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雜誌 總編輯 方素惠/文 |
新年開始,總讓人想到要變。讓自己變得更健康,讓公司變得更有競爭力。這期EMBA雜誌裡,你可以看到很多「變」的案例和線索。
例如二○○二年,德國的德意志銀行,想讓它原來執著於德國本土市場的企業,變得更全球化。
二○○四年,英國的BBC,想讓龐大的傳統媒體事業,變得更精實,更能在網路時代生存(見第258期第五二頁)。
二○○五年,美國的7-Eleven,要讓它已存在近八十年的品牌,變得更新鮮(見第258期第二四頁)。
他們的目標不太一樣,用的方法也大不相同,但是當你試圖找出貫穿這些變革行動的共同點,會看到兩個字:校準(alignment)和吸引投入(engagement)。
這兩個字很難直接翻譯,近年來在國際管理期刊雜誌裡,出現的頻率卻越來越高。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以engage為主題的財經管理書籍,有二五四二八本;以alignment為主題的,有一八八一九本。
engagement指的是讓員工打心裡投入、承諾,感覺到自己是這個願景、使命或專案的一份子。不論是BBC或德意志銀行,他們的領導人在發展出新的願景之後,會花很多時間來聽各階層主管的聲音,邀請這些主管組成跨部門團隊,討論應該採取什麼做法,才能達到願景。作者說得好:「大膽願景必須促使人想去實現,而非命令人去執行。」
另一個字alignment是連結、校準,告訴我們要將策略、績效管理、公司資源,對準願景。例如,很多公司都強調要提供整合性的解決方案,但是公司的獎勵方案卻仍然以賣出單一產品為主,那就是組織的薪酬制度和策略沒有校準。
除了國際的例子之外,就在我們身邊,台灣也有很多「變」的故事。
一九九一年,前台灣耐吉總經理張榮華讓耐吉從一個普通品牌,變成強力品牌。它打破和經銷商的關係模式,推動「預定制」,並且從源頭塑造品牌拉力,讓耐吉成為產業龍頭(第258期第九○頁)。
二○○○年,剛上任的全國電子總經理蔡振豪,讓公司轉虧為盈,並大幅成長。他將行銷重點從物轉變為人,用服務來感動顧客(第258期第八二頁)。
這些艱困的變革過程,都面對龐大的抗拒和壓力。領導人必須像傳教士一樣,不斷說服員工、顧客和供應商,才能夠engage 所有人一起投入,才能align 組織的流程和文化,對齊共同目標。
A和E,小小兩個字,卻是變革的大學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