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期腰膝疼痛,可能源自足弓異常?

走路時,足底的施力點與足弓有關。足弓結構異常,容易造成足部疼痛,以及踝部、小腿、膝蓋不當扭轉而產生內外八字的不良姿勢,嚴重時,甚至影響髖關節及骨盆變形。

文/楊嘉慧
審稿/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 林訓正、長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智欽

每個人的鞋底都會有磨損情形,但是部位與程度不盡相同,有些人是在鞋底前端與後跟外側,有些則是在鞋底內側或外側。鞋底過度磨損的位置往往與足弓有關,足弓形狀會影響走路時腳底的壓力點,甚至會連帶影響踝部、小腿骨、膝蓋骨的扭轉方向。

足弓弓形大不同
站立或走路時,身體所有重量都由下肢承受,尤其是足部對於身體平衡起著很大作用。足弓可分為三種,內縱長弓、外縱長弓及橫弓。行走時,足弓會適度扭轉,就 像彈簧扭曲一樣,可以吸收來自地面的震動,不過扭轉程度以「內縱長弓」(從足部內側觀之,有一個由五塊骨頭組成的弓形即是內縱長弓)輻度最大,走路引起的 疼痛常常是內縱長弓扭轉不當所造成。

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林訓正表示,正常足弓(即正中足)應該是腳懸空時,內縱長弓的弓形曲度較大,踩在地面後,因承受身體重量,弓形曲度會下壓變小, 但仍可見弓形。然而有些人天生足弓結構不良,若連接兩骨頭的韌帶比較鬆弛,踏地後弓形幾乎看不見,這種就是「內旋足」(與扁平足不同,扁平足是腳懸空及踏 地時都看不見弓形);還有一類是韌帶比較緊繃,踏地後弓形依然明顯,此為「外旋足」(又稱高弓足)。

在行走過程中,不同足弓造成足部的壓力點各不相同。正中足走路時,壓力是從跟骨外側帶到大拇趾。內旋足因前腳掌內旋幅度大,走路時重心會向內側偏移,致使壓力位置內偏;而外旋足則因足弓下塌幅度小,著力點外移,壓力位置因而外偏。

想知道自己的足弓屬於哪一類,除了由鞋底磨損處簡單判別,也能透過觀察腳印得知。正常足弓的腳印分佈在前足、側足與後足。內旋足的足下壓力平均分佈在所有足部,足印面積最大;外旋足則分佈在前足與後足,側足的面積很小,甚至看不見。

五塊骨頭的影響
一旦知道足弓結構,就能預判將來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林訓正表示,內旋足常見的臨床症狀包含跟骨疼痛、蹠骨疼痛及足底筋膜炎。筋膜是在肌肉外圍將肌肉包成 束狀的結締組織,人的足底有一扇形筋膜,其前端附著在蹠骨,後端在跟骨內側,足弓下塌時,筋膜會被拉開。內旋足的筋膜常過度拉伸,很容易得足底筋膜炎,而 連接兩端的跟骨或蹠骨最容易疼痛。

外旋足常見的問題則是吸收震動能力差,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幾乎直接傳到跟骨,因而壓力集中點的前腳掌及足跟部位很容易疼痛;此外,走路或站立時,足底筋膜也會因沒有適當伸展開來,而造成足弓中心疼痛。

此外,內旋足的足弓下塌也會連帶影響踝部、小腿、膝蓋等不當的扭轉,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內八字,以及內側踝、膝關節疼痛、脛後肌肌腱炎等,嚴重時甚至影響 大腿的股骨及骨盆,使得髖關節內旋及骨盆前傾,進而影響腰椎,造成下背疼痛。足部外旋則容易造成外八字的不良姿勢,或引起外側踝和膝關節疼痛,和內旋足不 同的是,嚴重時它會連帶影響髖關節外旋及骨盆後傾,因而造成腰部疼痛。

不再寸步難行
對於足部問題,醫生可以選擇如超音波或電療等方式減少疼痛症狀,但最重要的還是得靠運動改善。內旋足者平時可反覆用腳趾頭抓起毛巾,增加腳趾部肌肉使用, 強化足部肌肉力量,即可避免不適當的扭轉;平時多伸展小腿後側肌肉也有助避免阿基里斯肌腱炎的發生;而外旋足者則需多做鬆動關節的運動,如在足部下放置棍 狀物,以滾動方式輕輕按摩鬆弛僵硬的肌肉與關節,或泡熱水後輕按足底肌肉。

雖然足部體積佔全身不到 5%,但足弓不良卻可能造成身體下半部長期疼痛,甚至影響生活,必須藉由開刀改善。因此在傷害尚未產生前,若能保持做足部運動的習慣、避免長距離及長時間行走,日後就不必擔心因日積月累行走而帶來的困擾了。

穿出健康的鞋子
走路或奔跑時,由於有下踩的力量及速度,因此足部承受的重量往往可達體重的 2~3 倍,若穿了一雙不合適的鞋子,腳部很快就會感覺疼痛。一般人買鞋子,很容易忽略鞋寬與鞋頭的深度。東方人腳掌平均而言比西方人寬,但由於流行,很容易選購 鞋頭較窄或鞋頭深度不足的鞋子,像尖頭巫婆鞋就是鞋頭過窄,容易過度擠壓腳趾的空間,而造成拇趾外翻。試鞋時,若覺得骨頭被頂住,即表示鞋子太緊,應避免 長時間穿此鞋行走。而鞋頭深度則要注意足背或腳趾是否受到壓迫,尤其如外旋足的足弓較高,腳趾、足背處很容易被鞋子壓迫。

除了長、寬、高,還要注意鞋子的穩定度。穩定度是指藉由鞋子的包覆提供支撐力,讓足部不會因行走而過度扭轉。買鞋時可以用手由外向鞋內壓一壓包覆後腳跟的 地方,如果很容易壓下去,表示鞋子穩定度不夠,沒有足夠的力量撐住跟骨過多的扭轉動作。大部份的涼鞋、布希鞋等沒有做包覆腳跟的設計,穩定度不夠,應盡量 少穿此類鞋子長距離行走,內旋足尤其需避免。

一雙舒適鞋子的吸震力也要夠好,特別是外旋足盡可能要選擇軟墊、彈性厚底的鞋子,氣墊鞋就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買足弓墊墊在足弓下,將壓力平均分散。另 外,還要留意鞋子的曲折位置和腳跟離地時的曲折位置是否一致、有無止滑功能等,有了這些考量,就可降低行走帶來的腳痛煩惱了。


延伸閱讀
《足部預防醫學,健康就從腳部開始》,健康生活研究所編著,正義出版
《足部按摩三書》,陳明仁著,出版菊出版
高三課本《生物》上冊

【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閱讀完整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