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8年開春之際,跟隨著路徑2的腳步,我們用雙腳和雙輪,騎訪台南的鹽田和黑琵,這一條生態環保的路線。全程總計三十五公里走訪活動,從周日早上十點,一直到下午的三點半。全程由我們的路徑2的作者-阿桂,來為我們大家帶路。
所有人先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前的停車場集合,先把大家的單車拿出來曬曬太陽,做個暖身運動之後,就準備出發了。
第一站就是錢來也,剛好就在停車場的旁邊,不可避免的,也不能免俗的,當然是要大家拍照留做紀念囉!這個地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有一部台灣的偶像劇曾經在這裡拍攝過,你知道是哪一部嗎?去查看看吧!
開心的拍完照之後,大家騎上單車就開始往我們的下一站前進。騎在風光明媚的海邊小路,配合氣溫的回昇,大家都騎的十分高興。
井仔腳鹽田是台灣目前最老的現址鹽田,1818年,李、王、張姓者一百四十名鹽民由佳里外渡頭鹽田遷至此開闢。當時,本地仍是一片荒涼的海埔地,無人居住,僅埔中有一小丘,小丘上林投繁茂,旁有淡水湧出自成一井,因此將該地命名為井仔腳。1919年12月,由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接續擴張鹽田。1952年,隨鹽田重畫,這裏成為台灣史上唯一的「集中式瓦盤鹽田」,和以往的分副式鹽田不同,這裏是以組取代一戶為工作單位,鹽工也從承晒改為雇晒。
這次剛好有跟風景管理處的人預約,所以有講解的人員來為我們服務。講解完後,就是我們大家親自體驗晒鹽的工作囉!
脫下鞋子,拿起工具,開始幹活啦!
除了可以自己動手之外,也有堆好的鹽堆,可以裝一些拿回去當紀念哦!
不過,還是自己堆的比較有成就感。
堆完鹽之後,再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三灣寮東隆宮原名為慈安宮,後經與屏東東隆宮的溫王爺王爺結緣後,易名為台灣第二座東隆宮,此後三寮灣東隆宮每逢舉行王船祭典之前,都會先至位於東港的東隆宮請溫王爺到北門鄉看戲。於1998年落成的東隆宮文化中心,更使三寮增添了不少人文特色。
這次去剛好有遇到王船的展示。三寮灣東隆宮恭奉五府千歲,農曆十一月初一 為瘟王爺王爺祭日,每隔三年,則擴大舉行王船祭活動,使得原本平靜純樸的小鎮,因王船祭而人聲鼎沸,四處洋溢著大拜拜的盛況,頗能感受當地信眾對於信奉王爺的誠摯。三寮灣東隆宮王船祭所有的科儀和祭典活動,皆承襲東港的王船祭,唯普渡和送王儀式在同一時間、地點舉行,燒王船。
許完願之後,大家再度上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七股鹽場。
這裡是中途的休息站,騎累了可以在這裡稍作休息,附近有一間台灣鹽博物館,之後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鹽業的歷史發展。
自七股鹽場之後,一路都是風大的狀況,沒有什麼體力的人可能會有些吃力,不過終究還是到了這個六孔碼頭。這裡是一片潟湖,在這上面滿佈蚵棚與竹竿圈起的漁場,漁民操作觀光漁筏巡遊其間,就如同開車般自如。在這片水域中穿梭,最常看到的就是整排低矮的蚵架,由於水流穩定與海水乾淨,所孕育的蚵仔可算是當地最出名的特產,潟湖中時可見蚵農採收蚵仔的情景,也有釣客悠遊垂鉤。
最後一站,也是終點站-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它位於台南縣七股鄉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範圍內,距縣府設置的黑面琵鷺賞鳥亭及主棲地不遠,建築物位於水上,造型相當特殊,內部規劃有展示室區、生態影片多媒體放映室、休閒餐飲空間及觀景平台;展示室空間主題以黑面琵鷺為主,包括黑面琵鷺生命史、濕地生態、保育運動及永續發展。
同時,黑面琵鷺是世界上非常稀少的鳥種,被列為瀕臨滅絕動物保護,2003年來台過冬的數量大約在數百隻上下(每年數量都會由當地賞鳥協會估算),每年10月會從台灣北方的韓國或中國的東北地區,飛到七股曾文溪口來渡冬。
每年9月至10月抵台,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左右,才陸續飛離台灣,這一段時期是七股賞黑面琵鷺的最佳時機。由於黑面琵鷺是白天休息,晚間覓食,因此,若透過望遠鏡觀察,白天所看到的黑面琵鷺,幾乎都是一動也不動的群聚在一起,到了下午4、5點開始,牠們會開始玩耍、洗澡,或是互相整理羽毛,然後開始活動,幸運的話可以看到黑面琵鷺振趐飛翔的英姿。
其實,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黑面琵鷺之外,曾文溪出海口大約有200多種候鳥,鳥類資源相當豐富,較常見的有鷗科、鷸科,留鳥則有常見的斑鳩、白頭翁等,若單純以候鳥來看,冬天可以觀察到的鳥種較多。
當天的風勢相當大,海風一陣又一陣的吹,到達終點站時,已是下午接近三點了,所以聽完解說和欣賞完黑面琵鷺之後,便各自解散回家休息。一天的行程,悠閒又自在的單車之行,令人回味無窮,期待下一次的出遊囉!
文/luis
參考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jw!NvCa5QieBR43zzZX1cic3Q--/article?mid=15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