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齡社會新課題—退休
文/鄭志凱
我遇到一心夢想創業的年輕人,常喜歡問他逐夢(也是築夢)所為何來,居然有幾次得到的答覆是:賺夠了錢,40歲就退休,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種人生追求不免讓我想起那位墨西哥漁夫的故事。在墨西哥海灘度假的美國商人遇見收入微薄的漁夫,充滿商業頭腦的商人出了許多點子,讓漁夫能夠賺許多錢, 退休後回到漁村,沒事打打魚,下午睡個午覺,晚上跟朋友喝酒,無憂無慮—漁夫忍不住問:這樣的日子跟我現在的生活有何差別呢?(故事本來到此為止,可是有 人說:差別大了,銀行戶頭的餘額不多了好幾個零?)
賺夠錢其實不容易,因為所謂「夠」會水漲船高;要能勇敢追求自己情之所鍾、心之所繫更不容易,因為得放棄安全感;但是最難的還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 麼,因為這會隨著年歲改變。所以現代年輕人剛入職場就想到出場、才就業就準備退休的心態簡直是個弔詭—就好像一個登山者,一路上儘想著家裡暖和的被褥、舒 服的熱水澡。
不過這不該光怪罪年輕人,這一代年長者若沒處理好退休的問題,到頭來很可能留下一筆爛帳,讓未來的世代買單。
嬰兒潮邁進退休門檻
今(2011)年戰後嬰兒潮第一梯隊剛好滿65歲,在未來的10年裡,美國將有4,400萬人口邁過這個關卡,占全人口將近15%,台灣也有230萬人,約10%出頭,這麼龐大的人口比例面對即將來臨的退休生涯,其不知所措不亞於新世代的社會新鮮人面對未來職場的惶恐。
這10%到15%的屆齡退休人口散布在社會金字塔的每一階台階上。以絕對值論,當然下層人數較多,但若看百分比,金字塔的上層結構顯然被這些已逾耳順之年 的人口壟斷。未來一波一波的人口大軍以倒梯形(因為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的隊形,踩著一階一階的台階向金字塔上攀援,不同階層,在不同年代,將會遭遇不同 的問題。
不能不敢和不願退休
金字塔下層普遍面臨的是現實的經濟問題,人均壽命延長意味他們必須等量推延退休年齡,他們相對耗弱的心智及體力終將形成新一類的弱勢團體;加之公共部門財 政年年惡化,所有先進國家的政府早晚必須面對老齡社會嚴酷的現實,進行福利政策的改革,不是縮減包山包海的福利內容(例如美國兩黨近半年來對 Medicare的政治角力),就是延後享受社會福利的法定年齡(例如法國2010底國會通過退休年齡從60歲延長到62歲)。
金字塔中層的屆齡退休階級也許沒有迫切的財務需要,但是他們一生打拚,除了謀生技能外一無所知,興趣狹窄又缺乏學習新事物的動機,面臨未來漫長的20年退休歲月,惶恐甚於憂慮,常常需要幾年時間調適,還不見得能夠找到生活的新重心。
至於位居金字塔最上層的銀髮族,既掌握權力又擁有資源,雖然最有條件享受退休生活,卻最捨不得停止工作。研究領導統御知名的美國學者Marshall Goldsmith 在 《Succession: Are You Ready?》一書中提到即將退休的CEO常放不下許多特權,除了公司專機、私人秘書、個人司機之外,經常出入私密高級場所,往來皆是名人顯貴;地位越高 自我意識越膨脹,面臨退休關頭,一針扎破的威脅實在情難以堪。更難鏟除的是對權力的慣性依賴,一位CEO就曾坦率地說:「我的建議最後都成了命令。」更何 況所有的組織裡從來不缺乏善於體承上意(文明的說法是:向上管理)的部屬。
正因為這種依依不捨的心理,和捨我其誰的強烈使命感,時節好,領導人物沒有理由退休,時節不好,更需要識途老馬(台積電張忠謀和鴻海郭台銘不就應大眾期 望,回頭重掌令符?)雖然大家都知道一個組織要能可大可久,人事必須新陳代謝,但是權力和資源擁有者的意志終究凌駕一切,結果總是半推半就,不是「臣鞠躬 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雖退而不休,身居幕後繼續下指導棋。
塑造優雅謝幕的退休文化
因此在金字塔的上層,尤其在東方父權式的社會裡,特別需要建立一種退休文化。這個文化包括制度慣例和典範,制度不及或尚未建立時需要慣例,慣例的養成則有賴於有胸襟、有遠見的領導者樹立良好的典範。
有胸襟的金字塔上層人物不必等到「酒店關門我就走」,也無須時時「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結果築起長堤大壩阻斷了一波波潮湧而來的長江後浪。有遠見的金字塔 上層人物不但知所進退,更明白自己若有任何建樹,必須仰仗優秀的下一代維持並發揚光大,因此Marshall Goldsmith提醒所有即將退休的CEO,他們對於自己熱愛的企業能夠做的最後一項偉大貢獻,就是培養下一代優秀的接班人,圓滿完成傳承的任務。
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擔任了兩任總統後,摒絕一切勸進,放棄尋求連任,發表了名垂美國青史的告別書後毅然隱去。他的示範節制了往後30位總統尋求第三任的企 圖,形成兩任制的慣例,直到羅斯福總統死在第四任後正式寫入憲法。美國總統退休後多半避免過問政治,轉型最成功的卡特退休後透過非政府組織對世界和平做出 重大貢獻。
要建立健康的退休文化,上焉者也許該多跟華盛頓和卡特學習,下焉者不妨常想想中國老人家的智慧,提醒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留下優雅謝幕的身影,樹立下一代接棒者永遠學習感念的典範(legacy)。
我遇到一心夢想創業的年輕人,常喜歡問他逐夢(也是築夢)所為何來,居然有幾次得到的答覆是:賺夠了錢,40歲就退休,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種人生追求不免讓我想起那位墨西哥漁夫的故事。在墨西哥海灘度假的美國商人遇見收入微薄的漁夫,充滿商業頭腦的商人出了許多點子,讓漁夫能夠賺許多錢, 退休後回到漁村,沒事打打魚,下午睡個午覺,晚上跟朋友喝酒,無憂無慮—漁夫忍不住問:這樣的日子跟我現在的生活有何差別呢?(故事本來到此為止,可是有 人說:差別大了,銀行戶頭的餘額不多了好幾個零?)
賺夠錢其實不容易,因為所謂「夠」會水漲船高;要能勇敢追求自己情之所鍾、心之所繫更不容易,因為得放棄安全感;但是最難的還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 麼,因為這會隨著年歲改變。所以現代年輕人剛入職場就想到出場、才就業就準備退休的心態簡直是個弔詭—就好像一個登山者,一路上儘想著家裡暖和的被褥、舒 服的熱水澡。
不過這不該光怪罪年輕人,這一代年長者若沒處理好退休的問題,到頭來很可能留下一筆爛帳,讓未來的世代買單。
嬰兒潮邁進退休門檻
今(2011)年戰後嬰兒潮第一梯隊剛好滿65歲,在未來的10年裡,美國將有4,400萬人口邁過這個關卡,占全人口將近15%,台灣也有230萬人,約10%出頭,這麼龐大的人口比例面對即將來臨的退休生涯,其不知所措不亞於新世代的社會新鮮人面對未來職場的惶恐。
這10%到15%的屆齡退休人口散布在社會金字塔的每一階台階上。以絕對值論,當然下層人數較多,但若看百分比,金字塔的上層結構顯然被這些已逾耳順之年 的人口壟斷。未來一波一波的人口大軍以倒梯形(因為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的隊形,踩著一階一階的台階向金字塔上攀援,不同階層,在不同年代,將會遭遇不同 的問題。
不能不敢和不願退休
金字塔下層普遍面臨的是現實的經濟問題,人均壽命延長意味他們必須等量推延退休年齡,他們相對耗弱的心智及體力終將形成新一類的弱勢團體;加之公共部門財 政年年惡化,所有先進國家的政府早晚必須面對老齡社會嚴酷的現實,進行福利政策的改革,不是縮減包山包海的福利內容(例如美國兩黨近半年來對 Medicare的政治角力),就是延後享受社會福利的法定年齡(例如法國2010底國會通過退休年齡從60歲延長到62歲)。
金字塔中層的屆齡退休階級也許沒有迫切的財務需要,但是他們一生打拚,除了謀生技能外一無所知,興趣狹窄又缺乏學習新事物的動機,面臨未來漫長的20年退休歲月,惶恐甚於憂慮,常常需要幾年時間調適,還不見得能夠找到生活的新重心。
至於位居金字塔最上層的銀髮族,既掌握權力又擁有資源,雖然最有條件享受退休生活,卻最捨不得停止工作。研究領導統御知名的美國學者Marshall Goldsmith 在 《Succession: Are You Ready?》一書中提到即將退休的CEO常放不下許多特權,除了公司專機、私人秘書、個人司機之外,經常出入私密高級場所,往來皆是名人顯貴;地位越高 自我意識越膨脹,面臨退休關頭,一針扎破的威脅實在情難以堪。更難鏟除的是對權力的慣性依賴,一位CEO就曾坦率地說:「我的建議最後都成了命令。」更何 況所有的組織裡從來不缺乏善於體承上意(文明的說法是:向上管理)的部屬。
正因為這種依依不捨的心理,和捨我其誰的強烈使命感,時節好,領導人物沒有理由退休,時節不好,更需要識途老馬(台積電張忠謀和鴻海郭台銘不就應大眾期 望,回頭重掌令符?)雖然大家都知道一個組織要能可大可久,人事必須新陳代謝,但是權力和資源擁有者的意志終究凌駕一切,結果總是半推半就,不是「臣鞠躬 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雖退而不休,身居幕後繼續下指導棋。
塑造優雅謝幕的退休文化
因此在金字塔的上層,尤其在東方父權式的社會裡,特別需要建立一種退休文化。這個文化包括制度慣例和典範,制度不及或尚未建立時需要慣例,慣例的養成則有賴於有胸襟、有遠見的領導者樹立良好的典範。
有胸襟的金字塔上層人物不必等到「酒店關門我就走」,也無須時時「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結果築起長堤大壩阻斷了一波波潮湧而來的長江後浪。有遠見的金字塔 上層人物不但知所進退,更明白自己若有任何建樹,必須仰仗優秀的下一代維持並發揚光大,因此Marshall Goldsmith提醒所有即將退休的CEO,他們對於自己熱愛的企業能夠做的最後一項偉大貢獻,就是培養下一代優秀的接班人,圓滿完成傳承的任務。
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擔任了兩任總統後,摒絕一切勸進,放棄尋求連任,發表了名垂美國青史的告別書後毅然隱去。他的示範節制了往後30位總統尋求第三任的企 圖,形成兩任制的慣例,直到羅斯福總統死在第四任後正式寫入憲法。美國總統退休後多半避免過問政治,轉型最成功的卡特退休後透過非政府組織對世界和平做出 重大貢獻。
要建立健康的退休文化,上焉者也許該多跟華盛頓和卡特學習,下焉者不妨常想想中國老人家的智慧,提醒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留下優雅謝幕的身影,樹立下一代接棒者永遠學習感念的典範(legacy)。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