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的智慧

◎智慧的人不會忘記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但也絕不會為它們煩惱。
◎世上最高貴的品德就是明知可以犯錯,卻自己克制住了。
◎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是開始鬆懈戒心的時候。
◎靈魂很少一次墮落,都是在無數次買賣過程中一點一滴被交易出去。
◎如果未曾擁有,會多麼渴望得到它;今天既然已經得到,何不好好珍惜?

◎喜歡在人前說好話的人,也一定會在背後毀謗人。
◎每天我們都要做一些事,不管喜不喜歡。
◎終其一生,不曾做過後悔的事,到頭來還是很令人後悔的。
◎富人並不比窮人需要錢,但卻往往比窮人更愛錢。
◎你知道累積的力量嗎?每天走三小時,七年可以走完地球一周。

◎人們不願意往壞的方面想,卻不知事實卻已經在暗中偏偏往壞的方面走。
◎有一個嚴厲的老闆是痛苦的,沒有老闆則更是痛苦。
◎勝利最難的地方不在獲得,而在於保持。
◎我們獲得一點什麼的時候,就是失去一點什麼的時候,我們失去一點什麼的時候,就是我們失去全部的開始。
◎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就做好自己的事吧。

◎喜劇裡最難演的是小丑,雖然看起來很傻,但扮演的人必須很聰明。
◎如果做一件讓自己高興、讓對方感覺更好的事,何樂不為?
◎人不但是思考的動物,更是靈活思考的動物。
◎越聰明人越會牽絆自己。
◎機會就像是小偷,小偷來時我們都不知道,小偷走時我們才猛然驚覺:這下虧大了,原來小偷已經來過了。

◎如果說真有什麼良辰吉時,又是說不通的。那為何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命運完全不同?可見命運跟時辰是無關的。
◎聰明人不是知道自己哪裡笨,是知道自己哪裡還不夠聰明。
◎淘汰腦裡的舊觀念有時比創造、養成新觀念更重要。
◎美夢難成真,意外卻頻生。
◎堅守自己的信念,也要看這個信念值不值得守。

◎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有些失敗比失敗更勝利。
◎如果獻醜可以得到他人的批評,自己藉以得到進步,那獻醜還是有其意義和價值。
◎如果沒有真材實料還裝懂,別人一看就懂你的膚淺。
◎好的模仿是最完美的創作。
◎想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一面都到不了。

◎最害怕在人前丟臉者,終究會在人前丟臉。
◎試著去習慣人生總是令我們失望的情形,不灰心,繼續走。
◎如果你是靠理想、憑希望而生存的人,你唯一能做的事不是堅持理想、永懷希望,而是要學會漸漸放棄理想,慢慢少一點希望。
◎順從一個頭腦不清的人,比教育他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在一個你認為不能失敗的環境下,你一定會爆掉。

◎身負技術而不以技術為傲,技術更能自由自在、徹徹底底的發揮。
◎有時候,你最後得到的會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注意已完成的事,它有時比沒有完成的事更重要。
◎擔心就是幫助你獲得原本你不想獲得的東西。
◎我們一定可以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一部份。

◎人生最大的驚喜:收穫到已經忘記的播種。
◎愚人和智者在一起常常會覺得很無聊。
◎注意你的敵人,因為他們拼命發現你的弱點而加以攻擊,這是敵人唯一的價值與可貴之處。
◎我們可以集體受騙,但是別讓我們集體愚蠢。
◎一隻大象向你衝過來,你知道如何應付,可是蒼蠅在你臉旁飛來飛去,煩死了。

◎我認為一個懂我缺點的反對者比一個知道我優點的支持者要有價值得多。
◎事實有時比虛構還扯。
◎我們以為自己憎恨奉承,其實是憎恨奉承的方式──誰不喜歡聽好話?
◎每個人都想用自己所設定的先後順序來安排一切,殊不知我們活在一個隨機的世界。
◎只有你贏了,你才能講理由。

◎一句名言常常是一個英明的錯誤。
◎現在有的以後不見得能長久持有,現在沒有的也不見得永遠不可得。
◎在領導團隊時,常常注意收攬原班人馬的人心,其效果與重要性並不下於訓練一支新的精銳部隊,值得領導者深思。
◎生命就是:當你正在計畫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了。
◎聽讚美的話完全不會讓我們進步。

◎身為領導者,為自己、為團隊定一個停損點,還是必須的。
◎人們也許會忘記你說過的話或是你做過什麼事,但是他們不會忘記你給他們的感覺。對,就是感覺,傷人的是感覺。
◎有時沉默之後我們會更後悔當時沒說出口的話。
◎人生有趣的地方在於:有時要做成一件事,是靠不做什麼事而成的。
◎做不到的只好死心,但是做得到的還是得好好想、好好做。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領導的黃金法則

好的領導者會帶領部屬一起登上頂峰

什麼樣的領導會把所有人拋在後面獨自前行?自私的領導。

好的領導者會帶領部屬一起登上頂峰。有效領導的必要條件就是將部屬推升到新的層次,但如果你離他們太遠,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你再也無法察覺他們的需 要、了解他們的夢想,甚至感受他們的心跳。此外,如果領導者無能為部屬做更多改善、讓情況變得更好,他們就需要新的領導者了。

頂峰的真相

因為領導對我而言是很個人的課題,多年來我常在思索。在此我列舉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

從來沒有人能獨自攻頂成功

除非有很多人希望一個領導者成功,否則他很難成功。悲哀的是,總有些領導者一攀到峰頂就開始設法把別人推下山。他們或許因為缺乏安全感,或是競爭心過勝, 而扮起「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譯注:一種小孩子玩的遊戲,比賽看誰能把別人都推倒,只有他一個人站在最高處)的角色。這種做法短期內或許行得通,但通常無法持久。當你的目標 是打倒別人時,你會花太多時間與精神提防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相反地,你何不伸手幫助別人,進而邀請他們共事呢?

自己先有成功的經驗,才能帶領別人登上山頂

有許多人樂於對他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提供意見,他們好比是糟糕的旅行社,賣給你一張昂貴的機票後跟你說聲「祝您旅途愉快」,從此人間蒸發。相反地,好領導者就像一個導遊,他們對涉足過的領域瞭若指掌,因此會竭盡所能地帶領大家完成一段順利美好的旅途。

主管的信譽從自身的成功開始,而以幫助他人獲得個人成功為終點。你必須努力不懈地以實際行動證明以下三件事,方能贏得別人的信賴:

1.主動:你必須起身,才能前行。
2.犧牲:你必須有捨,才有所得。
3.成熟:你必須成長,才能進步。

如果你展示出自己的氣度,人們就會想要跟隨你;當你爬得越高,願意與你同行的人就越多。

帶人攻頂比獨自攀峰更有成就感

幾年前,我很榮幸地與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美國人魏特克(Jim Whittaker)同台演說。午餐時我問他,身為一名登山者,什麼事為他帶來最大的成就感。他的答案嚇了我一跳。

「我幫助過最多人登上聖母峰,」他答道,
「把那些沒有我的協助便無法攻頂的人帶上去,這是我最大的成就。」
顯然這是偉大登山嚮導的共同思維。

數年前我在新聞節目「六十分鐘」上看到主持人訪問一名嚮導。

在攀登聖母峰的過程中,有些人意外失去生命,主持人問這位倖免於難的嚮導:
「如果不是為了帶人們攻頂,那些嚮導會喪命嗎?」
「不會,」他回答,
「但嚮導的目的就是為了帶人攻頂。」

主持人接著問:
「為什麼登山者要冒生命危險去爬山呢?」嚮導回答:
「顯然你從未攀上山頂。」

我記得那時我自忖著,登山嚮導與領導者兩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但「老闆」與「領導者」大不相同。老闆說:「去吧。」領導者則說:「我們走吧。」領導的目的 就是要帶別人登頂。當你把那些非你協助不可的人帶到山頂上,感覺之棒是無可比擬的!你無從對不曾體驗的人解釋,對有經驗的人則無需贅述。

領導者多半時間不在頂端

領導者很少會停留在原地。他們經常四處走動。有時他們下山去尋找有潛力的新秀,多數時候則是與其他人一起攻頂。最好的領導者會將多數時間用來服務其他領導者,幫助他們更上層樓。

已故作家歐爾蒙(Jules Ormont)說:「偉大的領導者除了一肩挑起責任,絕不搶在眾人之前出頭。」好領導者會放低姿態以便與人們保持連結,這是唯一可搆到下面把人拉上來的方 法。如果你想成為心目中最理想的領導者,別讓不安感、器量小或嫉妒心,攔阻你向人伸出援手。

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
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係,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
(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

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

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 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 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

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
(注: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
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

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

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

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8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CDO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

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

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裏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

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CDO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10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CDO。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CDO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

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
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CDO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CDO這麼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

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CDS的創新產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CDS已經為我們帶來了50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CDS的,顯然這個建立在 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50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 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500億元。

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10%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AAA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
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

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500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50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5000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1%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2006年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

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 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 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什麼是三聚氰胺 ?
吃多少才有害 ?
吃到了怎麼辦 ?
哪些東西可以吃 ?
為什麼不肖商人要添加呢 ?

讓我們一一告訴您!!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什麼?
「三聚氰胺」俗稱「蛋白精」,是一種白色、無味的化工原料,常用於製造美耐皿餐具、建材、塗料等,不可用於食品或食品添加物。

※不肖廠商為什麼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奶粉主要以蛋白質含量高低為品級分類,為通過奶粉中蛋白質含量檢測,不肖廠商才加入三聚氰胺。

※吃進三聚氰胺為什麼會造成腎結石?
初步研究認為由於加工過程中的某些原因使得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兩者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結構。吃進人體經腸胃道吸收後,在腎臟中兩者再次結合沉積,從而形成腎結石,堵塞腎小管,嚴重將導致腎衰竭。

三聚氰胺結石略溶於水,對於成年人,由於經常喝水使得結石不容易形成。但對於喝水較少的哺乳期嬰兒,腎臟較成年人狹小,更容易形成結石。

※三聚氰胺除了會造成腎病變及結石以外,會不會致癌?
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理論上並不會引起癌症。

※吃多少三聚氰胺才危險?
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計算,一次要喝好幾十公斤的毒奶粉,才有急性致死可能;泌尿道系統結石則要連續4周、天天吃7.8公克的純三聚氰胺才會發生。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建議,三聚氰胺的每日容許量為每公斤體重0.0005克,換算為60公斤成人,每日容許量為0.03克。

※不小心吃進三聚氰胺該怎麼辦?
若是真的吃到毒奶粉,最好的方法是多喝水,2.7~4小時即會經腎臟排出一半,且九成會在一天內排出體外,兩天內全數排出。
一天喝水2,000西西(約4大杯),大約一天上廁所7次,每次排尿300西西,就能完全排出毒素,可避免結石。

※喝太多水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假如腎臟功能正常,便不需要擔心,因為正常人每天也需要這麼多水份,多喝水不但可幫助排毒,還可以讓身體裡已經存在的小結石(直徑小於0.5公分)排出。若是一歲以下的小嬰兒或是腎功能不好的人,才需要限制飲水量,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如果還是擔心可能吃出問題,應掛那一科的門診?
建議可至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腎臟科或泌尿科、小兒科等,確認腎臟有無受到三聚氰胺的破壞;或透過腎臟超音波及X光檢查,確認有無泌尿道結石。

※現階段檢驗合格的廠商
經衛生署檢驗確認不含三聚氰胺的產品,請參考衛生署公佈的即時資訊。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hxxp://www.doh.gov.tw

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說的。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
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後天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
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

從現在起,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

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

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

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

戀愛中的人們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

最真實的說法是:
「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

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 。

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

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速

我有位朋友在學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他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他穿上滑雪板,嗤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他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

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

經過反覆練習,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他知道只要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

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

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儘管表面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梨,最後 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

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

做人最大的樂趣在於通過奮鬥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匱乏之處,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

死不認錯,比犯錯更可怕

沒有人不會犯錯,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甚至用「罄竹難書」四個字,來形容職場上犯錯的的機率。「小錯對年輕人來說是磨練,重要的是怎麼做好『後果管理』,讓被你錯誤影響所及的人,感受到你有真誠地因應錯誤,」林瓊瀛說。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第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態度就是「死不認錯」。

宜家家居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羅雅君,曾經在一家中小企業的人事部擔任主管,底下有幾位員工做事很消極,總認為每個月只要把薪水核算發一發,工作就交差了事。這樣的工作態度讓她很傷腦筋。

有一回,某部門有5位同仁表現優異,在非調薪的季節,主管決定調升他們的薪水。這位主管事先照會過人事部門,沒想到發薪時,該部門竟然只有3個員工調薪,另外2位卻沒有調成。

這件事引發該部門員工的誤會,也讓羅雅君處境尷尬。她詢問負責核發薪資的同仁,得到的答案是:該部門主管沒在另2位員工的調薪公文上簽字,他是照章行事。

羅雅君婉轉告誡同仁,這種情形應該是由人事部去追著主管簽字,而不是坐視不理、不給2位員工調薪。她要求同仁向對方道歉,但這位部屬卻堅持認為:只不過區區幾千塊錢,下個月再補發有什麼關係?況且他在程序上並沒有錯。

看到部屬怎樣都不認為自己有錯,羅雅君決定要求這位同仁,將漏發給2名員工的薪資扣在財務部,直到他將這部分的薪水發給對方才能領回。

「我能容忍部屬犯錯,但不能忍受死不認錯,犯錯的人一定要在錯誤中學習求進步,才會讓主管覺得,替他承擔錯誤有價值,」羅雅君說。

勇於認錯,永不改錯?

「勇於認錯,永不改錯」,則是另一個常見毛病。
金鼎證券集團法務長王乃民曾帶過一名員工,經常拖延法律案件的處理時間。王乃民仔細詢問理由,這名員工總是立刻懺悔認錯,或者告訴她「我忘記了」、「我以為不重要」,最後還會補上一句「我會改進」。

但是同樣的錯誤卻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在掩飾,道歉只是空口白話。每個法律案件都有上訴的期限,超過時限之後,根本無從補救,對於委託人來說,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由於累積的犯行太多,王乃民只好請對方走路。

「員工犯錯是企業經營的必要成本,雖然錯誤難免,但是犯錯後要能積極彌補,而不是同樣的事情一錯再錯,」王乃民說。

林瓊瀛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一再出錯,會讓別人看待你的價值崩解。」

他認為try and error(嘗試與錯誤)是年輕人成長必經的過程,但在認錯之後,要學著把事情周延地想清楚,「有follow-up(後續動作)和correction(改正),以後處理事情才會比較謹慎。」

讓犯錯變得有價值

知名作家兼職涯顧問黛博拉•布朗(Deborah Brown)指出:在職場上,重要的並不是你犯了什麼錯,而是你怎麼處理犯錯。她認為,認錯要掌握6個基本原則:

1.準備好你的故事。
對主管認錯之前,先問自己為何犯了這個錯?如何才能避免再犯相同的錯?列出導致錯誤的原因,並練習如何向主管陳述。

2.解釋發生什麼事。
面對主管時,讓主管主導對話。輪到你說話時,客觀地陳述事實,不要指責別人,也不要自我防衛。

3.說明你學到什麼。
告訴你的主管,經由錯誤你發現了什麼。誠實面對主管,利用這個機會顯示你的開放性,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意願。

4.解釋事件過後,你為什麼變得更好。
要讓主管瞭解,你犯的錯為什麼有價值,並且承諾這個錯誤不會再發生。

5.表達感激。
感謝主管願意撥空和你談話。感謝也代表一種結束,雙方願意拋開問題,重新開始工作關係。

6.繼續。
當問題已經解決,你可以繼續往前。也許你還是有點難過,但是不要一直陷溺在情緒裡,這只會影響未來的績效。

無知,是最大的錯

這6個原則,都是在告訴犯錯者,必須展現認錯的誠意,拿出實際行動不再重蹈覆轍。

集智館文化總經理梁學渡,初出社會時,在一名政治人物身邊擔任幕僚,有一次,他的老闆上談話性節目,製作單位同時邀請的來賓,竟是敵對陣營參選人。事後,梁學渡的老闆非常不高興,在電話中尖酸叨唸他一頓,雖然只有短短6、7分鐘,梁學渡卻覺得度秒如年。

他學到一個教訓:「無知」是最大的錯。身為幕僚,他有責任去瞭解老闆面對的政治生態。從此,不管是老闆友好或敵對陣營人士發表的文章,他一定找來看過一遍。

「如果不喜歡被罵、被酸,就一定要學會做事更周延。」梁學渡說,許多人在犯錯後都不願面對現實,甚至有1��10的人會選擇消失,也有一些人乾脆用低標來處理事情,「但真正有成就、有自信的人,會選擇正面面對自己的錯誤。」

提高對錯誤的警覺性

有些人不是不認錯,而是根本不知錯。
羅雅君在電子業服務時,公司要導入一套執行系統,羅雅君覺得A方案對使用者太複雜,B方案比較有利於工作執行,但主管從整體考量,認為A方案較適合。羅雅君不死心,堅持一定要用B方案,到了導入後期發現,問題果然超出預期,遠不如A方案來得簡便。

「我那時才理解主管說的,做事不能只圖眼前的方便,」她說,「很少人是死不肯認錯的,多半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認錯最困難的在於「知錯」。林瓊瀛認為,要提高對錯誤的警覺性,必須做到兩件事:open-minded(心胸開放)以及自省。

心胸開放是要能聽進去主管、同事的建言;當別人告訴你有錯時,不要情緒化,懷疑對方在挑剔你、針對你,「要跳脫情緒去思考原委,」他說。

而自省則是作情境分析。在顧問業服務多年,林瓊瀛保持一個習慣,即使再忙碌,也會抽空思考,今天在人、事、情、物上面有沒有做錯?「就像是我們跟客戶做完 briefing(簡報),之後一定會再做一次de-briefing(簡報檢討)一樣,自我反省:Can we do it a better way(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不要單一思考,認為沒有其他解法了。」

當然,要坦然面對錯誤並不容易,「認錯是對自我價值和自尊的一種否定,誰願意承認『我很笨』?」林瓊瀛說,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都被人糾正,自我價值會崩解,心情也會受到打擊,「認錯時傷害自我價值體系是必然的,但要學著去淡化。也就是佛家講的: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

沒犯錯,就要堅持原則

有錯要認,但沒有錯的時候,就要堅持原則。「認錯不是工具,」梁學渡舉例,他曾經遇過客戶犯錯,卻怪罪到他們公司身上的情形,第一次他會先道歉,「讓客戶感到服務不周,當然應該要表達歉意。」

倘若客戶得寸進尺,接連提出指控,他會採取「認清事實、溝通事實」的策略,去釐清對方究竟是在發洩情緒,還是藉機討價還價?「若是不對稱的指責,一定要進 一步溝通清楚,而不是對方要什麼就給什麼。」梁學渡說,他會在溝通過程中讓客戶瞭解,目前能為他們做什麼,有哪些要求則是恕難照辦。

客戶若在氣頭上,就算有理也講不清,要等到氣消之後,才會冷靜思考整件事的合理性。所以在溝通過程中,要表達處理善後的誠意,充分展現自己負責的決心,並表明會優先處理客戶抱怨的問題。

梁學渡認為,面對客戶跟面對主管指責犯錯的態度很類似,「若知道自己沒錯,在過程中一定要冷靜,要堅持立場,但要依對方意願調整處理的方式。」

認錯,是加分不是扣分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的人,錯誤也不只發生在職場,而是發生在生活周遭。

林瓊瀛認為,「認錯並不會貶損一個人的價值,好好的認錯,解決犯錯所造成的問題,反而會提升你在他人眼中的credit(評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