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睡眠模式 拯救丟失的睡眠
2009年03月11日 08:16:33  來源:中新網


這年頭,誰還沒有失眠過?它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盡管如此,幾年前它在醫療界受重視的程度並不高,以致于長時間以來,失眠患者只有兩種不幸的選擇: 吃安眠藥,或者過失眠的日子。于是,睡覺這麼簡單的事也變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你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困擾?當睡眠被綁架走了,你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無數個不 眠之夜呢?

    臥室成了清醒之地

    根據最新統計表明,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其中3億以上生活在城市,而失眠者中大多為從事IT、管理和新聞等腦力勞動的人 士。 他們常年受著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入睡等失眠問題的困擾。曾經有位心理咨詢老師講到他經歷的一位來訪者,是一位企業老板,咨詢剛開始,他 就甩出50000塊給這位咨詢師,說拜托你幫我治好失眠,我整夜整夜都不能入睡,太痛苦了??

    一般來說,根據失眠時間的長短,失眠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短暫性失眠,即失眠時間少于一星期;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時間在一星期與一個月之間;慢性失眠(長期 性失眠),即失眠時間在一個月以上。在所有的失眠症類型中,暫時性失眠和短期性失眠可以由自身進行調節,一般經過2~3周的時間,就能夠自然恢復到正常睡 眠。可是當失眠症狀持續並超過1個月,即患上了慢性失眠症。慢性失眠會引起多種疾病。

    丟了睡眠,也丟了健康

    得了失眠症特別是慢性失眠症,必須高度重視。因為它不僅會導致眼圈發黑、眼袋明顯、皮膚松弛、面色晦暗,還會帶來一係列的機體損害,包括思考能力減退、警 覺力和判斷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等。嚴重的還會引起老年癡呆、健忘、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症,長期睡眠不足影響人體內分泌和許多生物代謝過 程。不僅如此,人的睡眠時間與壽命長短也有明顯關係。每晚平均睡七八個小時的人壽命最長,即使是年輕力壯的青年,若長期每晚只睡4小時,也無可避免會遇到 一些新陳代謝的問題而加快衰老。長期維持每晝夜睡眠不足的人群,則會形成“睡眠赤字”和“健康透支”,加速衰老,縮短生命期。

    對于愛美的女性來說,長期失眠會使年輕女性出現面色灰黃、暗淡無光、幹燥,褐斑,黑眼圈、眼袋下垂,滿臉細紋和脫發現象。身體長期得不到足夠休息,更容易依法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厭食、惡心、疲倦等症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掌握自己的睡眠模式

    飽受失眠折磨的人看到這裏一定想發火了:這些我們都知道,關鍵是怎麼改善!沒錯,如何拯救岌岌可危的睡眠狀況呢?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下面有10個問題,答案都是四種:A經常,B有時,C很少,D從未,請根據自己的情況一一作答:

    1.睡眠時間很不規律,不能按時上床睡眠。

    2.工作或娛樂至深夜。

    3.躺在床上腦子裏全是白天見過的人和發生的事,難以入睡。

    4.入睡後稍有動靜就能知道。

    5.整夜做夢,醒來時覺得很累。

    6.很早就醒來,而且再也睡不著了。

    7.有點不順心的事就徹夜難眠。

    8.換個地方就難以入睡。

    9.一上夜班就睡眠不好。

    10.使用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

    (選A記5分,B記2分,C記1分,D記0分)

    總分>20分以上為嚴重睡眠障礙;

    5~20分說明睡眠質量比較差;

    <5分說明睡眠質量良好。

    如果你的累計得分在5分以上,特別是有A項得分,需要高度重視,想辦法改善睡眠狀況。

 找出綁架睡眠的思想與行為

    一旦確定了你目前的睡眠模式(也就是底線睡眠模式),就可以抓出綁架睡眠的幹擾因素,如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及飲食因素、心理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比例最大。

    你對睡眠的看法是否加重了失眠?

    你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嗎?你是不是暗示自己,如果睡不到8小時,第二天一定辦不了任何事?你是否常把自己的不佳表現歸咎于失眠?是的,對睡眠的一些消極想法會讓失眠更加惡化,你要做的就是學習如何對抗這些扭曲思想:

  1“怕失眠”心理

    許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慮”,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或是盡力去讓自己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白天時腦細胞處于興奮狀態,工作一天後就需要休整,進入抑制狀態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後,又自然轉為清 醒。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互協調,交替形成周而復始的睡眠節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 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就更加失眠。

    2“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不能正確看待夢,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些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 這種“警戒”心理,往往影響睡眠質量。其實,科學已證明,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在夢中重演白天的經 歷,有助于記憶,並把無用的信息清理掉。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有害的是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使自己產生了心理負擔。

    3自責心理

    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後,感到內疚自責,在腦子裏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責懊悔情緒稍輕,到夜晚則“徘徊”在自責、 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久久難眠。上面提到的那位企業老板就是因為自己有了外遇,而又怕被老婆發現,左右為難,忐忑不安睡不著。

    4期待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因而常出現早醒。比如有一位“三班倒”的紡織女工,由于上大夜班(夜裏12點上班),常于晚7時睡覺,因害怕遲 到,睡得不踏實,常常只能睡上1~2小時,就被驚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晉升、職稱評定結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處于期待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5童年創傷心理的再現

    有的人由于童年時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而感到害怕,出現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但成年期後,由于受到某種 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6手足無措心理

    有的人在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後,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後,左思右想,但始終處于進退維谷、舉旗不定的焦急興奮狀態。

關于睡眠的認知重建

    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Gregg D. Jacobs醫生在其所著的《失眠,晚安》一書中,對常見的睡眠誤區進行了糾錯分析:

  1睡足8小時才夠本

    “每天要睡足8小時”的想法是個天大的誤區,就像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身高體重,睡眠時間也因人而異。雖然成人每天平均需要7.5小時的睡眠,但很多人每天睡 不到6小時照樣能正常工作,像很多國際一線的設計大師,都已經六七十歲了,每天有4個小時的睡眠照樣精神熠熠。

    2你比想象中睡得多

    不斷有研究顯示,失眠的人對于他們睡了多久的估計與實際有很大出入,因為他們常常高估進入睡眠和半夜醒來的時間,而跟腦波睡眠記錄比起來,他們也常常低估了全部睡眠的時間。

    3睡得少通常不會影響白天表現

    對大西洋遊艇賽參賽者的睡眠研究顯示,比賽中表現最佳水手在數個月的航行中,平均每天睡眠5.5小時。 這就是說,假如能保證5.5小時的睡眠(部分專家稱此為“核心睡眠”),白天的表現就不會差到哪裏去。為什麼?因為它可能包含了100%的深層睡眠,這是 影響白天狀態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養成助眠好習慣

    1不要去擔心睡眠不足

    有些對自己健康很在意的人士,以為一定要睡到8小時才能對健康有利,一但沒達到8小時就開始焦慮,越焦慮越睡不著。試著不去擔心你能夠睡多長時間,這種焦 慮會使得失眠的狀況陷入不良的循環,這被稱為 “意識性失眠”,發生在當你非常擔心自己能否得到足夠的睡眠時。

    2試著不午休

    如果你有午休或者打盹的習慣,並且想在晚上更容易睡著,睡個好覺,那麼你可以試試先把午休戒掉,看看會發生什麼。

    3不要強迫自己入睡

    如果你試著強迫自己入睡,往往會弄醒自己,並很難再入睡。只在你真的困了累了的時候再去睡覺,不困的時候躺在床上,除了浪費時間,還會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入睡。

    4不要老去看鬧鐘

    很多人都有這種習慣,睡不著的時候偏要看看幾點了,老是下意識去計算還能睡幾個小時。這樣會助長焦慮,所以會更難入睡。

  5不要提早上床

    不要因為晚上沒事幹,就早點上床入睡,這樣不但不會增加睡眠時間,反而會惡化失眠狀況,因為太多時間待在床上會降低睡眠效率,長期下來就會加重失眠情況。

    6不要 “今晚不睡明天補”

    過後的睡眠補償只能緩解過後的疲勞,而對于提前透支的精神和體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對身體的損害,是不能償還的。

    7不要在床上吃東西、看電視或者看書。

    盡管這些事情會對一些人的睡眠有幫助,但同時也給大腦一個潛意識:床並不是適合睡覺的地方,這會讓你睡不著覺。床只用來睡覺和做愛。

  8不做性愛的被動者

    美國生理學家曾做過大量調查發現,性高潮的缺失是女性失眠的一大原因。女人如果得不到性滿足,就會影響睡眠。所以,專家認為,要想讓性愛為酣暢的睡眠加 分,女性則應反省自己的性表現,一味迎合,一切等著對方施予不但是性愛的漏洞,還是導致失眠的罪魁。主動大膽一些的女人更容易通過性愛獲得高質量睡眠。其 實,這個道理與運動後會睡得更香如出一轍。

    9不要睡不著就吃安眠藥

    有些人偶爾失眠,就緊張兮兮地找安眠藥吃,總覺得偶爾吃一兩次藥沒事,雖然沒造成藥物依賴,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多余吃的。因為失眠可由許多原因造成,為 此要在醫生幫助下找到病因,對因施治。原發病治療好了失眠症也隨之緩解。其實,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失眠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得了失眠症,也不一 定非要上醫院或進行藥物治療。找到失眠原因後對因治療或克服掉導致失眠的原因,失眠自然解除。

 
    安眠藥,預防失眠底線

    我們都知道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求助安眠藥,它的危害這裏不再贅述,但是跟大多數藥物一樣,安眠藥使用得當,也是有價值的。Gregg D. Jacobs醫生建議,如果是因為時差、親友過世、身體病痛等造成的暫時失眠,那麼幾個晚上、甚至幾個禮拜內服用安眠藥都是可以的。因為這些情況下,安眠 藥可以幫助你預防短期失眠惡化為長期失眠。

    一些藥物專家相信,在藥箱裏放置少量安眠藥有助于失眠患者,因為知道安眠藥垂手可得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可降低對失眠的恐懼。還有一些專家認為,短期服用安眠藥有助于打破長期失眠中焦慮與睡不著的惡性循環。

    但不管怎麼樣,你在服用安眠藥的時候,都不應該放棄改變那些影響失眠的思想與行為。你要盡量降低對安眠藥產生依賴的可能性,以下是幾點服藥原則:

    (1)服用最低劑量,2、3個星期後停止服用;

    (2)間歇性服藥,只有在連續兩晚睡不著的時候才可出此下策,絕不連續服用,這能保證你每星期吃藥不超過兩次;

    (3)絕不增加劑量或超過醫生的指示,並一定要服用半衰期較短的安眠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