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工作為何要叫我做?」、「這根本是沒有意義的工作」……面對討厭的工作,與其抱怨不停,不妨學習聰明的拒絕方法或接招技巧,再看情況靈活運用。

拒絕討厭的工作,並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更專心從事真正該做的重要工作上。為了自己、也為了公司,作為一個上班族就該學習如何拒絕。就算是無法拒絕,也要在自己容許的條件下接受任務。

要拒絕討厭的工作,就得從探究討厭工作的原因著手。日經《上班族》雜誌(Associe)特別訪問了多位專家達人,告訴你實用的判斷重點。

分清楚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所謂討厭的工作,不完全是主觀的判斷,為了團隊目標,常常必須去做自己不太喜歡的工作,但這是你應該做的,也無法推辭。

只要是自己想做且應該要做的事情,或是不想做但卻是應該要做的、或對公司來講是重要的事情,就不該拒絕。

但有時候,可能是別人臨時請求你幫忙,或把自己該做的事情推託給你,如果因此將嚴重影響你完成真正重要的工作,這時就該拒絕。或者,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該和對方溝通是否可以延緩,或由更適合的人來處理。

面對無理要求有兩種方法。一為「拒絕」,優點是可專心做想做的工作,缺點為若一直拒絕,會被同事認為自私,影響團隊工作。但若「接受」,好處是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擴展自己的視野,壞處是一直在做討厭的工作,對工作的熱情也會漸減。先瞭解拒絕或接受的好壞處後,再來思考什麼是最恰當的做法。

拒絕不了,就改變心態。面對怎樣也無法拒絕的工作,有3個對應方法:

忍耐:但是,小心會有不滿的壓力。
逃避:比如說辭職等,但可能會有經濟的壓力。

當作自我成長的機會:學習如何讓自己精神穩定,下次面對相同狀況時可以懂得拒絕。

練習11種拒絕的技巧
事實上,拒絕技巧也需要練習,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讓對方不愉快、也不要起衝突。

1.委婉說出拒絕的理由

你不需要一口就回絕對方,可以先向對方表達你希望幫忙的意願,但因為一些私人的因素無法幫忙。

例如:「我真的希望可以幫你,但是因為……所以很抱歉,這次無法幫上忙。」

坦白說出拒絕的理由,讓對方瞭解你的難處,對方不僅不會再勉強你,同時也維持了彼此關係,不至於讓對方感覺你是個不合作的工作夥伴。

2.先架設好拒絕防線

自己先訂好規則、且是大夥都可以理解的原因。比如說:「每週三和週五晚上我要去看牙醫」,這樣就可以杜絕突如其來的拜託。如果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就可以愉悅地接受,然後告訴對方:「只有這一次!」等話。

3.說明自己無法勝任並推薦他人

如果是自己無法勝任的工作,就要清楚向對方解釋清楚,以免最後搞砸了一切:「這個工作超過我的能力範圍,可否請有經驗的某某某來接手?」

如果對方仍強人所難,就必須把可能的後果一一說清楚。畢竟你必須考慮到最後有可能無法如期完成的風險,沒有事先溝通清楚,之後就很難釐清彼此的責任。若對方似乎沒有承擔責任的意願,就不該輕率答應對方。

4.凡事適可而止

如果你不懂得拒絕,別人可能會誤以為你都無所謂,什麼事情都願意幫忙,最後可能做了太多原本不屬於你分內的工作,而耽誤了真正該做、而且重要的工作。

每個人的工作責任範圍必須劃分清楚,偶爾一兩次的幫忙是可以,但如果你發覺對方一直將自己該做的事情丟給你做,就要適時反映,是不是對方的工作量真的太大?是否需要找主管討論,調整工作內容?

5.讓別人看到事情的難度

很多工作只有實際執行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複雜與困難,其他人只看到你順利完成,卻不知道你花費了多少的心力,以為事情可以很輕鬆地完成。

達成目標固然重要,但也應該讓其他人瞭解過程中曾經遭遇哪些難題、你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如何在時間壓力下完成。讓其他人瞭解完成任何工作並非如此簡單,日後也比較不會隨便開口要求你幫忙,至少不會做出太無理的要求。

6.問對方「為何找我?」

不論是怎樣的工作,只要是被指派的工作就該找尋為何要選自己的理由。如果你也想不出原因來,不妨直接問對方:「為何找我?」如果對方也答不出所以然,就表示這工作誰都可以做。若是如此,不妨建議:「既然這工作也不是一定要我做,那可以大家輪著做!」

7.不要答應得太快

若最後還是得接受這些討厭工作時,可別讓人認為你是個容易答應要求的人。別人說什麼時候完成,你就二話不說地答應。最後多留些彈性空間,例如:「啊?可是現在有點不行,晚一點可以嗎?」因為若讓人覺得你很容易答應請託,拜託的人還不見得會特別感謝你。

8.尋找替代方案

就算要接受討厭的任務,也不必完全聽對方的要求。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議案,比方說可以另外加入有經驗的人、或是好朋友一起來做,或是延長工作期限、減少工作量等。

9.既然要做,就轉換心情愉快接受

最後若還是要接下討厭的任務,不妨樂觀的認為,現在這苦差事也許對未來會有幫助,盡量往好的方面想。

因為工作本身就會包含很多雜事,不妨將自己變成清除雜事的高手,快速處理掉這些煩事,再專心於自己想做、該做的工作。

不過,所有正向思考的大前提是要身體健康。而且,不要對工作抱持太完美主義,否則當只要稍感受到壓力時,就連平常沒問題的工作,也都有可都會變得討厭起來。

10.為團隊發展著想

有時候對方可能沒想太多,很自然就把工作交給你,但就組織整體而言,或許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其他人。

「我是可以做,但若是一直是我做的話,只有我懂得這工作,這樣對公司好嗎?公司不是要求一視同仁嗎?這一次要不要換別人做看看?」「若是換別人做,也許會有更好的成果,這樣對上司、對公司都是好的。」

11.表達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

不妨對外表示自己喜歡做怎樣的工作,對怎樣的事情感到興趣。這樣你就有可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如果你還具有某項特殊專門技能,或者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喜歡的工作自然就會源源而來。當日後出現類似的機會時,你的主管或同事馬上會想到你。

在職場上,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如果是太過無理的要求或是有更適合的人來做,就應該適當地表達出來,理性地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不可不知職場叢林法則

在職場,誰是最後的贏家,誰哭或誰笑,不到最後關頭,沒有定調。記得多充實自我,再懂一點點複雜的人際關係訣竅,保證你最後一定成功地笑。(本報內容摘錄自《不可不知的職場叢林法則》一書,大都會文化出版)

不可不知的職場叢林法則

退的學問

在都會區開車,常會在窄巷和別的車子「狹路相逢」,按照開車人一般有的默契,先進巷子或車先到中間線的有不必後退的「權利」,雖然如此,若對方後退不方便,也有人會主動放棄「免後退」的權利。誰進誰退,全憑開車人的默契和「心甘情願」。不過也有漠視開車權利,甚至步步相逼的,面對這種態度惡劣的開車人,也只能退之大吉了!否則就有吵起來,甚至打起來的可能。

其實在這個社會裡,「退」也是一種求生存的妙招,它在人際互動上產生的效果有時巨大得超乎人們的想像。

我並不主張人們凡事皆退,固然「退」有其作用,但凡事皆退卻會塑造出一種退縮怯懦的性格,而缺乏與人交鋒的戰鬥性格;雖然可以保全自己,但也會喪失很多機會!因此,「退」是一種手段與權宜,而不是目的與逃避,這是採取退的動作的人必須有的認知。那麼如何退呢?

首先,我們要瞭解「退」的意義與目的。一般來說,「退」有以下幾種目的:

1、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退」只是為了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或騰出一些空間。好比兩車相逢,有時必須自己先退以讓來車,自己才有前進的可能,或是前進無路,只好後退另走他途。這種退,純粹是技術考慮。

2、保存實力:
也就是說,正面對戰已無取勝可能,而且將耗損自己實力時,知此則可退,以補充戰力。

3、誘敵深入:
也就是說,「退」只是一種手段,主要是使對手進入一個對他不利但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但要追得不讓對手起疑,還須講究一點技巧。

4、以退為進:
「退」是一種手段,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交換,更是一種條件!因此退也可以換取另一種形式的補償。所以在某種情況下,退就是進;若能「退二進三」;那麼退便能獲得更大的效益。

「退」,大有學問,能妥善運用必有大的獲益;倒是當你看到對手進時,必須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誤認為這是你的勝利,因而得意忘形。這種誤判所導致的失敗常常是措手不及,想都想不到的!

黏土心態

國外一位政治犯被關了二十幾年,出獄後接受記者的訪問。記者問他是怎麼度過這二十幾年的,這位堅毅的政治犯說:「我把自己變成橡皮泥,你可以捶我撞我,捏我拉我,我會變形,可是黏土依然存在。換句話說,環境再怎麼折磨我、打擊我,我的外在會隨著改變,但我的內心依然不變,我就是我!」在社會裡,再也沒有比這更偉大的適應哲學了。

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遭遇困境,有些困境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困境卻讓人感到茫然與絕望,不知何時黎明才會來到。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嚴苛的環境中滅頂,喪失自己;也有人採取用剛烈的手段,以硬碰硬,結果也喪失了自己,真正能改變環境的並不多!因此在困境時有「黏土」的柔軟就十分必要了。

這可分兩方面來談──

1、面對物質的困境時:
你可以去做你平時看不起或不十分願意做的事。例如你失業了,可是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為了生活,擺地攤、挑磚塊、當跑龍套等,都是可以做的。這是「黏土」的變形——雖然工作形態改變,但壯志與抱負、堅持並未磨損變質,也就是外形變本質不變,很多落難的英雄其實都是如此!

2、面對人為的困境時:
你必須在這種種無法違抗的人為力量下,做他們要你做的事。可能很卑賤、很委屈自己,但這只是肉體上的屈服,你的意志並未屈服,你的原則並未改變,這也是外形變而本質不變!像有些偉大人物遭到冤獄或陷害時,用的都是這種方法;他們甚至可能裝瘋賣傻,但是他們比誰都清醒!

也許有人會認為,做一團「黏土」太沒志氣。

看起來的確如此,可是當無力改變環境時,也只能儘量保持「我」的存在,否則「我」消失了,還能談什麼理想與抱負呢?一個鐵錘下來,石頭會碎裂,可是黏土卻吸納了:鐵錘的力量,不但沒有碎裂,反而還包住了鐵錘,這種力量,才是最可畏的啊!

也許你尚未遭到困境,不過人際關係上多多少少也會遭到一些不愉快,那麼,做一塊黏土吧,讓其他人感受到你的柔軟、你的吸納與包容,千萬不要做一個石頭,黏土可以變回原形,可是石頭裂了,就再也補不回了。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只是賺錢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
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

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

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原則2: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慼,何妨就換工作?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公司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的機會。

原則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

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

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

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

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超同意這點的)

原則5: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

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

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生活中抽離出來。
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

原則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

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

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實際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

原則7:賺錢與責任不一定要扯上關係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工作成果公司滿意,願意付錢,你已經盡到了工作的責任。

至於影響面更大更深遠的偉大擘畫以及相關的重責大任,沒有必要由我們來肩負任。

記住,從現在開始,工作的本身只具有經濟層面的意義。

原則8:工作有價,市場定高低

工作是為獲取金錢報酬,該拿多少錢,應該按工作成果值為少錢來論斷,要記得和NBA的自由球員一樣,你的價值是根據市場對你擁有的技能及工作成果的評斷, 而不是公司的預算和依資歷敘薪。

請記得只以經濟層面的意義看待工作,除了金錢以外的其他收穫,都可以從生活中獲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只是賺錢!"

 

金科玉言:

試金可以用火,試女人可以用金,試男人可以用女人。
男人要有錢,和誰都有緣。

親人之間,談到錢就傷感情;情人之間,談到感情就傷錢。

我們產生一點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糞土變黃金,我希望她視黃金如糞土!

顧客不是上帝,顧客只是上當。

沒錢的時候,老婆兼秘書而有錢的時候,秘書兼老婆。

有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沒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沒錢。

好好活著,因為我們會死很久很久。

話說出去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說出去之後你便成了話的奴隸。

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人幹點好事兒總想讓鬼神知道,幹點壞事兒總以為鬼神不知道,
我們太讓鬼神為難了。

如果有錢也是一種錯,那我情願一錯再錯。

女人喜歡有安全感的男人;男人卻往往被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吸引。

不吃飯的女人這世上也許還有好多好多個,
不吃醋的女人卻連一個也沒有。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

毀滅友情的方式有許多,最徹底的一種是借錢。

這輩子的願望

來源:網路流傳
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讓我們看看一位加爾各答小朋友的願望:

我這一輩子,只有一個願望,走進一間有屋頂的房間,睡在一張有床單的床上。

為甚麼我要有這種願望呢?因為我是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小乞丐,我生下來不久,爸爸就去世了,我和媽媽相依為命,我們都是乞丐,住在一條小街上,爸爸去世以前,在街上弄到一塊木板,爸爸在木板上加了一塊塑膠布,木板斜靠在牆上,晚上兩人擠進去睡覺。下大雨的時候,我們仍然會被淋溼。可是我們已經是幸運的了,有的小孩子更可憐,他們沒有木板可以擋掉一部份的風雨,每天晚上完全露宿街頭,一下雨,就要四處找一個地方躲雨,弄得不好,還會被人趕。

媽媽告訴我,爸媽過去也有屋子住的,爸爸是個農人,可是接二連三的壞收成,爸爸先是失去了牛,然後失去了那一塊地,最後將唯一的小屋子也賣掉,換成了錢步行到加爾各答來,不久我哥哥和姊姊陸續死去。爸爸做各種苦工,我生下以後,爸爸病死,媽媽只好求乞為生,我長大了以後也學會了求乞。

我運氣很好,可以在歐貝利爾大旅館前面求乞,這是加爾各答最大的旅館,門口的人行道極寬,上面有頂,沿街有極粗的白色柱子,整個旅館當然也是白色的,漂亮極了。雖然旅館客人喜歡坐汽車進出,還是有不少旅客會出來走走,因為沿街有些賣書報的攤子,他們來買報紙,我就趁機上前去求乞,我發現東方面孔的旅客特別慷慨,我們乞丐一天通常可以要到十個盧比(五角美金),有一次一位東方的旅客給了我五十塊盧比。

可是媽媽也離我去了。三個月前,她病了,越病越嚴重,我用我們所有的錢設法買些好的食物給她吃,也沒有用。最後她告訴我,德蕾莎修女創立了一個垂死之家,她如果能被人送到那裡去,會有人照顧她,也可能會好,如果病好了,她會回來找我。她要我扶著她在夜晚走到大街去,然後躺下,我偷偷躲在一棵樹後面,果真看到有人發現了媽媽,也發現她病重,立刻攔下了一部計程車,一開始計程車司機好像不肯載媽媽,看她太髒了吧,說了一堆好話以後,它終於肯去『加里加神廟』,這是德蕾莎修女辦的垂死之家。

可是媽媽從來沒有回來,我知道她一定已經去世了。惟一使我感到安慰的是她去世以前一定有修女們照顧她。我呢?我感到孤獨極了,除了說「我沒有爸爸,我沒有媽媽,可憐可憐我吧!」這句話之外,我什麼話都沒有機會說。每天晚上買一團飯吃,賣飯的人也懶得和我說話。就因為我感到孤獨,我和我附近的一隻小老鼠變成了好朋友,我每天準備一些飯粒餵它,它會來咬我的手,我會索性將它抓起來放在手上親親它,晚上它甚至會和我睡在一起。

忽然,街上來了一大批人,向四週噴藥,那天晚上,小老鼠就不出現了,它到那裡去了?我無從知道,也很難過。它是惟一的朋友,可是他又不見了。第二天,我知道我病了,白天我該到旅館去求乞的,可是我難過得吃不消,中午就回來睡著了。而且我還吐了一次。下午,來了一些帶口罩的人,他們將我抬上了一輛車子,車子裡大多數好都是病重的乞丐,我雖然生病,可是因為第一次坐汽車,興奮得不得了,一直對著窗外看,我發現我們已離開了加爾各答,到了鄉下,我想起媽媽告訴我爸媽過去住鄉下,真可惜,我們當年如果留著那塊地就好了。

我們被送進了一間大房子,有人來替每一位抽了血,有幾位立刻被送走了,多數都留了下來,我有生第一次有人來替我洗澡、剪指甲、洗頭髮,感到好舒服,可是我被強迫帶上口罩。最令我高興的是我終於走進了有屋頂的房子,睡在一張床上,而且也有人送飯給我吃,可惜我病了,不然這豈不是太好了。

令我不懂的是為什麼他們對我這樣好,也不懂為什麼他們不讓我們離開房間,有一次我感到體力還可以,乘門口警衛不在,偷溜到走廊上去看屋外的院子,立刻被警衛抓了回來,幾乎要打我,我更不懂的是他們為什麼人人都帶口罩、帶手套,也從不和我們講一句話,我是個小乞丐,沒有問人的習慣,何況我又病了,也沒有力氣問。

晚上,外面風大雨大,我睡在床上,雖然身體因病而很不舒服,卻有一種無比幸福的感覺,我知道風雨這次淋不到我了。可是我的病越來越重,我不是惟一病重的一位,隔壁的一位已經去世了,有人將他用白布包起來,抬了出去。他們輕手輕腳地做事,就怕打擾了我們。

每次醫生來看我的病情,都搖搖頭,我知道我睡去以後,有可能不再醒來。一位修女來了,她來到我們床前,握住我們的手,我注意到她沒有帶手套,只帶了口罩,她握我的手時,眼睛裡都是眼淚,她為什麼要哭呢?難道她不知道我已不想再離開這裡了。如果我離開,我要回去做乞丐,而且要做一輩子的乞丐,我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從來沒有人握過我的手,從來沒有人關懷過我,我為什麼要回去過這種生活?

其實,我現在已經心滿意足了,我惟一的願望就是能進入一間有屋頂的房子,睡在一張床上,現在我的願望已經達成了,我真該感激這些好心的醫生和護士,我當然有一點好奇,為什麼過去窮人生病都沒有人理,這一次不同了,像我就受到這種舒服的待遇。

我感到非常的虛弱,在我清醒的時候,我要祈禱,希望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好心的醫生、護士和修女們,都能夠在來世過得好一些,不要像我這樣一生下來就是叫化子。不要替我難過,雖然我可能再也不會醒了,可是我現在頭上有屋頂,身下有一張軟軟的床,今天下午有人用不戴手套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我還能不滿意嗎?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故事不一定要有結局

來源:網路流傳
去年我到東京參加書展,拜訪了不少日本出版社,希望可以買到一些好書的版權,把書引介進台灣。日本出版社在介紹他們的書給我之前,先很客氣的提醒我:「台灣的童書出版公司都會要求故事一定要有一個結局,可是日本的童書有很多故事是沒有結局的......」

我笑笑說:「不要擔心,我的公司沒有這種堅持,沒有結局的故事若是很棒,也請介紹給我吧。」

結局就是答案。

我們唸書時,上課習慣要老師教一個標準答案;考試時,當然也要給一個標準答案。看電視、電影,一定要劇情交代得很清楚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好人,最後男女主角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壞人死了沒。沒有結局的,就是沒有答案,我們就不懂了!這也是我們整個文化表現對一個作品能不能理解的標準。所以,很遺憾的,我們的編劇就覺得只要給觀眾「台灣霹靂火」這種東西就可以了。好人一路好到底、壞人完全沒心肝,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壞人不會有好下場,好人一定有好報,答案清清楚楚,完全不必用到大腦。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很多事情沒有答案。

一個在公司討人厭的傢伙,可能回到家是個好得不得了的爸爸,因為他要給兒子最好的,不得不在公司壓過別人、好多掙一點錢給兒子買好東西。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個每天安分守己過日子的老好人,竟然得了癌症.....你說,這是好人還是壞人的下場?

這些有關人生、人性的複雜多樣,我們一直要經歷過很多很多事之後,有幸的人才可以有一點點體會理解。這要怎麼教給孩子呢?

很難!真正的人生是要自己親身走過才算數的,別人怎麼教都有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他設限、給他太多所謂的標準答案。

好的故事是會讓人留在心裡想很久很久的。有沒有答案都一樣。

我曾經看過一些法國童書在最後給了三個不同的結局。明明是同一個故事發展出來的,卻可以有三個不同的結局。我問過法國出版社的人,他們的小朋友怎麼看待這種多樣結局的故事呢?他們說:「很平常呀!就跟看一般書一樣。」顯然這對法國小朋友來說,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當一個問題看!

我很心懷嚮往那樣的閱讀胸襟,所以很大膽的引進一本看似沒有結局的法國童書--《海上小精靈》(Un gnome a la mer)。故事裡的小男孩有一本很心愛的書,可是那本書因為太破舊了、缺了幾頁,真糟糕的是,缺的那幾頁正好是最精采的結局!一本沒有結局的書呢!真是吊人胃口!小男孩於是自己開始往下編故事了,他的結局是.....

當然書裡面有小男孩編的結局,聽故事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編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呢?

這就是人生!有一些是我們無可選擇的,也有一些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故事跟人生一樣,都需要一點時間練習。

沒有從小一直接受別人給答案的小孩,會相信世界有無限可能,不會只拿一條路來堵死自己;也會相信人是有千百樣的,不會因為別人跟自己一點點不一樣就恨別人或怪自己,對世界的包容性會較強。

我的蝴蝶才一歲四個月,我喜歡看她自己吃東西的樣子.....

一般人會給一根小湯匙,教這樣的小小孩用湯匙舀起食物吃。我也是。不過當她舀不起來時,我沒有說:「唉喲!搞得一身髒,讓媽媽餵!」我讓她自己一直不斷的試。起先她也想用湯匙,每次快到嘴邊了,東西就掉出來,吃不到。她只好換個方式--用手抓!哈哈!這招有用!吃到東西了!蝴蝶笑得好開心.....

衣服髒不髒,對我是其次。蝴蝶習慣自己摸索著學習一些事,用她的方法,這才是我在意的。她的答案是她自己找出來的,不是我給的。就算她找到的答案不是最優的,我也相信有一天她自己會慢慢調整,那是她自己的東西了。

我唸書時,也是從小唸一個標準答案長大的。很慶幸的是,我在家沒有被一個標準答案壓著,我的父母容許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我受過學校很僵化教育的苦,也在家領略過沒有被硬性規定施壓的樂趣。所以,今天我這樣對待我的女兒;所以,我今天做童書、寫文章,想告訴所有父母--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都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不要隨便剝奪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沒有答案的故事,其實有更多可能...........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吉田教授的最後一堂課

來源:網路流傳
1980年代,日本經濟一片繁榮,企業爭相預約畢業生,出自名校的學生,有兩三家公司待挑選是常事。我那時也即將自日本的上智大學畢業,教授社會學的吉田教授在最後一堂課,一反平日讓學生隨意就座的方式,將四年級的學生,全部請到最前面幾排的座位。宛如對即將出征的屬下,作最後的叮嚀。

吉田教授開口說道:「恭喜各位已經在日本一流企業,找到很好的工作了。各位都是頂尖的學校的學生,資質比一般人要優秀很多,初入社會時,難免遇到一些能力不如各位的同事,卻偏偏是各位的頂頭上司。工作難免會犯錯,難免會挨上司的怒罵。但請各位牢牢記住:「挨罵的時候,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聽到這裡,我不由得產生疑惑:「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這豈非加深誤解?豈非等於公然認錯?有必要為區區幾斗米,如此折腰嗎?」

吉田教授似乎看出了我們的疑惑,繼續說道:『是的,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各位儘管立正站好,低頭,越低越好,不斷點頭,大聲說:「是的,謝謝指正」,「是的,對不起,下次不再重犯」,「是的,非常抱歉,今後改進。…」

留學生之中有人打斷教授的說話,發問道:「如果自己沒有錯,還要這麼低聲下氣嗎?」

吉田教授笑著回答:「各位想想看,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錯,怒氣中的上司也聽不進任何辯解,到最後,事情也會轉變成「態度不佳」的錯,這樣只會加深事態的嚴重性。盛怒中的「斥責」,就宛如「齊發的萬箭」。利箭迎面而來,各位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有錯,就抬頭挺胸,努力辯解,結果被萬箭穿刺得滿面豆花。各位要低頭,要彎腰,越低越好,越彎越好,讓萬箭全部掠過頭頂,隨風而去,不要害得自己萬箭穿心。等到怒氣過後,各位抬起頭來,絲毫無傷,還是英俊美貌」。吉田教授的唱作俱佳,引起全堂陣陣笑聲。

『想想看,怒氣中的上司,聽得進去幾句辯解?而如果真的不是各位的錯,辯解的結果,證明是上司的錯,如此,公然讓上司漏氣,對各位也沒有多大好處。』

『話說回來,明明不是各位的錯,卻還能立正站好,彎腰低頭,不斷地道歉,大聲感謝指正等等。了解內情的同事看在眼裡,必然會佩服各位的胸襟。事後,等上司怒氣消了,或適當時機再找機會跟上司說明:「其實上一次…」,上司了解之後,內心必然會想:「罵錯了,還能如此虛心受教。這是老鳥的業務人員才作得到,又沒有讓我公然漏氣,跟我辯駁。等於欠你一次情,好小子!」,職業生涯很長,上班族的路更長,上司自然會找機會設法補償各位的,各位不用擔心被誤會,努力工作,時間將會證明一切的。萬一真的是由於自己的判斷錯誤,還強詞奪理,日後將很辛苦,將需要作許多的事情,才能補得回來。

吉田教授早已經退休了,我也由挨罵的上班族,變成責罵部屬、討人厭的上司了。對於喜歡據理力爭,一切講求合理的個性的我,在上班族生涯過程中,幸運地很少挨罵,但是每當看到日本同事們,不論是遭上司責罵,甚至隔著電話筒挨客戶的抱怨時,都是,「立正,低頭,彎腰,地大聲道歉,下次改進,下次改進」。心裡總是很納悶:「難道他們都上過吉田教授的最後一堂課嗎?」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來源:網路流傳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作品以艱澀難讀著稱,但是他的個性卻溫和幽默。他的生活明朗、作品沉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交集,源於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大江光。

在逆境中開悟生命意趣

大江健三郎青年時代就以「文學」作為人生的第一個壯志來追求,年輕時就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沒想到三十一歲時生下第一個孩子大江光,是一個頭蓋骨不全的重度智障兒。

根據大江健三郎的回憶,大江光出生在廣島,當時廣島正在舉行反核大遊行,健三郎懷著混亂的心情去參加。大會之後,一群原爆犧牲者的親屬,聚集在河邊追悼死者,並為死去的人放河燈,他們把死者的名字寫在燈籠上,隨水漂流。

當時悵望河水,被絕望心情包圍的健三郎,也為「大江光」寫了一個河燈,隨水流去,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

隨後不久,大江健三郎去訪問原爆醫院,聽院長告訴他,醫院裡有一些年輕醫生,由於觸目所見,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又不能為病人解除痛苦,終於積鬱自殺;造成深受痛苦的病人掙扎求生,身無病痛但過度嚴肅的醫生反而自殺的荒謬情況。

大江健三郎聽了大有所悟,回東京後立刻請醫生為大江光開刀,並立下第二個人生的壯志:與大江光共同活下去。

大江光雖是智障兒,又犯有嚴重的癲癇,但在父母親悉心的照護下,不只心靈澄明無染,對音樂還有超凡的才華。如今出版兩張個人的音樂專輯「大江光的音樂」、「薩爾斯堡」,引起日本樂壇的震撼,甚至被喻為「日本古典樂壇的奇葩」。

在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一場演講會,他對聽眾自嘲說:「據說我兒子的音樂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有催眠曲的效果,如果有人聽了大江光的音樂還睡不著,就請看我的書吧!」

我讀了大江健三郎的報導,心裡突然浮起「嚴肅,是一種病」這句話,就像在原爆醫院自殺的醫生一樣,他們的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反而比受輻射的病人嚴重得多。一個人對待生活過於嚴肅,甚至可以嚴重失去生命的意趣呢!

給人歡樂,是件好事

最近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喜劇演員蕭芳芳,她認為即使最嚴肅的題材也要有幽默感,她說:「我對喜劇是情有獨鍾的,因為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樂,是一件好事。」

蕭芳芳在實際生活中也飽受打擊,她年幼喪父,少女時代經歷過不順利的婚姻,中年罹患了嚴重的耳疾,即使在得獎的時刻還照顧著患了老人癡呆症的母親。

雖然生命有這麼多的歷鍊,由於蕭芳芳有幽默感,使她保有充沛的創造力,總是那麼可親、喜悅、優雅,遠非只靠美貌的女星可比。

當今之世最長壽的人瑞法國女子尚妮‧加蒙,最近度過一百二十歲的生日,路透社的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說:「常保笑容,我認為這是我長壽的要訣,我要在笑中去世,這是我的計畫之一。」

她對疾病,壓力,沮喪有絕佳的抵抗力,對每件事都感興趣但又不過於熱衷。一直到120歲,還保持極佳的幽默感,既樂天,又喜歡開玩笑。

她說:「我總共有一條皺紋,而我就坐在它上面。」「我對凡事都感興趣。」「上帝已忘了我的存在,他還不急著見我,他知我甚深。」

能一直輕鬆喜悅的活到一百二十歲,真是幸福的事,想一想,有許多人才二十歲就活得不耐煩了呢!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許多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許多人都留在「技術層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

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

「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別讓那只鳥飛了

來源:網路流傳
我和先生結婚 10 周年那天,一位移居加拿大的朋友給我寄來一份禮物 ─ 『一張遊戲光碟』,名字叫《別讓那只鳥飛了》。我沒有玩遊戲的習慣,因此就把它當做一份紀念品收藏了起來。

一天,8歲的兒子在我書房裏亂翻,發現這張遊戲光碟。玩過之後,兒子對我說:「媽,這裏面有一隻鳥,弄不好就會從窗口裏飛走,一飛走,遊戲就砸了。」

在兒子的提醒下,我打開了電腦,執行那張光碟。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它是一張針對成人而開發的大型遊戲軟體,總投資 8500 萬美元。

遊戲打開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具有皇家風範的豪宅。豪宅裏各項生活設施應有盡有。遊戲者進去之後,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在這裏生活。

你想打高爾夫,可以去高爾夫球場;你想看書,可以走進書房;想喝咖啡,可以讓僕人給你送去;想舉行舞會,可以邀請包括麥當娜在內的 100 位世界級影視明星;想去旅行嗎?車子就在門口;上了車,沿著門口的路,你可以去埃及、法國、中國等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假若你有一位情人,還可以秘密地約他出去,到附近的海濱或南美的哥倫比亞大草原。

總之,在這裏,你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想怎樣就怎樣。

但與現實不同的是,這棟豪宅裏有一隻鳥在飛,它嘴巴上叼著一隻籃子,從客廳飛向臥室,又從臥室飛向書房,飛向餐廳,飛向豪宅的每一房間。

這只鳥有一個特點:

不論你是外出旅行,還是在家讀書,或是在公司處理商務,你都不能忘記往這只鳥的籃子裏放東西。假如你忘了,到了一定的時間,它就會從某個視窗裏飛出去,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螢幕上就會出現這一個畫面:

豪宅倒塌,野草叢生;夕陽下,一個孤獨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黑暗中。

那麼,該向那只籃子裡面放些什麼東西,才不會使鳥兒飛走、豪宅倒塌呢?

遊戲裏有一份功能表,那上面有包括金錢、花朵、微笑、哭泣、親吻在內的 152 種日常用品和日常行為。

它是赫利克斯公司耗時 3 年,從全球 50 萬對金婚老人那裏徵集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行為都按照這 50 萬對金婚老人票選得票的多少,被賦予了不同的時間價值,有的代表一個月,有的只代表3分鐘。

至於哪種代表一個月,哪種代表3分鐘,上面沒有明說,得完全由遊戲者根據自己對它們的認知來判定。

自從打開這個遊戲,我就被它迷住了。只要有空,我就要玩上一陣。起初,由於不知該向鳥兒的籃子裏放些什麼,所以那棟豪宅經常被我弄得從螢幕上消失。

有一次,實在是不知該怎樣侍候它,就隨便挑了一個吻放在籃子裏。

結果大出意外,它讓我大書房裏看了整整一下午的書,有幾次它甚至還把籃子放在我的書桌上,然後自己跳到裏面打一個盹。

還有一次,我送給它一個親密的擁抱和惜別,就去了墨西哥的古瑪雅城市遺址奇琴伊察。

這次更出乎我的意料,半個月後,我回來了,鳥兒不僅沒有飛走,當我到達家門口時,它還熱情地迎接了我。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隻鳥兒呢?

我送它金錢,它只在家裏待 3 分鐘,我送它一枝花朵,它竟可以待上 3 個小時。

後來我終於發現,它是一隻婚姻鳥,並且它有許多不起眼的救星。

一個輕吻,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關切的話語,一份小小的禮物,一段短暫的離別,都可以把它留下。

現在我已能非常熟練地玩這個遊戲,並且越玩越覺得它不再是一個遊戲,而是 50 萬對金婚老人在婚姻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

它在告訴我,一句微不足道的贊許,一杯順手遞去的熱茶,一枝3角錢的玫瑰,這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東西,具有滋養婚姻的神奇力量。前不久,一位朋友結婚,我把這張光碟送作禮物,轉贈了出去。我想,我應該讓更多的人從這個遊戲中,悟出婚姻中的一些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