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超過三十次購併 大膽借殼上市

 


佛斯特的購併哲學,為學名藥研發過程取得足夠的資金,其精準的投資眼光,堪稱「生技界的巴菲特」。

文●胡釗維、黃宥寧

四月六日,工研院董事長林信義排開原定行程,自新竹匆忙趕到台北,和一位已年逾七十的外國人碰面,陪同林信義的,還有行政院政務委員何美玥。這位外國人名叫菲利浦.佛斯特(Phillip Frost),四月初來台不到一週,包括林信義、何美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工研院院長李鐘熙等人,全搶著與他會面。

佛斯特目前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副總裁,同時他還是一家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董事長。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全球最懂得運用借殼上市、購併,讓生技醫藥公司快速獲利的第一高手。

他一手創辦的IVAX製藥公司,去年一月以七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四十億元)價格賣給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廠Teva,他取得了個人在Teva 將近五%的持股,身價因此暴漲。

佛斯特的財富,讓他在《富比世》(Forbes)最新出爐的全球富豪排名中,以高達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的身價,排名全美第二百七十八名,並且同時是全球製藥產業中的第三富豪,在邁阿密他擁有一棟四千七百萬美元的豪宅,與一架價值六千萬美元的私人空中巴士(Air Bus)飛機。

將IVAX賣給Teva後,佛斯特首度來到台灣,並在台大校園內接受《商業周刊》的獨家專訪。這位猶太裔的富豪,雖然去年剛歡度七十歲生日,然而,他眼神炯炯,言談唱作俱佳,精力充沛猶如年輕的創業家,訪談之間,他的話題總離不開購併,甚至興奮的把雙手交併說明:「我做購併就好像在拼拼圖一樣,把公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至今已經購併超過三十家公司的他,每談到這個字眼,總是會興奮的以兩指輕敲桌面。

購併,正是造就佛斯特如今身價的關鍵。

第一階段:取得技術 搶得藥品開發的商機

佛斯特原本只是邁阿密一家私人醫院的皮膚科主治醫生。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在教學、看診之餘,將觸角延伸進商業領域,和朋友合夥經營醫療器材公司──transmatex,並研發出具專利的可拋棄式膚質檢測器。

這項產品雖為佛斯特賺進上百萬美元,卻不足以讓他感到滿足;精明的他一撥算盤,發現製藥產業的利潤遠勝過銷售醫療器材,但他手上的資金卻不足以自創製藥公司、負擔龐大的研發費用。於是他另闢蹊徑,在市場上尋找已經扎根、卻尚未開花結果的優質公司。

他說,「我喜歡做生意,不愛做研究,因此一直以來,我總認為只要有好的技術、團隊,而我負責決定好方向,將事情交給他們去做就行了。」

第一個階段,他購併是為取得技術。一九六○年代末期,佛斯特相中邁阿密當地的一家小型藥廠──Key pharmaceutical,「他們有非常棒的技術,但卻沒有好好利用。」當時的Key是一家擁有緩釋性技術(編按:可控制藥物在人體中被吸收的時間和劑量)的老公司,卻遲遲沒有運用這項技術開發產品。佛斯特眼光精準,當時,全球製藥產業充斥著快速達到療效的思維,卻忽略了藥劑過量可能對人體帶來的潛在危害,有臨床經驗的佛斯特是少數能看出其中商機的人,因此,佛斯特只拿出五十萬美元,就說服Key的股東讓出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Key。

佛斯特入主Key後,即傾全力研發緩釋性技術藥物,只花三年,Key的年營收規模已經成長到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億元),是他購併前的十倍,並吸引到日本三菱製藥(Mitsubishi)主動要求投資。再過八年,全球前五大藥廠先靈(Schering)決定花六億美元代價收購Key,佛斯特獨得一億美元,投資報酬率高達一百九十九倍。

「我有一個長鼻子(I have a long nose,意即市場敏銳度很高)。」佛斯特思考二十秒後笑著解釋他的天賦。

第二階段:借殼上市 取得資金,研發無後顧之憂

售出Key為佛斯特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九八四年美國通過學名藥合法上市法案,又讓他嗅出這個市場的燦爛前景。

學名藥指的是專利過期的原廠藥,今日全美藥品市場已有將近五成是由學名藥拿下,然而,在二十多年前,要看透學名藥的市場前景並不容易,原因是利潤不高,唯一的優勢只在於不會有新藥開發常空手而回的風險。只是,面對國際大廠的優勢,任何一項學名藥的投資,從研發、申請上市,到漫長的法律訴訟官司,都必須花費上千萬美元。

佛斯特找到了一個突破高成本的方式,就是利用購併取得資金。

佛斯特在一九八六年以一百萬美元成立IVAX創業基金,又利用這筆資金,將購併的觸角伸向一家上市公司Inland Vaccune借殼上市。有趣的是,這是一家和製藥業完全無關,專司生產馬達潤滑油的公司。他說,「IVAX那時還在研發藥品的階段,每天都在燒錢,所以我要找一個殼,一個每天可以幫我帶進現金的殼。」

這一步棋相當巧妙,原因是,這項購併案宣布後,立即激勵公司股價飆漲,因為投資人看到原本算是夕陽產業的馬達油公司,未來可望推出學名藥產品,紛紛提前壓寶;還不只如此,由於這家公司擁有馬達潤滑油這項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用來養學名藥的研發,因此,即使公司的第一支明星學名藥產品,直到成立後第六年才問世,也毋需擔心資金短缺問題。

也因此,當其他學名藥廠只懂得埋首於研究工作、無力往外看的同時,IVAX卻是一成立就上市,並馬上發揮財務槓桿能力,取得足夠的資金來源。

借殼上市的想法雖然在如今已非罕見,然而,佛斯特卻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運用自如。佛斯特的創業夥伴許照惠如此形容他:「他這個人是有機會就做。」

在訪談的過程中,他不只一次指出,「一直以來我很清楚,盡可能與對手們不同,才是好事。」

如今佛斯特擁有超過十家的上市生技公司,當中沒有一家是按照標準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程序上市,全數都是採取借殼上市的方式,也因此,佛斯特曾經經手過的產業,除有馬達潤滑油公司外,還包括奶粉、殺蟲劑與咖啡豆等公司,當中的一家公司,甚至是手中僅存八百萬美元,零收入的空殼公司。也由於佛斯特接手過許多企業,因此美國證券交易所認為他對經營管理有較寬的視野,而於二○○五年邀請他擔任副總裁一職。

第三階段:布局全球 獨霸拉丁美洲學名藥市場

透過購併取得資金,讓佛斯特得以在學名藥產業站穩腳步,不過讓佛斯特最感到得意的部分,卻是第三階段透過購併策略取得全球市場。他說,「創立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達到多角化經營,而地理分布上的多角化經營是其中最重要的。」

國際化對學名藥產業來說相當困難,因為各國對藥品上市的法規不盡相同,也因此,大部分的學名藥廠,都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國家中。

佛斯特卻是反其道而行,他發現,同一項學名藥,若是由當地藥廠提出申請,申請時間可望縮短一倍以上,因此,佛斯特先從已開發國家下手,購併了當時英國最大的學名藥廠,接著,他再將標的瞄準拉丁美洲與東歐國家。

一九九四年,拉丁美洲發生內亂,殺人放火之事隨處可見,政局不穩定因此讓輝瑞(Pfizer)、葛蘭素史克(GSK)等跨國大藥廠相繼撤出,但對佛斯特來說,卻是個千載難逢的商機,他趁著拉丁美洲藥品市場猶如空城之際,積極跳入當地市場收購藥廠,為能加速拓寬市場廣度,佛斯特的購併目標,全選定當地排名前三大的藥廠,他說,「購併就是要能立刻見到效果,否則關上實驗室悶著頭做就行了。」

不過五年時間,IVAX除巴西外,幾乎已攻占所有拉丁美洲國家,包括阿根廷、智利、烏拉圭、委內瑞拉、秘魯與波多黎各等地,IVAX都是當地最大的學名藥廠。

為何佛斯特敢做出跨國大廠視為高度風險的決定?他雖輕描淡寫的指出,「政局再亂,民眾也有需要吃藥的時候。」但事實上是,由於IVAX較同業都早掛牌上市,幾支明星學名藥的暢銷得以反映在公司股價上,相對而言,此時拉丁美洲藥廠卻因當地內亂而屢遭調降評等,因此,在股權交換作為購併條件時,高股價的IVAX總居上風,得以便宜吃下當地藥廠,從價差上來看,他已經毫不吃虧。

當被問及如何總是能買到物超所值的公司?作風快、狠、準的佛斯特笑說,「購併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付得過多(not pay too much)。」他指出,你必須往最壞的方向思考,找出任何不平常的風險,這時就可以對購併公司的價值狠狠殺價;此外,時機點相當重要,機會找上門時,正是殺對方銳氣的最佳時候。

三個階段,超過三十次的購併行動,IVAX幾乎是以每年一.五件購併案的速度擴張著,直到去年終於以七十四億美元的天價賣給了以色列藥廠Teva。

即使已將畢生心血賣出,佛斯特的購併動作仍未停歇,他又成立了一個名為「Frost Group」的投資團隊,如今,這個團隊已經投資超過十家在美國上市的生技公司,當中的最新傑作是一家名為OPKO的公司,成立不過八個月,四月初剛在美國掛牌,佛斯特當時投資八百萬美元取得OPKO約三○%股權,是這家公司最高的持股者,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值已超過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六十億元),投資報酬率高達六十三倍。

離開台灣的當天,佛斯特邀請我們同車,在車上他還是忍不住大談:「買公司太有趣了(stimulating),讓我一直思考、一直有熱情,若是我不做,我反而會覺得更累。」說完又大笑。

from 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