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ctor G. Kiernan在其鉅著《The Lords of Human Kind》(註一) 裡曾這麼說:「歐洲人眼中的拉丁美洲國家看起來都差不多。」或許,這就是《Rough Guide》這樣一本「世界音樂」權威百科將烏拉圭這個既不起眼,又沒特色的拉丁小國直接略過不提的原因吧。

左圖為拉美新歌謠運動中的烏拉圭代表 ─ Los Olimareños。相較於智利樂隊Inti Illimani傳奇性的十五年流亡生涯,Los Olimareños也用流亡海外的十一年光陰,共同見證了拉丁美洲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1960-1970年代,一個個拉丁美洲的年輕歌者,呼應著先輩西蒙‧波利瓦 (Simón Bolívar, 1783-1830)、與同儕格瓦拉 (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 等拉美革命運動家兼「拉美大統派」的號召,不分國界地全面性串聯,共同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拉丁美洲新歌謠運動。

烏拉圭,格瓦拉口中另一個拉丁美洲人為肇造的虛幻國度,位於拉布拉多河 (Río de la Plata) 東岸,在1828年獨立前,她隸屬於西班牙帝國四大總督府 (註二) 中的拉布拉多河總督府。由於擁有比拉布拉多河西岸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天然條件更優沃的深水良港,因此自殖民時期開始,烏拉圭便成了西班牙與葡萄牙兵事爭奪的要地。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征服伊比利半島,把自己的大哥約瑟夫拱上西班牙國王的寶座,受盡西、葡壓榨統治的拉丁美洲遂爆發了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烏拉圭當地的西班牙商賈士紳與軍事將領 (全是當地的上層階級) 由於長年受制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督府號令,並在商業機會與資源分配上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便趁此良機脫離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號令,建立了與西班牙國王直接的聯繫關係,從此,拉布拉多河與烏拉圭河成了今日阿根廷、烏拉圭之間的國界。

阿根廷於1810年宣布獨立後,拉布拉多河東西岸情勢更加混亂,新成立的阿根廷堅絕不放棄對東岸的主權,東岸的貴族士紳們也打死不願放棄自己的利益,於是,一場場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與英國之間的混亂戰爭連番上演,1822年巴西自葡萄牙獨立後,拉布拉多河兩岸的局勢更加紊亂,終於,大英帝國受不了自己商業利益的嚴重受損,出面調停,而「烏拉圭共和國」也如焉誕生,她,繼續扮演過去兩百年來西班牙、葡萄牙之間的緩衝區角色,只是,如今主角成了阿根廷與巴西。

不管是被阿根廷併吞,或被巴西兼併,亦或是烏拉圭獨立建國,對居住在烏拉圭的廣大平民百姓來說,這只是一場不同的統治階級搶奪宰制他們權力的爭奪戰罷了,最可笑的是,最後拍板定案,替他們決定命運的,竟然是全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強權 ─ 大英帝國,當然,一切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商業利益。

獨立,或與誰統一,對烏拉圭普羅百姓來說根本全都是屁,而且是臭死人的屁。

噢,原住民?對不起,烏拉圭的原住民洽魯瓦人 (Charrúa) 早就被西班牙人徹底混血同化,他們的基因如今混流入所謂「烏拉圭人」的大海中,而其居住部落與文化,早已被徹底消滅而不復返了。幸運或不幸地,由於烏拉圭是拉丁美洲各國當中印地安文化消失最為徹底的國家,也是白人比例最高的國家,因此竟陰錯陽差地成了許多十九世紀歐洲人眼中的拉丁美洲第一國。



你如何界定他者?


對世界主義的信仰者來說,這地球上沒有所謂的「他者」,沒有任何一個圖騰值得你去熱愛或詛咒。因為他知道,一個1940年代信仰新軍國主義的日本極右派憤青倘若誕生在公元二世紀的東漢,他會是跟著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瓉砍烏孫人頭顱最興奮的那一個;相對的,一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窩藏保護猶太人的波蘭人若誕生在1990年代的亞美尼亞,他也會對政府強硬驅逐亞塞拜然人的政策大聲咒罵。

對西蒙‧波利瓦 (Simón Bolívar, 1783-1830)、格瓦拉 (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 等拉丁美洲革命家來說,他們對抗的是與西班牙或美國勾結的各國統治階層,一個團結大一統的拉丁美洲是其畢生奮鬥之執志。

對晚年的阿根廷總統薩明托 (Sarmiento, 1811-1888) 來說,只有壯盛強大的阿根廷才是他值得奮鬥的目標,其他的都必須被踩在腳下,因此,他延續前任總統政策與烏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國聯手,對鎖國實行社會主義的巴拉圭發動戰爭,最後殺死了巴拉圭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



終於,話題回到Los Olimareños,在1960年代拉丁美洲新歌謠運動中,Los Olimareños與Daniel Viglietti、Alfredo Zitarrosa共列為烏拉圭的三大代表,然而同時,Los Olimareños也是三者當中國際知名度最低的一位。相較於Daniel Viglietti的冷冽沉穩,或Alfredo Zitarrosa的急切激動,Los Olimareños總能以胸壑中的音符超越憤怒,他們的音樂宛若二部賦格,一部是那麼的豁達爽朗,另一部又可以如此迷情神傷,此種憤怒後自我沉澱的成熟灑脫,是我欣賞的音樂家典型。

1973年,隨著南美諸國同時進入軍事獨裁恐怖統治,智利、阿根廷、烏拉圭興起的新歌謠運動在各國軍政府的嚴厲禁止下,嘎然劃下了休止符,Víctor Jara被逮捕槍斃,其餘新歌謠的要角則紛紛逃亡歐洲,當中自然包括了Los Olimareños。留在烏拉圭的Daniel Viglietti旋即遭烏拉圭政府逮捕下獄,最後在沙特與西蒙波娃的遊走奔救下才終於獲釋 (這也是Daniel Viglietti在歐洲享有極高知名度的原因)。

1984年,烏拉圭軍政府終於還政於民,流亡歐洲長達十一年的Los Olimareños終於獲得解禁,並在數萬烏拉圭民眾的歡迎下回國。選播的這首歌曲"Este Es Mi Pueblo" ("這是我的家鄉") 是其早年代表作,也是所有烏拉圭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歌曲。

2004年11月,烏拉圭繼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國之後,進入歷史上首度的左派政府執政,新任總統Vázquez就職當天,拉美各國左派總統雲集共同道賀。最好笑的是,阿根廷在投票前夕還宣布讓所有烏拉圭裔勞工放假兩天,要他們回鄉投票 (此舉在支持誰毋須明講)。整個南美洲政治風向的全面向左,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新焦點,創立世界體系的社會學巨擘華勒斯坦在他的 專欄 中對此有深刻的諷刺,痛恨布希者,不可不看也。



相關網站推薦:
Uru Express:購買烏拉圭音樂的最佳網路商店,價廉物美。

Los Olimareños雙人組中仍活躍的 Pepe Guerra 官方網站。

註一:《The Lords of Human Kind》於1969年出版,是反殖民論述中極為重量級的經典,後來薩伊德的《東方主義》一書亦於當中私淑甚多,中文版《人類的主人》於2001年由麥田出版,強力推薦閱讀。

註二:西班牙帝國的四大總督府 (viceroyalty) 包括新墨西哥、祕魯、新格瑞那達、以及拉布拉多河總督府。其中的拉布拉多河總督府管轄範圍包括今日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四國,首邑設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在十七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曾短暫佔領台灣北部地區 (1626-1642),當時北台灣的西班牙佔領區係由新墨西哥總督府轄下的菲律賓統轄管理。而菲律賓這個國名,很諷刺地,竟是以征服呂宋諸島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 (Philip II, 1527-1598) 命名,並沿用至今。

 

http://blog.sina.com.tw/znamenny/trackback.php?pbgid=3051&entryid=134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