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斯圖利亞的「玉米人」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來探討。

 

 

一.研究動機:
試圖通過「玉米人」、「百年孤寂」等公認的魔幻寫實主義傑作,來探討魔幻寫實主義的基本特點。並研究它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和給拉丁美洲文學所帶來的影響。

 

 

二.緒論:    魔幻寫實主義的源起


2.1 

魔幻寫實主義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任何文學現象的出現都與一定的社會歷史發展階級有關。魔幻寫實主義同樣也不例外。本世紀以來相繼發生了墨西哥大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等重大社會事件。這一系列事件無疑在整個西方以及拉丁美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生活在貧困和政治壓迫之中的拉丁美洲人民進一步覺醒了,民族、民主解放運動高漲起來。在此形勢下,拉美社會各階層人民中間逐步形成了一種「拉丁美洲意識」。這實際上是一種深化了的民族主義思潮。拉丁美洲各國雖然在各自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在遭受殖民統治以及外國資本的滲透和掠奪方面卻有著幾乎共同的經歷。因此,在反對外來壓迫和剝削、維護民族權益的鬥爭中拉美各國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益上的一致必然產生思想觀點上的許多一致,從而導致了「拉丁美洲意識」的形成。人們不再把自己僅僅看成一個墨西哥人或一個阿根廷人。而是把自己看成一個拉丁美洲人。這樣就把拉美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了。這種思潮在文學領域裡大大激發了拉美作家的創作熱情。他們當中大多數中意識到了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紛紛拿起筆,力圖運用文學手段把拉丁美洲的真實面目公之於世。這便是為什麼拉丁美洲文學雖然經歷了激烈的變,形成了名目繁多的現代文學流派,卻始終未將現實主義文傳統完全丟棄的主要原因。


拉丁美洲大陸上的種族結構也是魔幻寫實主義手法形成的重要條件之一。拉丁美洲是個種族混雜的地區,除去土著印第安人之外,還有殖民時期被販運到這裡來的非洲黑人。同時還接納來自歐洲各國的移民。這種種族結構使得拉丁美洲不排斥任何外來文化的影響,造成了歐洲文化與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同時並存,相互滲透,彼此溶合的獨特的文化結構。


在文學領域裡,拉美作家歐美和其他國家的文學流派及其影響一向採取來者不拒的態度。本世紀以來,現代派文學在西方文壇佔據了統治地位。在這股強大潮流的衝擊下,拉美文壇也發生了巨大的變。拉美作家清醒地意識到,若想使拉美文學世界文壇取得一席之地就決不能落後於時代的潮流。


我們從上世紀後半葉至本世紀初,可以知道資本主義生產的飛速發展使西方許多先進的工業國家先後完成了向帝國主義階段的過渡。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徹底改變了西方傳統的價值觀念。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為瓜分世界而釀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人們思想上造成了嚴重的精神危機。資本主義藉以支撐其發展的精神支柱倒塌了。人們普遍對資本主義舊秩序產生了懷疑,感到憤怒失望、苦悶、迷惘。這種情況導致了歐美文學家逃避社會現實,熱衷於研究個人的複雜的心理活動。


拉丁美洲的情況則不同,雖然獨立戰爭使得絕大部份拉美國家從殖民主義的桎梏下解放出來,但是帝國主義列強卻取代了老牌殖民主義,逐步控制了拉美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掠奪這裡的豐富資源。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控制著拉美各國經濟命脈。拉美的民族工業比較脆弱,常常到外國壟斷資本集團的打擊。這種狀況決定了拉美各國人民的共同歷史任務: 徹底擺脫外國資本的滲透和掠奪,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因而,這一時期民族主義在拉美成為異常活躍的思想傾向。有的國家甚至提出要建立「民族主義的資本主義」。同高度發展的歐美資本主義相比較,拉美地區處於資本主義初級的發展階段。本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拉美各國人民住一步關展鬥爭、許多國紛紛把外國資本控制的礦山、油田、公司、銀行、莊園和自然資源收歸國有。有些國家的國民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這些成果鼓舞著拉丁美洲人民。拉美作家不可能對本身的社會現實視而不見,像歐洲作家那樣專注於研究人的潛意識和主觀內心世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社會和歷史條件決定了拉美文學必然要反映社會現實並為之呈現。同時,歐美現代派文學的影響又使得拉美現代文學一直不斷地革新。

2.2  關於魔幻寫實主義

魔幻寫實主義不像超現實主義樣有鄭重的宣言、有權威性的論著,有明確的定義,在看法上存在分歧是難免的。通過討論將會逐漸達到一致。我們讓承認,魔幻現實主義是一既複雜而又頗為神秘的流派。


在當代拉丁美洲文學界,魔幻寫實主義得到了廣泛應用和研究。不僅湧現出了像「玉米人」、「百年孤寂」等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作,而且產生了像「魔幻寫實主義及其他論文」(註1)等具有相當水平的理論著作。恩里克安徒生因貝特是阿根廷有名的文學批評家和作家。他在他這本論著中對魔幻寫實主義進行了深入的採討和研究,提出了很有見地的看法。他指出:「在魔幻實主義小說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借助魔幻來表現現實,而不是把魔幻當成現實來表現。小說中的人物、事物和事件本來是可以認識的,但是作者為了使讀者產生一種怪誕的感覺,便故意把它們寫得不可認識,不合情理,不給以合理的解釋,像魔術師那樣變幻或改變了它們的本來面目。於是,現實就在作者的虛幻的想像中消失了在現實消失(即魔幻)和表現現實(即現實主義)之間,魔幻寫實主義所產生的效果就像觀賞一齣新式的刻目一般令人讚嘆,也像在一個新的早晨的陽光下用新的眼光觀察世界:這個世界的景象即使不是神奇的,至少也是光怪陸離的。在這種小說中,事件即使是真實的,也會使人產生虛幻的感覺。作者的意思是要製造一種既超自然而又不離開自然的氣氛:其手法郥是把現實改變成像神經病患者產生的那種幻境。」這段論述,對於我們理解魔幻現實主義,探討它的奧妙,具有可貴的參考意義。


魔幻寫實主義是以一種具體的現實為依據的。不外乎是自然的、社會的、歷史的現實,就是心理層面的現實。魔幻寫實主義同其他流派的不同之處就是畏把這種具體現實通過的想像上升到幻想,『創造』一種有幻想色彩或魔幻色彩的新『現實』。這種新『現實』是一種藝術化的現實。由於這種變化,它己經不同於原來意義上的現實,不再受自然法則、邏輯性和正常思維的約束和支配。但是它又不完全脫離原來意義上的現實。這就是安徒生因貝特所說的『製造一種既超自然而又不脫離自然的氣氛』,也就是魔幻寫實主義作家們所講的『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


總之魔幻寫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一樣也是一種文學創作的方法。其主要特點就是通過作家的想像把某種具體現實變成幻想的或魔幻的新現實。在實現這一變化的時候它也像超現實主義那樣運用超自然、超現實的人物和事件,進行誇張和荒誕描寫。但是,兩種流派之間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對待現實的態度。超現實主義對周圍的現實採取拒絕和蔑視的態度,只把人的下意識活動、夢境、幻覺,本能作為創作的源泉,主張超越理智,超越現實,否認文藝反映現實的原則。魔幻寫實主義卻不然。它對周圍的現實是正視的、關心的,不但正視、關心、而且把周圍的現實作為創作的源泉,無論是自然的、社會的、歷史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現實,都是它所關心和表現的內容。這種對現實的不周態度是由它們的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否認理性的作用,追求超現實。這類文學創作的根本目的是揭示人的心靈的秘密和夢幻世界。而不是反映客觀現實。所以它就只能通過胡亂堆積的細節和莫名其妙的符號表現荒謬混亂的感覺和印象,反映人的狂覓不安、稀奇古怪的精神狀態。魔幻寫實主義卻不同。它的哲學基礎是唯物主義,其創作思想是現實主義的。前面提到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無論是「」還是「」,他們本身就是拉丁美洲社會現實的產物,是社會發展變化的結果。這些作品,晦澀隱喻也好,把現實、夢幻、虛構、想像交織在一起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描寫和表拉丁美洲錯綜複雜的社會、政治和歷史現象,反映複雜多變的現實生活和人民的痛苦。

 

三.魔幻寫實的發展

3.1  何謂魔幻寫實及其特徵

魔幻寫實主義是四十至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形成的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創作方法。其特點是把現實放到一種魔幻的環境和氣氛中客觀地、詳細地加以描寫,換言之,也就是給現實披上一層光怪陸離的魔幻外衣,卻又始終不損害現實的本質。這一創作手法的形成絕非偶然、孤立的現象,而有其深厚的淵。它是拉丁美洲幾代有作為的作家不斷耕耘的結果。試著分析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我們可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1.)現實主義的特性(2.)非現實主義特徵(3.)反現實主義的特徵。


1.)現實主義的特徵,現在魔幻寫實主義繼承了拉美現實主義小說的傳統,作品堅持反映拉丁美洲的現實生活,反映社會,政治方面的問題。
拉美小說真正開始反映本大陸的現實應該說是本世紀初的事。【地區文學】(又譯地域文學)的興起,第一次使現實主義在拉美文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湧現了一批傑出的作品。地區文學的現實主義色彩對其後發展起來的『先鋒文學』亦有較大的影響。魔幻寫實主義從中也汲取了營養。不過,魔幻寫實主義的特色,而摒棄了現實主義文學平鋪直敘的傳統表現手法。

2.)非現實主義的特徵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吸收了古代印第安傳統文化中的神話傳說,豐富了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表現內容。其二是發展了前期小說中的虛幻成分。把現實與虛幻溶為一體的創作方法並不是從魔幻寫實主義才開始的。阿根廷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的作品更充滿了虛幻的色彩。有人評論說在拉美現代作家當中「唯一可稱為不折不扣的虛幻作家的人便是博爾赫斯」他對於拉美虛幻文學的形成,起過特殊的促進作用。三十年代以後,先鋒文學開台在拉美得到傳播,先鋒派作家中間有更多的人採用了虛幻與現實結合的創作方法,並在實踐中不斷富和完善這種方法。因此,可以認為,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所具有的魔幻色彩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反現實主義的特徵主要來自歐美現代派的影響。
我們知道,現代派很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非理性」。遵循這個原則,現代派作家拋棄了傳統的文學創作手法,進行了種種反對傳統的現實主義的嘗試。魔幻寫實主義也有這種反現實主義的特徵。當然,我們說魔幻現實主義帶反現實主義的特點並不意味著它不反映現實,而是說它採用了反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通過上述三個把,我們可以看出魔幻寫實主義確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在形成過程中既有繼承拉美文學傳統的一面,又有接歐美現代派文學影響的一面。這兩方面的結合產生了魔幻現實主義新穎獨特的風格:運用現代的文學創作形式,反映當代拉丁美洲具有魔幻色彩的現實。

3.2  常用幾種手法

「魔幻寫實主義」成為五、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領域裡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潮流,它從超現實主義那裡得到的最重要的啟迪之一便是在作品中製造神奇的效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方式:

1.)變現實為神話。
被譽為典型的魔幻寫實主義色彩的著作是『百年孤寂』。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奎斯筆下的小村鎮馬孔多,一百年的興衰史如同一部神話故事展現在讀者眼,書中出現死人復活,鬼魂與活人對話,天上降下花雨,會飛的地毯,少女升天等情節。雖然這些都不是現實,人們也不會相信有這種事情存在,但是,這些情節對於烘托全書的氣氛卻有特殊的作用,使讀者眼中的馬孔多鎮具有了神話般的境界。同時,類似飛毯一類的描寫還使人深切地感到馬孔多所處的原始的落後狀態。這裡與現代文明隔絕,人們仍舊停留在借助想像來征服自然力的階段。作者運用這種手段簡潔生動地反映出了拉丁美洲農村貧窮、落後的現實。

2.)變現實為夢幻
由於魔幻寫實主義小說打亂了時間和空間的順序和界限,從而使書中皂人物和事件有夢幻般的特徵。請看「百年孤寂」中關於屠殺香蕉種植罷工工人的一段描寫,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惡夢般的圖畫,給人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這種變現象為夢幻的手法有時的確能造成一種恍惚迷離的神奇效果。
除了上述兩種手法,作家還往往直接從拉美現實生活中移植帶有魔幻色彩的事物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

 

四.   探討「玉米人」及「百年孤寂」

4.1
(玉米人)是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繼「總統先生」(1946)之後的又一部長篇小說。自1949年問世以來,(玉米人)引起了批評界的普遍關注。許多評論家對它讚不絕口,稱它是魔幻寫實主義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更多的是對小說指責,說它沒有主題,是一盤散沙,在此我們將著重分析作品的魔幻寫實主義特點,並以此揭示作品的主題。
(玉米人)分四個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第一章)開宗明義寫道:「土地在呼號,在悲嘆,在控訴玉米種植主們的侵犯。」酋長加斯帕爾、伊隆率領瑪雅部落英勇抗擊玉米種植主們的擴張。土著人慼藉有利的地理位置,擊退了敵人的進攻。為了奪取土地,玉米種植主們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們收買了混血兒曼努埃拉,逼迫她丈夫老馬喬洪加害斯帕爾。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描寫瑪雅人為他們己故酋長報仇雪恨。土地被玉米種植主們糟蹋後變得貧瘠茺漠。但是瑪雅人猶在,燃燒在他們心中的怒火沒有熄滅。他們詛咒著,對加斯帕爾的敵人施行報復。小說的第三、第四部分篇幅較,作者不吝筆墨,展示了現與神話的關係。
(玉米人)的『真正的現實』寫得簡潔明瞭,它再現了本世紀瓜地馬拉的玉米種植主們為了適應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擴大商品糧食的種植規模,大肆焚燒瑪雅人的森林,吞併瑪雅人的土地的暴行;不無同情地描繪了瑪雅人對土地的依戀和他們為保衛自己的生活資源、反對玉米商品化而進行的鬥爭。但是作者並沒有致力於刻畫玉米種植主們侵犯、兼併、掠奪土地和破壞生態平衡的細節,也沒有沉溺於描寫瑪雅人同玉米植主們及其軍隊的具體的鬥爭場面,更沒有滿足於敘述土著人的悲慘的生活,而是刻意發掘瑪雅人的文化傳統、表現瑪雅人的精神世界。這不僅給(玉米人)披上了神奇的袈裟,而且也是作品的主題所在。

在(玉米人)中,瑪雅人的生活環境一如既往,甚至今不如昔,土地還是他們的唯一的依靠,所以注意生態平衡仍然是他們的美德之一。瑪雅人的思想也一直同古老的神話和傳統的信仰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他們把神話當作真理,並且用它來衡量、觀照現實世界,使現實與神話渾然一體,難解難分。

瑪雅人沒有把森林看成是單純的植物。它不僅是土地的夢幻、眼皮和睫毛,而且也是「先輩的骨骼」。『那些玉米商使土地失去了骨骼。沒有先輩的骨骼,土地就貧瘠無力。』(註2)可見,瑪雅人的思維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理。他們面臨著喪失森林和土地的實際困,同時也負荷著極其沉重的精神包袱。他們把賣玉米與賣兒女、賣人肉等同起來;「表面上似乎不一樣,但實際上卻毫無區別;我們是用玉米製成的,玉米是我們的肉體,是我們的子女。過去的法律只允許我們在飢餓時食人肉,但絕對禁止拿人肉做買賣。」(註3

顯然,這種對人和玉米的客觀關係的奇特的理解方法源自古老的瑪雅文,在瑪雅神話中,玉米是世界上最神聖的物質。瑪雅人同玉米的關係是神奇的、令人驚訝的。然而作品愈強調這種神奇的關係,就愈發體現出它的幻想色彩和悲劇氛圍。正因為玉米關係到他們的種族尊嚴、他們的存亡絕續,瑪雅人同玉米種植主們展開了殊死搏鬥。他們在酋長加斯帕爾的領導下,利用地理上的優勢,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加斯帕爾慘遭毒害後,新仇舊恨像火山一樣在瑪雅人心中迸發。他們開始殘酷的種族報復。但是作者迴避了對復仇經過的客觀交待,只一味地讓人物按照自己的觀點敘述。

(玉米人)沒有以復仇作為尾聲。它繼續開掘、探索瑪雅人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民族意識,展示瑪雅人的神話傳統和納瓦主義思想(是瑪雅人的傳統信仰,以為人的命運是同人命中注定的動物---『納瓦』聯繫在一起的),從而反映瓜地馬拉的民族特性、兩種文明的矛盾衝突。瑪雅人對現實的概念是模糊的。在他們的頭腦裡,神話是真理,傳統是法律。他們的思想幾乎停留在幾個世紀前瑪雅文的水平線上,同現代資本主義文明難以貫通。戈約、伊克和賣酒郎的被捕入獄象徵著瑪雅人在現代經濟、貿易領域裡沒有他們的席位,尼喬焚燒郵件則意味著瑪雅人與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隔閡。他們的公社生活一去不復返了,瑪麗亞、苔貢變成高不可攀的青山道出了瑪雅人對可望而不可即的土地的夢寐以求的心情。瑪雅人對玉米的崇拜、對大自然的迷信、對納瓦主義的皈依等傳統意識更是現代文明所不能接受的,是理性世界所不能理解的神奇現實。

阿斯圖里亞斯對瑪雅人有深刻的了解,對瑪雅文化有深邃的研究。孩提時代,他家住內地,後來經常有機會接觸土生土長的瑪雅居民,同他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青年時代他雖僑居法國,但長期從事著對古代印第安文化的研究工作,1930年出版了反映瑪雅神話傳說的「瓜地馬拉傳說」。(玉米人)是他關於瑪雅民族的第二部文學作品,宛若一幅巨大的壁畫,勾勒出了瑪雅人複雜的文化傳統奇特的精神世界以及它們在現實鬥爭中的表現,揭示了瓜地馬拉的社會現實和民族特性。
1   阿根廷作家安徒生、因貝特的論著,1976年加拉加斯出版。
2   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1979年版,第169頁。
3   同上書,169頁。

4.2
(百年孤寂)敘述了布恩地亞家族的百年興衰史。何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表妹烏蘇拉結為夫妻後,擔心會生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烏蘇拉更憂悒不安,竟一直拒絕跟丈夫同房。翌年,布恩地亞因為妻子不孕而遭到普羅登肖的奚落,盛怒之下,布恩地亞操起長矛同他決鬥,結果刺中了對手的要害。為了逃避恥笑和死者的亡靈的攪擾,布恩地亞帶著妻子及同村的二、三十個年輕人,不遠萬里,來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有一天,他們在一條小河旁安營,晚上,布恩地亞夢見一座叫馬孔多的光耀奪目的鏡子城。於是他決定在此地定居。最初,馬孔多是個與世隔絕的小村。人們過田園詩般安寧、和諧的生活。不久,一隊吉卜賽人來到這裡。他們的魔術和冰塊使馬孔多人大為震驚。從這以後,他們每年都到這裡一轉,給孤獨的村落帶些磁石、放大鏡之類。不覺光陰荏苒,世事滄桑。二十餘年後,移民增多了,布恩地亞的兒女長大了,馬孔多人丁興旺,成了熱鬧的小鎮。這時政府派了個名叫阿波利納、莫科特的人來當鎮長。新鎮長是個保守黨人,他命令把所有房子都刷成藍色,但遭到了布恩地亞等土著居民的強烈反對。馬孔多從此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和秩序,愛情糾葛、紅白喜事、黨派爭端、流血事件,以至各種各樣的奇蹟不斷發生。馬孔多人也開始外出爭衡。布恩地亞的兒子雷奧良諾當了自由黨軍隊的上校,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打了許多敗仗。戰爭結束後,馬孔多稱市。保守黨將軍何塞、拉克爾出任市長。當時,馬孔多有了劇院,電影院,通了火車、電話重建了學校,教堂也修繕一新。後來還來了個外國香蕉公司和一大批法國女郎。外國公司閞發了大面積的香蕉種植園,事業頗為興旺,尋找工作的人們慕名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可是好景不長;工人的罷工鬥爭、政府的血腥槙壓和熱帶地區的狂風暴雨把腰囊飽滿的外國人送走了,剩下一派荒蕪孤漠的景象。與此同時,布恩地亞家族己經日益衰落,祖宗們一一去世,留下一群淒惻怪癖的子孫。最後,第六代布恩地亞(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同姑母阿瑪蘭塔相愛,生下一個豬尾兒。就在此時,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破譯了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斯一百年前寫下的密碼,那裡記錄著布恩地亞家族和馬孔多的興衰。當地讀到最後一個布恩地工,即豬尾兒正在被螞蟻吃掉時,感到一生中再也沒有比此時此刻更大徹大悟的了。但是他「覺得這些這內容太熟悉了,不想浪費時間,於是跳過十一頁,開始譯讀有關他正在度過的這一刻的預言。他一面讀,一面就過著這段時間,並預測自己在讀完羊皮紙後的情景,如同在照一面會說話的鏡子。這時候,為了早些看到有關他去世的預言,以便知道死的日期和死時的情景,他又跳過幾頁。但是,他還沒有把最後一句話看完,就己經明白,他再也不能離開這間屋子了,因為這座鏡子城,在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譯讀出所有羊皮紙的時候,將被颶風颳走,並將從人們記憶中完全消失」。

(百年孤寂)中的馬孔多是以作者的故鄉為範,以故鄉的傳說為楔子而完成的哥倫比亞農村的縮影,對於哥倫比亞以至整個拉丁美洲都堪稱典型。它有如加勒比海的颶風和爆日,有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後的百年滄桑,有拉丁美洲國家農村的孤獨與落後,有保守黨與自由黨的長期鬥爭,有有美帝國主義掠奪拉丁美洲自然資源的『香蕉熱』,有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一次工人大罷工,有反動政府對工人的血腥鎮壓,有驚心動魄的『千日戰爭』(1899年至1902年的哥倫比亞內戰),有加勒比沿海居民的傳統信仰、風俗人情……

與此同時,馬孔多是個神奇的村落,它的命運和神奇的布恩地亞家族連繫在一起。那裡不存區分現實和幻想的界線。「好像上帝故意要顯示其驚人的能力似的,馬孔多的居民徘徊在歡樂與苦悶、疑惑與剖白當中,以致誰也不清楚那裡是現實的界限。」(註4

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它的魔幻寫實主義特點並不在於它的幻想形式,也不可能是簡單的現實加幻想。在我們看來,(百年孤寂)的魔幻寫實主義特點是;一. 歷史的真實(這一點我們已經在開始時作了扼要的闡述);二. 『馬孔多意識』,即馬孔多人的獨特的現實觀;三. 奇情與異想,即光怪陸離的幻想、撲朔迷離的奇蹟。這些奇情異想不只是為了渲染神奇氣氛,它們是『馬孔多意識』,也就是哥倫比亞意識的組成部分,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特性,標誌著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文化混雜性。因為它們深深地烙著美洲各種族、各民族人的印記,代表著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

(百年孤寂)之所以成為魔幻寫實主義的經典作品,就因為它熔合流行加勒比海岸的神話傳說、基督教信念、吉卜賽文化傳統、印第安宗教意識、迷信、落後的觀念等奇情異想為一體,真實而神奇地反映了哥倫比亞的歷史、現狀及文化混雜。

 

五.   結論
魔幻寫實主義小說順應了當代拉丁美洲社會和歷史發展的潮流,基本上反映出了拉丁美洲的現實,具有反帝、反殖、反封建的特點和民族主義的色彩,在現階段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起到文學反映現並為現實服務的積極作用。當然,魔幻寫實主義並非完美無缺。由於拉美作家一般都是代表中產階級利益講話的中小資產級知識分子,他們的世界觀反映在作品中必然要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局限性。比如,他們在作品中抨擊社會弊端卻又找不到根治的辦法;揭露獨裁政權卻又指不出正確的出路;不滿於拉丁美洲貧困落後的狀況卻又深深感到束手無策等等。這使他們在一些作品中多少流露出虛無主義的觀點和頹唐的情緒。

魔幻寫實主義不是幾個拉丁美洲作家的憑空臆想,不是杜撰。它不但真實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現實,而且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民族性。魔幻寫實主義探索了拉丁美洲的傳統,表現了不同種族文化的衝突、混雜現象,同時在其作品的一系列合乎邏輯,合乎事實的種族與種族之間、文明與落後之間的矛盾衝突中,自然地、本能地製造了一種神奇的氛圍。在魔幻寫實主義作品中,反映現實、尋找民族特性的思想內俗與其特殊的形式完美地統一起來,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魔幻寫實主義己經成為一股雄渾有力的文藝思潮。它沒有綱領,沒有宣。它的作者們沒有任何契約。他們在創作實踐中的共性的規律性來自他們的探索、他們的美洲主義思想。他們的作品為「拉丁美洲意識」的發展提供了文化的依據,給拉丁美洲文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符合拉丁美洲特點的道路。

魔幻寫實主義是拉丁美洲作家對現實的新的理解和表達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完美無缺的,它的所有作品都是進步的、積極的。所以我們在借鑒過程中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肯定它的探索精神和民族特性,發揚走自己文學的創作道路,不盲目搬用和機械模仿別國文學的創作思想。同時,也只有這種精神和思想才能促進魔幻寫實主義和整拉丁美洲文學發展和提高,並且使之在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霸權、反殖民的鬥爭中日益顥示出巨大的現實意義。

 

from Lu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