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藉併購快速擴張,形成跨國的超級企業軍團,
旗下的富士康、群創、鴻準、沛鑫等200個「富兒子」個個兵強馬壯,
下一波它的目標描準哪裡,投資人不妨拭目以待。
文.曹以斌
6月8日上午9點半,進入梅雨季的北台灣處處下著頃盆大雨。一群媒體記者,有人拿著雨傘,有人穿著雨衣扛著攝影機,通通擠在土城工業區鴻海總部外的遮雨棚下,等待著一年一度的鴻海股東會。
「很抱歉,您沒有股東會的出席文件,所以無法參加」,站在雨中,一位負責檢查股東文件的鴻海員工,很客氣地對試圖想要進入會場的記者說。
少了媒體 郭台銘心情愉快
距離警衛室不到兩百公尺外的鴻海員工大禮堂裡,穿著深藍色亞曼尼西裝的董事長郭台銘,站在主席台上,開始向所有股東們報告,鴻海過去一年來創造的業績成果,「今天沒有媒體在場,所以,可以暢所欲言,跟股東們多多分享鴻海的未來願景」,郭台銘心情愉快地說。
將鏡頭拉回4個月前,花費新台幣8億元舉辦的鴻海尾牙上,郭台銘一會摟著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大跳探戈,一會兒牽著甜心前主播侯佩岑的手,還跟大眼美女梁詠琪熱情擁抱。郭台銘如此忘情演出,看得台下所有員工與來賓們,個個瞠目結舌。自從今年初連勝文結婚當天,郭董牽著香港女星劉嘉玲的手,登上了娛樂新聞頭版以來,幾乎所有的鴻海股東們,都在擔心那個過去坐鐵板凳、勤奮打拚事業的郭老闆,正在消失之中。
跑5千公尺 成長停不下來
不過,數字會說話,鴻海的股東們並不用擔心。因為,從今年1到5月的表現來看,鴻海一家公司的累計營收已經達到4165.5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47%。相對於排名第二的華碩,前5個月的累積合併營收3191億元,足足多了將近千億元之譜。也難怪,從5月份開始,外資分析師們一路叫進,在股東會前一日,不單鴻海的股價創下7年來的新高,旗下的鴻準、群創加上兄弟公司正崴更是個個飆漲,整個泛鴻海集團股,幾乎占了台股一成的成交量,徹底展現郭台銘的實力。
就在三天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為了突顯自家品牌形象,特別出席了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還藉著英特爾舉辦論壇的機會,與英特爾副總裁馬宏昇一起大秀華碩新開發的超低價筆記型電腦(NB)EEE PC,計畫搶攻未來每年高達10億台的低價NB商機。反倒是,每年都會到電腦展現場去觀察敵情的郭台銘,今年首度缺席,「我今年沒有去電腦展,因為我的時間都花在做決策,而不是去秀自家產品」,郭台銘意有所指地對股東們說。
因為,今年將突破一兆營收大關的鴻海,已經穩居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廠,如果再將旗下培育出的富士康(FIH)、群創光電、鴻準精密、沛鑫半導體,以及陸續納入旗下的建漢、廣宇等上市櫃公司加總起來,今年集團的合併營收將可突破兩兆元大關,「過去幾年,鴻海維持高度的成長,鴻海的發展,就像跑5000公尺的長跑一樣,鴻海只跑到2500公尺;以目前的速度,無法停下來,在消費性電子、光機電模組整合發展模式,鴻海將維持高度成長態勢」,郭台銘十分有信心地對股東們說。
然而,兩年前股東會上,郭台銘一句,「鴻海破兆,我就來走(台語發音)」的退休預言,沒想到一年不到的時間就達成了;去年,郭董又喊出了「兩兆營收、2008退休」的預言,同樣地,也在今年之內就可以達成。因此,距離他2008年退休之前,郭董決定不再喊出退休目標,而是要把經營的棒子交出去,不再「事必躬親」。
人才磁吸效應 下波成長關鍵
郭台銘強調:「現在的鴻海不再是靠誰來經營,而是靠公司文化來驅動成長。」此話一出,代表著全新階段的鴻海帝國擴張策略正開始成型;以往,由郭台銘親自督軍上陣殺敵的時代已經過去,苦心培育的鴻海帝國十三翼鐵騎,正快速接手著帝國征伐的使命,「任何一個事業群,只要賺錢少一點,就會自我反省,根本不用我來盯」,郭台銘驕傲地說。
從鴻海過去7年的營收發展來看,這群郭台銘培養的子弟兵們,正逐步將他們的經營績效反應在營收上;2000年,鴻海的子公司貢獻度只佔合併營收的6%;到去年為止,這群子公司的貢獻度已經達到3成以上,「很快地,這群子弟兵,就會一個個成為鴻海的富兒子」,匯豐證券台灣區研究主管王萬里觀察。
就以鴻海目前旗下的九大事業群來說,每一位驍將所統領的事業群,就可以媲美一家營收一、兩千億元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地位就等同於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電子業大亨。「鴻海就像少林室,除了大家看到的十八羅漢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精英,每一個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像我這樣的人才至少就有兩百個以上,只是,還沒放出來咬人罷了」,7年多前,被郭台銘力邀加入鴻海,曾經擔任過台積電廠長,目前,同時是沛鑫與天鈺董事長的曹治中說。
翻開鴻海的事業群總經理與關係企業高階主管名單,可真是嚇死人,許多系出名門的戰將,通通都加入了鴻海帝國的大軍之中,像是負責鴻海網通事業群的兩大總經理呂芳銘與李光陸,分別出身於美商惠普與宏碁集團旗下的國碁電子,負責操盤蘋果iPod與iPhone訂單的數位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蔣浩良,則擔任過蘋果電腦的副總裁一職。
協助郭台銘,一路從零開始,並成功轉虧為盈,上市後股價又飆破百元的群創光電總經理段行健,則是來自於聯電集團旗下的聯友光電(後來併入友達)。此外,曾經在美國創業多年,後來擔任過美國網通設備大廠思科副總裁的李廣益,在去年加入鴻海集團,替郭台銘操盤網通子公司建漢。今年四月份,德州儀器的亞太副總裁程天縱宣布六月離職,下一個工作,也是加入鴻海集團。「鴻海就像一個大磁鐵,越來越多的人才,想要靠這個擁有充足資金與人才的創業平台,一展所長」,王萬里說。
工銀模式成型 富兒子打天下
正因為人才濟濟,過去兩年陸續以「富爸爸」身分,扶植出富士康(FIH)、群創、鴻準等金雞母的郭台銘,也對鴻海集團組織的未來發展,有了新的想法。利用「工業銀行」的概念,郭台銘要養出協助鴻海帝國擴張的上百個「富兒子」。「不但要生、還要養,這跟私募基金只生不養,或者是只買賣兒子的經營模式完全不同」,郭台銘跟股東們強調。
但是,要當一個工業銀行,並且能夠找到好的投資標的,又能夠培育成才卻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鴻海過去幾年,卻能培育出像富士康、鴻準等富兒子,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簡單地說:「就是掌握了訂單與垂直整合的能力」,楊應超觀察。就以富士康來說,2003年郭台銘前後併購了芬蘭的藝模廠與摩托羅拉的墨西哥廠,先後取得了諾基亞與摩托羅拉兩大廠的訂單來源。
接下來,則發揮了鴻海集團旗下最厲害的拆解、分析能力,把客戶手機的每一個零件拿來研究,只要是鴻海可以做的,就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零件,比如說鴻準提供的手機機殼,就擊敗了可成、華孚等對手,取得了諾基亞與摩托羅拉的訂單。至於鴻海欠缺的,則是研究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供應商,想辦法入主或者投資它們,像是今年才投資入主的電池模組廠新普,與去年吃下的數位相機代工廠普立爾,就陸續成為富士康手機零件的供應商。
其次,鴻海就像一個有機體,內部的事業群雖然各有任務;但是,一旦為了攻城掠地,就可以機動組成一個快速打擊部隊,像是以模具事業為基礎的鴻準,就結合了集團內熱、聲、磁與材料技術的人才於一堂,才能成功地打進鎂鋁合金機構、散熱模組與消費性電子等市場,「不管是切入iPhone、還是Wii的代工,如果沒有鴻海集團的力量支持,單靠鴻準絕對拿不下來」,王萬里說。
此外,鴻海多年來累積的龐大專利,更是支持工銀模式能夠成功的關鍵。像是最近熱門的LED產業,市場上不斷傳出鴻海將要併購檯面上的LED廠,來取得進軍LED產業的門票。但實際上,郭台銘已經透過曹治中領導的沛鑫與鴻準合作,成功地進軍LED燈具市場。
就以LED燈具中的散熱模組來說,沛鑫與鴻準就從鴻海旗下的400個專利律師中,找來4、5個常駐工廠,隨時把新研發出來的LED專利申請登記,使得全球LED晶粒大廠日亞化,也都不得不跟曹治中合作,希望沛鑫未來能夠幫忙封裝白光LED模組,一塊進軍LED燈具市場。也難怪,郭台銘在今年股東會上,不斷重申「專利」對於鴻海的重要性,並強調,未來絕對可以向新興公司收取費用,成為鴻海最大的競爭利器。
重視人才的併購改造術
除了一一培育富兒子之外,郭台銘的併購改造術也是鴻海今日成功的關鍵,從1991上市到今天,鴻海大約歷經了兩大黃金階段,第一黃金期是1995年到2002年,第二黃金期則是2002年至今;不同的是,第一階段是靠著產品線擴充的內部成長,後一階段則是靠著外部併購所引爆的強勢擴張。「鴻海的今天,就是靠第二階段的併購策略成功所締造出來的」,長期觀察鴻海的花旗環球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說。
根據楊應超的觀察,鴻海從2003年到2007年一共進行的8次併購案,每次都出手驚人,除了創下龍頭吃下次產業龍頭的先例之外,更在每次的併購案中,成功地跨領域、擴版圖,並且借力使力,讓這些被併購的企業發揮乘數的效果。
像是2003年郭台銘密集購併了三個手機、通訊廠,從芬蘭的藝模廠到Moto(完整名稱)的墨西哥廠,再到併購全球寬頻龍頭國碁電子,鴻海因此跨入了手機、通訊領域,後來把這些合併公司合組成為富士康控股公司(FIH),並在2005年香港上市。
而由出身於豐田汽車的戴豐樹所領軍的FIH,靠著鴻海垂直整合的實力,加上併購了擁有設計實力的奇美通訊,讓FIH得以從低階手機的代工組裝,逐漸向中、高階手機設計代工之路發展,也難怪富士康成立不到三年,就能打敗偉創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通訊、零組件組裝廠,在港上市就創下大漲6倍的驚人傳奇,市值還一度超越鴻海,成為郭台銘併購投資中最成功的案例。
去年到今年,郭台銘又先後購併普立爾、入股建漢、新普,分別讓鴻海成功地跨入數位相機、無線網路與電池模組等領域。就以普立爾來說,不單單帶來了數位相機的業務與客戶,也讓鴻海一年多了500億元、1000億元的營收,而且「不併則已,要併就要併最好的」,跟著郭台銘多年的曹治中觀察。
郭台銘靠著併購成功,在每一次的購併,卻沒有一家是失敗分手的例子,到底有什麼秘訣?「愛才、惜才、尊重專業,以結果為導向的作法,是他成功的主因」,曹治中說。像是當年買下國碁來說,郭台銘特別替李光陸成立了網通事業部,並由李光陸來主導,不管在人事、財務、技術,都跟在原國碁一樣,擁有絕對的自主權,鴻海相關部門的支援與金援,以及降低成本的本錢,則是一點也不少。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併購全球第一大數位相機大廠普立爾身上;一併入普立爾之後,鴻海馬上成立了光電事業部,由原董座黃震智領軍,郭台銘給予一切廠房、擴充支援,一切不變。
企業界的超級「少林寺」
就算是鴻海與曹治中一起合資成立的沛鑫半導體,郭台銘也都是授權給懂得半導體專業的曹治中;成立沛鑫7年以來,郭台銘很少向曹治中問細節,只對曹治中說:「你只要把事情做好,我絕對給你全力的支持。」
其實,不管是李光陸、黃震智,還是曹治中,加入了鴻海,就等於是多了一個富爸爸的支持,完全不需要管財務、行政與客戶的問題,只要全力打拚出業績,形成雙贏的局面。因此,這群出身各大名門的專業經理人,願意拋下自己的招牌,甚至離開原先的高薪職務,委身於郭台銘之下,就是在找尋自我成就千億事業的機會。
誠如在鴻海多年的曹治中所言,鴻海就像少林寺,不管是內部擢升的武僧,還是外部併購、加盟的俗家弟子,經歷了郭台銘的嚴格訓練,這群子弟兵們,都已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只等著郭台銘一聲令下,個個都將如出閘猛虎般,成為鴻海帝國下一波成長的開路先鋒。
from 理財周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