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利用人生的挫折

做人篇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凡是與他們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品格,那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成功的機緣。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奧秘。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

◎利用人生的挫折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容。成為商界鉅子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他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傳統美德。

這種傳統美德是李嘉誠為人處事的基礎,並由此延展為他從商的準則。而這些都得益於他父親的早期薰陶。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現潮州市湘橋區)面線巷一書香世家。

一九四○年初,為逃避日軍侵略戰禍,十一歲的李嘉誠隨家人輾轉遷徙香港。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李嘉誠的父親、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李雲經面對現實,攜長子李嘉誠果決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誠首先「學做香港人」。

首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廣州話屬粵方言,潮汕話屬閩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進入香港社會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工具。

李雲經要求李嘉誠必須攻克這兩種語言。一來立足香港社會;二來可以直接從事國際交流。將來假若出人頭地,還可以身登龍門,躋身香港上流社會。

李嘉誠謹遵父旨,勤學苦練。即使後來因父親過早病故,李嘉誠輟學到茶樓、到中南鐘錶公司當學徒,每天十多個小時的辛苦工作後,他也從不間斷業餘學習廣州話和英語。

試想,如果不懂廣州話,且不說難以在商場自由交往,就是生存品質也要大打折扣,賺錢又從何談起?

英語更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財富。長江塑膠廠創業的過程中,李嘉誠就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商直接接洽,從而贏得了使長江塑膠廠起飛的訂單。而李嘉 誠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膠花大王」,其契機就源自李嘉誠從英文版的《塑膠》雜誌獲取了可貴的資訊。至於李嘉誠後來大規模的跨國經營,就更離不開英 語了。

我們可以假設,李嘉誠只會說他的潮汕話,那他的商業活動就最多只局限於潮籍人士。他即使成功,也是很有限了。

一九四三年,李雲經英年早逝。他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文錢,相反,給李嘉誠留下一副家庭的重擔。但李雲經卻給李嘉誠留下了終生受益的豐厚遺產,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李雲經臨終前,哽咽著對李嘉誠說了兩句話:「阿誠,這個家從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阿誠,阿爸對不起你……」

正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和對家庭的責任,年僅十四歲的李嘉誠謝絕了舅父繼續供他上中學的好意,毅然決然地輟學求職。他要掙錢,他要掙好多好多的錢。十四歲的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養活母親和弟妹。殘酷的生計,迫使李嘉誠別無選擇地走上從商之路。

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於無奈,他是不會去從商的。李嘉誠後來回憶說,就是立業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賺一大筆錢,然後再去從事教育」。

由此可見,李嘉誠從商實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這也許就是時勢造英雄。別無選擇使李嘉誠義無反顧,商海搏擊之後,他終於成為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我 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麼巨大,因此可以得到啟迪:我們應該正視並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應該自加壓力,以此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能。

此外,父親還教給李嘉誠豐富而珍貴的做人道理。比如「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等。

父親的薰陶和遺訓,李嘉誠永志不忘,並延展為從商的準則。因此,李嘉誠在香港乃至國際商界樹立起良好的大家風範,並因其恪守商業道德而贏得了高度的信譽。這千金難買的信譽又回饋了李嘉誠無數的生意和財富。




 
我做電視這行

我做電視這行


 


/王偉忠

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價值太一元化,大家都太嚴肅了,老
喜歡崇拜悲劇英雄。喜歡強調從小如何如何辛苦、悲情,好像沒有受
盡折磨,不足以突顯偉大。如果有人立志要做一個快樂英雄,人生以
每天快快樂樂生活為目的,別人會覺得你神經病。

這未免太痛苦了吧!前一陣子新新聞舉辦票選兩岸三地最有影響力的
人物,五十個上榜的人中,沒有一個運動家、冒險家、或生活家,這
其實反應了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生態度的評價,大家都想著要過有錢或
有勢的人生,再透過金錢、名聲或權力的取得,獲得別人的尊敬。

我做電視這行,曾經捧紅過無數的藝人,看著他們從沒沒無聞到大紅
大紫,又從名利頂峰一下摔入谷底,藝人生涯的起起落落我看得太多
。有人一走紅以後就開始鬼迷心竅、大神附體,有人很快就一敗塗地
,祇有少數人能夠一直在高峰。做藝人,做其他行也一樣,很多時候
你一想要贏得尊敬,你就會開始有包袱,開始「大神附體」。一旦你
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就會開始出問題。

其實不要說贏得尊敬,祇要贏得喜歡就已經不錯。一個人活一輩子,
祇要能得到父母、鄰居、同事、朋友的喜歡,就已經不錯了。很多人
忙了一輩子,到頭來,可能還無法讓他周遭的人喜歡他。

很重要的是,一個人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即使不確定
自己最適合做什麼,起碼要知道自己不適合做什麼。很多演藝圈的朋
友,在事業順利的階段,想要急流勇退,在別的行業開創一片天,但
並不是每個人都合適改行。演藝界前輩高凌風是我的好朋友,我喊他
大哥,他為人極隨和,當年我還是節目小助理,他是唯一會讓我們跟
他同桌吃飯的大牌。他最近因為模仿行政院長張俊雄又受到相當注目。

高凌風的演藝生涯起起伏伏好幾次。我曾經問過他,平均每隔多久會
反省一次自己的處境,他告訴我大概半年;遭逢不順時也曾求神問卜
,在不同的演藝事業期中間,也做過很多別的事業,但最後還是走回
來,因為他內心深處就是喜歡表演,他是為舞台和掌聲而生的人,即
使真正靠表演賺的錢並不那麼多,可是他就是適合吃這行飯的人。

再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小時候的人生志向,是長大要開一家雜貨店,
因為在一起玩的玩伴中,有家裡開雜貨店的,吃冰球、放大龍炮都不
要錢,所以覺得開雜貨店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在文化新聞系唸書的時
候,大二開始到電視台打工,才十九歲,就進了這個圈子。

我的個性就是喜歡嚐新,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或位置,就會害怕嚐
試新的事物,堅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贏得尊敬」。在這點上我比
較不一樣,我對各種新鮮的東西還是充滿好奇,願意不斷嚐試。所以
我合適做「ideal man」,搞創意。我以前做過的像「連環炮」、「嘎
嘎烏拉拉」台灣有很多綜藝節目的類型,都是從我開始,像連環炮中
「老實樹」單元的手法,現在很多綜藝節目也都還在用。

做一個「ideal man」,你的創意一出去就是大家的了,從某個角度或
許是idealmen的悲哀,但看開了也就沒什麼,因為永遠有新的型態等
待開發,我總會去找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電視節目的內容必須和
社會現況呼應,觀眾看了才會有感覺、有共鳴,問題是你要有一套不
同於以往的表現方式。

好比目前嚴重的失業問題,但你需要一套不同的方法在電視節目中去
表現它;我構想做一個「哈業族貧窮男的故事」,其中一個單元,教
你「如何在都市中以最便宜的方式求生」。另外,大陸熱現在已經遍
及全台灣,我正在研究像上海這種遍佈台商的大都市,想用「類戲劇
」的手法,來表現台商在大陸所遭遇的各種問題,再提供教大家解決
問題的辦法。

社會現象是一樣的,但表現的方法卻可以有很多,我的工作就是不斷
去開發新的表現方式,這就是我的專長。找到自己的「元神」、自己
的「克里斯瑪」(Charisma)領袖魅力所在,這點非常重要。

再回到台灣社會太一元化的問題。連電視節目也不能容許多元,大家
一窩蜂做同樣的東西,好像祇有收視率第一名的才是好東西,為什麼
不能取前三名或前五名呢?為什麼不能建立起一種多元並進,百家共
榮的環境?這或許是中國人老喜歡定於一尊的毛病。我常想,如果不
是漢朝開始獨尊儒術,中國文化會更精彩。像莊子,思之無限、言之
滑稽,大家認為是瘋瘋癲癲,但是精彩啊!

最後我要勸所有一心汲汲於事業成功的現代人,其實你的人生有四分
之三是要和家人一起渡過的,但很多人花在家人身上的時間不到四分
之一。不要自己天天在外面衝事業,還讓太太天天在家為你唸經除孽
;應該要好好愛你的家人,明白他們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很多
演藝圈的朋友,像高凌風、胡瓜,在事業頓挫的時後,都虧有一個好
老婆,才能渡過難關。我的人生觀如果還算積極、正面,性格如果還
算開朗,也得自於我從小生長於一個父母感情融洽,物質不算充沛卻
充滿溫暖的家庭。

現在我會做很多過絕對不屑做的事,戒煙、少酒、到醫院健康檢查
、像松鼠一樣在跑步機上運動,因為少年得志養出來的火爆脾氣也改
了很多。或許是因為結了婚、有了孩子,知道自己手底下的年輕人在
家裡也都是父母的寶貝,知道很多事情用「與人為善」的方式也可以
做得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