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組織開發督導者的特徵,以育兒為例,再試著思考看看。
我是三個子女的父親。最近與子女相處時,都會留意這些地方。
‧ 父母是終究會消失的存在(離開父母、離開子女)。
‧ 在自己消失之前,促進子女的獨立自主(教育)。
‧ 在子女能獨當一面前,父母須以認可的態度對待他們(離巢)。
身為組織開發督導者的我,抱持著以下心得,守護著計畫的每個瞬間。
‧ 督導者是終究會消失的存在。
‧ 在自己消失之前,促進人才以及組織的獨立自主。
‧ 與人或組織對話時,必須著眼於其主體性。
如同守護子女的主體性,守護著人才與組織的主體性的工作,我認為這才是組織開發督導。
說不定也會有聽了育兒與組織開發督導雷同,就過度反應的人。我幾乎可以聽到:「育兒和教練我懂,不過組織開發是什麼?」、「若是培育規模小、年輕的組織,我可以理解,不過這適合古老龐大的組織變革嗎?」之類的疑問聲。
但是,只要想想所謂組織開發,原本就是以培育人才、組織為工作;育兒則是培育人才過程的原型,許多實踐者以育兒為例,進而思考過程也是理所當然。古老龐大的組織重建時,只要在組織中發現嶄新組織萌芽,就會產生為了培育小生命,該如何思考的視點。
無論是育兒或組織開發的現場,在當下感受到的,正是「今天這一天,不會再來第二次」。
「一期一會」這個詞彙,我認為是在不知不覺中流於日常的育兒或是組織開發過程裡,需要重新思考的詞彙。只要將「自己是終究要消失的存在」的事實銘記在心, 就能派上用場。這是組織開發督導者的生存狀態(being),也是養育兒女的父母的生存狀態(being)。當自己終歸消失時,能為他人留下什麼?這是無 論何時停下腳步,都要能自問自答的問題。
當自己消失時,能留下什麼?
身為父母的自己不在後,對子女能留下什麼?這既非精神論,也不是什麼大學問,而是具體的展望或構想、計畫抑或實踐。有希望留下財富或資產的父母,也會有希望留下精神支援的父母。父母在支撐每天的生活之餘,同時也想著兒女們的將來。
督導者同樣也會思考,當自己的工作結束後,能為組織留下什麼?這並非精神論,也不是抽象論,而是極具實踐性的需求。
我有位在傳統大企業中擔任教練或督導者的朋友。由於這位朋友的職務仍屬創新,在固有的人事制度中難以獲得正當評價。因為缺乏基於個人才能或期望所成立的組織構造,當督導者不在後,要讓效果持續下去相當困難。究竟該如何創造出創新的構造,改變組織?
僅限於解決每天眼前的問題,壓根無法著手。不過,像評論家般高喊戰略或道理,組織連一公厘也不會移動。
使「當自己消失時,能留下什麼?」的未來清楚浮現,掌握由未來展望的現實,從現實中發現希望之光,找出協助者與敵人。繪製使組織健全的地圖,順勢出航。
雖然事物不會遵照展望發展,但展望並非無用之物。
擁有未來展望和實現的意念時,事物就會開始有所改變。組織開發督導的出發點,經常就在於展望。
「什麼是健全的姿態?」
「自己的工作完成後,會發生什麼事?」
「當自己消失時,能留下什麼?」
思考上述問題時,變化就已逐步發生。
如同身為組織顧問,作為「創造」專家的羅伯特‧弗力茲所揭示的:「什麼是未來的展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的展望會帶來什麼。」(It's not what the vision is; it's the vision does.)擁有展望,就會產生變化。對事物的看法有所改變,行動也會改變。行動改變,也就能對他人的行動產生影響。
組織開發督導,正是給予事物突現性變化的契機。
努力走穩人生的路
老公,親親如晤:自與你分別至今,已是第六十六天。相識十六年以來,從來不曾有這麼久沒有你的音訊,無論當兵、出差、工作、出再遠的門,電話、信件從未斷過。體貼如你,怎捨得此刻留我一人,苦苦思念、淚流不止?
你知道我們的小女兒走了嗎?那個我用全部生命愛著的女孩…。你常誇她是個精緻娃娃,溫柔、甜蜜又貼心;她的動作總是輕輕巧巧的,惹人愛憐;她的善良,總讓人感覺溫暖。你也常說,我最愛和女兒談情說愛。
「不會!不會!」我們母女倆重複著這樣的對話,千百遍也不厭倦。
「抱緊緊親親愛」然後,她會用她的小手緊緊抱住我…。我們的小女兒「妹妹」,五歲半,正在念大班,期待著上小…。天啊!我無法停止對她的思念。
女兒先被救出來,但是,等我到醫院找到她時,她卻躺在某個角落的地上。
她 只看見她緊閉著青黑色的唇、滿身的塵土,你知道我多麼想陪著她走嗎?在殯儀館的那些天,我日夜守著她,只想陪著她。怕生的她,倘若找不到媽媽,可怎麼好? 我等著你,親愛的老公,只有你最清楚我的心痛;我需要你,沒有你的攙扶,這樣的日子怎麼熬下去?然而我一天等過一天,等到的只有壞消息,究竟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轉眼間,世界全變了?多希望只是惡夢一場,多希望可以再抱抱女兒,多希望能枕著你的肩入睡…。
我們的兒子,再過幾天就滿九歲了。我會盡全力愛他、教導他,如你一樣,充滿智慧與熱情;如妹妹一樣,善良而貼心。我們會努力走穩我們人生的路,請你放心,我們會很好的,因為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家人、好朋友,用滿滿的愛支持著我們。(取自1999.11.26自由副刊)
一個富翁在商場叱吒縱橫三十餘年, 擁有二家投資公司、三家貿易公司和五家建設公司, 他眼見自己已年邁, 希望將公司和遺產, 做一個最完美的處理, 然後去環遊世界, 渡過剩餘的日子.
他將幾個兒子叫到身前, 問他們:「你們畢業後, 在社會也磨練了一段時間, 學到了什麼?」
大兒子說:「只能相信自己, 不能信賴別人, 這是我學到最珍貴的功課; 因為往往出賣你的人, 也是你身旁最親近的人.」
二兒子說:「權力能腐化人心, 我只希望能扮演衝鋒陷陣的士兵, 不要當將軍.」
小兒子看著二位兄長, 緩緩開口:「我什麼也沒學到, 我只認識什麼叫作因果.」
甚麼是因果? 簡單來講, 餓了就想吃飯、渴了就想喝水, 這就是因果; 飢餓是因, 吃飯是果. 二個由相戀而步上紅毯的男女, 戀愛是因, 結婚是果.
再深一點, 所謂因果, 就是你所做的一切事、腦筋所想的一切念頭, 都會在宇宙虛空裡轉個彎, 重新射回你的身上, 彷彿迴力棒一般.
對政府而言, 以法律來約束人的行為; 對個人而言, 要懂得以因果來管理自己的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