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亞特蘭大 遇見智慧機器人

 口述、攝影/盧家慶 整理/編輯部

4月中旬,來到綠意盎然、被譽為樹城(City of trees)的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Atlanta),參與學術領域最知名、今年已邁入第28屆的CHI(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研討會,這場為期5天的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成果展示,吸引了來自全球各研究機構、學校單位與科技公司等單位前往與會,現場人數累積高達2,000名專家學者參加。
1861年的亞特蘭大,由於南北戰爭而脫離美國聯邦,但在1870年獲准重新加入聯邦,成為其中一州之後,短時間內迅速重建,如今成為現代許多知名企業建 設總部的聚集地,耳熟能詳的有可口可樂、聯邦快遞、達美航空,以及南方貝爾等上百家公司。亞特蘭大也曾於1996年成功舉辦第2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座落於市中心的奧運百年公園(Centennial Olympic Park)早已成為國際觀光客必遊的景點之一。

人機介面回歸使用者本位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機介面進步神速,在2010年CHI研討會中,來自南非Cape Town大學的Gary Marsden教授就提到,目前技術進步非常迅速,但是人機互動領域除追求技術突破外,也應該回歸使用者本位的概念,讓人機互動技術更貼近日常生活。喬治 亞理工學院的GVU Center基於這個想法,組織一個擁有不同專業領域的團隊,成員包括科技領域的專家,以及人文社科與設計領域的學者,希望藉此激發更多貼近使用者需求及 感受的研發設想。

歸納而言,目前機器人發展趨勢多朝向具備感官能力,能獨立思考與行動的智慧型機器人。在此次研討會中,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Graphics, Visualization and Usability Center(GVU Center)所展示具學習性的機器人Simon最吸睛。屬於智慧型機器人的Simon,目前已經能在人類語音指導下學習顏色與形狀的辨識能 力,Simon機器人在會場中正確拾取指導員指示的物品。或許未來它可以成為電影「機械公敵(I, Robot)」中的機器人一樣,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成為照顧老人的看護或家庭管家。

人機互動以人體為輔具

除外,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合作研發的「Skinput」,也能將觸碰元素應用在人類身體上。Skinput是基於震波原理進行設計,利用手指觸碰身體皮膚時造成波動 來定位手指所觸碰的位置,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將身體視為大型觸碰板,透過觸碰身體部分來執行程式。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邊聽音樂邊慢跑,但如果要調整播放 曲目或音量大小時,還需要拿出mp3或是手機操作;此時若能搭配Skinput的技術,便能輕觸手指來達到相同目的,就不用擔心拿出音樂播放裝置來操作會 打亂跑步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由國立台灣大學陳炳宇教授和郭斯彥教授團隊研發的成果iCon,根據擴增實境(Augment Reality)的概念,設計可被辨識標籤透過Webcam辨識標籤代表的控制指令,比如說設計可控制音量大小的標籤貼在寶特瓶瓶蓋上,如此一來就可以藉 由旋轉寶特瓶瓶身來控制音量。同理,也可設計放大縮小功能的標籤黏貼在寶特瓶上,來控制圖片或網頁字體的大小。

本屆CHI,關於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成果展示活動,不僅為人類生活注入新創意、新科技,它也即將開啟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頁。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