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湖位於西藏昌都地區的邊壩縣邊壩鎮境內,穿過藏東風格獨具的村莊後,就可以到達海拔4200米左右的三色湖群。在一個湖群卻有黃、白、黑三種不同色彩的湖,這獨特的景觀,再加上雪山雲霧的繚繞,堪稱為人間仙境啊! 

黃湖藏語稱“錯斯”,三湖中面積最小,在太陽光底下,水色金黃,湖土同色。白湖在藏語稱“錯嘎”,湖色灰白,綠樹倒映湖面,魚兒跳躍湖上。黑湖藏語則稱“錯那”,三湖中面積最大,遠看似墨,群山環抱,深不可測。黑湖與白湖有溪相連,宛如母子。

而三色湖的成因目前說法有三種,但皆未定論。第一種說法是因為水深各異,故色彩不同;第二種說法則是因為湖邊岩石礦物質的不同,造成湖色不同;第三種說法是湖底水生植物不同,故影響了湖的顏色。

三色湖景四季亦不同。4、5月到湖邊,滿山遍野的杜鵑花開,野鴨、黑天鵝,湖面齊飛,聲鳴湖上,群山回應。秀麗的景觀和充滿生機的湖光景色絕對令人流連忘返哦!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峨眉山東31公里的樂山市,又名淩雲大佛,為彌勒坐像,是東山最著名的景觀。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

沿大佛左側的棱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九轉十八彎後才能登上棧道的頂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淩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洞裏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大佛頭部的右後方是建於唐代的淩雲寺,即俗稱的大佛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三大建築群。

大佛造型莊嚴,設計巧妙,排水設施隱而不見,使它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靜觀人間的滄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from inter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