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國政府瘋狂舉債 財政地雷何時引爆?

【文/林麗美】

救經濟急急如律令 政府機器成了印鈔機

這一次各國舉債規模之大、負債之深,即使是經濟很快復甦了,也難在短期間恢復元氣。據估計,對世界經濟的衝擊,至少10年。

去年9月初,李蒙兄弟宣布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各國政府以搶救這波凶猛的金融危機為尚方寶劍,把國家預算法擺一邊,國會諸公也俯首同意撥款,管不了未 來國庫是否應付得來?做了再說!反正全世界的主流經濟學家都說,「搶救經濟,出手要快、準、狠,否則錯失良機,後悔莫及! 」對瞬間變盤的經濟體砸錢,就好像對滿身長蛆的病人施打抗生素。本世紀最大的政府舉債潮,就此引爆。令人為之捏把冷汗。

紓困金額 如天文數字

各國政府毫不遲疑地以空前的大手筆,撥款拯救闖下大禍的金融機構(闖禍的孩子,有糖吃),從美國到歐盟、到亞洲,各國政府一出手都是數 億、甚至千億美元,從美國10大銀行最近獲准提前還錢的金額6,500億美元,大家的腦海就有個譜,說是天文數字,一點也不誇張。

此外,為了更進一步剌激經濟成長、降低失業率,各國政府大方送,撥巨款推 各項公共建設,不管這些建設是不是真的為民所需。90年代,陷入不景氣泥淖的日本,就是一個不良示範,有個笑話說,日本有一些縣市搭建的橋,比車子還多! 有些國家拚命印鈔票給人民花(台灣的消費券),或推 買「汽車(台灣)、家電下鄉(中國大陸),政府補貼」等措施。有些為了搶救企業,撥款融資,通用汽車在宣布破產前,美國政府已砸下近千億美元!這樣的場 景,像不像兒時玩「大富翁遊戲」,紙鈔多到用不完,要多少,有多少。沒有想到,竟然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統計,全球前10大富國的國債,到了2014年,也就5年後,平均將攀升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而這個數字在1年前,才78%,錢燒得真快。換句話說,相當於這些國家的政府,欠每個公民5萬美元。

世界銀行也做了一個最壞情況的預測:這些富國的債台,也有可能高築到占GDP的150%。相較之下,新興國家就好多了,目前國債平均約占GDP的37%,預測到2014年,還可望稍下降,即使是最壞情況,也應該是在GDP的50%以下。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已宣布,將於9月購買「3000億美元」的國庫券,加上「2000億美元」由「兩大房地產公司-Fannie Mac與Freddie Mac」所發行的債券,年底,將再加上高達「1.25兆」的抵押金融商品。據估計,到了今年9月,美國的國債將高築至3.25兆美元,是去(2008)年 的4倍!這則消息讓6月中旬的美股,往下掉了幾日。

看守派看不下去

全球政府瘋狂舉債,看在保守派眼中,很心急。6月才剛降臨,德國總理梅克爾,就迫不及待炮轟全球最有權力的3大中央銀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歐洲央行(ECB)及英格蘭銀行,指責他們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將種下難以挽救的全球災難。梅克爾此舉非比尋常,因為保守的德國政壇一向忌諱對獨立的中央銀 行「下指導棋」。

國家借錢,有什麼可怕? 如果錢像「天方夜譚」的故事,擦擦阿拉丁神燈,要多少,有多少,天下就不會有事。問題是每個國家都有一套帳,收支失去平衡,影響國家運作,也牽 全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除了戰爭,幾乎沒有發生過「這麼多」的國家、「集體」在「同一時間內」、「舉債這麼多」的情形。而且,戰爭時期的舉債,多是臨時、 短暫的;而這一次各國舉債規模之大、負債之深,即使是經濟很快復甦了,也難在短期間恢復元氣。這一波各國政府大方送,債台高築,據估計,對世界經濟的衝 擊,至少10年。

花錢容易還錢難

過去20年中,愛爾蘭是翻身最成功的國家,1987年,它的總債務高達GDP的109%,到了2007年,剩下GDP的25%。算一算,即使是最成功的案 例,也耗了20年的光陰。再看瑞典,1990年初,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國債一下從40%GDP,增加到70%;到2000年,還剩下50%GDP的債 務。也就是說,這樣的小國家,要償還相當於20%GDP的國債,也要耗掉十年才辦得到。是不是「花錢容易,還錢難!」

也有國家的經濟始終難有起色,不但債務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我們的鄰居-日本,從90年代房地產泡沫發生至今,國債增加了近3倍,從占GDP的65%,增加到現在的170%。

債留子孫誰來還?

近期的《經濟學人》雜誌,也探討國債的問題,指稱這一次是富國「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帳單」,配一觸目驚心的插圖:「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小孩,在地上匍 匐,一隻腳被鐵鍊鎖住,鐵鍊的另一端繫著的是一顆巨大、沉重的鐵球。」這樣簡潔的圖片,切中要害點出「債留子孫」,再清楚不過了。

2009年5月的「台灣財政部重要財政指標」指出,2008年度「各級政府債務累計未償餘額」為4.15兆元(不含潛藏債務餘額),占當年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34.3%。如以立法院預算中心「200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統計資料,「潛藏債務餘額」達8.8兆元,總計我國國債高達 13兆元。(歐美與世界銀行所採用的揭露國家債務標準,必須將潛藏債務計入。) 國際信評組織多次調降台灣的債信評等。2007年8月,《經濟學人》調低13個亞洲與澳洲的評等中,就將台灣從「A」降至「BBB」。台灣執政者對國家財 政惡化的問題,必須倍加正視。

有識之士更引以為憂,各國的財政難關,恐怕還沒有度過,接下來就要面臨更嚴峻的「人口老化挑戰」。記得人口學家的警告?到了2050年,這些富國有三分之 一的人口,就要達60歲以上的退休年齡,應付他們龐大的醫療與社會福利開銷,各國政府恐怕要一個頭、兩個大。世界銀行估計,「這一張人口老化的帳單,可能 比金融危機的財政支出,要大上10倍。到了2030年,這些富國的國債,可能攀升到200%GDP。」夠嚇人了吧!

各國債信評等遭調降

消防人員打火的第一準則,是:「先知道逃出去的路徑!」這麼龐大的國債,各國政府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應付?有什麼退場機制?讓國家信用破產?抑或採取通貨膨脹的伎倆,將貨幣變得不值錢,使債務在通膨中降低、或蒸發掉?

一個國家的信用評等不好,以後借錢更加困難,借貸成本也會墊高,投資人對這樣的國家沒有安全感,投資會縮手,影響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經濟成長緩慢,政府 國債的利息支出壓力更加大。已加入歐盟的愛爾蘭、希臘、義大利、萄葡牙與西班牙,都是採用歐元,沒有屬於自己國家的貨幣,無形中少了一項通貨膨脹的工具, (歐元要不要貶值,一切操之在歐盟政府的手中。)這些國家的債信評等都被調降,其中愛爾蘭還連續兩次被調降,危機四伏。

在舉債風潮中,政府如何「退場」,對一個國家影響至大,包括經濟復甦的速度、就業率、稅率、物價與貨幣的穩定、人民福利與財產價值、國家債信等,「還錢」 顯然不似「花錢」容易。例如,美國政府不斷印鈔票買公債,增加債券市場對通貨膨脹的疑慮。要不要升息?又是兩難,升息會增加企業負擔,壓抑經濟成長;利息 太低,政府難以吸引投資客買公債,來維持財務的平衡,甚至造成本土資金流向利息高的區域。

財務災難悶燒

日本政府在1997年,經濟乍見曙光時,急於調高消費稅,犯了決策上的錯誤,讓原本已見復甦生機的經濟火苗,又熄滅了。這個例子,讓全球政府引以為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不可急於緊縮財政。

經濟學家建議,各國政府要未雨綢繆,制定出明確的縮減赤字計畫與原則、鼓勵儲蓄但又要同時不造成需求的衰退、或者延後退休年齡。至於增加國家收入最現成的 方法-增稅,專家並不太建議使用,認為撙節國家預算,會比增稅好。以債養債,最使不得。總之,各種改善債務的工具在手,為政者如果沒有謹慎使用,很可能引 發另一場國家財務的大災難。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