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動兒該不該吃藥?


文/張慧心

翠華就讀小一的兒子被診斷出過動合併閱讀障礙,
因而學習成效低落,翠華十分煩惱,
不知該不該讓孩子服用藥物來改善分心的情形,
拉長專注學習的時間?


英美等西方國家早在過去100年前,就已正視「學習障礙」這個問題,但臺灣直到1973年,大學教材裡才出現「學習障礙」這四個字,1985年以後,才在 學界提出相關課程,1991年後落實到第一線實務教學上。在此之前,父母及師長往往將低學習成就的孩子,歸咎於環境因素或個人努力不夠,使得學障兒在教育 體系上遭受不少挫折或傷害。



大雞慢啼非常態
輕忽心態恐耽誤早療


一般而言,臺灣的特殊孩子大多到小一、小二時,就會鑑別出究竟歸屬於那一類特殊教育,但不可諱言,都會地區資源豐富,婦幼醫院、社區小兒科醫生,地區性衛生所、公共衛生護士,都較具有敏感度,甚至還提供家訪服務,能篩檢出的個案自然較多。

早療上最怕的就是家屬認為「哎,大雞慢啼嘛!他叔叔小時候也是這樣。」雖說特殊兒童早期變異大,也有可能早期看不太出來,後來才漸顯異狀,但有些情況不能 視為當然,像「發展比別人慢」或「學習速度比同齡孩子慢」,就是一個明顯的訊號,建議家長要多觀察,詢問左鄰右舍、親戚,不要怕丟臉,或多聽廣播、講座, 別因為怕丟臉而誤了孩子的早療黃金期。


愈早接受孩子的特殊
愈能給予支持與協助


都市叢林的有限空間,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與學習障礙族群來說,都是最大的傷害,如同天上飛的和水裡游的,全部放在一個籠子裡,後果不言而喻。 理論上,對過動兒與學習障礙族群來說,愈大的學習彈性與學習空間,他們愈覺得舒適,但這畢竟過於理想,所以不論國內外,各類特殊兒童的父母,往往滿腹心 酸。

一旦孩子被確定是某種「障礙」,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郭馨美也坦承,父母就要接受「這是一輩子的事」,父母愈早接受,孩子的情況愈有可能改善。

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王華沛也指出,日後完全擺脫或根絕障礙的個案雖然微乎其微,但是個別的發展及適應可因人而異。


好的引導能讓學障兒
找到發揮的舞台


有些認知功能特別強的學習障礙者,或許一輩子都伴隨學障,卻無損於他們成長後的社會適應能力或成為專業人士。

例如在青少年輔導領域成就斐然的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盧蘇偉,被認定智商只有70,小學五年級才學會認字,大學考了5次,卻以優異的成績自中央警官學校畢業、考取高考,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出版數十本書,給國內學習障礙家長及孩子起了莫大的鼓舞作用。

此外,近年透過歌唱大賽爆紅的偶像歌手蕭敬騰,其實有閱讀及書寫障礙,若非老師要他去打鼓,發覺他具有絕對音感,可能他只能繼續自怨自艾,在校外闖禍打架,或在學校與課本奮戰不休,無法在音樂界找到一片天空。

於2008年北京奧運勇奪8面金牌的游泳好手菲爾普斯,因過動被學校老師放棄,但在母親努力之下挖掘出游泳天分,終於成為締造世界紀錄的偉大運動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些人儘管都取得相當成就,充分展現才華、對人群有貢獻,但屬於先天帶來的過動、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困難、書寫困難、理解困難、算數困難……,卻始終存在,並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過動合併學障
先理情緒再改善學習


郭馨美理事長的兩個兒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老大並伴隨有過動傾向。她研讀國內外的研究,對比國內家長提供的資訊,認為同時兼具學習障礙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至少占1/5,比例相當高。

遇到這種情形,一般會採取兩種障礙都兼顧的因應對策。鑑定孩子是否有學障、過動的問題,主要是為了規劃後續的教育、學習策略,以及評估是否要進行藥物、職能治療等。

其中,「學習」是屬於長期的規畫,無法在短期間看出改變;而一旦確認孩子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服藥」卻可以立即使注意力增加。因此,當學習與情緒兩種障礙並存時,步驟上,應先處理情緒問題,接著才進一步處理學習的內容及方法等配套措施。
感謝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王華沛所長審稿

※延伸閱讀:《好動還是過動,專家教你辨分明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看《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購買訂閱大家健康雜誌,請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每天陪伴你的《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