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來圖書館 提升學習效率

 近20年前,我負責規畫推動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自動化工作,內容包括圖書資料的管理自動化、書籍流通與書目管理的自動化等。藉著種種電子化設備與流程的改造,提供「資訊的捷運系統」服務。
【文/韓長澤】

  近20年前,我負責規畫推動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自動化工作,內容包括圖書資料的管理自動化、書籍流通與書目管理的自動化等。藉著種種電子化設備與流程的改 造,提供「資訊的捷運系統」服務。之所以提出「資訊的捷運系統」目標,而非「資訊的高速公路」,就在於其使用特色,是班次多、站站停靠,便於隨時取得;相 較於高速公路,雖然傳輸量大、速度快,但國道運輸班次固定也較少,如果錯過交流道,通常要頗費力地行駛到相隔很遠的下一處交流道,才能離開系統。

讓資料庫活化

「老一輩」的讀者應該明瞭,過去上圖書館找資料,是相當費力的「工程」。昔日無論是中、英文資料,都按照圖書館特有的編目法進行歸檔、存 放,想要查詢書籍或過期刊物,必須先懂得編目的規則,這像是僅能提供唯一一種查詢分類法(單一介面)的字典,若不能先懂得這個介面的邏輯,恐怕永遠也找不 到適合的資料。

當「自動化」工程啟動、電腦建檔後,提供了不同的查詢檢索方式,當年成箱成櫃的「檢索書目卡」因此英雄無用武之地,查閱圖書館資料變得容 易、有效,圖書館的利用率得以提升。用現代化的比喻來說,這就是「資料庫活化」了。除了館藏書目的管理變革外,同時也開始對於手稿類收藏品作數位化,在一 般民間網路還剛剛萌芽的當時,可說是數位典藏運動的先驅。

圖書館的概念,從古到今不盡相同;古代中國有所謂「藏經閣」,主要功能局限在資料的收集收藏以及借還書運作。根據服務性質與對象的不同,當 今圖書館大致可分為公共圖書館以及學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也不限於借還書。尤其在進入Web 2.0時代後,網路已經自成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料庫,圖書館會如何轉型?

我認為,圖書館,尤其是中小學校的圖書館,將具備資訊集中與傳播中心的地位,無論紙本或電子檔形式的館藏,都足以作為師生的「教與學的資源 中心」。由於任務的範圍擴大,資訊的形式趨於多元,學校圖書館勢必成為新的教學資源中心──教師的備課中心以及學生的學習中心;因為便利的數位化建置,未 來圖書館不只能借書,還能借出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更便利的介面──服務超越了場館設施的本身,查詢的範圍也涵蓋了全球。

當圖書館與雲端連線(或建置內部的雲端空間),就可以規畫課程專屬區域,圖書館提供電腦、網路、掃描器、印表機等必要裝備,支援課程分組的 資料蒐整運作;每個同學的作業、報告,都可上傳到雲端專屬區,同學可以互相觀摩、註記、建議,甚至評分;過去紙本作業由老師一人擔綱獨斷評分的情況,此時 可以改進為全班同學一齊參與,不但更客觀,也將增加更多好的建議,並培養學生的鑑賞力。

增加孩子的榮譽感

近年已有個別學校建置、利用這種平台的雛形,未來雲端普及化後,將會更便利、更低廉、更有效率。這種學習方式同時能訓練學生觀摩、鑑賞與評 價建議的能力,是過去難得有機會的學習面向,平台也能設計出電子公布欄的功能,容納更多的好作品讓親師生共同欣賞(實體公布欄的容量相對有限),增加孩子 榮譽感和建立信心的機會。

網路與雲端技術飛速發展,未來多數事物勢必由電腦取代的,圖書館的館藏也是,甚至網路的大書店(如亞馬遜)都成了圖書資料庫;基於雲端的邏輯:電子化的資料,全球只要有一套就足夠了(無限分享),甚至盲用點字資料也是如此。那麼,未來圖書館的樣貌會是如何?

我相信,紙本閱讀的需求不會完全消失,又因為網路發達所造成的人際疏離,地方性的圖書館可能成為未來的社區聯誼中心,除了提供先進的資料搜尋、下載與介面服務外,其中的實體館藏也會成為社區居民喜愛的「尋寶」所在。在虛實互搭的環境中,成為促進社區情感交流的推手。

【完整內容請見《創新發現誌》ideas 2011年10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