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變動劇烈 模組廠面臨考驗

DRAM Module 記憶體模組

整個DRAM產業在2006年的確過了個歡喜年,但DRAM市場這一年來變化劇烈,不但上游DRAM晶粒廠在產能與新一代12吋晶圓廠商競賽,下游DRAM模組廠(記憶體模組廠)更是直接面對客戶,反映目前的市場價格。

《數位時代》撰文=薛怡青 整個DRAM(記憶體)產業根本上是隨著個人電腦(PC)市場起舞,過去幾年因個人電腦市場頹靡,DRAM產業慘澹經營,但隨著微軟Windows Vista與英特爾(Intel)的新產品問市,二○○六年DRAM產業倒是提前反映這波需求,其中下游模組廠如創見、威剛、勁永等在去年營收與股價都表現相當優異。

由於隨身化產品如MP3隨身聽、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手機通訊等愈來愈熱,也使得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成為記憶體模組業者繼DRAM之後,另一個重點經營的產品路線。 拓墣產業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目前NAND Flash晶粒上游供應商中,東芝(Toshiba)與三星(Samsung)可算是領導廠商。二○○六年的全球NAND Flash出貨量,以三星四○%為冠,東芝∕晟碟(SanDisk)各占了一一%,海力士占了二一%,在二○○六年初才成立的IM Flash(美光科技與英特爾合資成立)也占了七%。

目前東芝將封裝測試發包給台灣的力成等業者,記憶體模組部份則交給金士頓(Kingston);海力士則將封測交給了矽品、力成、泰林等業者,但模組部份並無發包給台灣;三星無論從晶圓到封測都自給自足(In House),不過根據分析師的理解,未來三星極有可能將部份封測外包,創見與威剛則為三星下游的模組廠。

威剛、創見與上游廠商關係好

記憶體模組廠除了靠個人電腦市場的景氣帶動之外,也得看上游DRAM晶粒廠的臉色,正如金士頓副總裁孫大衛曾表示過的,記憶體模組廠一定要與上游保持良好關係,當初訂定合約價格不應隨著現貨價變動而趁火打劫,這樣才能穩定供貨關係。

回頭來看台灣兩大記憶體模組業者創見與威剛,在二○○六年也都表現非凡。日盛證券研究處研究員沈宏達表示,創見無論是在與上游原廠的關係、通路的掌握或是運籌管理上,都是台灣業者中優秀的業者。雖然目前DRAM市場價格直直落,但是二○○七年創見的成長動能仍然看好。

創見布局全球七大市場

沈宏達分析,目前創見在海外共有十二個分公司,相較於威剛只在中國的上海與美國兩地設有分公司,或者勁永在美國、荷蘭、日本與香港等四地設有分公司,創見的分布是最廣的,已擴及七個主要的銷售國家。在布局完整的情況下,由於最為貼近銷售市場,創見甚至能讓客戶達到「當日下單、當日取貨」的超快服務,相對提高其競爭力的優勢。

其實台灣記憶體模組廠的資本額大多是十幾億元的規模,並不像上游生產DRAM晶粒的業者,因為要蓋晶圓廠,動輒數百億元的資金,因此記憶體模組業者只要可以正確判斷DRAM或NAND Flash報價走勢,以及在庫存成本的結構上拿捏得宜,就可以創造出亮眼的EPS成績。

以創見為例,在備料與庫存的掌控上就一直控制得很好,從備料到出貨只需要兩到三個工作天。此外,海外倉儲體系端的存貨亦保持在七天以內,因此承受原料價格波動能力極強。

沈宏達認為,雖然DRAM、NAND的價格波動會對其毛利率產生影響,但幅度僅在幾個百分點,根據他們的預估,創見在二○○六年至二○○七年的毛利率將大致持平,維持在一一.五%的水準。

威剛蘇州廠啟動產能大增

威剛表現也相當不錯,二○○六年第四季因上游DRAM晶圓廠在轉換製程上,因為有某家業者轉換不良,造成下游模組廠瘋狂備貨,但去年第四季威剛卻能夠在淡季不淡的情況下,二○○六年第四季單季營收達到新台幣一百四十六.六億元,高於威剛原先的預期,甚至還比去年第三季單季營收成長八.七九%。

威剛與創見除了記憶體模組的代工,也積極經營自有品牌的業務,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就表示,為因應二○○七年Windows Vista效應,對於記憶體需求的成長,去年也啟動了在大陸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的模組製造基地,預計蘇洲區的八條生產線未來將可達到DRAM月產能兩百萬條、快閃記憶體月產能一百二十萬條。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DRAMeXchange)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因蘋果iPod旋風引發NAND Flash需求快速成長,二○○七年因Vista的Ready Boost與Ready Drive新功能,更加速其高度需求,預估二○○六年至二○一○年之間,NAND Flash可達到一二五%的年複合成長率。

威剛副總經理陳明達也指出,NAND Flash所引發的商機相當令人期待。目前威剛在DRAM模組與NAND Flash模組產品的比重約六比四,預估由於手機通訊以及隨身化產品的需求,再加上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 SSD)產品的推出,NAND Flash需求量再繼續往上增長。

上游拚成本,下游比技術
DRAM市場從上到下變動相當大,但是國內業者創見、威剛、勁永其實在國際DRAM模組市場裡都取得不錯的競爭位置。但是新興的NAND Flash是否可以同樣複製DRAM模式,取得更優勢的競爭力,則有待挑戰。
DRAM產業上游拚的是產能與成本競賽,下游挑戰更甚,除了掌握庫存、與上游維持友好關係,在未來更要在組裝世界裡,將記憶體如何處理到輕薄短小的境界,這也都是技術之所趨。縱然DRAM市場成熟卻變化甚劇,下游業者的挑戰也才剛開始而已。

from 7月1日出刊 《數位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