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igitimes.com.tw
|
|
|
持股15%解決建漢燃眉之急 鴻海為入主或另有盤算 業界看法紛歧
|
|
甫傳出公司疑遭掏空的建漢科技(3062),在股價連續4天跌停後,鴻海(2317)於10日公告旗下5家子公司已於9日買進建漢股票3.09萬張,業界估計,鴻海實際持有建漢股票應已達3.9萬張,佔建漢股本近15%,成為第二大股東,外界對此多認為是鴻海入主建漢的第一步,未來建漢將成為鴻海集團旗下一員,甚至成為鴻海網通事業部生力軍。不過,亦有網通廠認為,鴻海此舉係考量既有客戶,避免因建漢問題而影響出貨,進而建立彼此更緊密關係。
事實上,鴻海選擇在建漢連續跌停的第三天就出手買入建漢股票,對於建漢本身與持有建漢的投資人而言,確實是個好消息,因為鴻海一出手,就讓建漢一下子由連續跌停狀態,於10日開盤便跳空漲停鎖住直到收盤,這不但讓建漢經營團隊鬆了一大口氣,也讓建漢投資人的虧損暫時止血。
不過,對於鴻海而言,3根跌停就出手,其實不見得是最好時機,因為以建漢的狀況來看,股價持續探底壓力甚高,在連續3天跌停、未成交張數高達數萬張情況下,建漢後續股價跌破10元的可能性不低,但鴻海卻選擇在11.5元時就大舉出手,若非有策略上的考量,應該不會跟白花花的銀子過不去。
部份網通業者猜測,鴻海之所以會這麼急著進場買建漢股票,可能是因為擔心建漢另一派大股東趁此機會低接,取得公司主導權。此一說法雖然有其合理假設,但據熟悉鴻海的業者指出,鴻海似乎並不擔心此一問題,更不認為會有其他勢力會加入競逐公司主導權。
另有網通業者認為,鴻海選擇在此時買入建漢股票,取得一定股權比重,成為建漢第二大股東,「有意入主」應只是一部份的因素,因為以建漢現在狀況來看,鴻海要透過公開購入股權,或是透過與公司派取得默契方式入主,都不是太困難的事,鴻海應該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值得注意的是,向來對於入主及購併態度低調的鴻海,這次如此大動作地出面大買建漢股票,是否真的只是單純為要入主建漢,還是有其它考量,已引發網通業界諸多揣測,各種說法議論紛紛。
瞭解鴻海行事風格的業者都知道,鴻海在相關消息發佈上一向是保守、低調,甚至有些封閉,就連之前幾次入主、購併案,都是到了木已成舟之後,鴻海才公開以其投資公司之名買進標的公司股票,在確定入主、購併之前,就算有購入股權動作,也都是透過很細膩的操作手法,不會輕易讓外界看出端倪。雖然根據最新修改的法令規定,上市公司在進行股票投資買賣時,必須即時予以揭露公告,但這樣的規定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避開。
特別是鴻海在2005年被市場形容是擁有「富爸爸」效應,只要與鴻海沾上邊的公司,多半身價會暴漲,因此,對於這樣的情況,鴻海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出手的威力,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樣高調以重大訊息公告方式處理購入建漢股票的作法,會對建漢產生怎樣的作用。網通業者紛指出,鴻海10日一早在重大訊息觀測站公告,不但十分不尋常,而且還非常值得玩味。
事實上,除已公告的3.09萬張股票外,業界傳出鴻海實際已購入建漢股票應該有3.9萬張,佔建漢股權比重近15%。值得注意的是,鴻海如果真的要入主,就應該會有更完整的佈局操作手法,讓鴻海擁有建漢股權一次就超過目前建昊電子所持有16%股權比重,成為建漢最大股東,甚至鴻海要買到逾20%的建漢股權,亦非難事,但鴻海並未如此做。
鴻海持有建漢15%股權,有什麼特別涵義?網通業者表示,按規定鴻海只需將其以成本法計算,無需擔心其損益,與母公司報表關聯度較低,但若鴻海持股超過20%比重,則依法就要將此轉投資列入合併報表計算,就等於建漢已正式成為鴻海集團的一員。
因此,鴻海若真的打算在此時就將建漢納入集團旗下,則不應該就只買進15%股票,而會有更積極的動作。至於持有15%的建漢股票,對鴻海而言,可說是一個機關活門,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佈局。
網通業者指出,鴻海對建漢到底有沒有興趣?答案應該是相當肯定的,因為建漢的產品研發能力,確實對鴻海相當具有價值,這也是吸引鴻海想要入主建漢的關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鴻海對建漢早已有興趣,甚至早在正式購併國電之前,便傳出鴻海已曾與建漢密切接觸過,加上建漢董事長陳漢清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是多年舊識,曾在商場上數度交手,雙方結合的機會相當大。
據網通廠透露,先前陳漢清對於賣掉建漢的態度比較保守,但在日前爆發涉嫌掏空案之後,不論是陳漢清或對建漢本身都存在很大的壓力,甚至成為壓垮陳漢清與建漢的最後一根稻草,進而迫使陳漢清不得不再向郭台銘求援。
儘管陳漢清是否已與郭台銘達成某種共識,目前是無法得知,但鴻海出手買進建漢股票,不僅讓建漢的股票止跌反彈,讓鼎大(2410)10日股價攻上漲停,對陳漢清個人財務狀況有很大幫助,減輕質押股票追繳或斷頭壓力,另外還具備劃分勢力範圍的宣示效益,透過取得股權方式,讓其他有意競逐取得建漢經營權的對手知難而退。
此外,鴻海此舉還有助於穩住建漢員工軍心,並對於建漢供應商及客戶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更有著背書站台的效果,鴻海不但因此賺到面子、也賺到裡子,因為建漢2大客戶SONY子公司SCE與思科(Cisco),都與鴻海關係密切,而對客戶而言,最擔心的就是代工廠出問題,這將立即影響公司的出貨進度與營運,就算要換代工廠,也不可能在幾週之內便完成。
因此,當建漢發生問題,不論是SONY SCE或思科都相當頭大,擔心本身會受到影響,此時鴻海跳出來相挺,讓供應商及往來銀行對建漢不至於立即雨天收傘,這就等於是幫了SONY SCE及思科一個大忙,特別是對於負責此一業務的大廠IPO而言,鴻海此舉至少也是點滴在心頭,在後續可能的訂單機會上,鴻海再度獲得加分。
鴻海花新台幣4.5億元代價所買到的,恐怕不只是建漢15%股權,更買到大客戶對於鴻海情義相挺的感念在心。至於鴻海究竟要不要入主建漢,就實務面來看,鴻海的確是朝這個方向前進,但因建漢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後續鴻海是否會入主仍有許多變數,但最後即使未能入主,只要建漢撐得過去,鴻海也有機會獲得財務利益,不論怎麼算,鴻海都將是贏家。 "
|
|
|
|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