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由 郭台銘 先生所創立,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 最大、成長最快(如圖1)、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臺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前臺灣最大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 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 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鴻海科技集團,2008a )。其發展歷程簡述如下(張殿 文,2005a ;鴻海科技集團,2008b):
1974 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
1975 改名「鴻海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電視用高壓陽極帽組。
1982 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1983 開發電腦連接器,正式全面踏進PC領域。
1985 創立Foxconn(富士康)品牌,並在22國註冊。
1988 營業額突破10億,設立大陸深圳廠。
1991 股票公開發行。
1993 成立法務部門;大陸昆山廠開幕。
1996 成立「機殼事業群」,邁入準系統。
1998 設立蘇格蘭據點。
1999 首度發行GDR,溢價10%創下台灣企業海外募資紀錄;設立愛爾蘭新廠。
2000 宣佈「鳳凰計畫」,投入光通訊事業。
2001 首次榮獲天下雜誌評鑑爲臺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榮獲S&P標準普爾BBB評等。
2002 歐洲總部成立,捷克廠正式啟用;宣佈轉型為「科技的鴻海」;跨入通路與主機板。
2003 群創光電新廠動土;匈牙利廠動工;投資山西太原科技園區10億美元,佈局鎂合金事業;奠定手機eCMMS垂直整合架構。
2004 股東會通過以300億併購國碁電子;以172億美元營收首次成爲全球第一大3C 代工廠。
2005 獲奇美通訊團隊加盟,強化集團RF及手機共同設計/開發(JDSM/JDVM);獲安泰電業團隊加盟,正式進軍汽車産業,邁向6C 大道;成爲電子產業行為規範(EICC)成員,致力於推廣企業社會及環保責任(SER)。
2006 唯一連續六年入列美國商業週刊全球資訊百強前十名;成爲香港藍籌–恒生指數成分股;獲普立爾科技團隊加盟,強化集團機光電整合,並成爲全球第一大數位相機代工廠;榮獲IR Magazine當年度臺灣區最佳公司治理提名。
2007 擴大佈局越南、印度及巴西;佈局南京,建立集團軟體中心;與全球最大企業間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結盟。
2008 積極擴大大中華地區佈局,拉開與業界的競爭差距。
「一路被別人告大」,也被批評「以智財權當武器把別人打倒」的鴻海(張殿文,2005c ),對於研究發展及智慧財產權重要性之體認必定非常深刻。因此,在相關作為上也相當積極、有遠見、有魄力。以下分別以建立研發中心、創新技術能力、成立法務組織、確保智財權利說明:
(一) 建立研發中心
為了響應政府產業升級、科技發展、兩兆雙星等政策,秉持飲水思源、回饋社會、造福 鄉里的創業理念,強調根留台灣的決心,並推動「從製造的鴻海至科技的鴻海」之轉型,集團在土城頂埔工業園區成立以奈米科技、精密模具與精密製造技術為主體 的奈米科技與精密光機電全球研發中心,預定三年內投入一百二十億元,研發人數逾三千人,正式跨入奈米世紀(卓爾人才培訓中心,2006)。
(二) 創新技術能力
技術升級與創新是產品、機器設備、生產流程之設計、開發、製造、改善、提升、創造 等重要活動的根本及主體。鴻海在這方面具備多項核心能力,如表3所示。而這些核心技術無論對製造的鴻海或是科技的鴻海,都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郭台銘就指 出,科技公司能不能在市場上成功,其實不在「科」的發展,而在「技」的發展,他也說過:「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以「郭語錄」對照鴻 海的成就軌跡,可以發現「科技的鴻海」是根源於「製造的鴻海」,而所有為了追求品質、速度、成本、彈性、服務而投入的研發,都是走向「核心技術扎根化」、 「專利系統制度化」及「零件製造知識化」三大技術開發的行動方針(張殿文,2005a )。
表3 高科技鴻海八大核心技術
模具/CAD/CAM/CAE機構軟硬體設計
BTO/CTO/Supply Chain-B2B 2C
連接器介面科技(Inter-Connection Tech)
表面黏著生產線(SMT)製造技術
無線技術(Wireless Tech)、區域無線技術(WLAN)
熱傳/散熱機構材料
奈米級精密加工技術應用
光學薄膜加工技術
資料來源: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頁260)。張殿文,2005a 。台北市:天下文化。
(三) 成立法務組織
鴻海全球佈局廣泛,從美國、日本、大陸到台灣,不同產品規模有不同的需求,從生 產、製造、銷售到人力資源,以及散落在全球不同據點的資產,形成複雜的法律需求網絡,因為台灣的法律事務所無法提供完善的服務,因此,在公司內設置法務部 門,自給自足,有鴻海辦公室的地方就有法務單位,全球將近三百人(張殿文,2005c )。
(四) 確保智財權利
鴻海具備另一項傲人的競爭優勢,就是在專利上佈下了「天羅地網」。根據美國麻省理 工學院評選,鴻海近幾年來,已經躍身為全球前幾大擁有最多專利的大廠。這些專利價值無法顯現在財報上,卻是深藏不露的雄厚武功(賴雅淳,2007)。因 此,鴻海展示其在研發的決心,透過專利申請成功的龐大數量與素質,確保智慧財產權利,成為「微笑曲線」佈局的重要成員,並且蓄積智慧資本 (Intellectual Capital),提高附加價值(科技產業資訊室,2005c ;張殿文,2005c )。
圖5 鴻海善用『專利策略』之微笑曲線圖
資料來源: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2005b)。鴻海善用『專利策略』布局微笑曲線左半端。2008年4月5日 ,取自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044.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