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OK何宛芳 攝影╱MOOK李美玲

告別了布列塔尼多變的海岸景致,來到布列塔尼與諾曼第的交界點「聖米歇爾山」,正式進入行程的二部曲—諾曼第地區。

和許多人一樣,在踏上諾曼第之前,對這裡的印象僅有二次世界大戰D-Day的「諾曼第登陸」,根據不知多少年前歷史課的殘存記憶,這裡似乎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夷為平地,而後發現事實果真如此。

此行經過的幾個大城Le Harve、Caen等,都經歷了戰後的艱苦重建,才擁有今日的風貌,也因此諾曼第給我的印象,與法國其他地區相當不同,是一種摻雜著驕傲與無奈的歷史情懷。

他們一方面以諾曼第公國及征服者威廉(Guillaume le Conquérant)的過往歷史而驕傲,另方面,又不得不唱頌著二戰破壞的詠歎調,交織出雜亂紛擾的矛盾心情。而對於戰爭帶來的傷痛,更有著深刻的體悟。

這樣的糾結情緒,在我們諾曼第地陪導遊媽媽的言語中表露無遺,當車子行經諾曼第郊區時,導遊媽媽有感而發,她說,在這一望無盡的田野之中,曾有成千上萬的人慘死在戰火之下。

看著導遊媽媽眼角閃爍的淚光,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她的傷感,然而,最令我深深感動的,不是諾曼第的歷史過往,而是當地人重建的毅力與追求和平的努力。

除了化腐朽為神奇的重建工程之外,諾曼第人仔細地保留下二戰時的堡壘及戰爭遺跡,為的不是頌揚二戰同盟國家的勝利,而是要以怵目驚心的戰爭場景,不停地提醒世人戰爭的無情與和平的重要。看似沈重、卻是最深刻的歷史教材,在諾曼第,我領受到的不僅是旅遊的真善美,更是一堂歷史和平之旅。

 

from MOOK 旅遊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