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忠仔》到2002年的《美麗時光》,風格細膩又帶點黑暗、暴力美學的張作驥,始終帶給影迷相當不一樣的觀影經驗,五年後,帶著新作品《蝴蝶》,張作驥的影像顯得更成熟、更加具有能夠觸動人心的強韌生命力……。
張作驥得知蝴蝶在蘭嶼的特殊涵義,是他拍攝《美麗時光》時和當地居民閒聊時的意外發現,在蘭嶼這個島嶼裡,其實沒有蝴蝶這個稱呼,蘭嶼人稱之為 Babanalidu,意思為「惡魔的靈魂」,當時張作驥並沒有將這個故事寓意放在心上,直到他開始著手寫《蝴蝶》時,這個意涵頓時浮現在他的腦海裡,也將這個寓意加進了劇本之中。「蘭嶼原住民口中的惡魔,其實和一般人定義中的惡魔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在蘭嶼中他們分成「人類」與「惡魔」,「惡魔」其實是比較像是逝者,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人老的時候將瀕臨死去時,他們便稱之為惡魔,意思是將死去了,魂魄將飛起來,至於蝴蝶就是取了這個動作。」導演解釋著蝴蝶的寓意。
「蝴蝶」,一個全新的生命
除此之外,導演也在片中賦予這樣美麗的生物一個新的意義。「竹林的蝴蝶越來越少了,可能蝴蝶有一種奔向死亡的衝動」電影裡是如此描述主角一哲的心境,電影緩緩的將故事發展帶向死亡。張作驥希望藉由蝴蝶來表示一哲對於死亡的渴望,對於被現實一步步推向死亡的主角而言,結束生命代表的是他一心渴望的自由,一種解脫。然而究竟為何選擇去處理這樣一個沉重的議題呢?其實,《蝴蝶》從籌備到拍攝完成歷經不少波折,導演不僅要面對拍戲環境的現實層面考量,再加上期間導演父親的去世,讓他外在與內在都充滿了許多轉折,張作驥回憶起剛開拍時的狀況:「前半段拍攝過程中,我父親去世,我的母親八十幾歲卻常常一個人待在家裡,那時候其實我不僅兼顧照顧母親、我的兒子、還有拍戲,相當的分身乏術。雖然之前的作品幾乎每部片都會有涉及死亡的議題,但我自己並沒什麼太多的感覺,直到那段拍攝《蝴蝶》的日子,父親的去世,讓我有了許多的感觸,也因此相較於我其他的作品,《蝴蝶》更顯得趨向內在,情緒也更加沉重。」因為唯有正視「死亡」的到來,才能真正的面對自己以及當下的傷痛,這點也成為《蝴蝶》一片中相當重要的主題。
拍片是持續不斷的自我累積
拍攝期間除了家庭因素影響張導的工作外,劇本與拍攝過程中也因為許多現實考量下而作妥協,對此張作驥倒是坦然地面對,他認為:「做一個拍片的人,製作期限一到,很多東西都是必須割捨的,其實拍電影的過程永遠是不斷地在做割捨,不論是構想、創意或是電影的片段,也許有人會問我劇本到初步的構想,到最後的成果之間有許多的刪減,是否會覺得可惜?其實不會,每個階段我們都在依現狀做彈性地變化,就像雕刻家一樣,雕刻藝術品時就是把一塊木頭不要的去掉,順著木頭的紋路和樣貌去琢磨,留下來的也許和我們最初想像的不太相同,但並不表示這是妥協或屈服,而是用另一種樣貌呈現。」如此淡然說著的張作驥,在每次拍攝新電影的過程中,都能從中得到一些領悟,再回歸到自身、以及下一部作品當中,而《蝴蝶》這部磨了五年的新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以往、更加成熟自信的張作驥。
張作驥得知蝴蝶在蘭嶼的特殊涵義,是他拍攝《美麗時光》時和當地居民閒聊時的意外發現,在蘭嶼這個島嶼裡,其實沒有蝴蝶這個稱呼,蘭嶼人稱之為 Babanalidu,意思為「惡魔的靈魂」,當時張作驥並沒有將這個故事寓意放在心上,直到他開始著手寫《蝴蝶》時,這個意涵頓時浮現在他的腦海裡,也將這個寓意加進了劇本之中。「蘭嶼原住民口中的惡魔,其實和一般人定義中的惡魔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在蘭嶼中他們分成「人類」與「惡魔」,「惡魔」其實是比較像是逝者,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人老的時候將瀕臨死去時,他們便稱之為惡魔,意思是將死去了,魂魄將飛起來,至於蝴蝶就是取了這個動作。」導演解釋著蝴蝶的寓意。
「蝴蝶」,一個全新的生命
除此之外,導演也在片中賦予這樣美麗的生物一個新的意義。「竹林的蝴蝶越來越少了,可能蝴蝶有一種奔向死亡的衝動」電影裡是如此描述主角一哲的心境,電影緩緩的將故事發展帶向死亡。張作驥希望藉由蝴蝶來表示一哲對於死亡的渴望,對於被現實一步步推向死亡的主角而言,結束生命代表的是他一心渴望的自由,一種解脫。然而究竟為何選擇去處理這樣一個沉重的議題呢?其實,《蝴蝶》從籌備到拍攝完成歷經不少波折,導演不僅要面對拍戲環境的現實層面考量,再加上期間導演父親的去世,讓他外在與內在都充滿了許多轉折,張作驥回憶起剛開拍時的狀況:「前半段拍攝過程中,我父親去世,我的母親八十幾歲卻常常一個人待在家裡,那時候其實我不僅兼顧照顧母親、我的兒子、還有拍戲,相當的分身乏術。雖然之前的作品幾乎每部片都會有涉及死亡的議題,但我自己並沒什麼太多的感覺,直到那段拍攝《蝴蝶》的日子,父親的去世,讓我有了許多的感觸,也因此相較於我其他的作品,《蝴蝶》更顯得趨向內在,情緒也更加沉重。」因為唯有正視「死亡」的到來,才能真正的面對自己以及當下的傷痛,這點也成為《蝴蝶》一片中相當重要的主題。
拍片是持續不斷的自我累積
拍攝期間除了家庭因素影響張導的工作外,劇本與拍攝過程中也因為許多現實考量下而作妥協,對此張作驥倒是坦然地面對,他認為:「做一個拍片的人,製作期限一到,很多東西都是必須割捨的,其實拍電影的過程永遠是不斷地在做割捨,不論是構想、創意或是電影的片段,也許有人會問我劇本到初步的構想,到最後的成果之間有許多的刪減,是否會覺得可惜?其實不會,每個階段我們都在依現狀做彈性地變化,就像雕刻家一樣,雕刻藝術品時就是把一塊木頭不要的去掉,順著木頭的紋路和樣貌去琢磨,留下來的也許和我們最初想像的不太相同,但並不表示這是妥協或屈服,而是用另一種樣貌呈現。」如此淡然說著的張作驥,在每次拍攝新電影的過程中,都能從中得到一些領悟,再回歸到自身、以及下一部作品當中,而《蝴蝶》這部磨了五年的新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以往、更加成熟自信的張作驥。
蝴蝶
Soul of a Demon
6/13上映
製片:林億昌、馬台生
編導:張作驥
演員:曾一哲、陳佩君、程毓仁、黃采儀、米七偶、雷?、詹正筠、謝月霞、蔡皆得
攝影指導:張展
配樂:張藝
國別:台灣
年代:2008
出品/發行:中環集團出品/二十世紀福斯發行/海鵬行銷
在一哲母親的故鄉蘭嶼的方言中,沒有蝴蝶這個稱呼,蘭嶼人稱之為Babanalidu,意思為「惡魔的靈魂」。當地人統稱往生逝者為惡魔,人死去魂魄升天時,他們認為和蝴蝶飛舞的動作十分神似,於是蘭嶼人則利用惡魔+靈魂的組合語,創造出了蝴蝶這個詞句,對一哲而言,蝴蝶的飄然紛飛就像他的靈魂一樣。
三年前,一哲為了頂替過失殺人的弟弟阿仁而鋃鐺入獄,哲父帶著阿仁逃至日本避禍。出獄後的一哲重回南方澳的家鄉,內心充滿著苦悶與恨意的他,對於年幼時不負責任的父親,拋家棄子到日本感到不滿;對傷心欲絕的母親,投海自殺的傷痛感到悲憤;對衝動不理智的弟弟阿仁感到擔憂,面對這些不堪的過往,一哲的出獄將是人生的重新開始,還是仇恨的堆積?
對於生命的凝視
《蝴蝶》是導演張作驥繼金馬獎最佳影片《美麗時光》後最新創作,迥異於《美麗時光》魔幻寫實的風格,本片比過往作品更關注於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麼?自何處來?該往何處去?」,張作驥導演用他獨具特色的寫實風格,將鏡頭聚焦於南方澳中下階層的人們,細膩描繪在這些平凡樸實的人生中,卻蘊藏著宿命的衝突和濃厚的情感爆發力。在張導一貫擅長描繪的地方幫派故事裡,佐拌淡淡哀傷的詩意,及人性的關懷,藉由蘭嶼方言的蝴蝶寓意「惡魔的靈魂」,呼應男主角揮之不去的沉重靈魂,卻又殷盼如蝴蝶般無束縛的輕盈自在,殘酷無情的現實環境,鋒利地刺穿詩篇般的美麗人生,衝突卻並行著。
6/13上映
製片:林億昌、馬台生
編導:張作驥
演員:曾一哲、陳佩君、程毓仁、黃采儀、米七偶、雷?、詹正筠、謝月霞、蔡皆得
攝影指導:張展
配樂:張藝
國別:台灣
年代:2008
出品/發行:中環集團出品/二十世紀福斯發行/海鵬行銷
在一哲母親的故鄉蘭嶼的方言中,沒有蝴蝶這個稱呼,蘭嶼人稱之為Babanalidu,意思為「惡魔的靈魂」。當地人統稱往生逝者為惡魔,人死去魂魄升天時,他們認為和蝴蝶飛舞的動作十分神似,於是蘭嶼人則利用惡魔+靈魂的組合語,創造出了蝴蝶這個詞句,對一哲而言,蝴蝶的飄然紛飛就像他的靈魂一樣。
三年前,一哲為了頂替過失殺人的弟弟阿仁而鋃鐺入獄,哲父帶著阿仁逃至日本避禍。出獄後的一哲重回南方澳的家鄉,內心充滿著苦悶與恨意的他,對於年幼時不負責任的父親,拋家棄子到日本感到不滿;對傷心欲絕的母親,投海自殺的傷痛感到悲憤;對衝動不理智的弟弟阿仁感到擔憂,面對這些不堪的過往,一哲的出獄將是人生的重新開始,還是仇恨的堆積?
對於生命的凝視
《蝴蝶》是導演張作驥繼金馬獎最佳影片《美麗時光》後最新創作,迥異於《美麗時光》魔幻寫實的風格,本片比過往作品更關注於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麼?自何處來?該往何處去?」,張作驥導演用他獨具特色的寫實風格,將鏡頭聚焦於南方澳中下階層的人們,細膩描繪在這些平凡樸實的人生中,卻蘊藏著宿命的衝突和濃厚的情感爆發力。在張導一貫擅長描繪的地方幫派故事裡,佐拌淡淡哀傷的詩意,及人性的關懷,藉由蘭嶼方言的蝴蝶寓意「惡魔的靈魂」,呼應男主角揮之不去的沉重靈魂,卻又殷盼如蝴蝶般無束縛的輕盈自在,殘酷無情的現實環境,鋒利地刺穿詩篇般的美麗人生,衝突卻並行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