群不修邊幅的狐群狗黨,如今見面卻也是西裝筆挺煞有介事地交換起名片來了。年輕時,大夥聚在一起所聊的是如何才 能考上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現在所談的則是如何投資、理財、規劃婚姻、栽培兒女。在這個強調生涯規劃與自我成長的年代,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眼光放遠 在未來,一方面服膺著社會上國際觀、未來觀的意識形態,一方面則透過構築那些可能的、可改變的希望藍圖,麻醉一下面對現況的窘境。


隨著年齡的虛長,記事簿可以從過去的隨緣散記到現在的厚厚四開本,需要規劃安排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的留白與品味也相對地越來越少。不管是與人聊天,或者是自己獨處,總習慣花許多的時間在算計著未來、籌劃著下一步。無時無刻,總是在提醒自己「下一刻應該做什麼」?


「下一刻應該做什麼」?這句話佔據了我們的生活,佔據了我們的腦容量,也佔據了我們生活中可以駐足體會與感動的任何片刻。現在的小孩,如同一出生就背負著一個大箭頭在身上,父母親幫他計劃著,社會幫他計劃著,甚至以後自己也會習慣幫自己計劃著,就在計劃中過完一輩子。


如今,我似乎有些明白那句話了,人生重要的是什麼?也許既不是站的位置,也不是朝的方向,而就在那浮光掠影中任何值得感動的一剎那吧!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學習捨棄與放手的藝術


前 些日子,和一位從事室內設計的朋友聊起關於簡約的空間美學的話題,他說:「就建築或者室內設計而言,簡約比複雜的難度還要高上許多,因為加上東西是容易 的,可是要減掉東西,卻需要更多、更敏銳的美學素養與判斷。」其實,要懂得捨棄、放掉的智慧,何止是在空間設計上困難而已。在人生之中,它是更大、更深的 課題。


從 哇哇落地開始,我們一直學習的都是用加法來面對人生的課題。從生理上的吃飯、長大;心理感情上的得到愛與關懷;知識上的不斷學習與吸收,到物質或成就上的 累積成長騞。一直以來,我們不斷的把各種有形、無形的東西加在我們的身上,好讓我們富有、充裕,讓我們壯大、盈滿。我們相信,當我們在各方面都「長得像大 樹一樣大」的時候,就是離快樂和富足的心境最近的時候。


可是,這樣的信念卻在某一些時候,成為卡住我們,讓我們困陷、凝滯的關鍵。因為加法並不是面對人生的課題時唯一的方法,有些時候,你必需用「減法」才能夠解得開。而所謂的減法,正是捨棄與放手的藝術。


回 想看看﹝或者想一想自己現在的生活處境﹞,因為不能捨棄、不能放手,我們因而面對了多少糾結無解的痛苦?因而深陷在如何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這些看似無 解、凝滯的痛苦與困境,往往就在我們懂得了捨棄和放手的藝術與智慧之後,豁然開朗。生命於是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和局面。


【當愛遠走】


一個捲入不倫之戀多年的女子,遲遲不能走出這個其實對她來說已經是苦遠多於甜的關係裡。她說:「我忘不了那些他曾經給過我,浪漫、深刻的愛的感覺。」


另一個男朋友感情出軌多次,儘管痛苦卻始終不願分手的女人則說:「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當 愛遠走,無論它是發生在自己或者對方身上,捨棄和放手都是唯一的出路。因為無法捨棄曾經有過的美好感覺,無法放下曾經擁有的執著,就會讓更多不美好的感覺 壓在自己的肩上、心上;讓自己和對方一起痛苦糾結,究竟懲罰了對方也許還是未知數,但是自己絕對是被懲罰最深的一個。因為你剝削了自己就從現在重新開始享 受快樂和幸福的可能。


放手讓愛的人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卻是唯一的方法。否則,我們就會處在無解的痛苦、氣憤和沮喪之中。


【給愛空間】


所 謂捨棄和放手的藝術,並不單只在愛情消逝的時候存在。事實上,當愛情還在的時候,就懂得放手的智慧,往往是更積極的治本的方法。從小到大,在每一段關係 裡,我們都是在尋找著一方面與人連結,一方面與自己連結的雙向路線。也就是說儘管再親密,我們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無論是親子關係、家人關係、朋友關係 都是如此,愛情關係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空間,我們很快就會覺得被束縛、覺得窒息、覺得痛苦。


因此,當愛還在的時候,懂得放手,給愛一個空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如果仔細而深入的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愛裡面要求僅僅雙方黏在一起,往往是因為害怕、因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嫉妒、因為要把自己生命的意義和重量交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因為愛。


放手,給愛空間,就像紀伯倫在「先知」中所說的:「在你們的密切結合之中保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讓它就像在你兩倆靈魂之案間自由流動的海水。」


【當所愛遠逝】


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當非所愛的人離開人世莫屬。再多的不捨、不甘、不願,都無法挽回生命的逝去。再多未曾說出的話語、未曾表露的情感,再多未竟的夢想,也都不再有任何表達的機會。


面對這樣最巨大的傷痛時,捨棄和放下,仍然是唯一能夠穿越的鑰匙。


不論有再深刻的悲痛、再多的不捨,就讓它隨著淚水傾洩、流淌。然後輕輕的、帶著滿滿愛的,放開它。只有當我們勇敢而坦誠的接納心碎後的痛苦,再生的力量,以及對於生命不同的視野,才會從傷口之間進來。


於是溫暖的回憶,與往前開展的新生活會同時存在我們的身上。捨棄和放下不代表全然的遺忘。心裡面那塊將永遠空著的位置,是我們與遠逝的所愛聯繫的地方,也是一片源源不絕的泉源,讓我們再往前前近時,擁有更豐沛、溫暖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