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拉伯黃金傳奇﹝一﹞歷史古城 馬斯喀特,阿曼

杜拜當紅,多少人來到阿拉伯半島,只為了在七星級的阿拉伯塔飯店(Burj Al Arab,即帆船飯店)住上一晚,享受一生難得一次的奢華;然而帆船飯店不等於杜拜,杜拜也不等於阿拉伯半島,搭乘郵輪,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奢華,更可一 次橫跨不同國度,遊歷這個正迅速崛起的伊斯蘭世界。


耶誕前夕,北半球急凍,當多數郵輪航線進入冬眠,同屬北半球的阿拉伯半島才剛褪去了沙漠酷暑,這裡海面平靜無波,正是郵輪啟航的時刻。義大利籍的歌詩達郵 輪(Costa),特別從此刻正冷冽的地中海召來維多利亞(Victoria)和經典號(Classica)兩艘船,加入阿拉伯半島—波斯灣這條熱門航 線。當西方熱情的義式郵輪遇上東方神秘的阿拉伯風情,撞擊出其他郵輪航線難得一見的奇妙文化火花。

涼風拂來,維多利亞號緩緩駛離杜拜港灣,雖身處沙漠豔陽下,身上也涼爽得滴汗皆無,當遠方杜拜市中心高聳的天際線漸漸隱沒在地平線下,也正式開啟了這趟跨 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或稱阿酋國)、阿曼王國(Oman)、巴林(Bahrain)的阿拉伯奇幻航程。巨輪沿著波斯灣向東北航行,越過名聞遐邇的荷姆茲海峽 (Strait of Hormuz),這條水道僅55公里寬,全世界有20%到40%的石油都透過這裡運送出去,足見其戰略和經濟位置的價值,堪稱世界上最舉足輕重的交通咽 喉。


儘管航行在波斯灣上,郵輪畢竟還是歐洲人的天下,義大利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和英語輪番出現;甲板上,清一色是前來享受中東陽光的歐洲、美洲白人。歐 洲人總是把地中海視為他們的後花園,郵輪旅行更是國旅般地稀鬆平常,然而這條航線畢竟有別於地中海,歐洲人大老遠飛到中東,除了享受郵輪的便利性,就是為 了親身一睹這些年話題不斷的中東傳奇。

一個晝夜之後,郵輪轉南南東方向進入阿曼灣(Gulf of Oman),原本平坦單調的海岸景觀丕變,崎嶇山岩赫然矗立眼前。郵輪首站來到阿曼首都馬斯喀特港(Muscat),這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歷史 可以回溯到西元二世紀,早在中古世紀,這裡就是南阿拉伯地區和地中海的羅馬、希臘貿易沒藥、乳香的重要口岸;而大航海年代,第一位來到中東的西方人便是葡 萄牙大航海家達伽瑪(Vasco da Gama),西元1507年,他從歐洲前往印度途中先在馬斯喀特靠岸,從此葡萄牙統治阿曼長達兩個世紀,目前聳立在馬斯喀特山丘上及港灣邊的三座古堡,就 是那個殖民年代留下來的歷史痕跡。


馬斯喀特原文的意思就是「下錨地」,足見海洋對這座城市的意義有多重大,不論古老的歷史區,還是現代馬斯喀特,均沿著港灣發展,舉凡蘇丹王宮殿、大清真 寺、大市集、水族館、濱海大道、葡萄牙堡壘等主要景點,都距離海濱咫尺之遙。大清真寺(Sultan Qaboos Grand Mosque)是馬斯喀特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它不是古蹟,卻屬於近年來,阿拉伯半島地區一連串建築競逐的其中一環,阿曼王國不以高樓或現代建築取勝,而是 表現在他們的信仰上。阿曼蘇丹(國王)卡布(Qaboos)為了慶祝他在位30週年,打造了這座清真寺作為禮物獻給阿拉及他的國家。

416,000平方公尺的總面積、300,000噸的印度砂岩、74.4公尺見方的祈禱大廳、50公尺高的圓頂、90公尺高的叫拜塔、可以一次擠進2萬信 眾的容量,從種種數據看來,儘管都不是伊斯蘭世界之最,卻已十分驚人。倒是清真寺的祈禱大廳裡有兩項珍稀寶物,都曾經創下世界紀錄:一是高14公尺的水晶 吊燈,一是重達21噸、動員600名婦女花4年時間才完成的手工波斯地毯。只不過在阿布達比榭赫扎伊清真寺(Sheikh Zayed Mosque)於2009年落成後,這兩項紀錄都已經雙雙被打破。


而就在離郵輪碼頭不遠處的慕特拉區(Mutrah)和舊馬斯喀特(Old Muscat),每當郵輪一靠岸,濱海大道上的有頂大市集(Souk)就成了遊客的朝聖地,那一條條古老狹窄、彷彿迷宮般的巷道,頂上覆蓋著華麗的棕櫚木 和燈籠,更增添這座阿拉伯市集的迷人風采。各式香料、沒藥薰香、彎刀、神燈、水煙壺、波斯地毯、穆斯林傳統小帽、肚皮舞孃服、黃金、銀飾、椰棗,郵輪的後 續行程還會陸續見識到這些極富阿拉伯傳統風情的手工藝品,然而都沒有馬斯喀特的有頂大市集這般精采。

阿拉伯黃金傳奇﹝二﹞沙漠綠洲 富吉拉,阿聯

這條阿拉伯航線郵輪行程十分規律,幾乎是每天清晨進港、傍晚離港,在一顆火紅似蛋 黃的朝日伴隨下,郵輪駛進了富吉拉港(Fujairah)。富吉拉與杜拜(Dubai)、阿布達比(Abu Dhabi)同屬阿聯,是七個酋長國中最後一個加入阿聯的,境內多山與平原,由於水草肥美,一片綠洲景象,迥異於其他酋長國的枯槁沙漠。事實上,不少阿聯 民眾都以位於東海岸的富吉拉作為度假去處,這裡不僅有碧海藍天、綿延沙灘,更有充滿張力的起伏山脈,和一望無際的綠色棕櫚。



只要沿著海岸公路,爬上Al Badiyah的山丘上,便可盡覽這般綠洲美景。Al Badiyah這座沙漠綠洲頗具歷史,山腳下有座小巧古樸的清真寺,建築年代可溯及西元1498年,也是全阿聯最古老的一座清真寺。沿著山丘往上爬,兩座 葡萄牙人建造的瞭望塔挺立在山頭上,從瞭望塔向八方望去,阿拉伯海上島嶼成群,波光瀲灩;山腳下的聚落仿若群山間遺世獨立的小世界,清澈溪水蜿蜒走過,叫 拜塔與椰棗棕櫚交錯突起於天際線;聚落外,盡是滿山遍谷的棕櫚,綠樹成蔭。



許多阿拉伯半島國家為了發展旅遊,都會設立傳統民俗文化村,一方面招攬遊客,一方面也讓外人更深入瞭解阿拉伯文化,富吉拉也不例外。在大半個阿拉伯半島因 石油致富之前,居民多半過著儉樸的部落生活,走進富吉拉的民俗文化村,時空立刻拉回那個尚未被現代西方文明滲透的年代:棕櫚搭造的傳統民居和漁船、陶製的 炊煮器皿、用牛拉繩引水的灌溉系統;除了建築、擺設之外,還有真人演出,與一般傳統印象沒有差距太遠:男人在屋外耕田、灌溉、捕魚,婦女在屋內燒飯、編 織,全身包得密不通風,僅露出雙眼、雙手,畢竟這些樣板演出離現實太遠,如果要見識更真實的常民生活,魚市場絕對能深入貼近富吉拉。



依海為生的富吉拉,擁有豐富的魚產,每天一早,新鮮捕獲的紅鵰、鮪魚、石斑、鯊魚、墨魚、龍蝦、螃蟹、貝類,亮閃閃地排開在攤架上,伴隨著魚販叫賣聲、霍霍磨刀聲、討價還價聲,以及刺鼻海腥味,活生生地上演著阿拉伯式的市集。


阿拉伯黃金傳奇﹝三﹞富可敵國 阿布達比,阿聯

告別富吉拉,郵輪再度穿越荷姆茲海峽,回到波斯灣,來到這趟郵輪行程的阿聯第二個酋長國阿布達比,它的名氣雖然遠不如杜拜,卻是阿聯土地面積最大、石油產量最豐,也是最富裕的一邦;阿聯的總統由阿布達比產生,更是實質的政治中心。



由於阿布達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富來自石油,它不必像杜拜那樣,靠著不斷創造話題,例如:帆船飯店、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人工填海的棕櫚島等,以此發展商業和旅遊,因此有人喜歡阿布達比的寬闊整齊華麗,更甚於杜拜因為不斷挑戰天際線的大工地模樣。

才不過半世紀之前,阿布達比只是波斯灣畔的小漁村,如今因為石油帶來的財富,不僅地貌丕變,傳統農、牧、漁生活更是消失殆盡,旅遊行程總喜歡安排遊客看他 們的文化中心、民俗文化村,然而這些樣板陳設和表演,畢竟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而唯一千古不變的,大概只剩伊斯蘭教信仰了。



最明顯的例子,是他們把財富表現在施工10年,2009年即將落成的榭赫扎伊清真寺(Sheikh Zayed Mosque),完工後,這將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Mecca)的大清真寺和摩洛哥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的哈珊二 世清真寺(Hassan II)。榭赫扎伊清真寺可以容納超過4萬名信眾的空間,儘管與麥加的4百萬人相去甚遠,然而這裡卻有兩個世界第一:一是高15公尺、直徑10公尺的水晶吊 燈,另一個則是面積5627平方公尺、47噸重的手工波斯地毯。

儘管阿布達比不走建築競逐的路子,終究還是不讓杜拜專美於前,耗資30億美元,於2005年蓋成了酋長皇宮飯店(Emirates Palace Hotel Abu Dhabi),享有「八星級」的評價。22噸純金打造的裝潢、1002盞施華洛世奇水晶吊燈、19萬立方公尺的大理石、114座圓頂、繞行一圈要2.5公 里……如果無緣在杜拜帆船飯店住上一宿,阿布達比酋長皇宮飯店也是另一條「接近」奢華的捷徑。



從下郵輪開始,阿布達比因石油致富的故事就不斷從導遊的口中流洩出來,接著一路走過寬闊悠閒的濱海大道、綠樹成蔭及公園般的市容,再到雕飾華麗的清真寺、 金碧輝煌的酋長皇宮飯店,以及名牌精品聚集的購物中心……適逢世界金融風暴來襲,一位來自英國的老婦人終於忍不住對導遊發出這樣的疑問:「你們既然這麼有 錢,為什麼不來救救英國的經濟呢?」導遊則豪氣不減、打趣地回答:「我想我們也許會把整個英國買下來。」歷史弔詭,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國,見到如此的中 東傳奇,終究得低下頭來。









from MOOK 旅遊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