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好書分享&新奇知識 (6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解開腦中的結

  在現代造影技術的協助之下,神經科學證實了一些心理症狀是神經線路連結的異常所造成的。這促使精神科醫生重 新思考精神疾病的成因。
撰文╱英塞爾(Thomas R. Insel)翻譯∕涂可欣

重點提要
■許多精神疾病並沒有明顯的腦部損傷,長久以來,人們認為這些病症完全源自心理問題。
■神經造影研究發現,許多精神病患的大腦認知處理神經線路活動異常,讓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生理異常造成的心理症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身有術的蚯蚓

  無論切頭或去尾,蚯蚓都有機會長成新的個體,但如果切成多段,也會長成數條蚯蚓嗎?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教授 陳俊宏

不久前,網路流傳一則趣味漫畫,將蚯蚓身體切成 2 段,可以變成 2 條蚯蚓一起下棋,切 4 段就可再生出 4 條蚯蚓打麻將……。故事雖然有點誇張,不過蚯蚓具有再生能力卻是事實,蚯蚓體節斷裂後,不論是缺頭或去尾,都有可能長成有頭有尾的個體。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亞特蘭大 遇見智慧機器人

 口述、攝影/盧家慶 整理/編輯部

4月中旬,來到綠意盎然、被譽為樹城(City of trees)的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Atlanta),參與學術領域最知名、今年已邁入第28屆的CHI(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研討會,這場為期5天的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成果展示,吸引了來自全球各研究機構、學校單位與科技公司等單位前往與會,現場人數累積高達2,000名專家學者參加。
1861年的亞特蘭大,由於南北戰爭而脫離美國聯邦,但在1870年獲准重新加入聯邦,成為其中一州之後,短時間內迅速重建,如今成為現代許多知名企業建 設總部的聚集地,耳熟能詳的有可口可樂、聯邦快遞、達美航空,以及南方貝爾等上百家公司。亞特蘭大也曾於1996年成功舉辦第2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座落於市中心的奧運百年公園(Centennial Olympic Park)早已成為國際觀光客必遊的景點之一。

人機介面回歸使用者本位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生態學教授Dickson D. Despommier 自足循環生態系統 創造綠色城

 文/林立綺(台北—紐約 越洋採訪) 照片提供/?Dickson D. Despommier

想像一下,未來的都市中,有一棟一棟充滿了農作物的「綠建築」,而餐廳、醫院、學校中所提供的餐飲,都來自於位在都市中的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的農作物。都市中也將沒有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廢氣,因為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都是垂直農場經過精密運算生產出來的生質柴油;都市中的廢水,透過 垂直農場植物的自淨系統,都成了可以飲用的乾淨水。擁擠悶熱的城市,成了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這不是電影中的理想世界,而是即將實現的場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生態學教授Dickson D. Despommier 和學生所共同發想出的垂直農場,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興建垂直農場原型的計畫,在可預見的未來,垂直農場將為全世界不可避免的都市化發展,帶來全新的綠 色及節能展望。以下是專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生態學教授Dickson D. Despommier 的內容。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IT與策略結合以達成目標,是歐巴馬贏得總統選戰的重要關鍵


征服領導──
歐巴馬成功的10個習慣


雪兒‧琳恩(Shel Leanne)/著
吳書榆/譯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人都是基地台--隨意無線網路

  由手機等行動裝置相互連結而成的無線隨意網路,讓我們再也不需要龐大的基地台,也不必再擔心停電造成通訊中 斷。

撰文/Michelle Effros、Andrea Goldsmith、Muriel Medard翻譯/王怡文

重點提要
■隨意網路不需要固定的網路基礎設施,而是靠各個裝置互相連結成網路,以接力的方式傳遞資訊。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松露的秘密生活

  松露是美食家眼中的頂級食材,每公斤售價可高達數千美元,不過對於生態環境而言,生長在泥土中的松露扮演了 更重要的角色。
撰文╱崔普(James M. Trappe)、克拉瑞吉(Andrew W. Claridge)
翻譯╱林慧珍

重點提要
■出現在餐館菜單及頂級食材店的松露,只佔世界上所有松露種類的一小部份。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物聯網掌握大自然環境的變化 ─PermaSense Project

[文/FIND研究員:高佑嘉]

PermaSense Project於2006年時啟動,參與計畫的研究團隊包括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成員包含電腦與網路工程、地理與資訊科學等領域的專家。該計畫將物聯網中的無線感知網路技術(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應用於長期監測瑞士阿爾卑斯山(Alpine)的岩床地質情況,所蒐集到的數據資料除可作為自然環境研究的參考外,經過分析後的資訊也可以作為提 前掌握山崩、落石等天然災害的事前警訊,該計畫有兩項主要目的:

(一) 設置無線感知網路來測量偏遠與惡劣地區的環境情況。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甩開悶濕感的吸濕排汗衫

  滿身大汗時,再也不用擔心衣物吸飽汗水後會帶來悶濕感,因為現在有一種吸濕排汗衫,能於短時間內做到單向排 汗,把水份與皮膚隔開,讓身體保持乾爽舒適。

文/楊嘉慧
審稿/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副主任 尹承達

在衣服機能越來越講究的現在,運動休閒服製造商紛紛推出「吸濕排汗衫」,強調使用者在恣意揮灑汗水後,衣服能在短時間內讓汗水蒸發,使人體保持乾爽。吸濕 排汗衫是一種具有良好吸水性、排水性及隔濕效果的衣物,它運用了一些物理方法,讓衣物纖維同時兼具了極佳的吸水及排濕功能。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暗能量

  在我們發呆恍神時,大腦中有一些區域卻依然活躍,那裡可能藏著了解神經疾病、甚至意識本質的關鍵線索。
撰文╱賴可(Marcus E. Raichle)翻譯╱涂可欣

重點提要
■神經科學家一直以為,當人們在休息時,大腦內的神經線路處於關閉的狀態。
■然而造影實驗卻顯示,腦部在休息時仍有持續的背景活動。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鹿林彗星認識彗尾

  鹿林彗星於2007年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發現,為第一顆台灣命名的彗星。這顆彗星相當特別,它拖著一 條綠色離子尾,與一般常見的藍色離子尾相當不同。

文/楊嘉慧
審稿/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文屏

今年上半年,最耀眼的彗星莫過於鹿林彗星,因為它來自太陽系外圍的歐特雲(Oort cloud)(註),若軌道呈雙曲線,這會是它唯一一次造訪太陽系內部;而且相較於其它來自歐特雲的彗星,它算是非常接近地球的一個,近地點約只有 0.41 天文單位(相當於 6100 萬公里),使得不少天文專家日以繼夜守著它,也捕捉到難得一見的彗尾斷裂、長時間「反向」彗尾等景象。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該換車囉!

  現代的汽車已經和10年前截然不同了,趕快換一部更省油、更安全,當然也更拉風的新車吧!
撰文∕周坤毅

重點提要
■新車不只是更拉風而已,流線型的外表可降低風阻,減少耗油;車體也設計得更為安全。
■主動式安全系統可讓駕駛人在意外發生前,在最短的距離內將車輛煞停,或是在緊急狀況發生時避免車輛失控。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入16奈米世代--一步到位

  摩爾定律預測,2015年16奈米的電晶體將邁入量產,然而16奈米目前卻有著難以突破的瓶頸。國家奈米元 件實驗室研發的創新技術,讓整個微影製程縮減為只需一個步驟就可以完成,而且不需光罩、光阻,可大幅省下製程成本。
撰文∕郭雅欣

重點提要
■電晶體的研發走進16奈米世代後,現有的微影技術已不再適用,需要全新的技術。目前競爭中的技術包括極紫外光與電子束,但兩者都有著難以解決的問題,勝 負仍未分曉。
■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研發的「奈米噴印成像技術」,將微影製程縮減到只剩一個步驟,線寬更小,又不需光罩、光阻,極具發展潛力。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屋螞蟻覓食記

  家屋螞蟻要在人類地盤生存並不簡單。人類的居住環境,濕度通常比野外低許多,而且食物常是隨機出現,家屋螞 蟻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與人類同居?
文/黃尚偉、楊嘉慧
審稿/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林宗岐

螞蟻是與人類接觸頻繁的昆蟲,人們常因為牠們霸佔食物而傷透腦筋。這群和人類住在一起的「室友」統稱家屋螞蟻,在目前已命名約 1 萬 2000 種螞蟻中,家屋螞蟻不到 20 種。種類稀少的主因是人類塑造的環境濕度比起野地少了約六至八成,食物源往往隨機出現,因此在人類地盤中生存的家屋螞蟻都要能夠耐旱,也必定是對食物來者 不拒的雜食者。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人不自覺說YES的交涉力

* 作者:小前俊哉
* 譯者:張萍
* 出版社:世茂
*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28日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轉變的驚人秘密:用NLP擺脫恐懼、度過難關、達成夢想 Get the Life You Want: The Secrets to Quick and Lasting Life Change with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請務必要讀這本書。本書會改變你的一生。」 ──保羅.麥肯納博士
  ★自我轉變領域大師、NLP之父40年代表作

  NLP,不是理念、意識型態或宗教信仰;
  NLP,沒有你的參與,就無法達成任何事。

  是的,主角就是你。你可以用NLP自我轉變,讓自己更真、更善、更美。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角尋蹤:灰面鵟鷹萬里遷移之謎

每年春天,台灣上空有2~3萬隻灰面鵟鷹過境,牠們準備飛往哪裡去?
利用衛星系統追蹤五隻「海角鵟鷹」,終於揭開了牠們遷移路徑與繁殖地之謎。

撰文∕林文宏

每年3月,台灣上空會密集出現過境的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俗稱灰面鷲),牠們剛結束在東南亞的度冬旅程,準備返回北方的繁殖地,繼續生命之旅。
「遷移」是許多鳥類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歷程,科學家估計,每年全世界大約有500億隻鳥類進行遷移。其中,許多北方的鳥類於秋季飛往南方度冬,隔年春季再回 到北方繁殖,這種南北規律季移是最常見的遷移模式。然而,每種鳥都有特定的遷移路徑,我們若不費心去探索,除了知道牠們「南來北往」外,對於細節則一無所 知。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蟲癭──昆蟲操控植物蓋的秘密基地

榕樹上很容易見到有大片斑點的折半葉片,剝開後有小蟲藏身其中,這是薊馬造的蟲癭。蟲癭是昆蟲刺激植物後,產生的不正常組織,它能為昆蟲提供許多好處,甚至讓其他生物進入共享資源。

文/楊嘉慧
審稿/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 楊曼妙、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王琄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助理教授 曾喜育

在植物的根、莖、葉、芽、果實上,有時會出現狀如珊瑚、圓球或水滴等形態與植物本身不同的突起,裡頭住了昆蟲,這些不正常突起稱為「蟲癭」,是昆蟲(即 「造癭昆蟲」)注入刺激植物生長的激素等物質,引起植物異常增生的結果。蟲癭能提供昆蟲幼蟲良好的成長環境,其形成時間隨昆蟲種類而不同,不論草本或木 本、水生或陸生植物,幾乎都可以發現蟲癭。在台灣,較容易找到蟲癭的植物有樟科、殼斗科、桑科等。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竹山鎮紫南宮 投資名人何麗玲特愛借還「發財金」

雖說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但有時也需要些運氣與保佑,即使是已經功成名就的名人或企業家,除了靠自己,也多少都會請求神明庇佑,尤其財神廟更是大家必求之所!

■文.高永謀 攝影.鄭暐琪、汪志宏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因此不只普羅小民、受薪階級喜歡拜財神,日進斗金的名人、企業家,只要不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也都十分熱中到財神廟參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奈米細菌非細菌!

奈米細菌一度被認定是最小的病菌,現在卻證實是種奇異的物質。它們的確能影響健康,只不過跟原先想的不一樣。

撰文╱楊定一、馬奕安(Jan Martel)翻譯╱林雅玲

重點提要
■發現奈米尺度大小細菌的宣言,造成了各界的震驚與興奮,因為這種生物體小到幾乎不可能是活著的。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