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痠痛、關節僵硬、發燒、手腳冰冷、背痛……,有一種疾病,一旦發病,目前沒有藥能完全治癒,只能想辦法控制,否則嚴重時會喪命。你會是其中之一嗎?九個方法幫你降低風險。
文.黃惠鈴
七、八年前,林玉芳(化名)任職的公司即將成立,她無暇顧及已好幾個月嚴重咳嗽、發冷等感冒症狀,拚命忙著策劃相關行銷專案,只想撐過就好。
新公司成立後,身上幾處大關節卻開始輪流痛,一會兒這裡,一會兒那裡,跑來跑去。尤其手腕,常一痛就持續兩、三天。3個月後,她早上醒來常全身僵硬、不靈活,不能馬上起床。
認真工作的她終於在同事不斷催促下求醫,抽血檢查後被告知「慢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都呈陽性反應」。那年,她才30歲,青春正美好。
硬皮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膠原病……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望之生畏的怪病名,有個共同語言:自體免疫疾病。
事實上,還有其他幾十種的病名,從非常陌生的,如天皰瘡,到熟悉一點的,如乾癬、僵直性脊椎炎、第一型糖尿病(是的,它也是),都屬於這一大群疾病。甚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六~八成肇因於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
很多時候,危機總是被大大忽略掉。
醫界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端視哪種疾病而定。不過,有一群很常見、非特異的症狀,卻常伴隨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膠原血管類的疾病(例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乾燥症等)。這些症狀包括:疲倦、頭暈、不適、輕微發燒。而這樣的症狀,誰不曾有過?
本身有紅斑性狼瘡,二十多年來在病友團體中持續幫助其他人的龔麗娟說,一些病友發病狀況很像感冒。也有不少人一開始發病,免疫系統就攻擊腎臟,造成水腫,結果病人誤以為發胖,拚命減肥。
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中年。有的病友四十幾歲這裡痠、那裡痛,覺得理所當然,持續做指壓、按摩、推拿,根本弄錯方向。
即使醫生,面對變化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難下診斷,甚至誤判。
留心警訊,救你一命
但在這些千變萬化難纏的疾病前,有一些身體警訊,還是好心地預告接下來的災難,端視你能否留心注意,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齡。
例如,早上覺得膝蓋有些僵硬。你可能心想「大概運動過度了!」但如果繼你上次劇烈運動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星期,膝蓋還是僵硬,可就不尋常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而且通常喜歡找上三十幾歲的人。
「尤其是年輕女孩子,關節腫脹是很重要的警訊,」台北榮總林孝義主任提醒。
而有些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十指毫無血色,可能也隱藏重要徵兆「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遇冷或情緒不穩(如緊張)、壓力增加等情形時,因為血管收縮,手指甲、腳趾變蒼白、發紫,一段時間後,變紅色或紫紅色。
台大江伯倫教授指出,「整個生活環境要注意!」
保有健康之道,或可降低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這包括飲食均衡、多運動、睡眠充足、作息正常等,以及:
1.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
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特別注意。如有必要,也可抽血檢測有沒有特定基因、抗體。
但家族成員可能不一定得同樣的疾病。例如,外婆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媽媽有紅斑性狼瘡,而女兒有糖尿病。
台中榮總藍忠亮副院長建議,如有紅斑狼瘡或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生病時(尤其是莫名出現的症狀)可主動告知醫生,協助診斷。
2.戒菸
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抽菸會增加得全身性紅斑狼瘡的風險,同時對以下這些病都有不良影響: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抗體症候群(血液中有抗磷脂抗體,常會有反覆自然流產、動脈或靜脈血栓、血小板減少,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病狀)。
3.攝取深海魚油
研究發現,飲食中如攝取過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攝取較少Omega-3脂肪酸,會提高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發炎反應,還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
Omega-6脂肪酸主要來自於玉米油、芥花油、黃豆油等植物油。Omega-3脂肪酸主要來源有魚油、鯖魚、鮭魚、鮪魚、鱒魚、蝦、鱈魚等。
也有研究指出,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減輕跟類風濕關節炎有關的疼痛和僵硬。
4.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發現,體內有比較多維生素D的人,比較不會有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
維生素D可幫助動員跟調控免疫系統。它可協助細胞不變成惡性;當細胞變惡性時,它還具有鼓勵細胞自我破壞的功能。
除了「適量」在戶外活動,幫助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外,乳製品、魚肝油等,也是獲取維生素D的來源。
5.少油、少熱量
鑽研免疫學領域的江伯倫教授指出,如果偏好高油、高熱量和油炸的飲食,體內的發炎物質會比較高,較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6.做好防曬
皮膚曝露過多紫外線,可以誘發紅斑性狼瘡。夏天即將來臨,出外別忘了遮傘、戴帽,擦防曬乳或穿抗紫外線衣服,同時儘量避開上午10點~下午2點,陽光最烈的時段。
7.不亂吃改變免疫力的藥物、食品
吃增強免疫力的藥,反而破壞免疫系統的平衡,有時將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苜蓿芽吃得少倒無妨,但吃得多已被證實會引起或惡化紅斑狼瘡。藍忠亮副院長曾在媒體撰文,提醒民眾,苜蓿常摻雜在其他食品,有些標榜是天然維他命或健康食品的製品,也常含有苜蓿成分,要小心食用且不要過量盲目食補。
8.放棄A型人格、減少壓力
壓力確實會誘發自體免疫疾病,而對已發病的人來說,壓力荷爾蒙也會惡化發炎反應,加重病情,更要減壓。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病友也分享,他們發病前的個性傾向完美,無形中不斷給自己壓力。
所以,放棄A型人格特質,時常蠟燭兩頭燒的三明治婦女,更要找時間放輕鬆。不過勞,並養成運動習慣或其他休閒嗜好,跟人有互動、有情感支持,降低壓力指數。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恒鴻更建議,生活高壓的現代人不妨練太極拳或做緩慢、柔和的運動,「要開始去感覺自己的身體,那是免費的每日健檢!」
9.樂活過日子
研究人員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和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並發現許多會對人體和動物造成癌症、不孕問題的化學物質,同樣也會加重、惡化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老鼠的實驗發現,暴露在一種用來殺螞蟻跟捕抓蟑螂的克敵康(chlordecone)殺蟲劑後,紅斑狼瘡發作。
也要避免重金屬污染。例如,研究已證實,汞本身就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醫藥帶來新希望
民國65年台北榮總成立全國第一個免疫風濕科,藍忠亮任總醫師。他回憶,當時收治的紅斑性狼瘡病人都很嚴重,八成的人得住加護病房。許多民眾一聽到得這個病都視為絕症,還有人因為太絕望,坐火車到石牌看病時,跳車自殺身亡。
但現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效果已大有進步。像紅斑狼瘡,20幾年前,每100人中約只有5人能活超過5年,現在已大幅提升到每100人中有90幾人。
另外,臨床上不乏已停藥數十年都沒事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有人連自體抗體都不見,免疫系統回復正常。
除了類固醇或化療藥物等,抑制調節免疫系統,近年來也有更多有效的新療法。
例如,以阻絕體內刺激發炎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為標靶的生物制劑「恩博」(Enbrel);剛獲衛生署核准上市、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復邁」(Humira);另一種藥Remicade在台灣也即將上市。這三種藥可有效延緩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的關節損害。單株抗體的生物制劑也開始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
科學家也試圖以新方法,在症狀出現前,發現血液中的抗體或透過基因標記的方式,提早偵測到疾病。
目前檢驗方式也較多,並已知幾種抗體跟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例如,紅斑性狼瘡跟抗DNA抗體;乾燥症跟SSA、SSB抗體;類風濕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因子(RA因子)或抗CCP抗體。儘管抽血做抗體檢驗不能百分之百斷定有沒有病,但仍不失為幫助醫師診斷的利器。
只是,還是有許多病人不配合醫生,卻花大筆金錢亂吃草藥或成藥、亂試另類治療、一味拜佛求神……,以至於治療效果特別差。
身為台灣最早一批出國學風濕病學、自體免疫疾病的醫生,藍忠亮被問及治療經驗中有什麼憾事?他不改熱腸,苦口婆心道:「明明可以治療,可以早期診斷,為何這麼晚才來?」
審稿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藍忠亮醫師
from 康健電子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