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將IT與策略結合以達成目標,是歐巴馬贏得總統選戰的重要關鍵


征服領導──
歐巴馬成功的10個習慣


雪兒‧琳恩(Shel Leanne)/著
吳書榆/譯
麥格羅.希爾出版
售價:360元
 

在發展科技策略及量身訂做適當工具這方面,歐巴馬立下了新的黃金標準,將新媒體及新科技的運用帶入嶄新層次。在這之前的任何總統選舉當中,甚至在運作順暢 的企業及非營利組織活動當中,我們都很少能見到有人把科技工具運用到如此淋漓盡致,藉由科技動員關鍵群體來支援組織達成目標。歐巴馬把他的競選團隊推到科 技的最前端,也因此帶來驚人的效果:他鼓舞了千百萬的支持者,募集了美國政治史上最高額的總統選戰政治獻金(超過六億美元),激起了一場新的運動,以 1952年以來最高比例的選民普選支持度贏得美國總統,而且,這一路上還粉碎了難以數計的種族障礙。歐巴馬在運用科技方面的成就,對於美國正在擴大的整體 選民基礎產生了深遠影響,激發許多個人捐款給政治選戰活動,捐款人數之多是美國歷史之最;也因為科技,讓他得以在全美五十州運用一套眾人一度認為不可行一 體適用的策略。同時,他運用科技的成就也牽動了未來政治人物接觸潛在選民的管道,並改變選民獲得資訊及參與政治過程的方式。當歐巴馬改寫歷史之際,也讓沒 有那麼善用科技的對手(希拉蕊、麥肯以及其他人)相形失色,他們策略看來就好像是遠古的古董一般。

歐巴馬的成就及他監督科技策略執行時的出色表現獲得一片讚譽,在這當中,我們很容易忽略一個基本卻又重要無比的事實:歐巴馬並非科技迷。對某些人來說,得 要花一點時間才能理解其中的含意。

在歐巴馬出生的年代,高中生對電腦的概念,就是想到如太空總署那種佔滿整個房間的大型終端機器,如果有任何人對他們說,有一天,在不遠的未來,美國大部分 的家庭都會有一部個人電腦,這種話只會引來一陣哄堂大笑。歐巴馬讀大學時,IBM和蘋果電腦才正要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名稱。大學時代,歐巴馬樂於接觸剛問 世的個人電腦,此時搭配的是點陣式的印表機和黑白螢幕。從此開始,歐巴馬的確也學到了一些和科技有關的知識,而大家也知道他很喜歡黑莓機 (Blackberry),但他從來就不是電腦狂,他更沒辦法到消費電子連鎖店去當專業維修人員。你可以問問他硬碟(HDD)介面、區域網路(LAN)晶 片組及中央處理器(CPU)插槽這些東西,就會知道他並非科技專才。那麼,他是如何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將科技創新提升到新的黃金標準?他是如何將科技 發揮高度效能,變成選舉策略中不可或缺、環環相扣的一部份,讓科技變成他享有的最重要策略優勢之一?科技如何變成他的成功法寶、他改變賽局的關鍵,甚至讓 從企業界到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都紛紛探問,他們要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組織「歐巴馬化」?是哪些領導力的真知灼見和實務作法成就這一切,我們又可以從中學到哪 些?

就讓我們從認同開始。

認同科技有改變賽局的潛力
打從選舉一開始,歐巴馬就知道新科技將會扮演重要角色。2007年2月,他的第一個競選網站上張貼了一部網路影片,歐巴馬在當中鼓勵支持者「利用這個網頁 做為工具,來聯絡你的朋友、鄰居和網路。」1992年時,歐巴馬在芝加哥也負責一項非常成功的選民登記運動,讓將近十五萬名黑人選民登記成為合格的投票 人。他也因此了解,是哪些因素實實在在、一步一腳印地創造出如此成功的運動。再加上他之前的選舉經驗(如參選伊利諾州參議員和美國參議員),歐巴馬了解, 電視及平面廣告有其一定的地位,但他也審慎思考是否有機會搭上新媒體和新科技,以支持他完成總統選戰中的各項目標。在這些目標當中,有一項就是要鼓舞最多 的新選民主動去登記,並支持他這位候選人。歐巴馬和他的團隊非常清楚,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豪爾.迪恩的競選團隊是如何將科技運用到出神入化。大體 上,他們非常了解科技的潛力。歐巴馬打算把科技帶入「下一個層次」,也因此,有些觀察家把他的競選團隊稱為「迪恩2.0版」,意指他們更超越了迪恩在選舉 運用的迷人科技,並設下當代的新標準。歐巴馬的團隊成員抱持著一個概念,把「訊息、金錢和動員」當成是最重要的目標。

根據許多消息人士說,所有光靠想的工作在此就結束了。歐巴馬了解,他要和一個自2004年起已經「成熟」的線上社群打交道,要和一群早已習慣在網路世界裡 辦事的美國人民互動。他知道,科技在他的選舉活動當中必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少有人能預想得到,新媒體和網路世界居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他們掌握了自 己的人生,並在歐巴馬選舉團隊中心及最終勝利裡佔有一席之地。當歐巴馬競選團隊開始看到明顯的熱烈反應及前所未見的線上支持時,代表已經成功善用新科技的 力量,這也就證明了歐巴馬擁有非凡的打造組織技巧,讓組織能在獲得的不斷回饋之下而持續興盛壯大,信守「指握」現實脈動的承諾,同時快速改變結構以適應最 新趨勢,幫助推動最終目標。選戰真正開打之後,沒多久,歐巴馬和他的團隊就看到了科技的潛力:它是這場總統選戰裡改變態勢的因素。

且讓我們來探究某些讓歐巴馬能有效運用科技的實務作法。

慎選夥伴
許多領導人都知道,有一條簡單的經營原則非常受用:「如果你不是最適合負責某項關鍵任務的人選,那就把工作外包出去,而且要發包給最優秀的人。」早在 2008年總統大選之前,歐巴馬就已經證明他懂這條原則的價值。比方說,當歐巴馬在1995年參選伊利諾州參議員時,他相信,某些想要爭取民主黨提名的對 手在收集選民簽名連署、編製提名請願書時破壞了規則,當時請願書上必須要有最低人數的連署人,才能名列民主黨的初選候選人。歐巴馬的志工檢視這些人的提名 請願書,得出的結論是有效簽名低於必要的門檻人數。歐巴馬尋求提出法律面的質疑,隨即請教一位顧問,若要成功挑戰這些連署書的法律效力,「你需要哪些資 料?」顧問告訴歐巴馬,說他需要一位律師的協助。歐巴馬馬上問:「最棒的律師是誰?」並指示他的顧問聘來一位在哈佛受過訓練、備受尊重的民權律師。他們針 對名單上某些連署人提出抗議,歐巴馬的行動讓所有對手均無法達成必要的連署人數,因此無法名列初選名單,而所有民主黨內挑戰者全都失去資格。歐巴馬就以民 主黨唯一人選之姿大步邁進。

歐巴馬繼續抱持把工作外包給最出色人才的概念。談到總統大選及選戰的科技策略,歐巴馬同樣聘來最出色的人才。克里斯.休斯也因此進入團隊。

歐巴馬要和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社群網站Facebook共同創辦人休斯一同工作,在許多方面,這個決定可說是既明智又有說服力。還有誰更能幫他評估選舉團 隊的科技需求,助他決定並設計出最適當的工具,同時幫他監督科技策略的執行情況?休斯這個選擇帶來眾多益處。最首要的是休斯為歐巴馬的團隊帶來驚人的專業 和創新,而且,選了他也等於宣誓歐巴馬選擇科技夥伴的重要條件:具備最頂尖的能力。

選擇休斯,歐巴馬證明自己穩穩掌握選擇最佳夥伴的祕訣:注重對方的承諾、工作倫理、與組織文化的切合度,及將焦點放在相同終極目標上的意願。休斯帶來可觀 的熱情和專注奉獻,加上他的創意和對先進科技工具的深入了解,組成了不敗組合。

歐巴馬和休斯建立的合作關係成為象徵指標,讓歐巴馬順勢組成更多的科技合作關係,最後和許多充滿活力的公司和企業結盟,這些組織在各自領域均居於尖端地 位,比方像網路公司中央桌面、軟體供應商就是現在(RightNow)以及里斯特(LIST)。這些效益極高且非常成功的合作關係幫助歐巴馬奠下基石,讓 他把科技納入競選策略的核心,科技成為競選團隊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

找出關鍵團體的習慣
當歐巴馬領導團隊巧妙運用科技時,他明白,必須清楚且深入地了解關鍵團體的「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要明白這一點才能努力將科技運用發揮到淋漓盡 致。歐巴馬這方面的表現極為出色,背後的理由是他認同獲得知識、運用知識應為連續性的過程。當歐巴馬的團隊在瞄準、評估及了解目標群體的習慣時,他們會尋 找最優秀的夥伴和專家,協助他們建構策略,以便善用這些習慣來傳達資訊、建立支持及動員選民。在他們完成策略部署之後,歐巴馬的團隊會收集更多回饋,並樂 於從雙向互動式的媒體中取得廣泛且持續的回饋。利用這些新的回饋資訊,當團隊根據之前的成就繼續發展或強化策略和工具,記取在挫折中學到的教訓,並趕搭新 興的趨勢潮流時,必要時歐巴馬會加入或更換拍檔,以確定團隊在每次從事新任務時的合作對象都是「最出色的夥伴」。這種開啟─持續回饋─適應─調整的循環式 夥伴關係,是歐巴馬科技策略的一部份,讓他能引領一支不斷壯大的團隊。這支隊伍一開始就設計好要納入愈來愈多科技工具,以促進團隊工作。

對歐巴馬的團隊而言,一開始要先評估關鍵目標群體的運用科技習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當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習慣,但諷刺的是,少有其他總統候選人肯採 取必要步驟善加利用。眾人皆知、而且也獲得如「普網和美國生活計畫」(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等研究機構證實的事實是,美國人愈來愈倚賴新媒體工具來取得訊息,如網際網路、電子郵件、文字簡訊等等,年輕選民更是仰賴行動電話、 PDA來和人聯絡及獲得資訊。自從上一次總統大選後,社交網站如Facebook、MySpace影響力更加深遠。歐巴馬做出重要決定,盡量把這些趨勢融 入他的選戰當中。




from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17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