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赫拉巴爾--捷克的悲傷之王
中魔的人們

有人用利刃、沙子和石頭,分別來形容捷克文學三劍客昆德拉、克里瑪和赫拉巴爾,他們說:
昆德拉像是一把利刃,利刃刺向形而上。
克里瑪像一把沙子,將一捧碎沙灑到了詩人筆下甜膩膩的生活蛋糕上,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赫拉巴爾則像是一塊石頭,用石頭砸穿卑微粗糙的人性。
這樣的比喻是不是很妙呢!


赫拉巴爾,捷克的悲傷之王,這位與昆德拉,克里瑪齊名的捷克文學三劍客之一,儘管擁有法學博士的學位,但是卻過著大老粗般的生活,他在鋼鐵工廠裡打零工,在廢棄物回收站裡當打包工,還當過舞台背景的工人,一到了晚上,他就混進啤酒屋打發時間,跟一些升斗小民閒話家常。他的許多小說題材,其實就是來自這些他所謂的「時代垃圾堆」上的人物所說的故事。
他卑微地活了大半輩子以後,才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出了第一本書,他孜孜屹屹地寫著,身後作品集結成十九卷合輯,捷克文版前後發行了近三百萬冊,作品被譯成二十七種語言版本。除此之外,他還與一群年輕導演,開啟了捷克電影「新浪潮」的先端,「嚴密監視的列車」搬上大銀幕後,於一九六七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改編自「售屋廣告」的電影「失翼靈雀」,則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他曾說,他要向美國的作家學習,這些美國人「先從事可能從事的任何工作而惟獨不當作家」,對於赫拉巴爾來說,「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觀察人們的生活,參與無論哪樣的生活,不惜何代價。」他把博士學位放在一旁,從優渥的家中搬出來,住進布拉格的貧民區,他幹過公証處職員、商業學校行政人員、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保險公司職員、商品推銷員、鋼鐵廠臨時工、廢棄物收購站打包工、劇院佈景工人和跑龍套的臨時演員等,但是就是沒幹過任何跟本行有關的工作。
他一生坎坷,在五零年初期,他的工作沒有著落,也沒有出版社願意出他的書,他的創作,是在一疊疊從工廠帶回家的廣告紙背面完成的。 有很長一段時間,赫拉巴爾沒上班,在家寫作,但還沒成氣候,沒錢可賺,他有時嘟囔一句:「真累啊!」他妻子艾麗什卡立刻怒目圓睜,咆哮道:「你有什麼好累的?」,因為家庭冢重擔全都落在她的身上,她這樣一個婦道人家每天清晨五點就得趕到市場上去賣鵝。
艾麗什卡不喜歡赫拉巴爾的作品,說他的那些短篇小說,結結板板的,就像壞了的牛奶一樣。他媽媽也說,赫拉巴爾從小的文法課分數總是不及格或者最差。但正是這樣一個在妻子和母親眼中「不成材」的傢伙,揮舞著如椽的健筆,給了我們《過於喧囂的孤獨》、《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底層的珍珠》、《嚴密監視的列車》以及《中魔的人們》等這許多紀錄捷克社會底層人物的小說,並且被昆德拉誇讚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昆德拉對赫拉巴爾的稱讚不止一詞,他甚至還說過,「如若有人要為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結束後的時代命名,他必須得稱之為赫拉巴爾時代。」
他就是赫拉巴爾,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和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一個中魔的人,一個草根性濃厚的人,一個以謙卑、自嘲、清明而又熱情的態度面對生命的人。他在1997年從醫院的五樓窗口墜樓身亡,有人說是他想餵鴿子,也有人說他是自殺,但是真相沒有一個人明白,他的死竟然也跟他的小說一樣,像是一齣布拉格式的荒謬劇。


延伸閱讀
2002年──《過於喧囂的孤獨》,榮獲2003年開卷翻譯類好書獎,二十世紀捷克小說五十大第二名(僅次於《好兵帥克》)
2003年──《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獲2003年誠品11月選書
2004年──《底層的珍珠》,赫拉巴爾的處女作
2006年──《中魔的人們》,赫拉巴爾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作品


摘自大塊文化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