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趨勢論壇》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結合雲端 邁向最後一哩

整理/胡秀珠 照片提供/裕隆汽車

新能源車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各國政府都動用政策工具來推廣在行駛過程中全無二氧化碳排放的電動車輛產業。若從能源的產生、傳輸至運用的「Well-to- Wheel」的概念來看,二氧化碳排碳量亦僅為傳統汽油車的1/4、油電混合車的1/3,故其節能與減碳特性被全球各國列為戰略性產業,無不利用政策輔助 來推廣電動車輛產業。

根據專業機構預估,到2020年,全球純電動車輛銷售將突破900萬輛。為突破電動車在續航力及便利性的限制,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在發展趨勢上,大多往朝向 與雲端結合及增程電動車兩大方向發展。電動車與雲端結合除可使消費者隨時掌握車輛充電進度、充電站位置狀況,更能為消費者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

產業資源成熟 台灣最大優勢

另外,增程電動車係指在電動車上加裝發電機引擎,使電動車在電量不足時,在抵達充電設施前,都能藉由發電機引擎產生電力,提供電動車使用。各國政府也紛紛 提出多項優惠補助政策,但除了補助政策外,電動車基礎充電建設配套亦相當重要,透過長期完善配套措施才可讓電動車發展真正逐步落實。

在智慧電動車市場,台灣具有哪些優勢?台灣的Auto+IT+ET產業資源已臻成熟,即是發展智慧電動車最大的機會與優勢。裕隆集團自主品牌LUXGEN 已推出全世界首部智慧電動車,結合台灣的電池、控制元件、電動馬達及電源管理系統等科技形成可觀的優勢,在經過型式安全、排氣、噪音、耗能、防竊識別碼等 整車認證程序,已在今年7月初通過國家法規認證。

為了更進一步驗證電動車安全,LUXGEN電動車也在6月份於車測中心ARTC進行實車碰撞測試,結果不但符合安全法規,整體電池更完整無破損,通過嚴格的考驗,成為全台第一、也是唯一可領牌之電動車品牌。

台灣地理範疇南北不過400公里,符合電動車現階段的續航力技術能力。未來透過各縣市政府先導運行及示範點之建構,將基礎設施環境快速複製全台,將可望成為全球電動車重點示範學習案例。

以先導計畫 發展電動車運作模式

行政院提出「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將在未來3年補助22億元推動3,000輛智慧電動車進行先導運行,鼓勵地方政府、營運業者與車商進行 電動車運行模式之確認。而目前各國如美國及大陸等除了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外,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也另外分別給予補貼措施,目前主流方向有二:

1.補貼電動車電池購置成本。由於電池目前成本仍高,例如美國及大陸依照電動車所配置電池KW數不同,給予每KW一定程度之補貼,此政策將有效降低消費者使用電動車之成本,除有效推廣外,也有助於電動車商、電池商搶先取得量產規模。

2.補貼建置充電基礎設施。例如美國及大陸杭州均提出對充電基礎設施之補助,充電基礎設施之普及亦為電動車產業發展至為關鍵之要素。

站在協助產業發展的立場,我們建議政府所編列的22億元專案補助預算,可以仿效國外的經驗,對電動車車主依電池KW數補助購買成本,以及透過先導運行計畫 協助地方政府建設電動車所需之充電基礎設施。經過3年的電動車先導運行推動,政府與產業應該能夠發展出順暢的電動車營運模式,解決一直以來電動車所面臨在 電池、充電站、車價等問題,逐步完成台灣的電動車基礎建設,也可帶動未來電動車整體產業之良性發展。

現階段,大陸汽車市場的最大資源來自於其市場規模已達世界數一數二,估計未來10年可成長至2,000萬輛以上,智慧電動車的發展可與其汽車市場規模相結合。

此外,大陸各級政府對電動車車產業普遍重視,大陸已發布「二十城千輛」計畫,其推展規模為2萬輛電動車。並且不斷擴大參加計畫的城市數量,可能達25個城 市。在這些計畫中的城市凡購買電動車即享有補助,凡購買增程式電動車,每輛最高可獲補助5萬元人民幣,購買純電動車每台最高補助6萬元人民幣。近期也將批 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預計未來10年內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協助研發、生產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車,並給予消費者補貼。

裕隆集團與大陸東風汽車在整車及水平事業價值鏈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汽車,近日已正式通過批文審核,預期將可擴大所研發電動車的產銷台數,增加規模效益。
 
 
《電動車趨勢論壇》台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榮和:電動車 成功關鍵在價格

文/張瑋珊 攝影/塗建榮

八八風災剛剛屆滿周年,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災難猶在眼前,促使環保與能源議題備受重視!今年4月,經濟部通過「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推出 3年補助22億元推動智慧電動車的大利多,7月國內自主品牌裕隆集團的LUXGEN取得首輛智慧電動車的掛牌,眼前智慧電動車的前景似乎無限美好。然而, 台灣若要搶占智慧電動車的關鍵地位,價格與能否轉型為研發角色都是問題所在。

價格高牆阻礙電動車走入市場

電動車發展近期持續受到關注,尤其中國「十三城千輛」的政策,要求自今年起13個主要政經大城要能有1,000輛新能源車示範運行,2012年中國更要有 10%的汽車產量為新能源汽車,約有100萬輛之多,龐大的商機,吸引國內政府、企業也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作為一個投身電動車研發的學者,我卻深深害怕 這種熱潮將可能帶來另一場電動車的泡沫化。

一個產業能否存活,市場是最主要的考驗,電動車的價格至少比競爭對手汽油引擎車多出1.5~2倍,消費者會選擇誰,顯而易見。而電動車難推倒的價格高牆, 主要原因在於電池。一輛車6,000顆的鋰電池,至少增加了電動車50萬元的成本。或許進入量產階段後,能微幅下降生產成本,但鋰的需求暴增後,勢必引發 原物料上漲。加上電池的續航力相當有限,很難減少使用數量,電池價格成了電動車必然的致命問題。

除了電池之外,馬達與馬達驅動器也都是高價位的關鍵零件。而汽車又不如其他科技產品,它需要非常龐大的電流、克服系統在振動狀態中能保持穩定,以及散熱問 題。因此,很難快速突破生產技術,降低價格。1990年,美國加州也曾經立法規定汽車製造商必須販賣一定比例的電動車,但市場實在太小,企業難以忍受虧損 進行抗議,最終以失敗收場。今日中國的政策能否成功,我不知道,但除了政策強制接受電動車走入市場,我實在很難想像它對消費者的誘因。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租用電池」的可能性。把電池視為一種公共財,消費者購車時並不含電池,便能降低車價達到普及。沒電時到電池出租站或充電站租用電池,直 接交換沒電的電池,還能節省充電時間。雖然每顆電池會隨著老舊而影響充、放電的效率,但可藉由「等效電量」的晶片掌控、收費。
電動車可能是重啟一個綠色的工業革命時代中的一環,但消費者何時能夠因為環保意識而拋開價格考量,讓電動車成為主流代步工具,只能留待市場解答了。

選對定位 才有關鍵地位

雖然充滿擔憂,今日我仍在投入電動車底盤的研究,因為我知道石油耗竭與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發展替代汽油引擎車的工作勢在必行。今日我們要發展電動車 產業,多半的重心都放在具有高附加價值的關鍵零組件上,台灣雖掌握電動車6成的關鍵零組件,包括鋰電池、感應馬達、馬達電能控制模組、與車載資通訊等,卻 缺乏原料鋰,也沒有馬達電能控制模組中最重要的IGPD技術。

借鏡當紅的3C商品,品牌設計者賺取了55%的毛利,而擁有關鍵技術的製造者只賺取5%的毛利,這種以數量累積產值的模式,終將要轉型淘汰。因此,我認為 台灣想占據電動車產業的關鍵地位,除非能生產無法被取代的關鍵零組件(如日本獨占IGPD技術),否則應該投入研發,主導擔任整合角色的系統商,掌握產品 的市場定位、制定規格,發展出自有品牌,才能擁有關鍵地位。

只是研發是一項需要長時間,高成本的工程,對比正在積極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僅僅是同濟大學的汽車學院占地面積就超過台灣大學總面積;政府現階段所推出的各 項電動車補助、獎勵方案,並不足以支持我們朝研發的路邁進,因此當社會掀起一股電動車產業的熱潮,反而要思考台灣的優勢何在。
 
 
《電動車趨勢論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兩岸雙贏 共拓全球車市

整理/胡秀珠 照片提供/車輛中心

眾所周知,隨著地球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氣候暖化及石化能源逐漸耗竭,節能減碳成為國際矚目議題,根據統計,從油井到車輪所消耗之總能量(Well to Wheel),汽油車輛行駛每公里能量消耗是電動車的3倍,CO2排放量為電動車的4倍,這也是全球積極發展電動車的原因。

我常被問到,台灣有何發展電動車的優勢?首先,從地理環境來看,台灣島內南北總長距離約400公里的地形環境,生活區域明顯,城市間距適當,人口生活聚集在7大都會區內,由於電力網路完整充足,道路交通建置完善,對於發展全島成為電動車示範島,擁有絕佳的先天優勢。

建立台灣成電動車示範島

其次,台灣強大的ICT產業正可協助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相關業者也有不錯的成績。在電動機車方面,有光陽、中華、三陽、益通等廠牌電動機車進入市場,電動 車方面,也有納智捷、必翔及華德動能等廠商,完成或進行著各式電動車開發。台灣的ICT產業擁有國際級的研發與製造技術,多元的應用於車輛電子產品,主要 著重於車輛安全、行車輔助、通訊多媒體及車用IC等方面,提供車輛使用者智慧、安全及舒適的駕車環境。在電動車開發上,台灣以上述優勢結合電動車關鍵零組 件供應鏈,提供研究發展的強力後盾。

至於台灣的關鍵零組件要如何切入國際供應鏈?事實上,台灣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在國際發展電動車輛之初,就已供應國際大廠零組件,並提供客製化的設計服 務。例如富田電機、公準精密、致茂電子及能元科技等台灣廠商,都獲得國際大廠的肯定,成為美國Tesla Motor、德國寶馬Mini-E等電動車製造商之車用馬達、電池模組及動力控制模組等關鍵組件之供應商,證明台灣電動車產業具有國際競爭之實力。

除了與國際同步的關鍵零組件業者,在電動車輛整車發展上,也已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例如,裕隆集團開創自主整車品牌「納智捷」,完成LUXGEN-M7智 慧電動車的開發,這是以MPV車型為基礎的電動車,分別由能元科技提供電池模組、富田電機供應馬達技術、台達電子提供控制支援以及宏達電提供智慧資訊平台 等等,並與美國ACP公司技術整合,以350公里的長距離續航力及結合智慧與人性的電子化設備,在國際車展上大放異彩。

此外,必翔電能與法國車廠Microcar合作,透過策略聯盟模式,共同開發電動車,必翔電能負責該車之動力系統研發,將以台灣生產,行銷歐美為主。華德動能與大陸雷天新能源技術合作,已完成國內低底盤電動大客車之開發,目前正進行車輛驗證中。

兩岸搭橋合作共創商機

台灣在政府電動車產業政策推動以及科技研發專案支持下,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將有10個案子,共3,000輛電動車上路,同時匯集技術能量促成產業聚落,並完善電動車標準法規、建立電動車研發平台與驗證能量,發展關鍵前瞻技術與創新事業。

在電動車發展基礎上,台灣不論是產業能量或區域位置均有相當之發展優勢,而大陸在電動車輛發展上,政策方面也訂立2050年新能源車輛占全年新車50%的 宏觀願景目標,其大規模的「十三城千輛」示範運行政策已經漸漸落實到補助私人購買電動車的階段,領先全球的電動車輛標準制定,已是全球電動車發展熱點。

「電動車要發展,必須借力使力」,台灣近幾年一直與中國大陸方面發展良好合作關係,在電動車輛相關領域,巴士方面有寶捷(華德動能)與雷天新能源、長春一 汽合作,成運公司與北汽福田合作,電池部分強德公司(Battery Pack)與浙江興海能源公司(Cell)的合作,以及新普科技與普天合資成立新電動車電池公司等。

將來若能透過兩岸各種合作與交流會議,以台灣技術優勢及產業鏈客製化能力,結合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及市場優勢,雙方可以在關鍵技術、產業標準、採用雙方零組件與促進投資合作幾個方向一起努力,如此我們將可成為全球電動車輛發展之亮點,創造雙贏的局面。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