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好書分享&新奇知識 (6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東森新聞報更新日期: 2007/05/16 13:34 記者:記者謝家璇/編譯

下大雨的時候,撐傘走路十分不方便,日本發明一種神奇的電子雨傘,小小一支雨傘不但可以上網,還有衛星導航及拍照片功能,讓人在大雨天撐傘,一點也不會感到無聊。

下大雨是一件麻煩又累人的事,尤其是撐著傘走在街上令人感到十分無聊,最近日本的一項新發明可是讓撐傘的人們一點兒都不會無聊了。

這支神奇的電子傘不但可以上網,還可以透過傘尖照下路邊的街景,再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只要輕輕的甩一下雨傘,雨傘就會自動切換到下一張圖片,在大雨天中,雨傘下面儼然就成了一個小小電影院。

就算走著走著迷路了也沒關係,因為這把神奇雨傘不但備有指南針,還兼具GPS導航功能,讓人不會在雨中迷失方向,也讓雨天撐傘別有一番風景。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專賣手機的香港旺角先達廣場裡,復古的黑金剛手機是目前最熱門的商品。而這次的主角 VIP 007,不但螢幕位置「異於常人」,還融合 James Bond 的簽名以及十二星座圖案,毫無規則的設計保證讓你看到傻眼!

[文字、攝影/嚴恩基  整理/陳智賢  構圖/朱法奇]

螢幕放左邊有健康概念?

對岸的最新黑金剛手機 VIP 007,全身上下都以無俚頭為宗旨,從品牌名稱到機身設計方式,幾乎就是把各種毫無關聯的東西摻雜在一起,想要找到一處正常的地方都很困難。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天堂、GBC 電玩手機 1,500 款遊戲任你打!

任天堂 Wii 風靡全台,幾乎每個人都想要購買,但如果你最近為了買手機卻沒有多餘的財力購入 Wii 的話,可以考慮這款「世紀經典 1688」,它不但有 1500 多種任天堂遊戲可以玩,還附贈手把,讓你玩個天昏地暗!

[文字、攝影/許嘉偉 構圖/朱法奇]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以後想當蝴蝶
作者:陳真(人科靈長類、醫師、哲學家)
1999年春天,在劍橋三一學院「維根斯坦與馬克思」的研討會中,著名哲學家范光棣說:「哲學問題起源自三種異化──與大自然疏離;對他人陌生;對自我的存在感到困惑。」三種異化各有其哲學表現形式;但在我看來,這三種異化似乎又以自我異化最為根本,因為如果連對自己都感到陌生,世界與他人其實都已離你遠去。

但似乎還有一種異化尚未被普遍嚴肅看待,就是人與其他動物的隔絕。在一種「人為萬物之靈」的自我催眠下,人彷彿孤伶伶活在世上;當其他動物追趕跑跳於荒野草原、飛翔於天空,唯有人類困厄於電腦前,透過某種關鍵字,企圖破解達文西密碼,搜尋出路。

為了克服這些「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哲學家分頭尋找處方,但尋找了數千年,哲學之依然存在,證明焦慮一直還在。維根斯坦認為,這樣的尋找註定失敗,並非因為良藥難尋,而是因為這樣的藥根本不存在;藥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這樣一些哲學密碼根本不存在。維根斯坦說,哲學家就像小孩在地上亂塗鴉,然後問自己這是什麼東西,為之困惑。

一些後現代主義者把這解釋為一種意義上的虛無,彷彿萬物萬相來去皆空,因此幹什麼都行;但如果時空倒流,回到兩百年前的丹麥,有一個被維根斯坦推崇為聖徒的年輕人,在他瘋狂的寫作中,似乎找到了某種出路,他就是齊克果。齊克果說,人彷彿活在一種「老是不在家」(never at home)的困境,對自己感到陌生,無所適從,彷彿永遠在一片「陌生國土」上旅行,尋找回家的路;但這樣的痛苦其實不是壞事,齊克果說它是一種「跳板」,使人與萬物團圓,跳到上帝的懷抱。

維根斯坦式的哲學家總不喜歡「說那不可說的」,在我看來,對那「不可說的」指指點點似乎就是一種褻瀆、一種冒犯。維根斯坦說,「當我們還沒回到家之前,無法說出真理。」當我還在「陌生國土」上旅行,真理要從何說起?但若非說不可,我想到昨天電視上的一幕。中國大陸有對貧窮夫妻,生了五胞胎,在人們協助下,五胞胎如今已4歲,記者訪問其中一位小妹妹:長大後想當什麼?小妹妹害羞不語,幾經追問,小妹妹輕聲說道:「想當蝴蝶」。觀眾大笑,但小妹妹卻似乎根本不知道大人們在笑什麼。

小妹妹有一天會長大成人,她將發現,「當蝴蝶」似乎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這並不意味著夢想的終結。維根斯坦說,宗教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歷史事件,它既不真也不假,它超脫真假之上,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為這樣一種焦慮與夢想,「挪出一個特殊空間」。我相信,在這空間裡,我們能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當我們回到家,或?#92;會發現,家中不是只有人類,還有飛禽走獸和花草雲彩;在這「家園」中,「我長大後要當蝴蝶」難道只是個可笑的童真幻想?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5/13 16:50 記者:記者王晶文/台北報導

網路時代宅男多,想在愛情裡找到可以練好功夫的少林寺,或是談情說愛的化骨綿掌,是很多宅男的心聲。

老史一本書 炒「把妹學」

美國前年就出現了一本勁爆的把妹聖經,一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尼爾.史特勞斯,為了調查美加地區地下秘密網路把妹高手社群,自己經由向這些「現代唐璜」拜師學藝,走上由拙男變身型男之路。

史特勞斯將親身經歷寫成「把妹達人」 (The Game),結果這本外觀和聖經一樣的書,一出版不僅成為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第一名,更讓這些只用化名的「把妹達人」紛紛浮出檯面,把妹學成了兩性關係的另一種主流,不少把妹達人在世界各地開班授徒 (一堂把妹課動輒高達數萬台幣),形成一種特殊的次文化潮流。

有人求最高境界 出國深造

這本書的中文版前兩周也在台灣上市,出版社更打算舉辦一系列的把妹講座推廣把妹藝術,更有台灣把妹達人為了尋求更高的境界「出國深造」,遠赴加拿大參加大師級把妹課程,台灣的把妹文化,進入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階段。

歐吉桑變身 大明星接受專訪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牠們以吸盤攀爬在熱帶植物的葉片上


Blake De Pastino/謝勳輯譯

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島迅速消逝的森林調查時,發現一種足部、拇趾具有黏性吸盤的新種蝙蝠。該吸盤足蝠科的新品種叫Myzopoda schliemanni。牠們利用具黏著性的吸盤,攀爬在熱帶植物寬大的葉片上。目前科學界所知的另一種吸盤足蝠科蝙蝠,也同樣棲息在這非洲大島上。不過,新發現的品種只棲居在馬達加斯加島乾燥的西邊森林,舊品種只出現在東部較潮濕的林地。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開發各種方案,協助燃料電池車儲存氫氣,以行駛更長的距離。


撰文╱沙提亞派爾(Sunita Satyapal)、彼卓維契(John Petrovic)、湯瑪斯(George Thomas) 翻譯/甘錫安

1783年夏末,查理(Jacques Charles)做了一件驚人的大事。他將重量比空氣輕的氫氣充入表面塗佈橡膠的絲質袋子,並駕著這個氫氣球上升到1000公尺高空。他降落地面後沒過多久,嚇壞了的鄉下人就毀掉了這個氣球,但查理從此開啟了200多年來研究人員孜孜不倦的探索歷程:駕馭宇宙中最輕的元素——氫,將它的力量運用到運輸方面。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譯自2007年3月30日ENS西班牙,塞維亞報導;游珮綺、倪宏坤編譯;莫聞審校

歐洲第一個商業太陽能發電廠位於西班牙賽維亞。(照片來源:Abengoa)歐洲第一座商業太陽能發電廠3月30日在西班牙揭幕,該電廠位於塞維亞(Seville)南方25公里一座陽光充足的城市桑路卡拉馬尤(Sanlucar la Mayor),從2001年7月到2005年12月31日,費時4年多建造完成。

這座電廠的建置計畫稱為「PS10」計畫,應用了624個可移動的大型「日光反射器」鏡面,每個鏡面大小為120平方公尺,將陽光反射集中到115公尺高的集光塔,塔中有太陽能接收器與一組蒸氣渦輪,利用太陽能驅動輪機即可發電。

PS10是第一個將不同太陽能電廠建置於同一地區的計畫,並結合不同科技進行發電,預計至2013年,將生產300百萬瓦(MW)的電能。

PS10是世界第一座使用電塔科技的太陽熱能(solar thermoelectric)發電廠,且是為了商業使用而建造的;同地區的另一座塞維亞太陽光電廠(Sevilla PV),則是歐洲最大的「低集中型光電系統」光電廠。

整個桑路卡拉馬尤發電平台將在2013年完工,應用太陽能及其他發電技術,將生產足夠供應18萬戶家庭用電的需要,幾乎等同於塞維利亞所需的電量。

歐盟執委會能源執委皮耶巴爾格斯(Andris Piebalgs)說:「這些新技術讓追求企業競爭力、創造工作機會和成長的歐洲,有了和氣候變遷對抗並增加能源安全的新選擇」。

集中型的太陽能發電廠除了占用土地之外,少有對環境的影響,因為這不會導致環境污染物或產生溫室氣體。利用集中型太陽能發電廠提供較永續能源形式的潛力,仍有開發利用的空間。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 年 4 月 9 日

台南縣政府計畫於南科打造台灣第一座太陽能光電城,初期的5年將補助4,000戶安裝2 KW(千瓦)太陽能發電設施,每戶補助30萬元,這項計畫對國內太陽能產業是一大利多,包括茂迪、益通、台達電、奇美、及中國電器等太陽能及光電產業大廠都紛紛表達參與的興趣。

「陽光電城(solar city)」為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希望在國內日照時數較佳的地區,加強推廣裝設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利用我國擁有充沛日照的優勢,不但可減輕化石能源所帶來的污染負擔,也將提升能源的多元化與自主性,並帶動我國太陽光電科技產業的發展。

「南科太陽能光電城」計畫設於南科特定區的南科新市鎮一期,預定於5年內,每年興建800戶,總計4,000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每KW可補助15萬元,每戶補助2KW,相當於每戶30萬元,每年補助款總計2億4,000萬元,每年發電量為1,600KW,太陽能相關公共設施預計在今年完成。第一期興建完成後,包含公共設施在內,預估每年可節省發電量1,478萬度。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報告:一家生兩子上限

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 2007/05/07 14:30 記者:記者賴廷奇/編譯

全球暖化是各國都關切的議題,許多科學家努力尋找暖化的因素,英國有一項最新報告竟然指出,孩子多的家庭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一點都不亞於長途飛行的飛機或是駕駛大型休旅車,建議英國人民應該要少生孩子。

隨著全球溫度逐漸地上升,如何降低溫室效應是當前刻不容緩的議題,英國有一個「理想人口信託組織」日前發表一篇報告,指出養育太多的孩子會大大地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一點都不亞於巨無霸客機耗油的休旅車,或是不回收垃圾袋。

報告說,每一位孩子一年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一架客機從紐約到倫敦來回飛行620趟所產生的廢氣量,而該組織還指出每一個家庭少生一個孩子,產生的效應會遠遠超過許多事情全部加起來的效應,比如說不開燈。報告說,英國人最能夠幫地球的方式,就是少生一個孩子。

目前專家估計,2050年的世界人口將會從現在的66億增加到92億,報告認為,每一個家庭最多不要生超過兩個孩子,否則地球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浩劫。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前生物消失謎團


氣候與人類獵捕,可能同時影響了史前動物
●Narelle Towie/陳靜妍節譯

四萬五千年前人類出現時,澳洲的巨大生物逐漸滅絕,減少了百分之九十。由於過去缺乏人類抵達澳洲大陸前的資料,科學家一直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馳騁澳洲的史前巨型生物,究竟為何消失?

有些科學家認為,澳洲經歷上一次的冰河期時,這些動物無法適應寒冷、乾燥的氣候,因而滅絕。然而,新出土的化石證據顯示,這些史前生物過去生存的氣候與現在相似,在乾燥、開闊的平原活動,大多食用植物,顯然氣候變遷並非澳洲動物滅絕的主因。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黎兒  報導 

 

那一天日本的鈔票很可能會印上村上春樹的照片,這是一點也不開玩笑的事,因為日本的千圓鈔票人物是夏目漱石,而村上春樹其實是繼夏目之後日本最重要的作家,不僅四十歲一代及其之後的日本人都要讀春樹,而且正像漱石之後的作家都得經歷漱石一樣,春樹之後的年輕作家(即令不過小他幾歲而已)也都得經歷春樹,亦即春樹的作品是一道 必須通過之路,日本靜靜地、深深地和春樹的「我」發生共鳴而且一起變化。

春樹最近一年依然是在日本被討論最多的作家,主要是因為村上春樹寫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這本與現實社會有關作品,讓大家發現春樹是一開始便具有一些作家所未有的現實認識!當然因為春樹在此之前已寫過《地下鐵事件》,因此春樹的變化並不突兀,認為「神」作品本身是背負著一些魑魅魍魎的詭異之氣而朝著光明之處想要前進,春樹本人也因此而踏出新的靜悄悄但又值得敬畏的一步。

春樹描寫阪神震災後的「社會」,多少讓一些文學評論家無法釋然,但是最後大家都一致認為對春樹的變化是與神的孩子們對「新的結局」是一樣可喜的,正如 1755 年,侵襲葡萄牙里斯本的大地震之後,歐洲的知識分子的思考也發生變化,如法國啟蒙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的伏爾泰,他便強烈主張「不再只是嗟嘆世界的悲慘,而是必須為眼前的課題而勞動」,以及「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耕作我們的田地」,啟蒙了文學界及思想界。

阪神出身的春樹,除了寫著與導演大森一樹共有的蘆屋市特殊文化的《聽風的歌》(春樹的作品唯一搬上銀幕的)之外,春樹本人及親人朋友當然也體驗了地震,這次的地震是將原本潛藏於春樹心中而未曾想表現過的「陰闇」的部分具象化,春樹是將地震完全當作精神、內在的問題來捕捉。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論  ■陳保朱

 

報導 

 

小時後家裡有一台古老的唱盤,我很喜歡看著唱片緩緩地旋轉出樂音,循著淺淺的溝槽往中心滑去,一直到唱片播完之後,唱針會一直在中心打著轉,除非有人起身換張片或是移開針頭,不然唱針會宿命性地一直一直在最後一圈打轉兒。如果我們從遠端觀看村上春樹這二十年漫長的寫作生涯,不也就像是聆聽一張古老的LP黑膠唱片,隨著唱針緩緩地向中心滑去,然後,無盡地旋轉……

 

◎村上如何創造了神話?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論  ■賴明珠

 

村上春樹,19491月生於日本兵庫縣,從小長在神戶——一個富於異國色彩而開放的港都。他唸早稻田大學戲劇系時,正是鬧學潮的時代,很少上課,卻熱衷於看電影,大學唸了7年才畢業(日本大學最長可唸八年,學生為了打工或貪戀東京的生活,唸58年才返鄉就業的大有人在)。畢業後在東京國分寺(後來在千馱谷)開爵士樂咖啡廳,平時喜歡讀美國小說,也翻譯一些美國現代作家的作品,稱得上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咖啡廳老闆。過了十年的「空白青春」,村上春樹在30歲才推出第一部創作小說《聽風的歌》,這作品為他贏得1979年的群像新人獎。接著推出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又獲得野間文藝新人獎。1985年則以《世界末日與奇幻異境》獲得谷崎潤一郎獎,這部作品和百歲女作家野上彌生子的最後鉅作《森林》並列該年度最受矚目的純文學作品。

 

和魂洋裝的恬淡文士

 

村上春樹雖是當今文壇的大紅人,但他幾乎不與文壇交往,不愛熱鬧、不愛上電視,每天早起晨跑,和夫人與貓過著恬淡的日子。他這種孤獨、頑固而自愛的文士作風,反而成為他受歡迎的另一個因素。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村上春樹與電影的夢幻關係 編輯/葉桑

 

這一期來和大家聊聊村上作品與電影的微妙互動。關於「村上小說搬上銀幕」這個話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提起,原因是哪有暢銷原著不拍成電影的?而疑問是為何村上的作品這麼難以影像化?

 

談到村上作品與電影的關係,一般能舉例的大概都不出《聽風的歌》、《情書》和《夏天情書》這三部。先說《聽風的歌》,這是迄今唯一根據村上原著改編的電影,時間是1981年底,導演大森一樹其實還算滿有份量的,拍過的名作不少,像是動畫《看見風的少年》、很偶像劇的《大失戀》、以及《銀河鐵道~宮澤賢治物語》等都是。在這部片中飾演「我」的是老牌演員小林薰,電影本身還滿中規中矩的,只是票房不怎麼樣,評價也不怎麼樣,和村上的小說相比就更不怎麼樣了。

 

其次是那部豐川悅司和中山美穗共演的賣錢電影《情書》。會和村上春樹扯上邊,理由是導演岩井俊二曾經在接受訪問時透露,《情書》的靈感來自《挪威的森林》,而片中的主角藤井樹、博子和秋葉,即是小說裡頭木月、直子和渡邊三人的化身。這部電影在台灣超級轟動,「哈日」風潮也因此更上層樓。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  ■劉黎兒

 

台灣人愛村上春樹、韓國人愛村上春樹、俄國人愛村上春樹、美國人愛村上春樹,日本人則愈來愈愛村上春樹,因為村上春樹也愈來愈愛日本。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寫作驅魔──

                

讀村上春樹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上) /楊照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出版時,不管是日本或台灣的媒體談起這本書,都說是「村上春樹寫了一本關於地震的小說」。

這樣的說明不能算錯。的確,這本小說集裡一共六篇作品,裡面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到了阪神大地震。對於親歷了那場地震的日本,或是也遭受過九二一地震襲擊的台灣社會,會先讀到有關地震的印象,毋寧是滿自然的。

 

可是重點在:村上春樹到底用什麼態度什麼方法來書寫地震?地震在這六個故事裡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或者換一個方法問:地震對村上春樹究竟具有怎樣的存在的或思考上的意義?如果說《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是一個答案,我們能不能從這個答案反推出干擾、困惑著村上春樹的究竟是什麼?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村上春樹

 

我開始寫小說已經是超過二十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會拿起我的書來讀的,大多是從二十歲代到三十歲代的年輕世代。那麼現在,若要問是什麼樣的人在讀我寫的小說呢,還是同樣年代的年輕世代。我有三年左右的期間在網路上擁有自己的網站(現在因為忙碌而暫時中斷),跟許多讀者交流過,寄信到網站來的大半是二十歲代到三十歲代的人。當然也有不少十幾歲的讀者,也有六十幾歲的讀者。不過讀者的核心年齡層,在這二十年之間我想可以說幾乎沒有改變。

 

這個事實讓我覺得有一點不可思議。換句話說,我的小說讀者的核心層大約往下移動了整整一個世代。就像搭乘一部巨大的電梯下降一層樓一般。更具體說,就是非常多讀者寫道「我從母親的書架上拿來一讀立刻就喜歡上了」,或「因為學校老師的推薦我讀過後覺得很有趣」。或者也有這類的來信「我自己找到中意的書讀著之間,竟發現我父親也讀過同樣的書,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我以為自己跟父親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共通項目」。(我自己本身或許正屬於和這些父母親與老師相同的年代)。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肇始,一個生命的誕生,多半受到喜悅地迎接與呵護,也象徵一個新的希望與開展。然而,也有的是一來到世間,非但未受歡迎與祝福,還飽受摧殘。佛家強調生命的根源是來自心識,其維繫力量是一切因緣業力所感召,生命就在業緣中來去,並不只有今生今世,而是不斷地生死相續。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古今中外東西方諸多哲人,也深層地探索。東方儒家以現世、積極的心境看待生命,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死固然為必經之途,但生而為人更應善盡本分,是故大倡孝悌仁義的理念,教導大眾如何學做人。莊子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一言以蔽之,生死是極其自然不過的事,人應處之而安然自在。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照機王 K800i,不理 Nokia 以五百萬畫素的 N95 挑戰,只是將軟、硬體小升級,就成了更美更強的 K810i。K810i 加入了 Photo Fix 相片修正功能及更多的拍照功能鍵,我們派 Nikon L4 挑戰 K810i,大量試拍看看誰最高明!

[文字、攝影/嚴恩基 整理/胡皓勛 構圖/朱法奇]

小改款 售價微升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