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石斑的電子履歷 吳智謀打鮮活工房品牌拚外銷

文/張瑋珊 攝影/黃永裕

因為愛魚成癡,5年前,德河海洋生技公司執行長吳智謀毅然決然從藥學界轉入水產世界,創立德河海洋生技公司。在「養魚」的傳統行業中,他想,「要如何做得 跟別人不一樣?」為闢出一條藍海坦途,吳智謀將水產這項傳統產業以企業化概念經營,配合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建置活魚產銷履歷,以安全的食材供應鏈建立起品牌特色。不僅在2008年獲得經濟部技術處「產業創新 獎」,2009年更再度獲得第一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的肯定。

生產履歷 打出品牌行銷

近年來,食品衛生安全爆發問題的消息時有所聞,如大閘蟹含致癌物硝基喃、高級魚類石斑、鰻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等,屢次的食品安全事件,讓消費者在選購水產時,不再只講究吃得新鮮、美味,更重視衛生安全、健康問題。這條魚在哪裡誕生、從哪裡養大、 品質驗證如何等,每一道關卡有沒有安全把關等,都成了消費者選購時的重要考量。

社會大眾漸漸提升食品安全的消費意識,不再以價格做為唯一考量,政府雖然開始提倡生產履歷制度,卻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來推動。當農漁民必須增加成本來做生 產履歷、提升品質,通路商並不會因此提高收購價格,也沒人能保障漁民的銷售量,成果自然不彰。

唯有以品牌經營的概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才能激勵漁民願意投資更多成本,來落實生產履歷制度。德河正是以這樣的方向經營,在「鮮活工房」品牌下,每一條 魚都掛著自己專屬的身分辨識(RFID tag),完整記錄它的生命過程,能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產生信任感與品牌忠誠度。

「早在政府推動生產履歷制度的前一年,德河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而且,落實得十分徹底。」吳智謀得意地說。

從小就開始養魚的他,了解要照顧好一條魚,做好疾病監控,必須建立起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才能有效管理。而石斑魚的產業鏈包括4個階段,第一階段︰種魚和 卵的階段;第二階段:孵化成1公分幼魚;第三階段:2寸魚苗(約7-8公分);第四階段:成魚和通路。吳智謀說,現行多是將石斑活魚的4個階段分段管理, 各階段培育的人不同、環境也不同;無法在生產過程中將安全控管做到滴水不漏。一旦水產品檢驗不合格,根本查不出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因此,德河一手包辦這4階段,精準掌控安全品質,並取得每個階段重要的關鍵技術,再透過產業履歷的管理平台整合,掌控產業鏈的主導權。做到產銷一元化,生 產履歷透明,讓消費者只要用RFID標籤掃描一下就能看見所有資訊,也讓台灣的水產養殖魚類,得以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一條龍作業 精準掌控安全品質

吳智謀來到台南和養殖業者接觸後,觀察到他們多半只專注在養殖上面,不了解通路與行銷,因此,德河負責經營所有的通路與品牌行銷,加上自身擁有的專業技 術,才獲得漁民的合作加入。現在,德河在台南縣七股鄉有150公頃的U化養殖魚塭戶,全部採取符合環保與生機需求的生態漁法,並利用RFID控管工具,將 生產資訊完全公開揭露與透明化,為「鮮活工房」這個品牌建立起堅實的生產團隊。

今日,德河是全台第一個以集團身分導入TGAP產銷履歷認證的水產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建構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的活魚供應站;並以產銷一元化的嚴格管控,讓「鮮活工房」成為第一間創立鮮魚身分證的品牌。三個第一,讓德河站穩台灣的內 銷市場,包括青斑、虎斑及龍膽石斑,每年活魚出貨量高達120公噸,也供應全省50多家餐廳的活魚食材。德河的活魚更憑藉其優良品質而能比市面上的活魚貴 上3%-10%。過去,養殖業在台南地區占不到1%的比例,現在卻穩定成長到3%-5%。

雖然今日屢屢受到獲獎肯定,吳智謀回想起這一路的打拚,卻有無限感概。經常往來兩岸的他,看到中國已有7家漁業上市公司,台灣的農企業則尚未受到重視,更 別說迄今連一間上市公司都沒有。5年前,他正準備創立德河,在初期募集資金上,卻四處受阻。商業銀行體系對於農漁業價值態度保守,不肯借貸,而農漁會體 系,又以保護農漁民為主,拒絕企業上門。「農企業」處在一個三不管地帶,孤立無援,難以擴大規模、建立起產業鏈來對外競爭。

而台灣長期善重科技業發展,使得創投公司雖然有興趣投資,卻根本不了解漁業的價值所在。吳智謀說:「比起農業,還看得見樹上的果實、花朵,游在水面下的魚 兒卻是無法被看見的。」反倒是長期耕耘於民生產業的馬來西亞、中國,頻頻接觸,積極想學習複製RFID導入傳統漁業的生產模式,以提升產業效益。直到去 年,行政院開始舉辦第一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將精緻農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大力推動,才感受到政府終於看見「農企業」的表現。

活魚需求年成長45% 台灣石斑養殖具優勢

隨著保護海洋資源的聲浪高漲,漁撈量逐年減少,活魚需求全球每年呈現45%高度成長,各國都在積極輔導養殖漁業的發展,搶攻未來的全球市場。但活魚養殖的 技術門檻較高,現階段台灣的石斑魚人工繁殖上仍是全球第一,堪稱一大優勢。根據行政院去年的統計,台灣石斑魚產量達1萬7,234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 25%;其產值約新台幣38億元,占全世界總產值58%。

值得注意的是,石斑魚的外銷需求和國內大不相同。在台灣,冰鮮魚類與活魚價差只有5%-10%,但在大陸,兩者的價差卻高達50%。吳智謀觀察到中國 90%的石斑魚都是吃活的,但活魚運送船卻不能直接停靠中國的港口,必須先經過香港,再轉往中國,大大阻礙石斑魚進軍中國活魚市場。

所幸,今年3月底,農委會宣布台灣養殖活魚搬運船可直接在中國福州馬尾等11處漁港進行活魚搬運。活魚船主要將用來載送石斑魚,因為石斑魚最講究的就是鮮 度,夠新鮮才有商品價值。如此一來,未來運送時間可望縮減一半,15個小時就能抵達廈門,提高活魚存活率。吳智謀表示,未來規劃每個月進行6趟活魚輸出, 每趟活魚船的魚貨量價值400萬元,估計每年將增加2億8千萬的獲利。「鮮活工房」的品牌也將隨石斑魚,游向廣大的中國市場。

吳智謀因為愛魚,而一腳踏入水產事業裡,從觀賞魚到水產魚業,他看見台灣擁有豐富的品種、卓越的技術,卻始終停留在各自為營的小農規模,當世界各國都在企 業化、規模化大量生產,我們該怎麼辦?「我只要做一根針,把這些珍珠串起來就好。」吳智謀目光炯炯地說。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