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春月刊
在飲食保健上,燕麥一直是國人接受度很高、很夯的降膽固醇食物,只要血膽固醇偏高,燕麥一定是首被推薦的食品;其實,可以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並不是只有燕麥,同屬於五穀根莖類的薏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謝藍琪表示,2010年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仍維持排行前3名,而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血管動脈粥狀硬化,進一步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令人憂心,透過飲食來預防膽固醇過高已刻不容緩。
中醫博士張廷堅則表示,大家對薏仁的印象多半是用在四神湯,或夏天喝杯冰冰涼涼的薏仁湯,可以去除身上多餘的水分和美白效果。其實早在古老時候,薏仁的成 分與功效就有記載,薏仁在藥用植物學中稱為「意苡」,屬於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含蛋白質及脂肪最高之禾穀。台灣主要在秋冬採實,碾去果殼,曬乾後稱之 為「薏苡仁」、「苡仁」。一般常用的薏仁為白薏仁,是薏仁除去外殼與種皮的穀仁,外皮為深咖啡色,維生素B群與纖維質較完整。
經濟實惠的抗老食物
謝藍琪表示,《本草綱目》卷23中記載:「薏苡仁具有鎮咳、抗癌作用;主治肺結核及胃癌。」在中國本草學上,記載著薏仁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過敏、抗菌、降血脂、解熱、鎮痛、促進免疫等之功效,且因薏仁價格便宜,因此,薏仁有抗衰老食物的「平民天后」美譽。
張廷堅表示,薏苡仁早在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第9篇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中,就被使用在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所謂胸痺就是:胸部憋悶、疼痛,甚則胸痛徹背、呼吸氣短、喘息不得臥等臨床病證。類同西醫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過程中出現的胸悶、胸痛(胸痺)症狀。當 時醫聖張仲景觀察到,心肌和冠狀動脈血氧量不夠,使病人感覺胸悶或疼痛,所以用附子強心散寒,再用薏仁降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以緩解動脈硬化,改善血 管收縮能力的不足,在當時的醫學環境與條件下,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
謝藍琪表示,薏仁與燕麥一樣在食物六大類中,都屬於五穀根莖類,薏仁所含的營養成分包括醣類(59.2%)、蛋白質(14.2%)、脂肪(11%)、水溶 性纖維(1.2%)、灰份(12.8%)、薏仁酯、類黃酮、維生素(B1、B6)、鈣、鐵及磷等。因此,煮熟的薏仁每50g含有蛋白質2.8g、醣類 13.4g、脂肪1.2g、熱量76大卡。薏仁所含營養成分中的脂肪酸是油酸(50%)及亞麻油酸(28%),許多現代醫藥研究已證實不飽和脂肪酸及膳食 纖維,與降低血脂質有關。
謝藍琪則表示,瑞典與美國哈佛大學針對7000名女護士的調查發現,高纖維飲食的婦女,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大降低。如果每天增加5公克的纖維攝取 量,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就會下降37%。一般食物如果含纖維量多,則其他營養成分如脂肪、熱量多半含量低,非常符合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飲食要求。
1天50~100公克薏仁,保護心血管
如果食物吃起來的感覺是屬於脆、軟、滑、粘或是有彈性,多半是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例如黑木耳、薏仁、芹菜、海帶等,都是屬於高纖維性的食物。其中的薏 仁,不僅可以美白,根據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的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100公克的薏仁,發現受試者服用薏仁一個月後,可減緩正常人及高血脂症 患者餐後三酸甘油酯、血糖、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上升濃度,且薏仁仍有其他未知的降血脂成分。
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仁,還可以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並有效降低血脂,效果比公認有效的燕麥還好,甚至還有燕麥所沒有的降血糖功能。而且只要每天吃50~100公克薏仁,即可預防高血脂症、高血壓中風及心臟血管。
謝藍琪提醒,由於薏仁屬於五穀根莖類,吃多了熱量一樣會增加,因此,除了可以加入四物湯之外,也可以與糙米或五穀米,一起煮成米飯當成主食。除了可降低膽固醇、對血糖控制有幫助外,又容易有飽足感。
另外要注意的是,儲存時應注意溫度及濕度,溫度不可太高且要保持乾燥,否則與其他主食類一樣,容易產生黃麴毒素,造成對肝臟損傷引發肝癌。張廷堅亦叮嚀,若以同樣份量比較,薏仁之熱量高於燕麥、米飯、麵食,所以,攝取薏仁的量要適度,肥胖者不宜食用帶甜的薏仁藥膳。
炎炎夏日中來碗清涼的薏仁蒟蒻湯,熱量低又解熱,還可以降膽固醇,也不會有添加塑化劑疑慮,真是一舉多得。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2期】
公告版位
- Oct 05 Wed 2011 16:11
薏仁降膽固醇 不輸燕麥
close
薏仁降膽固醇 不輸燕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