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前,152家公司,股價從50元到99元,此時進場可賺30%到數倍;百元後,20家公司,它們的股價更可能一路衝高,坐上各產業股王寶座。



文.柴煥欣

台北股市裡的高價股如鴻準、茂迪、宏達電等,真是令人又愛又怕。

它們不僅經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短線新台幣數十萬元的獲利空間,也令多數投資人垂涎。只是,動輒數十萬元的投資成本,加上必須忍受高風險的心理壓力,往往不是一般散戶玩得起的。

因此,對於財力有限的投資人來說,尋找4、50元,甚至是70多元的投資標的,以通常不到1年的時間,就能等到股價站上100元;這時,將手中持股出脫,投資報酬率少則30%,多者可能還可以達到財富倍增的效果,稱得上是「低成本、高獲利」的投資術。

上百元 空間大鴻準與茂迪是最佳示範

然而,要掌握「未來」百元俱樂部的成員也並非易事。當92年、93年茂迪股價在6、70元間無量盤整時,有誰會想到茂迪會成為百元俱樂部的成員;甚至,成為日後「股王爭奪戰」的要角。又如92年的鴻準股價在4、50元間擺盪的時候,也是單日成交量很難超過500張的冷門股,而又有誰會想到短短3年的時光,鴻準不僅加入百元俱樂部,股價最高還來到440.5元。

更令人扼腕的是,當茂迪從60元漲升到100元的過程中,太陽能題材方興未艾,誰都不相信台灣有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條件,多數法人也都認為,只是藉機炒作股價而已,投資人就在半信半疑中錯失絕佳投資良機;等到投資人確認茂迪股價有上看百元實力,也意識綠色節能業的大好前景時,茂迪股價早已逼近百元,甚至已成為百元俱樂部的成員之一。

對於投資人而言,能夠在70元以下價位就掌握到挑戰百元實力的公司,並且,事先卡位,固然是投資獲利一途;但是,在這78檔「百元俱樂部」成員中,有36家公司,股價破百元後的布局空間更大。

剖析78檔「百元俱樂部」成員,除了益通等,一開始掛牌,股價就已在百元之上;或是如大立光、南電等的股價,由高檔反轉向下,除了這些公司外,包括茂迪、鴻準、伍豐等36家公司的股價,從低檔由下而上走揚的投資標的,在突破百元關卡後,股價表現可說是扶搖直上,甚至連漲好幾倍,並且走了長達1至2年的多頭行情;從《理財周刊》的調查顯示,這36檔股票,可說是無一例外。

漲一倍 太遜了36檔好股潛力十足

就以伍豐來說,在94年7月突破百元關卡後,雖經過為期2個月小幅度修正,最低回檔至90元價位;但是,一旦股價重返百元價位後就開始一路飆升;第1波攻勢就直攻355元,之後,更上攻至525元高點;而且,這波多頭格局到目前都尚未結束。

談起鴻準,那就更加誇張。自從94年5月站上百元後,股價就一直沒再回到2位數,並且就一路震盪走高,直攻最高價440.5元;與伍豐相同,鴻準這波多頭走勢目前也持續進行中。回到實際操作面來看伍豐的例子。就如之前所述,股價是到94年7月才突破百元價位,若以當年每股稅後盈餘6.25元來計算,上攻百元時本益比就高達16倍,股價看似相對偏高;但之後94年年底股價最高來到273.5元,若是以95年每股稅後盈餘13.09元計算,本益比亦接近21倍的高水準。

而若是以96年預估每股稅後盈餘22.5元來看,再搭配今年以來最高價525元計算,本益比更是高達23.33倍。鴻準的情況與伍豐相去不遠。它突破百元價位時,本益比也是將近16倍,股價同樣看似相對偏高;但之後鴻準股價來到440.5元時,以2007年每股稅後盈餘預估值15.5元計算,本益比更是高達27.95倍。

從伍豐與鴻準的例子可得:突破百元後,本益比都相對偏高,看似都不適合投資;但是,只要未來獲利能力能夠持續成長,市場就會願意給予更高的本益比;在獲利數據與本益比雙雙提高所發揮乘數效果的推升下,就構成股價破百之後還能上漲的最主要動力。

簡單的說,股價攻上百元關卡後,或許會與伍豐一樣,重回百元之下,進行一次短時間的修正,但當股價重新回到百元價位時,就將會是一波長多大行情啟動的開始。因此,找出所謂百元俱樂部成員的真正意義,並不僅僅賺取到達百元前的「小利」,而所謂「百元關卡」,也正是股價轉為「長多格局」的重要分水嶺,正是要開始賺取「大利」的時候了;所以說「上百元、飆更高」。

捨小利 賺大錢突破百元走長多業績暴增

當然,就投資人而言,最好的狀況就是百元前的小利與百元後大利都能同時掌握;那麼,該如何預先透視這些「上百元、飆更高」的好股票呢?

從現有百元俱樂部成員獲利數據分析,在突破百元前,過去數年營收與獲利數據皆是逐年成長;而且,突破百元當年的獲利,會出現顯著性成長,同時,每股稅後盈餘一定是創新高,這在現有百元俱樂部的成員中無一例外。

像茂迪在跨入百元大關那年,營收就從11.35億元倍增至24.50億元,而每股稅後盈餘則從6.8元躍升至12.58元,獲利表現為歷年來最佳。所以,營收與獲利大幅度成長,並創歷史新高,是跨入百元重要條件。

然而,從百元之後的長多行情,所依賴的就不僅僅是單純營收與獲利的成長,而是在於更長遠基本面因素的改變。就以鴻準為例,在93年鴻海尚未入主前,鴻準(編按:當時名為華升)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很難超過1.5元,而主要客戶也多半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但是,在鴻海這位富爸爸的加持下,從原本監視器組裝廠成功轉型為鎂鋁合金機殼與散熱模組供應商。客戶名單中,也新加入了仁寶與Dell兩大世界級PC廠商,營收與獲利表現,當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在94年突破百元時,當年每股稅後盈餘也來到4.07元,創下歷史新高。之後,更跟著鴻海前進中國大陸布局,搖身成為中國收成股,獲利數據持續創新猷。

新百元 生力軍20檔上流新貴展身手

循著這樣的思維,檢視股價在50元至99元間台股上市櫃百元俱樂部生力軍,包括了皇翔、宜特、友通等20家公司年度營收與每股稅後盈餘將有機會在2007年再創新高;而且,獲利能力也能夠持續改善或維持高檔,皆具備跨超百元整數關卡、成為百元俱樂部正式成員的基本條件。

其中,以電子檢測起家的宜特電子,近年來就因為受惠於綠色意識抬頭、電子產品要求無鉛化的產業趨勢下,營收與獲利數據逐年成長,也正因為無鉛化製程這個觸媒,引發如台積電、日月光等世界一級電子大廠將電子檢測業務委外,讓宜特長期獲利前景看好。

此外,也與鴻準同為鴻海王國一員的群創電子,縱使在液晶顯視器組裝價格持續滑落的不利環境下,群創仗著來自鴻海富爸爸的資源優勢,不僅得到像Dell、HP、Acer等一級大廠訂單,也較其它競爭者更具備成本優勢,使得群創營收呈現倍數成長,毛利率更無視產品價格下滑逆勢走揚。

而在傳產股中,亦有百元俱樂部生力軍的成員,其中像長興化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長興以生產合成樹脂起家,近年來跨入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用光學薄膜的生產,也切入半導體研磨液(CMP)生產,是目前國內唯一能生產45奈米製程CMP廠商,並且已經獲得聯電訂單及台積電認證,新產品線跨足兩兆雙星產業,未來獲利前景,當然看俏。

無論是宜特、群創,或是長興化工,都是因為站對產業趨勢、富爸爸效應、開發出新產品及新市場等因素,讓長線基本面出現根本性改善,這也使得這些即將成為新百元俱樂部的成員,在股價破百後,還有一大段好光景等著它們;在台股中,準備上演「上百元、飆更高」的強檔好戲。

from 理財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