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戲偶變裝的內幕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大解秘

文、攝影/雄獅集團文創中心總編輯 韓小蒂

北台灣的海岸美景在夏日分外誘人,陽光下海洋藍的響亮,令人心曠神怡。客來北海岸,台北縣三芝鄉一帶匯聚三海美景與活絡的人文風情,如果只流連在海岸是無 法窺盡三芝全貌;如果只在春天探訪櫻花林、夏天追逐豔陽與海洋,那也不是三芝唯一的魅力;如果只為了美人腿(茭白筍)、四季繽紛的果物,那只滿足了味覺, 其他感官會抱怨!

到底你我的三芝印象缺了什麼?為何總感覺不俱足?後來我跟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走了一趟三芝,造訪當地的藝術工作室,這才把三芝五感體驗版圖脫落的環節補上,讓三芝印象更形完整。其中位於芝柏山莊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令我印象最為深刻。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內展示的一件件戲偶作品,莫不傾訴著當代庶民的喜怒哀樂與時代的故事,或高昂或低迴或無奈或豁達,遊走其間不僅每一雙眼眸的接觸都是令人驚喜的邂逅,更是引人入勝的嶄新發現。

置身於芝柏山莊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外觀與一般社區集合式住宅的樣貌無二,外觀上僅添加了招牌與門面,相當樸素。進入館內大廳,有櫃檯與陳列架,光線黯 淡與外面白花花的陽光像兩個世界。參觀布袋戲文物與欣賞表演要往左邊的通道行進,此刻空間開始出現變化,大家彷彿進入古早的台灣,戲神-西秦王爺、田都元 帥牌位與先賢祿位構成了布袋戲班的神聖空間。神桌兩側掀開簾幕進去就是古意盎然的表演廳。別急,先上二樓展覽廳參觀,對布袋戲有多一點瞭解之後再欣賞演出 會更有「FU」。

二樓展覽廳布置非常質樸,但是收藏非常豐富,不只有很多珍貴的布袋戲偶,而且從戲偶的造型變化與衣著,以及布袋戲的文武場與精巧的道具機關,簡直就是一部有實物佐證的台灣歷史,讓人大開眼界。

據館方表示,戲偶的頭都是泉州過來的,現在看起來還滿新的原因,是因為修補過的關係。40-50年代偶頭開始採灌模方式製作,甚至還有塑料灌模製品出現,但是很難使,所以廠商改行去做麻將了。

殖民時代的生存之道 辛酸變裝秀

雖然是掌中戲,戲偶小、舞台也不大,可是道具卻一點都不含糊,反而是越小越要精緻,讓人看了大呼過癮,手藝真是巧呀!你看這不是開封府包大人的虎頭鍘嗎? 尺寸超迷你但殺氣十足,威風絲毫不輸真品,恐怕真的可以把亂臣賊子的腦袋鍘下來-哈哈,當然是戲裡面的囉。此外,這個竹編的架子是座迷你搖籃,裡面真睡了 個小娃娃,酣眠的模樣真是傳神。這些布袋戲裡的小道具跟歐美的袖珍藝術相比,絲毫不遜色,可惜不知有無傳人。在強調聲光震撼與超大尺寸的金光戲世代,古早 生活的擬真小道具似乎已無用武之地,出場機率已然趨近於零,令人不勝欷噓。

展覽文物中最令我驚訝的是著和服的布袋戲偶!我是第一次看到,真是開了眼界。

會出現穿日本服裝布袋戲偶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日本人不准台灣人演中國的布袋戲,要演就演日本的布袋戲。此外,布袋戲演的都是教忠教孝的傳統故事,搬演起來 只會讓這塊新到手的殖民地更加思念中國,激化反日情緒,為杜絕後患乾脆禁止演中國故事。但是布袋戲是台灣民間重要的娛樂,也是宗教酬神作醮不可或缺的要 角,若是禁絕會引發民怨,增加管理的難度與變數,最後終於採行折衷的辦法,就是布袋戲不能穿漢服、演中國故事,只准演日本故事。所以演變成布袋戲偶換穿和 服,舞台、道具也一併改裝上陣。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聰明的台灣人頭腦可是超靈光的。既然穿和服就可以演,那我們就準備兩套戲偶,穿漢服的傳統布袋戲照樣上演,只是要增派人手到路口去 把風,一看到有日本人靠近就趕快打暗號通風報信,與現在警察臨檢風聲一到,業者馬上緊急處理的情況如出一轍。一聽到警報,布袋戲立刻中斷演出,舞台趕緊變 裝一全部換成和服戲偶,演出日本故事,一切完全合乎規定。等日本人檢查完畢心滿意足地回去後,舞台上再換回傳統戲偶把剛剛中斷的故事演完。

殖民歲月的苦中作樂,展現台灣庶民百姓的識時務與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如今觀之分外感慨。

這組戲偶也相當有趣,穿的是民國初年的服裝,現的是迎親嫁娶的隊伍,造型生動,氣氛熱絡,透過玻璃窗彷彿聽見迎親的熱鬧鑼鼓,好想看看花轎裡是否真藏了位蓋紅頭巾的俏新娘!這組迎親戲偶為當時民間嫁娶婚俗留下生動的紀錄。

戲說台灣複雜的身世 栩栩如生

不僅有穿和服、現代服裝的戲偶,館內還展示有穿洋服的戲偶,把台灣過往的複雜身世,藉由戲偶的變裝巧妙地把一段段苦樂雜陳的歷史娓娓演出,苦中作樂的心情不難理解。

看完珍貴的布袋戲文物,相信大家對布袋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情感了,現在樓下表演廳已然鑼鼓喧天,好戲正要開鑼,趕緊下樓去湊熱鬧吧!

金碧輝煌的小宛然舞台,搬演供觀光客欣賞的段子,熱鬧繽紛,把現場氣氛炒得HIGH到不行,大家看得超專心,還不時舉起相機拍照留念。謝幕時,剛剛表演的 師傅們從幕後鑽出來,才知道擔綱演出的都是青少年,而且帶頭的還是位小學生,猜到了嗎?沒錯,他們都是李天祿的孫輩、曾孫輩。驀然,我不自覺地鬆了一口 氣,有人傳承就好。李天祿精彩的布袋戲技藝以後還看的到,不會不見,所以安啦!

下次若是您到三芝來玩,別忘記轉到芝柏山莊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熱熱鬧鬧的布袋戲正等您開場呢!
圓桌論壇 

後ECFA創新台灣 拓展國際市場大商機

文/張瑋珊 攝影/陸大湧、鍾聿

與台灣企業共同走過近半百歷史的中華徵信所,每年統計調查出「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總經理張大為更觀察到,從1971年開始登上100大的企業,仍有 75家穩健運作中,更有20餘家依舊名列2010年的500大企業。張大為特別邀請榮獲「經典獎」殊榮的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與永豐餘集團大家長、永豐金 控董事長何壽川,以及長期從事創投產業的智融創新董事長陳五福分享彼此的成功經驗與觀察,思索台灣邁進「ECFA時代」之際,該如何加速發展新國際經貿模 式,開創未來10年產業成長動力!

以下是中華徵信所5,000大企業調查40週年慶祝酒會「未來10年成長動力」高峰論壇的精彩內容摘要: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以下簡稱張)︰回顧過去40年屹立不搖的大型企業,不論是製造業、服務業,或是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都有一種「求新求變」的特質。現在台灣與對岸剛剛簽定了ECFA協定,面臨一個新時代,企業應該如何因應環境、機制的變動,厚植實力呢?

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以下簡稱呂)︰我認為先要了解自己的事業本質,才能厚植企業實力。以電信業為例,它是一個提供溝通的服務,因此我們要思索未來的溝 通模式是什麼,先走一步,進行技術建設與開發。否則若只依賴技術門檻為競爭優勢,一旦新技術出現後,就會湧現其他競爭者。今日,企業要理解簽訂ECFA的 意義,除了市場規模擴大,更要思考如何經營才能成長,掌握自己的核心業務與技術,才能隨著環境的變動而成長。

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以下簡稱何)︰其實企業的成長與變動的環境息息相關,永豐餘從造紙起家,也並非一夕之間就轉換到電子紙的行列中,而是隨著階段性發 展,觸及到面板業,再慢慢延伸到電子紙。當2010年已被視為電子紙元年,才有這番開花結果的樣貌。但在電子書發展日益興盛的同時,Amazon的一份報 告也令我們擔憂,根據他們的統計觀察,現今賣出1.8本電子書才能賣出一本紙本書,這對傳統印刷紙業實為一大衝擊,我們便要思索如何使未來的實體書與電子 書同步成長。企業一定要能敏銳觀察環境的變動,才能厚植實力。

智融創新董事長陳五福(以下簡稱陳)︰長期從事創投產業,並且觀察美國的企業經營,或許台灣也能參考一些企業個案,作為因應環境變動的方案選項。舉例來 說,小公司通常具有較靈活變動的特性,能快速應變環境狀態,而大公司透過購併方式擴大,如美國的Cisco就是一例。它的概念就是將同產業的好人才與技術 都併入自己的旗下,再利用本身大公司建立的品牌與通路進入市場,快速的促進產業升級。台灣今日還看不到這樣的營運模式,也不妨思考這種厚植實力的可能。

張:聽到各位獨到的觀察,難怪都能成為連續20年經營績效排名前500名的企業。我們也曉得這次兩家企業獲選「經典獎」,另一項驕傲的指標是──連續40年入榜台灣100大企業的公司。各位認為促使企業長青的核心價值為何?

何:其實過去企業的領導人,並不談什麼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這樣的概念,只是很單純的將做人的道理拿來做事,如此而已。像我的父親,或是我曾接觸過的王永慶 董事長,都是這樣的人物。當今日提倡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這樣的概念後,我只能簡單歸結出「忠恕而已」。孔子曾說:「盡己之謂忠」,所以我們應該盡力完成對 客戶的承諾;「推己之謂恕」,所以我們不樂見的態度不該推行到別人身上。

另外,企業的特質也必將影響企業文化,像紙業的特質,是一種非常重視將資源、能源發揮到最大效益的產業,「節能」便成為首要目標,因而促使永豐餘具有「綠色環保」的核心價值。

呂:中華電信長久以來的核心價值就是使客戶滿意,滿意我們的服務,滿意我們的品質。現階段,我們強調的概念就是:正派經營、專注本業、提升效率、感動服務。我們非常在意與客戶之間維持良好的信賴關係,未來更期許自己能成為最有價值、最值得信賴的資通訊公司。

張:我們觀察到,企業往往在追求生產速度的同時,可能在簽訂ECFA之後,更要強調台灣與中國的差異。失掉了廣度與態度,各位能否分享身為經典獎得主的企業,當企業力圖精益求精、追求創新的同時,該提醒他們什麼?

陳:就我的觀察,現今台灣企業的優勢是「又快又好」,這是奠基於過去不斷投入在提升生產的技術研發,未來勢必要轉型到「創新」的面向,開創新的優勢與價 值。每一個世代都有不同創造價值的方法,我們似乎常常比較兩岸的年輕人,擔憂我們的下一代不如對岸子女刻苦用功;其實現在的企業競爭已不再只是「怎麼做」 的層面,而是「做什麼」事業,才能開創另一片藍海。

呂:其實創新往往是在企業的轉捩點中發生,一個企業領導人一定要有想法,深諳自己企業的定位,才能在競爭的變動中去改變、去創新。另外,當企業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時,一定不要輕忽的就是企業社會責任。

何:創新本身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的表現,今日的生活已經轉變為一種虛實整合的模式,彼此如同神經般相互連結著。好比說飲食這件事,其實整個食物的生產過程並 未改變,但是過去缺乏整個生產過程的資訊透明化,因此當企業能提供具有生產履歷的食品,就是食品業的創新。他不只販賣食品,更販賣給消費者一種信賴,將他 販賣商品的產地、品種、品質等全部坦誠以對。這背後的概念不也正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而促使整體產業鏈的提升嗎?

張:的確,回應各位的分享,現今走向虛實整合的時代,客戶也能自行應用網際網路去收集資訊,中華徵信所也不再只是扮演收集資訊完成企業排名的任務而已,我 們也期許未來能從資訊中分析出更有用的資訊,走出創新之路。那麼,最後請問面對台灣未來的黃金10年,如何趁勢而起,完成布局策略?

陳:就創投的觀察,我認為台灣有兩個面向可以布局,一是思考台灣強勢發展的ICT產業,未來如何延伸到應用層面;二是健康管理,台灣的全民健保與ICT技術都相當成熟,不只能提供優良的醫療照護,更能進一步推廣健康管理產業,進而輸出海外市場。

呂:中華電信現在的布局目標是完成「寬頻、加值服務、創新」。所謂創新,是希望現有的計算、儲存和通信能力都能再提升,使人們可以更有效率的運用資訊。另 外,我們也以深耕本地市場,帶出差異性為主要的布局策略,中國雖然是廣大的市場,但台灣卻是精緻的市場,必須以更高的服務品質來取勝。未來也將考慮布局東 南亞市場的可能。

張:最後請何董事長為我們總結,企業社會責任未來可以如何融入布局策略中?

何:雖然科技產業、雲端技術正在新興發展,但也因此我觀察到許多人的本能在逐漸下降。前面提到發展台灣的醫療,今日很多健康的問題其實都來自「食物」的問題。當人們已經漸漸不再吃粗糙的食物,不再注重睡眠的充足,失去了健康的生活態度,導致了癌症等問題。

其實台灣的優勢更包含好的生活品質以及我們的農業,這正是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性,也是未來布局上能吸引中國的商機。企業不只要看見雲端運算的數字,更要思考人民在生活中是否感到安心與自信。在簽訂ECFA之後,企業更應強調我們和中國的差異。
創新焦點 

掌握成長之鑰 創新管理有撇步

文/張瑋珊 攝影/塗建榮

「創新可以管理嗎?」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李鍾熙給了一個答案:「敢去挑戰夢想,就有創新,創新可以營造,但很難管理。」李鍾熙接著表示,自己的眼光改變是最重要的,開放式創新強調納入別人的技術,可能改變企業文化,也能創造新的商機。

創新,是企業永續的原動力。企業原地踏步有喪失競爭力的風險,但積極從事創新(Innovation)活動也有失敗的可能性,因此,創新必須經過縝密的管 理並系統化加以實踐。台灣科技化服務協會與創新研發管理專業顧問信嘉商務,於8月18日邀請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李鍾熙董事長發表專題演講,從兼顧理 論與實踐角度來檢視企業創新,同時也邀請到全球品牌價值進步最速的三星集團(Samsung)副總裁Andrew Chang,分享其創新實務經驗,讓與會者快速掌握企業創新的成功之鑰。

在創新的過程中,借重外部資源相當重要。李鍾熙特別舉出一個開放式創新的實例分享給在場觀眾,他表示,他仍在工研院服務時,美國一家公司計畫釋出200個 專利,工研院就組了一個團隊,針對專利布局、專利應用,如DVD、TV及IC晶片等應用面進行研究。因緣際會下,聯發科為搶攻Digital Video IC數位影像IC市場,共花了新台幣7億元順利取得該公司200多項專利。這樁生意,使得聯發科在短短時間內,經由專利布局,切入數十億元的市場,而美國 公司能順利賣出專利,工研院也得到50%的服務費,創造三贏的局面,這是一個借重外部專利智權,創造新商機的實例。

創新從趨勢變化著手

李鍾熙表示,台灣的專利很多,但都不是切合需求而產生,只是從製程、製造方式改變來取得專利,企業一定要拉高創新的切入點,從社會的趨勢變化著手,從需求 及應用端著手,發明的位階就會比較高,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以蘋果電腦而言,最厲害的team不到10個人,但其創造出來的產品及創新商業模式舉世皆知。 而創新的動力在個人身上,引擎要如何啟動,就要靠組織的獎勵機制。

而目前台灣企業正積極朝提升創新層級的事業發展,正好借鏡南韓第一大也是亞太區第三大的IT服務公司Samsung SDS,成功利用整合性的創新事業生命週期管理(PLM)幫助Samsung集團大幅度成長的例子,來學習企業創新管理的方法。Samsung SDS副總裁 Andrew Chang指出,利用創新事業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將能精準掌控Samsung集團每一項在發展的創新事業進度,評估每項創新事業的風險和其耗費的財務狀況, 當風險可能超過母公司所能負荷時,篩選出優先捨棄的創新事業,扮演企業發展的管理角色。

在創新事業生命週期管理中,主要包含幾項技術:創新運籌中心、組合管理、經營管理和資源管理。其中Samsung SDS公司最自豪的正式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系統,這套系統目的在於提高全球創新事業生命週期管理的價值,設計創新過程,減少創新事業產業鏈的複雜性,以降低成本,使得創新事 業能夠達到最大效益。

善用新科技強化管理機制

Samsung SDS目前多以協助發展全球性事業的企業為合作夥伴。而全球性的企業需要:創新的工作方式、改善溝通模式,利用結合新科技來分享資訊和獲得專業。因此,Samsung SDS便針對這項聯繫流程,開發出MySingle系統。

試想,身為全球企業每天與各地聯繫的資訊量多麼龐大,若能在此環節上進行創新將能省下可觀的成本。My Single系統便是一套結合新科技提升溝通效能的多功能溝通站。這套系統整合所有溝通網路,將部落格、工作室、整合搜尋、簡訊、RSS網路、專家網路和 營運社群全都整合在內,便利全球各地的員工交流意見、連繫工作進度。目前這套系統每天有超過26萬名使用者,150萬封的email往返,就是一項以提供 創新服務完成創新管理的例子。

Samsung SDS以提供這樣的服務,快速成長崛起,在大中國區的營業額達3千9百萬美元,並積極與歐美企業保持合作。從Samsung SDS身上,我們看見找對創新管理的方式,不僅提升企業效能,更是開發了另一片創新事業藍海。
創新應用 

強化網路社群經營 創新會展服務 帶來可觀商機

文/林立綺、秦振家 照片提供/CEA、Deutsche Messe AG、KEA

在台灣準備進入後ECFA時期,大力推動各項產業發展之際,利用大型國際會議和展覽進行招商或產業交流,就是集結全球人潮和錢潮的最佳利器。會展產業是目 前被公認為評量全球都市經濟發展與國際化的重要指標。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指出,除了會展產業含周邊效益可為台灣創造出一年新台幣714億元的產值外,會展產 業也具有展示與溝通等多重功能,能促進商務活動與技術交流、帶動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之銷售。

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ference Association, ICCA)在2010年5月公布的2009年全球會議場次排名,台灣世界排名32,較2008年排名35為佳;而以城市別而言,台北市2009年世界排名 為25,較2008年的第32名大幅提升,在亞洲排名位居第7,已超過東京、上海等城市。為提升台灣會展產業的競爭力,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開始進行整合規劃 和協助,成立「經濟部推動會議展覽專案辦公室」為國內外會展單一聯繫窗口,積極整合中央、地方政府與業界的會展資源。

而在網際網路加速及改變國際貿易型態,進而影響會展產業發展的同時,國際大型會展如美國CES、德國CeBIT和韓國KES等,都積極尋求以創新服務為會展產業帶動的新商機。本刊特地專訪這三個單位,請他們分享大型國際會展的最新創新應用服務趨勢。

透過社群網路預先撮合的CeBIT

每年三月初在德國漢諾威市漢諾威展覽中心所舉辦的CeBIT,是全世界高科技電子廠商必到朝聖之地。CeBIT創立於1947年,每年吸引來自60多個國 家的4千餘家參展廠商,每年有30餘萬參觀者以及買主前往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參訪,其中有7成以上的買主具有採購決策能力,是要了解歐洲以及德國市場最重 要的電子產品會展。

負責CeBIT營運的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Deutsche Messe AG)傳播長暨首席發言人薩斯(Hartwig von Sas) 表示,由於科技產品生命週期快速縮短,廠商不易掌握產品趨勢,電子產品商展也受到波及。自2008年到現今2010年,全球就有10多個電子商展倒閉。而 CeBIT得以屹立不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應用最新的軟硬體技術,並在最短時間內提供買賣雙方適切商業服務。CeBIT充分地運用網路和軟體應用程式,讓 遠在國外的參展業者可以透過線上虛擬的方式,進行登記並遙控代理商進行會場的布置。現在,CeBIT的網站能支援50種不同的語言,也提供個人化的 MyCeBIT和影音串流服務,更有高達平均95%的票券是透過網路銷售。

薩斯表示,CeBIT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在會展開始之前,就充分提供買賣雙方所需資訊。CeBIT自2010年起大量應用包括Twitter、 facebook、LinkedIn及德文社交網站Xing 等當紅社群網站,讓所有的資訊得以即時且有效率的傳達給買賣雙方,達到充分媒合的目的。此外,CeBIT並協助參展者成立以資訊服務為導向的社群團體,讓 參加會展的所有成員,透過網路及智慧型手機上提供的重要服務了解雙方的產品及需求;並且能夠在會展現場碰面之後,快速達到交易的目的。薩斯舉例,2010 年就有一個數位學習內容的軟體商,向CeBIT表達希望能夠尋找內容製作師資的需求,CeBIT就因為其需求而協助尋找到相關的教師團體,讓供給和需求方 都可以滿足其商業所需。

除了會展前的的社群撮合機制之外,薩斯認為成功的交易,仍然必須透過面對面的接觸交談。CeBIT也正在打造一個專屬於CeBIT的社群網站,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屬網站,讓CeBIT的所有參與者可以在展覽會場,隨時以行動裝置找到其所需的資訊、商品和重要的客戶。

採用新科技展示新科技的CES

每年一月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成立於1967年。這個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大型科技展覽,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國,超過2,500家廠商參加,展示其最新的科技應用產品,以 及超過12萬名買主及參訪者。

主辦CES的美國消費性電子產品協會(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CEA)商展與會議部門資深副總裁 Karen Chupka表示,CES的許多參展廠商都來自美國境外,因此CES主要在協助讓所有的參展廠商可以透過CES增加其國際能見度,以吸引更多的商機。 CEA更會應用當時新的科技服務及技術,讓會展的運作更具效率以及商業效果。

為了讓所有參訪者更有效率的完成其參展及參訪任務,Karen Chupka說,CES透過網站上提供讓所有參訪者註冊的服務,同時也可以讓參訪者在網路上自行規劃參訪的行程。此外,由蘋果iPhone所帶出的智慧型 手機熱潮,讓智慧型手機不僅是CES上的重要參展商品,而CES也為iPhone等智慧型手機設計特殊的應用程式,讓參訪者可以透過此應用程式即時規劃其 在CES的行程,並即時(real time)的收到來自CES的所有最新消息。

社群網站熱潮方興未艾,CES也廣泛運用facebook 和Twitter的即時訊息發布功能,盡量讓所有參展廠商及買主可以快速地取得即時訊息,到CES參展的廠商都可以在CES的社交網頁上發布最新的產品訊 息。同時CES也和拉斯維加斯的各家旅館連線,透過facebook和twitter發布哪個飯店還有空房的即時訊息,目的就是在讓所有的參訪者可以順利 完成參訪行程。而為了在短時間內疏散大量湧入的參訪人潮,CES在大廳、記者室等重要場所更設置了大型電子看板提供即時商品或是活動演講等資訊,以及 Wi-Fi無線連網熱點服務。

同時提供iPhone和Android手機服務的KES

韓國電子展(Korea Electronics Show, KES)是每年10月的重要電子產品展。韓國電子產品協會會展暨行銷總監姜弘植(Francis Kang)表示,為了替買主精打細算,2010年KES甚至將提供免費的住宿以及機票給預計前往韓國電子展的買主。

為了讓買賣雙方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其所需要的商品及服務,KES目前也使用Twitter和Facebook 等社群網站,讓參展廠商可以隨時和買主保持聯繫。姜弘植說明,因為社群網站容易使用以及友善的介面,讓科技產品的買主可以輕易的和KES的社群進行聯繫。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占有率持續提高,目前KES也正在開發針對智慧型手機為主的應用程式,讓買賣雙方都可以透過KES的商業應用程式更快速的找到所需的 商品及服務。姜弘植表示,2010年8月底KES為iPhone所開發的應用程式即將完成上線;而Android手機的應用程式,計畫將在9月完成並正式 上線。屆時這二類手機的使用者,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將可隨時搜尋到在KES參展的電子產品。

除了提供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即時資訊應用服務之外,KES也在展覽中心、新聞中心和會議室提供Wi-Fi的無線上網服務。姜弘植表示,KES也提供內建有 RFID的個人名牌給參訪者,其中儲存參訪者所進行的商業類型、感興趣的商業項目以及參訪的目的。任何參訪者都可以透過RFID登記系統,即時查找到有哪 些在現場使用RFID登記的公司,其商業類別以及參訪的目的等實用訊息。

姜弘植強調,所有ICT軟硬體的運用,都是希望能夠提供KES的參展廠商及買主更有效率的媒合效果。因此未來KES計畫採用「自主登記系統」(Self- registration-system),讓參訪者能夠更快速地進入會場,並規畫採用電子郵件自動確認系統,以盡量降低所有參訪廠商及人員的費用。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