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21世紀職場的新人才,正悄悄崛起。 兩年前,擁有八年檢察官經驗的葉奇鑫,接到來自PChome Online總經理李宏麟的邀約。葉奇鑫原來以為是一場普通飯局,卻沒料到這是高級主管的面試。 李宏麟正在為新成立的露天拍賣尋覓合適的營運長人選,他手中已有一張長長的名單,候選人個個來頭不小,企業資歷豐富,眼前的葉奇鑫,卻只在民營企業待過九個月。 葉奇鑫不知情,他和李宏麟開心地聊著過去玩線上遊戲,以及在美國eBay上網拍的經驗,戰利品包括虛擬寶物、魔術強森的海報、王建民的簽名球衣等。 李宏麟做了重大決定,邀請葉奇鑫接下露天拍賣營運長的工作,「面試這麼多人,只有你真正活在網拍之間。」李宏麟說。 事實上,當時多數的大股東反對,擔心他無法勝任,因為「我幾乎沒有business的經驗。」葉奇鑫說,李宏麟卻獨裁地決定,「其他人都有business經驗,但都沒有網拍的經驗,他們沒有辦法體會在虛擬世界的buyer,要的是什麼!」 電玩小子谷底翻身,虛擬經驗最搶手 透過線上遊戲、網路拍賣等虛擬世界與社群的經驗,可以培養出職場頂尖人才所需要的氣質與能力,這是真的嗎?葉奇鑫會不會只是個特例? 在前全錄(Xerox)首席科學家約翰‧布朗(John Seely Brown)眼中,這一點也不奇怪,他與南加大安南柏傳播學院副教授湯瑪斯(Douglas Thomas)合寫的〈線上遊戲玩出頂尖員工〉(The Gamer Disposition)論文,就認為線上遊戲的虛擬經驗,可以培養出五大氣質,這五大氣質,讓玩家比不玩電腦遊戲的人,更能在21世紀的職場中出類拔萃。 兩位知名學者的驚人之語,不僅顛覆了我們對遊戲「玩物喪志」的刻板印象,這篇論文甚至贏得全球最知名的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選入2008年二十大創見! 3月上旬,布朗接受《30雜誌》獨家專訪,他特別強調,從線上遊戲所形成的社群創造、論壇、資料庫、聊天室等,「這些看似虛擬的連結,卻產生大規模的知識經濟,這樣的狀況持續演變,並且蔓延開來,21世紀職場將因此開啟新的定義。」 布朗甚至相信,未來人們將會在履歷表上,列出線上遊戲的戰鬥力等資訊,來證明自己擁有這種獨特氣質;而擁有這種豐富虛擬經驗(virtual experience)的新世紀人才,《30雜誌》將他們稱為V型人才。瞄準虛擬新人類,次文化晉升主流 鏡頭轉到美國,Yahoo!資深工程營運主管吉爾列(Stephen Gillett)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V型人才。兩年前,他曾經擔任CNET Networks的副總裁,並曾在多家軟體公司、線上零售公司等擔任資深主管,但是,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頭銜,可能也是他本人最愛的身分:線上遊戲《魔獸世界》數一數二大型公會會長。 遊戲公會是由玩家自發性組成的團體,少至數人,多至千人;擔任公會會長,跟擔任企業執行長所需要的領導與管理能力,相當雷同,布朗指出,一個成功的會長,必須精於專業技能、懂得評估,並擁有召募新會員的能力,同時還要擬定新人培訓計畫、建構團隊策略,還不時得化解成員之間的衝突,這些事,如果處理不當,一些有價值的會員將迅速流失,一如企業流失了明星員工一般。 每一個世代,因為新科技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形成新的次文化,接著會隨之產生特有的新興人才,因為在新文化中成長的世代,彼此有共同經驗與獨特語言,龐大商機隨之而來,領導、深入理解這些新興次文化者,便成了當紅的搶手人才。5項玩家氣質,V型人才準備接班 譬如1950到1970年代,彩色電視大興,影像傳播人才大行其道,CNN創辦人透納就在此時進入電視產業。到了1980年代,比爾蓋茲創辦微軟,賈伯斯創辦蘋果電腦,開啟個人電腦時代。1990年代後半,網際網路出現,根據網路世界統計(Internet World Stats: Usag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s),目前全球已有13億上網人口,有註冊帳號的全球線上遊戲人口超過1.5億人,比一個日本或英國加法國的人口總和還多。根據資策會2007年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玩線上遊戲的人口也不斷地增加,2003至2007年的線上遊戲人口年複合成長率為10.3%,線上遊戲人口高達452萬人。 V型人才,正是來自線上遊戲或網路社群的佼佼者,布朗認為,他們發展出的電腦玩家氣質,主要有五項,分別是: 氣質一,懂得強調績效: 玩遊戲的人,喜歡接受評量,且重視遊戲後的檢討,主要目的是改進個人和團體的績效;氣質二,了解多元化力量大:遊戲能不能到下一關,標準是「我幫了團體多大的忙?」最強的團隊總是網羅各色各樣的人才和專長;氣質三,因改變而壯大:玩家不只因應處理變動,他們也會尋求、創造變動,靠變動而茁壯;氣質四,樂在學習:電玩的樂趣在於學習克服障礙,玩遊戲等於蒐集和組合能幫助他們學習的各種工具與資源;氣質五,努力找優勢:探究大膽的方法和創新的策略,以達成任務,渴望追尋和探索優勢,以發掘新的見解或實用資訊。 氣質1:強調績效、追求進步 線上遊戲都設有評量系統,打電玩永遠在競賽,所有的電玩經驗,都能被數字量化,包括戰鬥值、攻擊力、生命力等,而遊戲玩家也樂於接受評量,他們喜歡和別人相互比較,追求等級和裝備。得到玩家的認同,被網友尊稱一聲「大大」,比被老闆稱讚或考試得高分更能讓他們喜上眉梢。 「破關拿到寶物後,我會針對每次的遊戲表現做評量,探討所做的策略是否完備。」依利特整合行銷的經理陳逸民是《魔獸世界》某大型公會的會長,領導近三百人的玩家一起闖關,他說,遊戲後的檢討,主要是改進個人和團體的績效。 「『追求等級』是網路人的潛在基因,遊戲人表現地更強烈,只要看到分數累加,就能獲得成就感。」華人第一大電玩社群網站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執行總監陳建弘說,他在實際經營網路社群的經驗中發現,網友追求「數字」的程度,遠比他所想像的更熱中。 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就跟練功、升等屬於同一概念。會員對於「知識等級」的追求,也令人咋舌,為了從「知識貧民」(提供解答三次以下)升等到「知識長」(回答100次以上),會員們努力找資料,回答網友的疑問,累積點數,只是為了獲得榮譽感,目前Yahoo!奇摩知識+靠網友的集體智慧已解決一千多萬筆包羅萬象的問題,Yahoo!奇摩甚至因為這項服務的成功,而獲美國總部全球企業員工獎「Yahoo! Superstar雅虎之星」。 氣質2:了解多元化力量大 《CS戰慄時空》是考驗團隊關懷與合作的代表作,開戰時,隊員必須全權聽從隊長指令,有人負責衝鋒、有人躲在暗處狙擊,有人掩護後方,並多丟幾顆芭樂(手榴彈)支援前線,這個遊戲考驗隊長分配工作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詮釋多角,多元化是虛擬遊戲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群策群力,彼此掩護,才能繼續下一關,「最強的團隊,需要靠彼此各司其職、相互合作,才有辦法完成任務。」台灣光榮綜合資訊的副總經理劉政和說。 目前在金控公司擔任經理的周信強,也是一位線上遊戲愛好者,他指出,每次要出團打怪,「即使湊足二十五個人,但角色分配不平均也沒辦法出團。所以每個副本都會安排:短程攻擊手有幾個、遠程有幾個,因為每個角色遇到每個boss(魔王),都有他的功效存在。」但帶領一個打怪團,甚至比工作還辛苦,他苦笑說,「在工作上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如你想像扮演好他的角色,《魔獸世界》裡的團隊也是。」 氣質3:因改變而壯大 遊戲玩家不只處理變動,他們甚至主動創造變動,因為變動充滿挑戰性,能更激發他們的創意與鬥志。 電玩資深玩家吳娜嫻服務於超秦集團企畫部,擔任襄理,公司旗下的連鎖早餐店麥味登,因面臨同業間激烈的價格競爭,一度非常苦惱。腦筋轉得快、點子多的吳娜嫻,就將虛擬和現實結合,把電玩內多變的人物角色設計為麥味登的「七小福」吉祥物,而普通雞蛋、麵粉等早餐食材,就變成七彩蛋、神奇麵糰球、魔法調味罐、夢幻水等組合而成的「神奇魔法寶盒」,極受小朋友的喜愛。 吳娜嫻指出,「神奇魔法寶盒」主要都是從電玩得到的靈感,推出後平均客單價從50元提高到60元。吳娜嫻從遊戲中發想的創意,不僅帶領流行,更改變了消費者對早餐業的刻板印象。 氣質4:樂在學習 比起老師單向的講課,透過遊戲的互動式學習,是刺激學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The Oregon Trail》是一款以19世紀歐洲移民橫越北美為歷史背景的商業遊戲,不少美國中學老師,將它做為社會研究課(social study)的補充教材。 老師藉由遊戲讓學生扮演19世紀的歐洲移民,模擬當時移民走過Oregon Trail的艱辛遷徙,學生們必須逐一解決路上遭遇的問題,體驗歐洲移民遷移的過程。 全家便利商店也開發一系列有趣又能幫助員工成長的教育訓練課程,其中「打電玩學管理」勾起學員的學習興趣,透過《決策大富翁》的線上遊戲,讓學員模擬超商店長的管理決策,從電玩中學習如何經營一家店,教育訓練不再苦悶無聊。 布朗則指出,傳統學習方式是學會一種東西或技能,但線上遊戲的學習則是學會處理問題與狀況,「虛擬環境是一個可供錯誤嘗試的安全平台,犯錯的機率很高,但成本很低,且可以立刻學到經驗。」 氣質5:努力找優勢 玩家為了達成任務,往往不斷探究新的策略,和隊友們找到更好、更有原創性的攻略,尤其玩家喜歡在遊戲裡嘗試不可能,經常大膽地改造自己的角色,探索優勢。就像美國知名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一樣,縱使他已經非常富有,金錢已無法帶給他更多物質的享受,但他仍大膽地嘗試高風險投資,繼續追求賺大錢,因為他享受在賽局中「持續得分的快感!」 Intel客戶方案事業群經理時思雰就經常靠遊戲來訓練自己的思考力,她經常把同一款遊戲,用各種不同方式玩過,就為了找出最有效率的戰術,而所謂的更有效率,其差距經常是以「秒」論,「每場遊戲都不一樣,不會一成不變,而且我很享受『贏』的感覺,我會計算上一場贏是幾分鐘,這場又是幾分鐘破關,我會去比較,然後不斷地增加對打人數,不斷地挑戰,現實中的挑戰需要付代價,虛擬有這麼好的機會我當然要練習。」時思雰說。 從線上遊戲的gamer,變身職場winner,這類V型人才,正快速浮現在你我身邊,他們白天領百萬年薪,晚上卻可能為了商借200金元的魔獸幣,而向自己的部屬──虛擬世界隊友低聲下氣,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執行總監陳建弘正是其中一。 布朗強調,「在21世紀的員工履歷表上,線上遊戲經驗代表一種新的競爭力,在面試時,絕對會問,這不止是一個合適的問題,甚至是必要的問題。」
from
30雜誌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