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爾蓋茲的下一個大創意

從全球首富變身為創新資本家

八月十二日晚上,在與香港三位知名大學校長同台下,比爾蓋茲描繪了他在電腦業之外的願景,並要把他在之前三十年積累的財富,全力投入下一個大行動中……

「發明」和「創新」這兩個詞,對應著截然不同的概念,也是讓比爾蓋茲從年輕程式設計師,得以成為全球首富的關鍵。發明是從無到有,檢驗指標是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創新則是從有到變成產品的過程,檢驗指標是在市場賣了多少量。

「全錄的帕克(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實驗室做了很多好的研究,但沒賺到錢,反而是蘋果和微軟把他們的研究變成產品,最終賺到錢,」蓋茲分析。這是他自今年六月底從微軟退休後,首次 公開演講,場合是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十周年慶上。

蓋茲並不是否定發明的重要性,而是強調發明和創新要結合得更緊密,才能把「點子」變成「事實」。這也是微軟在過去十年,總計投入七十億美元在基礎研究的原因,對公司每年超過一百四十億美元的稅後利潤,有直接貢獻。

對這位從創新賺到最多錢的前全球首富而言,什麼是驅動創新的動力?答案是「發現大問題」。在他讀中學和大學的一九七○年代,電腦被認為是劃時代的發明, 「但人們對電腦的印象卻不好,」他回憶,「覺得貴、會犯錯、是政府的東西、使用起來不友善。」這是他人生發現的第一個大問題。接下來就是花了三十年時間, 把電腦變得便宜、犯錯機會大幅減少、從政府普及到民間、使用容易。

什麼是蓋茲發現的下一個大問題?隨著他淡出微軟,投入基金會,答案也很清楚:第三世界長期的貧窮現象。政治不穩定、種族和宗教衝突、教育不普及、社會發展落後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但這些都不是蓋茲的專長。他解決這個問題的角度,是從如何增加這些地區人口的平均壽命開始。

他發現平均壽命太短,有些地區甚至只有三十出頭,是問題的核心。缺少乾淨的飲用水和食物,使得飢餓和營養不良長期存在,這部分不能只靠外界捐贈金錢和食物,必須靠發展農業來解決。而衛生狀況不佳,使得各種疾病和傳染病容易流行,這一點則必須從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研究下手。

平均壽命短所引發的問題很直接:由於預期壽命短,導致提早結婚和生育,犧牲的是接受教育的時間。而且由於嬰幼兒夭折率高,每一對父母會盡量多生,換取存活 下來的人數多,提供家中所需的勞動力,使得微薄的收入大多投入餵養嗷嗷待哺卻未必能活下來的孩子身上。這種惡性循環恐怕才是造成長期貧窮的主因。

也因此,雖然蓋茲來自電腦業,但他不像其他西方世界的精英,認為第三世界問題來自數位落差和資源不足,而急著想把電腦和網路送到這些地區。他基金會的方向很清楚:全球健康、全球環境和教育,而當務之急是從農業和傳染病下手。

從解決問題中找到機會

為了普及農業知識,他的基金會蒐集了很多相關材料,並製成光碟,這樣工作人員下鄉時,可以用筆記型電腦展示給當地民眾看,這也是考慮到有些地方電視和光碟機還不普及,上網查詢更不可能。

在傳染病防治方面,蓋茲基金會也和許多大學、研究機構合作,篩選計畫給予補助,目的是取得低成本而可以大範圍推廣的解決方案。

這兩項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一如過去他所擅長的軟體業,在於能否吸引頂尖人才加入。「人才喜歡和人才一起工作,」他強調。要把基金會的任務做好,最重要的 在於「促成民間企業投入,其次是政府部門加入」。他舉例,基金會能做的是實驗性的先期工作,後續要有人接手,「以教育為例,加州政府光一年投在教育的預 算,比我的基金會規模還大很多。」顯然蓋茲不單是花錢做公益,而是從解決問題中找到機會,最終促成把機會轉化為市場行為和公共政策。

八月初的《時代》雜誌封面故事稱蓋茲為「創新資本家」(Creative Capitalist),表揚他把財富和推動社會進步做了結合。或許這是一個來得過早的評價,畢竟蓋茲的新工作才剛開始。但他目前所接觸的對象,已從電腦 和科技行業,轉為像全球慈善大使U2主唱波諾(Bono)以及提出「金字塔底層財富」理論的知名學者C.K.普哈拉(C.K. Prahalad)。

如果他能順利提高第三世界的平均壽命,將能直接幫助龐大人口脫貧,甚至致富,這個過程將造就許多市場。過去二十年中國和印度的大範圍脫貧,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並產生上億人數的中產階級。蓋茲雖不再是全球首富,但他的行動卻為下一個全球首富指出可能方向。


from 數位時代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