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不同的思考邏輯找出能源產業商機

  • 2009-06-0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新替代能源生意,因為過去幾年環保意識提高與對石油依賴的畏懼,成為全世界注目的新焦點。這個市場吸收了大量資金,也鼓勵了大批新創公司。亞洲各國無不認為能源生意,尤其是太陽能生意,將是他們新的機會,於是大型的太陽能工廠在亞洲不斷增加或擴建,尤其是過去光電經驗與半導體結構充沛的台灣中國韓國以及日本,都卯足勁準備大幹數十年。

     可是到了2008年底,全世界的太陽能工廠都意識到忽然間訂單減少了。及至2009年初,訂單更是急劇減少,甚至在第1、2季中間出現完全沒有單子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

     太陽能產業有些特性,「季節性」就是其一。天氣不好,很多地方的太陽能需求就呈現季節性停頓,所以有某幾個季節本來就不會有什麼訂單。另外,受經濟海嘯影響,能源產業這個必須依靠高比率政府補貼,以及銀行共同支持貸款的行業,因為政府變窮了以及銀行縮水避難,使得許多能源建設案停頓或延遲推動甚或胎死腹中。

     漸漸的,所有瘋狂追逐太陽能產業的新貴,尤其是在翹首等待訂單的亞洲新廠,開始體會到這個行業與之前的科技業或光電業、資訊業有些根本商業模式的不同。

     以前亞洲的電腦廠或資訊廠,只要做得好,價錢便宜,就可以大批生產給全世界的OEM/ODM或進口商。少數有品牌的,掌握了自己的渠道,維持工廠滿載。大體來說,資訊業與電腦業在20餘年的成長學習與千錘百鍊以後,價值鏈與商業模式相當完整有序。

     可是太陽能產業的價值鏈與商業模式,目前為止則有一些根本的不同:

     1.太陽能市場發展還在初期,各國步調與政策不同,不像PC業從草根萌芽變成舉世皆然。所以當西班牙國家政策決定要大量建設太陽能發電時,西班牙忽然間變成最大的市場。西班牙政策告一段落後,單子立刻就縮小或不見了。同樣情形,會不會或多或少在熱門的德國、義大利、希臘等市場發生?

     2.太陽能市場在各國也會有代理商網路, 有足夠數量的大盤進口商,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太多所謂OEM/ODM代工機會。對亞洲的工廠而言,沒有固定長期的大量訂單,怎麼培養維持偌大的工廠? 他們可以拿到或累積各種幾兆瓦(MW)的小單,可是幾十幾百兆瓦的大單在那裏?尤其各國都有獎勵提倡本地能源工業政策,也希望新能源能夠帶動當地工作機 會,大的工程都會被當地各級政府看管得緊緊。

     3.美國可能是太陽能的下一個真正的大機會。舉例說,德國是過去幾年太陽能的大市場。可是你如果了解美國的日照強度與分布,是德國的百倍 千倍,所以美國絕對有巨大的未來太陽能市場。可是你要用什麼方法去取得他們的大生意呢?找到大單呢?這就是商業模式最大的不同點。除掉一般遍布各地的代理 商屋頂商,偶爾也會找到有中等數量的大盤商。但是最大的太陽能需求數量在那?按照美國電力公司的統計,排名前30名的美國電廠在未來幾年的太陽能需求會超 過數千兆瓦。許多是因為美國各地政府明文規定,這些電廠必須在幾年內達到20%-30%用替代能源發電,取代石油或煤發電。

     也就是說,想要拿到真正的大單與長期的訂單,亞洲的工廠必須切入越來越多的發電廠機會(Solar Farm for Utility)。但是這樣的大案,商業模式又不一樣。他們不做買賣,只做長期合約。你蓋了發電廠,與電力公司合作,他們在未來20年每年與你分享電費。 這中間的價值鏈,完全變成不一樣了。所以你可以看到美國最大的廠First Solar 與SunPower,這2年都開始在收購能源工程公司,甚至錢多多的中國SunTech也已啟動這個機制。

     原來太陽能的買賣,不能像半導體或PC那樣,只要把產品做好,就有人來下大單。太陽能工廠們,除了搞好工廠,現在還得深入耕耘後段的當地工程段與施工段甚至經營段,才有機會享受到未來的大市場。(作者為矽谷多元創投、遠盟康健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